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缘闭壳龟,英文名Yeuow-marginedBoxTurtle又称黄缘盒龟、断板龟、夹板龟、黄板龟、金头龟等名称。龟科,盒龟属。主要分布在我国中南部、日本等地区,分布广泛。在我省及安徽省境内的大别山区分布最多。
黄缘闭壳龟头部光滑,颜色丰富多彩,侧面是黄色或黄绿色,头顶是橄榄油色或棕色。吻前端平,上喙有明显的勾曲。背甲为深色高拱形的,上有一条浅色的带状纹(有些有3条),有些有中肋纹(背甲中线),中肋线的颜色会随年龄增加而退化。每片盾片上的年轮清晰可见。缘盾的颜色是黄的,它的学名由此而来。腹甲黑褐色,边缘黄色。胸腹盾之间具韧带,前后半可完全闭合,四肢上鳞片发达,爪前五后四,有不发达的蹼,尾适中。
固始县南部山区有5个乡镇,18个行政村,面积27600公顷,被省政府以豫政文[2004]31号批复建立黄缘闭壳龟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了切实做好黄缘闭壳龟保护工作,固始县水产局从2000年开始在种龟场开辟专池投入20万元资金,采集黄缘闭壳龟亲本60只(个体均在0.5公斤以上),其中雌龟40只,雄龟20只,按雌、雄2:1比例,开展对黄缘闭壳龟的人工繁育技术实验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人工繁化出1龄仔龟50只,二龄幼龟40只,三龄幼龟40只,四龄幼龟20只,五龄成龟10只,黄缘闭壳龟受精率95%以上,孵化率达98%,成活率达99%,为黄缘闭壳龟的保护打下坚实基础,取得明显的生态效益。现就黄缘闭壳龟人工养殖繁育技术要领介绍如下:
1种龟场的建设
种龟场选择在背风朝阳、无噪音、水面充足、水质良好的地方。一般种龟池为长方形,根据种龟数量确定池子的大小,一般为2平方1-1.5只,我们种龟池采用的长180米、宽5米、高1米属用砖砌成的水泥池,池子走向为南北方向。根据黄缘闭壳龟水、陆两栖动物,既在水中戏水又不能长期在水中生活的特点,由南到北依次为种龟戏水区、活动觅食区、隐蔽休息区和产卵区。戏水区面积占总面积的30%,用光滑的鹅卵石铺底,水深不得超过10cm,以便种龟在水中洗澡、饮水,活动觅食区一般占总面积的30%,该区设置一些光滑的鹅卵石模拟高低不平的自然生态环境利于种龟在此区活动、觅食、交配。休息隐蔽区点总面积的30%。以泥土为铺底上面覆盖一层把根草(学名狗牙根草)且种植一些其它杂草,供其隐蔽休息。产卵区占总面积的10%,以泥砂为主,厚度为30cm,做为产卵场,在产卵场上方用石棉瓦搭建一个约5米长、2米宽的半坡水的档雨棚,避免种龟产卵后遭雨水浸泡,影响孵化率。总之种龟池由南至北逐渐升高成半坡形状,每功能区之间连接无明显界限。
2种龟选择与饲养
2.1种龟的选择
种龟应挑选无病、无伤、体质健壮,年龄在5龄以上,体重在500克左右的个体。雌、雄种龟的辨别:黄缘闭壳龟的体重在150g以下时,雌雄性征很难区别,当体重超过150g者,两性差别比较明显。我对300g以上的黄缘闭壳龟进行了观察比较,黄缘闭壳龟的雌性尾短,尾柄较细,尾伸直后泄殖腔孔位于缘盾后缴或内侧;体后部两例肋盾较陡,或椎盾、缘盾几乎构成半圆形,最前一块椎盾和最后一块椎盾明显下斜,使得躯干部(三块椎盾)跨度小,拱度高;睦甲肛盾末端较尖锐。而雄性尾长,尾柄较粗,尾伸直后泄赡腔孔位于缘盾外;体后部两侧肋盾较疆,与椎盾和缘盾几乎构成三角形,整个榷盾成一弧形,使得躯干部(五块椎盾)跨度大,拱度低。用下述方法,对100只黄缘闭壳龟进行了雌雄性征鉴别,其精确率达96%以上,但此法较费劲。用手指顶触其前后肢,并向壳内使劲挤压,或施力瞧甲前后部,让腹、背甲紧台,使其呼吸暂障碍;这时,若是雄性,则可看到交接器从泄殖腔孔翻出,呈黑色形,而雌性则无此现象。
2.2种龟的培育
(1)清池消毒
种龟放养前,必须对放养种龟的池塘进行清整,整修防逃设施进排水管、池堤,用生石灰或高猛酸钾溶液对各功能区进行消毒后,对戏水区加入10cm的新水。种龟入池时,应进行体表消毒。
(2)种龟消毒
采集的种龟来自不同的区域,特别是在运输过程中,易造成损伤,因此入池前要对种龟进行消毒,用10ppm高猛酸钾浸泡种龟15-20分钟,浸泡时以种龟头部能伸出水面为宜,消毒液不易太深,否则造成种龟窒息而死亡。
(3)种龟放养比例
由于种龟的精子在雌龟体内能存活半年以上,且仍能使龟卵受精,故雄龟可适当少养,一般雌雄比例为2-3:1。
(4)种龟放养密度
由于种龟的个体较大,对生活环境要求较高,如放养密度过大,饲养池塘水质难以控制,同时易发生争活动物所、产卵场地和饲料而影响正常发育、发情产卵。一般每2平方米放养1—1.5只为宜。
(5)饲养管理
(6)繁殖习性
