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家住闵行区的秦先生把开了3年的车卖给了二手经销商,接着又买了辆新车。一次聚会中,听朋友说未到期的保费可退或者加价卖掉,秦先生后悔莫及:“卖车的时候确实不知道车险也能退保,车行经理也没说保险没到期的机动车,价格可以卖得高些。”
“二手车中介,总喜欢把话说得模棱两可,能不告诉你的事就不告诉你。”车已经卖掉了,秦先生仍愤愤不平,除了损失一笔保费,他还担心旧车的这份保险会被中介利用。
而商业险,在二手车交易时,则完全可以退保。据记者了解,目前上海二手车市场上几乎没有中介能做到“提醒退保”,而那些未到期的车损险、玻璃险、划痕险,不计免赔险等,已经成为部分二手车经销商的”摇钱树”,让买卖双方在一头雾水中上当。
一份份商业保险里,究竟有多少中介可以利用的“利润空间”?业内人士告知,秦先生那份旧车保险价格,一般会被中介加在二手车卖价中,买家看似买了有保险的汽车,然而一旦出险,理赔时会遭遇种种障碍。比如因为车险投保人未及时变更,出险后需要新旧车主同时到场理赔。但很多原车主理赔时根本不能到场;又如买家往往对旧车的理赔记录一无所知,来年保险到期,莫名其妙被告知保费大幅上浮。因此,建议车主在卖车前最好提前退掉商业保险,二手车买家则需要留意旧车保险中的种种猫腻。
可猫腻为啥没人监管呢?上海保监局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二手车交易时保险公司不知情,一份车险怎么流转,只有在交易之后才能知道,而根据规定,车辆过户之后就不能退保。因此,目前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消费者自己多留意,监管部门也会尝试提示保险公司在销售保险时主动提醒客户。这样的解释恰恰说明监管之难,由于二手车车险属于“中间地带”,保险监管部门管不到车辆交易,车辆监管部门管不到商业保险,导致二手车市场中介钻了很多空子。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