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消费者在选择保险产品时,往往最为看重的是所缴保费的高低和能够得到赔付金的多少,而忽略了保险产品的品质和所能提供的服务。这无疑有些本末倒置
比较成本和品质非常必要
消费者缺少保险成本与品质比较意识跟缺少市场培育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市场放开之前,保险主体少,如同两三只羊生活在广袤的大草原上一样,不必担心生存问题,也就缺少产品创新的动力。市场上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在费率、回报和服务上也大同小异,此时谈论保险成本和品质比较等问题显得有些不切实际,没有什么可以对比和选择的。
最近两年,保险市场逐渐放开,对中国大陆保险市场觊觎已久的外资保险公司大量涌入,而中资保险公司也加快了市场拓展的步伐,今年又将有20余家中资保险公司开业。保险主体迅速增多而资源有限,竞争就不可避免。产品是保险公司竞争的有效"武器",面对开放的市场,不管是老公司还是新公司,都铆足了劲创新产品,特别是当前市场发展很不均衡,如寿险市场上,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和太保寿险三大保险公司已经先行发展了多年,其所占市场份额超过80%,拥有广泛的销售队伍和客户群。新保险公司要立足和发展,必须付出更多的成本,包括降低产品价格、丰富保障范围等。在新公司的刺激下,老保险公司也在努力保持自己的市场优势。在较量过程中,保险产品不可避免地多元化起来,如今年1月份,寿险公司推出的同类分红两全保险就有六七种。在产品逐渐丰富的同时,品质上显示出良莠不齐的特征,价高者不一定品质高,价低者不一定品质低。
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产品,缺少市场培育的消费者在为拥有选择权而欢呼雀跃时,却又在该选择何种保险而头痛。如果不能准确地比较保险成本与品质,很可能买的保险不仅没有让自己心安,反而带来心烦,最后只能一退了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于是,购买保险,比较成本和品质就非常必要了。
要清楚成本与品质的构成
总之,保险市场在变化,消费者挑选保险产品也应学会比较成本和品质,这样才能购买到较理想的保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