雌龟产卵季节为6-8月,一般每只雌龟每年产1-3枚,产卵多在夜间,一般在设置好的产卵场用后肢挖一个深5-10cm的穴洞,产后用后肢扒周围土及自身的尿液混合将卵覆盖,并用腹部压穴口压实。有时部分雌龟会将卵产在草丛内或水中,一般卵呈长椭圆形,重为8-11克,长42-47毫米,宽20-24毫米。
2.3产卵期的管理与龟卵收集
2.4受精卵的孵化
整理好孵化房,孵化房要做到封闭性好,且有通风窗,通风窗要用网窗封好避免老鼠等动物进入,同时孵化房用福尔马林加热熏蒸消毒,杀灭房中有害昆虫。另准备若干个40×30×10cm的木箱或泡末箱,箱底层铺5-10cm细沙或泥沙以便保湿、保水,细沙上再铺一层10-20cm的粗沙,粗沙的透气性好,孵化用沙最好要先凉晒或用多菌灵杀菌,这样孵化箱即做好。卵收集后,将受精卵依次排放在孵化箱内,放置时动物极朝上(既有白点朝上)放置受精卵时要做到轻拿轻放,每个卵之间株距和行距为2×3cm,卵放好后上面再铺盖一层2cm的粗砂,沙温控制在28℃~32℃以内,湿度范围在75%~85%,以手捏沙后放松即散为宜。以后每隔3-4天喷水一次,一次量不宜过大,孵化房内空气温度始终控制在30℃左右,夏季温度超过32℃时中午要开窗通风,经过60天左右后既可孵出稚龟。刚出壳的稚龟腹甲中央有一圆形卵黄囊,需一个星期后才能消失。
3稚龟的饲养管理
3.1稚龟的暂养
稚龟的暂养箱用木料做架,四周用削得很光滑的竹条钉起来,也可用水族箱或玻璃缸代替。将暂养箱斜置入水中,温度保持在25—30℃。刚出壳的稚龟,头两天不摄食,靠自身卵黄提供营养。两天后可投喂水蚤、丝蚯蚓,再逐渐投喂切碎的鱼虾、动物内脏等。
3.2日常管理
及时分池饲养,及时将规格大小一致的稚龟养在同一池中,以免因规格相差悬殊而影响生长。保持水质清洁及环境安静,每个池用泥龙网覆盖,防止老鼠、黄鼠狼等敌害运物侵袭。
3.3越冬管理
因当年稚龟个体小,体内贮存物质少,因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在自然温度降到20℃时,就要准备越冬防冻管理工作,主要在室内用木箱中自然越冬,木箱中铺一层30厘米左右的细沙,经常向沙中喷水、保持沙子潮湿。同时室内封闭要好,防止老鼠进入,并使室内温度保持在10℃以上以免冷伤稚龟。
4幼龟的饲养
4.1幼龟放养
4.2饵料及投喂
幼龟的饵料基本上与亲龟相同,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以7:3或8:2混合喂养,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其蛋白含量不低于40%,投喂的饵料应新鲜适口,动物性饵料的日投喂量约为幼龟总体重的5%—8%。配合饲料一般在2%左右,较小型的动物性饵料如蚯蚓、蝇蛆、蚕蛹等,可直接投放到食台上,较大型的动物性饵料,如鱼、河蚌肉、畜禽内脏等,应充分剁碎或用机械绞碎,并可与其它粉状植物性饵料均匀,同时加入少量消炎类药物混合后投喂。一般每天每早晚投饵,在气温偏低及非摄食旺季时,可每日晚投饵1次,投喂量以第二天吃完为准。
4.3日常管理
幼龟池水体小,水质易变坏,特别是夏季,水体污染快,因此应每7—10天加注1次新水,保持水质清新。高温酷署季节要注意在池的上方搭棚遮荫,防止太阳直射,水温骤然升高,危及幼龟生命。越冬时可搭架设置塑料薄膜,保持越冬池内温度。
5成龟的养殖
5.1养殖池面积
一般以1—4亩为宜,成龟池建造与种龟池相同。
5.2放养密度
以3—5只/平方米为宜。
5.3投喂饲料
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如畜禽内脏、小鱼虾、螺蚌、黄粉虫、蚕蛹等,并适当搭配些植物性饲料,如菜、豆饼、瓜果、玉米、高梁、西红柿等。也可直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投喂时应根据季节水温情况而变化,夏季应当投喂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秋后水温低,应多投喂脂肪多的饲料。开春后,龟开口摄食时,每日早晚各一次,投喂量占龟体重的5—8%。以后几个月随着温度升高可加大投饵料,入秋至白露前,改为每天1次,投喂量占龟体重的5—10%。饲料最好投在饵料台上,每50—100平方米设一饵料台。投喂饲料也应做到“四定”原则。
5.4日常管理
经常保持龟池水质清新,肥活嫩爽,使池水PH保持在7.5—8.5之间,氨氮含量控制在在4毫克/升以下。池边可种植些遮荫植物,如冬瓜、南瓜、丝瓜、豆角等,在池边搭棚。并且经常巡塘,防止逃跑和敌害生物侵袭。(据农业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