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保险“套路”多低保额沦为心理安慰
保险种类丰富、附加条款繁多,保险公司往往强调优势弱化短板。
双亲旅游遇车祸,网友指责平安保险救援不力
近日,微博网友“奶粉真好吃”发微博称,爸妈在伊朗乘坐的大巴车遭遇重大车祸,母亲不幸当场去世,父亲脊椎受伤紧急送医。出发前双亲买了中国平安境外险,其中明确包含紧急救援和遗体运送。然而事故发生后,平安和当地救援公司毫无行动,全程只是在让客户提交资料。已致其父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其母遗体运送一事悬而未决。
据了解,网友“奶粉真好吃”的父母去旅游的区域,不在平安保险“不予承保的国家和地区列表”当中,属于保障范围内。这一区域,在其他很多保险公司是不予承保的。一些行业人士在批评保险公司处理事故流程缓慢、缺乏人情味的同时,也对境外游保险服务进行了质疑。
自驾游及高风险运动人群购买比例更高
除了为老人出境游购买保险,当前,为了规避各种意外因素造成的风险,出境游客对于保险的整体意识不断提升。据携程发布的《2016-2017旅游意外险报告》显示,在出境游的大部分出游区域,70%以上的游客主动购买意外险,尤其是保险意识比较强的年轻人和进行高风险运动的人群。
另外一种强制要求的保险,是前往申根国家的游客也必须购买保险。在申请申根签证时,消费者必须出示有效的保险证明,同时保险的保障内容也有一些硬性的规定,比如要包含医疗救援及遗体返运的保障。
境外旅游保险产品五花八门
境外旅游保险产品一直被视为出境游市场蛋糕的一部分,大多数在线旅游平台和旅行社都和保险公司合作推出了境外旅游保险产品:小到航班延误、证件遗失、行程取消,大到全球救援、医疗保障,此外还有申根签证、留学游学、户外运动、海岛旅游等,价格从十几元到百元千元不等。有专家指出,有些旅行社或者在线旅游平台为游客购买或者建议搭售的保险保额很低,实际出事时保障内容很少,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也就沦为一种心理安慰。即便是消费者自己购买保险产品,也经常贪图便宜而没有看清具体条款和保险范围。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出境游对保险产品的需求比较大,但单笔消费金额偏低,一旦出现问题后,出现赔偿额度不够情况,保险也就失去了作为一份保障的意义。
此外,在特别约定及免赔责任的条款中,往往有一些在理赔阶段的限制,比如对于年龄、既有疾病或者保险地区的区别性对待。比如,中国平安售卖的价格为53元的亚洲游境外保险普通型产品中,对年龄81至100周岁的老人所有身故残疾保险金额为保单所载金额的四分之一。
另外,旅游者进行赛马、跳伞、各种车辆表演、特技表演造成的损失也不在保险的赔偿范围内。除此以外,比如心脏病等既往疾病发作,也是不能得到一般意外保险的保障;经查询,在古巴、伊朗、叙利亚、苏丹、朝鲜、克里米亚地区旅行期间发生的保险事故,很多保险公司都不予保障。
提醒
部分地区无救援团队
不过专家表示,主要还是看这个企业的救援分布情况和实力,按照自己所属的目的地和一些成功的救援案例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