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蜜蜂在发现了一处较远的,但蜜源丰富.含糖量很高的蜜源,回巢的动作是()A.跳8字舞,舞蹈的次数较多,动物的强度较大
B.跳圆形舞,舞蹈的次数较多,动物的强度较大
C.跳8字舞,舞蹈的次数较少,动物的强度较小
D.跳圆形舞,舞蹈的次数较少,动物的强度较小
57.下列实例中,属于动物定向行为的是()
A.雄蛾通过触角感受雌性的性外激素B.蚂蚁利用分泌物而觅食
C.大麻哈鱼利用水的电波而洄游D.蝙蝠利用超声波而飞翔以避它物
58.某同学将孵化同壳的鸭卵若干只分成甲.乙.丙三组,甲.乙两组与母鸭隔离孵化,给甲组展示一可移动大气球,同时放母鸭叫的录音;给乙组暴露在一只猫的周围,同时也放母鸭叫的录音;丙组仍与母鸭同处,实验持续若干天。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组在本实验中均可称为实验组
B.乙组将会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但不发出猫叫声
C.由于本能,甲组将尾随气球而移动
D.本实验的目的之一是研究鸭后天性行为的形成原因
59.在英格兰某地区曾发生一只大山雀一次碰巧弄破了牛奶瓶盖子,并因此而饮到了牛奶,由此,它学会了“偷”饮牛奶的方法。不久,这一地区的其它大山雀中也再现了“偷”饮牛奶的行为。其它大山雀的这种行为属于()
A.印随学习B.模仿学习C.本能行为D.判断和推理
60.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印随学习使母子之间建立亲子关系,有利于本物种基因的传播和保护本物种基因库
B.由母亲抚育幼仔,有利于本物种基因的传播和保护本物种基因库
C.在捕食行为中,捕食所获得的能量往往要多于捕食行为所消耗的能量
D.雄性个体为求偶而激烈斗争,甚至死亡,不利于本物种基因的传播和基因库的稳定
61.碳循环不平衡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A.水体富营养化B.酸雨C.温室效应D.臭氧层破坏
62.下列循环途径属于生物循环的是()
A.钾在植物――微生物――土壤――植物之间的循环
B.碳在植物――燃烧――二氧化碳――植物之间的循环
C.氮通过生物固氮和反硝化作用在植物――土壤――大气之间的循环
D.磷在植物――微生物――土壤――水体――海鸟――鸟粪――植物之间的循环
63.下列可以作为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是()
A.氧气测定法B.CO2测定法
C.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D.叶绿素测定法
64.种类组成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板状根.裸芽.茎花现象明显,无明显季相交替的生态系统是()A.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
65.在生物群落中,判断一个牿是否为优势种的主要依据是()
A.物种数量B.物种生物量C.物种的体积D.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66.下列哪一种情况,生物数量金字塔是倒置的()。
A.几平方米的草地上生活着几只蝗虫B.几十平方公里范围内生活着一只老虎
C.几十平方公里的草原上生活着数十只田鼠D.一株玉米上生活着几千只蝗虫
67.r-对策生物的主要特点是()
A.体型小B.体型大C.生殖力强D.生殖力弱
68.玉米与豆类间作,其关系属于()
A.偏利作用B.互利共生C.原始协作D.共栖作用
69.地球上碳最大的储存库是()
A.大气层B.海洋C.岩石圈D.化石燃料
70.生态系统中,磷损失的主要途径是()
A.有机物燃烧B.沉积C.反硝化D.挥发
71.在一个有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失了全部猛禽,雷鸟的种群数量就会
()
A.缓慢上升B.迅速上升C.仍保持相对稳定D.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72.为了估计池塘中某种鱼的数量,先人池塘中捞起100条鱼,挂上标志后放回池塘,数天后,再从塘中捕到这种鱼300条,其中有标志的有10条,在理想状态下,根据标志重捕法推测该池塘中共有这种鱼有()条
A.10000B.30000C.300D.3000
73.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会依次经历下列哪些阶段()
A.苔藓植物群落阶段→草本植物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乔木群落阶段
B.草本植物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乔木群落阶段→苔藓植物群落阶段
C.灌木群落阶段→乔木群落阶段→苔藓植物群落阶段→草本植物群落阶段
D.乔木群落阶段→苔藓植物群落阶段→草本植物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
74.某种群个体间竞争强烈,排斥性强,则其内分布型是()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成丛分布D.群集分布
75.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的赤狐,而温带赤狐的外耳又明显短于热带的大耳狐,这种现象可以用()解释。
A.贝格曼规律B.阿仑规律C.谢尔福德规律D.高斯假说
2011年
56.昆虫的休眠和滞育主要与下列哪一生态因子有关()
A.温度
B.食物
C.湿度
D.光
57.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
A.贝格曼法则
B.阿伦法则
C.李比希定律
D.谢尔福德定律
58.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
A.250kg左右
B.350kg左右
C.500kg左右
D.大于500kg
59.逻辑斯蒂方程中,当1=N/K时,种群()
A.种群增长近似指数增长
B.种群增长速度趋于零
C.增种群增长的数量已接近极限
D.种群数量不变
60.两个不同物种之间共生,对一方有益,但对另一方无害的关系称为()
A.寄生
B.附生
C.互利共生
D.偏利共生
61.影响种群个体的分布格局的因素有()
A.种群特征
B.种群关系
C.种群中个体的寿命
D.环境条件
62.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
A.环境条件
B.种内和种间关系
C.种群分布格局类型
D.种群繁殖特性
63.在生物群落中,判断一个物种是否为优势种的主要依据是()
A.物种数量
B.物种生物量
C.物种的体积
D.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
64.以下哪种对策者通常出现在群落演替的早期系列()
A.r-K连续体
B.K-选择者
C.r-选择者
D.S-选择者
65.在北半球,从赤道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
A.雨林、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
B.雨林、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C.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D.雨林、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
66.种类组成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
A.雨林
B.季雨林
C.落叶阔叶林
D.北方针叶林
67.酸雨是由于哪些物质在强光照射下进行光化学氧化作用,并和水汽结合而形成的()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一氧化氮
68.在食物链中,从一级传向另一级的能量最终()
A.消散在环境中
B.导致更大量的分解者
C.进入另一条食物链
D.重新循环到分解者
69.下列测定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方法中,直接测定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