暑假期间,各大旅游平台、旅行社纷纷上新“研学游”产品,名目繁多,不少研学产品价格都超过万元。“研学游”热度继续攀升。此前,话题#家长月入一万不够孩子研学游7天#登上热搜榜。热度不减的研学市场存在哪些问题?今年各地对研学游有何规定和提醒?研学旅行怎样避坑?一文速览。
价格高?项目“水”?
你会给孩子报名研学游吗
近日,某教培圈“网红”也抢滩研学游赛道,推出这一“天价”研学团产品,引发了争议。之所以被称“天价”,是经媒体记者在某大型旅游平台查询,全程入住五星级酒店的苏州6日5晚自由行或私家团线路,售价为4800元至5100元,而该研学团收费高出76%以上,溢价不少。其内容则包含进入名校访学、探访多家创新制造企业、与C9名校毕业生深度交流求学之路、参观苏州博物馆和拙政园等,参与者全程入住希尔顿酒店。
▲某机构大凉山支教研学产品,7天超万元。项目截图/新华每日电讯
6月,据“新华每日电讯”公众号消息,尽管距离暑假还有大半个月,但不少研学机构推出的大凉山支教研学项目却早已售罄,甚至还有候补者正在排队等捡漏儿。媒体调查发现,一些研学机构打着“公益”名义,高价售卖大凉山支教研学项目,价格普遍在8000元-11000元,个别较贵的项目则卖到了40000元。据介绍,一些机构会通过全网招收付费志愿者,来给大凉山的学生们上课,曾有人看到过年龄最小的“支教志愿者”,只有二三年级。
“我朋友去年(2023年)给孩子报名北京研学游,到北京后,机构预约景点失败,一群二三年级孩子就这样被扔在郊区酒店好几天,也没人处理。”家长刘芳(化名)表示,期待中的研学游变成“困在酒店”,最后孩子们啥也没干成,就这样又被拉回济南。
“我们报名的研学游还被机构倒卖过,给孩子报名交钱后,中途发现负责这个研学项目的机构换了好几次。”刘芳表示,一些机构打着研学游的幌子招生,然后倒卖给其他旅行社或机构挣差价。
热度不减的研学市场存在哪些问题
现在,研学活动种类繁多,对中小学生家长的吸引力不小。有媒体调查发现,目前国内研学项目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城市周边半日游、一日游,如户外探险徒步、田园生活体验,以寻找自然、锻炼孩子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内容;另一类是跨省市单周游,主要以探索天文地理、感悟华夏文化、高校访学教育等为主要内容;还有一类是营地类研学夏令营。
但“研学热”背后快速发展的研学市场隐含诸多问题:
二是研学收费不合理、标准不透明。由于没有具体的行业规定,研学游定价缺乏统一标准,旅行社定价随意。有的研学项目打着研学的旗号,实则组织学生竞赛、考试,收取上千元的费用,部分研学项目收费明显不合理,引发学生家长与社会对于学校及承办单位虚构项目、虚报费用、将活动经费用于个人或特定群体的利益输送等情况的质疑。
国家对研学旅行有何政策规定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其中首次提出“研学旅行”这一概念,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要将研学旅行等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建立健全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机制。旅行社和研学旅行场所应在内容设计、导游配备、安全设施与防护等方面结合青少年学生特点,寓教于游。加强国际研学旅行交流,规范和引导中小学生赴境外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2016年,《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发布,明确研学旅行的组织应包括主办方、承办方、供应方,其中主办方是有明确研学旅行主题和教育目的的研学旅行活动组织方,承办方则为与研学旅行活动主办方签订合同,提供教育旅游服务的旅行社。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意见》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
那么,学校组织研学能收费吗
今年各地对研学有何规定和提醒
▲2024年7月22日,北京,御道造物坊,小朋友在研学老师指导下制作团扇。图/新京报
北京
天津
5月31日,天津市教委印发《天津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不得以组织研学实践等为名开展变相旅游,坚决防止“只旅不学”“只学不旅”“天价收费”“到点打卡”等“研学乱象”发生。
河南
云南
四川
7月12日,四川省教育厅官方公众号发布《2024年暑期研学旅游特别提醒》。特别提醒,中小学校不得接受营利性、收费类支教活动,不得组织本地中小学生参与此类活动,坚决防止“伪支教”“伪公益”进校园作秀牟利。
研学旅行避坑指南,为你整理好了
结合“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研学旅行方式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追捧,但研学旅行中遇到诈骗陷阱、虚假宣传、侵权行为时,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呢请收好这份避坑指南!
研学旅行时,未成年人遭到侵害怎么办
在参与研学旅行前,建议广大家长做好未成年人安全防控和安全教育工作,提醒未成年人时刻留意是否有接触自己身体隐私部位的行为,若受到伤害,一定要及时告知父母或者老师,树立安全观念和防范意识。
报名研学旅行遭遇诈骗,如何避免“陷阱”
建议广大家长注重对办学机构、活动项目、师资保障等重点信息的审核,尽量通过官方正规渠道购买研学旅游服务,避免误入诈骗“陷阱”遭受财产损失。
查资质
审合同
签订合同时,首先应确定合同签订主体;其次要应仔细查看合同条款约定是否公平,是否标明费用明细等内容;最后双方达成的约定和经营者的口头承诺均应列入合同条款中。
懂鉴别
留证据
研学旅行遭遇货不对板,如何维权
各研学机构或旅行社在宣传过程中出现夸大宣传、宣传与具体合同不符等情况,并在行程单中附“行程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出团前主办方提供的行程文件为准”的说明。广大家长和学生被宣传吸引签订研学旅游服务合同前,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对条款内容与宣传内容不一致的,及时提出异议,明确合同内容。
(德州市广播电视台奏嘛新闻出品)
责任编辑:王冰洁马丽萍吕霜萧腾
奏嘛APP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8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AVSP):1153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