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染病,健康,咬伤,流涎,中枢,恐惧,神经,感染,瘫痪,痉挛,狂犬,文摘。近年来,随着家养宠物数量的增多及缺乏对宠物的严格管理,我国狂犬病发病率已连续5年回升。数据显示,即使是看起来健康的小狗,也有5%~10%带有狂犬病毒,而人一旦感染了狂犬病毒发病,死亡率接近100%。
专家提醒,一旦被猫狗咬伤,应先挤压伤口排污血,再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并在48小时内到疾控部门注射狂犬疫苗。把伤口涂上软膏或者包扎起来都是错误的做法。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一种人、兽(畜)共患的传染病,患者多数是由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狼、猫、鼠等肉食动物咬伤或抓伤所感染。视被咬部位距离中枢神经系统的远近、咬伤程度和感染病毒的剂量不同,狂犬病的潜伏期短到10天,长则达到2年或更长。发病时,病人会表现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终至瘫痪而危及生命。
需要注意的是,感染了狂犬病毒但未发病的动物,同样能把病毒传染给人,使人发生狂犬病,近七成狂犬病人就是因为被外表看上去“健康”的犬只咬伤而致病。外观健康犬的带病毒率高达5%~10%,咬人可疑犬的带病毒率在30%以上。貌似健康而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已成为狂犬病最危险的传染源。所以若被任何猫狗咬伤都必须进行必要的处理。
当我们被猫狗咬伤时,是否能就地、立即、彻底冲洗伤口,并争取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疫苗,是决定抢救成败的关键。忘记冲洗伤口或只是随便冲洗一下,甚至涂点红药水包扎好伤口就上医院的做法,都是绝对错误的。
伤口处理步骤
被猫狗抓伤、咬伤后,应按照以下步骤处理伤口:
一、冲洗冲洗伤口要分秒必争,以最快速度把沾染在伤口上的狂犬病毒冲洗掉。
冲洗前应先挤压伤口,排去带毒液的污血,但绝不能用嘴去吸伤口处的污血。然后用大量的清水(10000毫升以上)清洗伤口。因为狗、猫咬的伤口往往外口小、里面深,所以必须掰开伤口,让其充分暴露,冲洗完全。如伤口较深,冲洗时可用干净的牙刷、纱布和浓肥皂水反复刷洗伤口,并及时用清水冲洗,刷洗至少要持续30分钟。冲洗后要用干净的纱布盖上伤口。
越早处理伤口愈好,最好在2个小时内进行。但即使延迟了一两天甚至三四天,也不应该忽视局部处理。如果此时伤口已结痂,应将结痂去掉后按上述方法处理。
二、消毒用20%的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再用清水洗净,然后用2%~3%的碘酒或75%的酒精局部消毒。处理好的局部伤口,不需包扎,别涂软膏。
爱宠物要有度
春节联欢晚会上姜昆的相声说过:“以前养个儿子叫狗子,现在养条小狗叫儿子”,把宠物当成家庭新成员,说起宠物和说孩子的口吻一模一样,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专家认为宠物是饲养者情感的寄托,能够满足部分心理需求,但是有利有弊,过度的迷恋可能造成对生活的逃避,要注意调节。
世间万物都有一定的规则,凡事过犹不及。饲养宠物的确有许多好处,但是有一些人因为宠物的死亡而寻死觅活,离开了宠物则无法正常生活,患上“宠物依赖症”。“宠物依赖症”也是一种心理疾病。究竟如何界定对宠物的爱是否“过头”呢?专家提出有三大指标:一是如果离开了宠物,情绪波动大,出现焦虑、抑郁,甚至自杀的念头;二是因为养宠物而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工作或学习;三是因为养宠物而减少与外界的联系,降低沟通交流能力。如果已经达到了以上的程度就可以确认为宠物依赖症。在调节过分依赖宠物的心理上,专家建议要建立平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