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根纤细,单一或分枝,茎直立或仰卧,单一或多数,具棱角,密被倒向短柔毛。
基生叶早枯,茎生叶互生或最上部对生;托叶披针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长5-7毫米,宽1.5-2.5毫米,外被短柔毛;茎下部叶具长柄,柄长为叶片的2-3倍,被倒向短柔毛,上部叶柄渐短。
叶片圆肾形,长2-3厘米,宽4-6厘米,基部心形,掌状5-7裂近基部,裂片楔状倒卵形或菱形,下部楔形、全缘,上部羽状深裂,小裂片条状矩圆形,先端急尖,表面被短伏毛,背面主要沿脉被短伏毛。
花序腋生和顶生,长于叶,被倒生短柔毛和开展的长腺毛,每总花梗具2花,顶生总花梗常数个集生,花序呈伞形状;花梗与总花梗相似,等于或稍短于花;苞片钻状,长3-4毫米,被短柔毛;萼片长卵形或近椭圆形,长5-7毫米,宽3-4毫米,先端急尖,具长约1毫米尖头,外被短柔毛或沿脉被开展的糙柔毛和腺毛。
花瓣淡紫红色,倒卵形,稍长于萼,先端圆形,基部宽楔形,雄蕊稍短于萼片,中部以下被长糙柔毛;雌蕊稍长于雄蕊,密被糙柔毛。
蒴果长约2厘米,被短糙毛,果瓣由喙上部先裂向下卷曲。
花期4-7月,果期5-9月。
分布于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和云南。
生于平原和低山荒坡杂草丛中。
原产美洲,我国为逸生。
全草入药,有祛风收敛和止泻之效。
(摘自《中国植物志》)
不起眼的野老鹳草鹳是善于飞行的候鸟,而把植物称之为野老鹳草,
要么是野老鹳最喜欢吃的草,
要么是该草的形态特征类似于野老鹳的样子。
虽然具体为什么称之为野老鹳草已无出处可查,
但是有关野老鹳草的生长习性以及药食用的特性一直都有记载。
具药书所传,野老鹳草属牻牛儿苗科,是一年生草本。
不起眼的野老鹳草在4-9月的花果期会开淡粉红色的五瓣花。
它们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等荒地、沟渠边。
一般在夏、秋两季采集它们的全草入药。
性味苦、辛、平的它们可以用于风湿疼痛、拘挛麻木、痈疽和肠炎痢疾的治疗。
老鹳草百科名片
目录
植物介绍
形态
中药材
性状
品种考证
民间传说
品种分类
药材鉴定
炮制方法
化学成份
药理作用
常用配方
栽培要点
临床应用
毒副作用
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植物介绍
【学名】GeraniumwilfordiiMaxim.老鹳草
【别名】鸭脚草老观草【分类】牻牛儿苗科Geraniaceae老鹳草属Geranium【生境】生于山坡、草地及路旁。【分布】国内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陕西,甘肃和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国外分布:俄罗斯远东,朝鲜和日本有分布。【用途】入药,详见下文。
编辑本段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580厘米。茎伏卧或略倾斜,多分枝。叶对生,叶柄长1.54厘米,具平伏卷曲的柔毛,叶片35深裂,近五角形,基部略呈心形,裂片近菱形,先端钝或突尖,边缘具整齐的锯齿,上面绿色,具伏毛,下面淡绿色,沿叶脉被柔毛。花小,径约1厘米,每1花梗2朵,腋生,花梗细长;花萼5,卵形或卵状披针形,疏生长柔毛,先端有芒;花瓣5,倒卵形,白色或淡红色,具深红色纵脉;雄蕊10,全具花药:花柱5裂,延长并与果柄连合成喙。蒴果先端长喙状,成熟时裂开,喙部由下而上卷曲。种子长圆形,黑褐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编辑本段中药材
多年生草本,形态与上种相近,但植物较矮小,高3045厘米,逆生平伏毛。叶35深裂,裂片小,卵状披针形或狭卵形,先端钝尖,缘具不整齐粗齿。花径约1厘米,白色、淡红色或紫色。花期6月。果期7月。生于山野草丛或路旁。分布福建、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④西伯利亚老鹳草又名:鼠掌草。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斜升,全体被柔毛。叶通常5深裂,裂片菱状披针形,或近披针形,再23中裂,先端钝尖,边缘具不整齐锯齿。花径约0.70.8厘米,淡红色或近白色,每花梗着生1花,花瓣具紫色网纹。花期79月。果期10月。分布我国东北、新疆等地。此外,尚有同属植物野老鹳草(江苏、浙江)、块根老鹳草及其变种高山块根老鹤草(东北、西北及四川)等的全草亦同等入药。
编辑本段性状
长嘴老鹳草:茎长3050cm,直径0.30.7cm,多分枝,老鹳草
节膨大。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有纵沟纹及稀疏茸毛。质脆,断面黄白色,有的中空。叶对生,具细长叶柄;叶片卷曲皱缩,质脆易碎,完整者为二回羽状深裂,裂片披针线形。果实长圆形,长0.51cm。宿存花柱长2.54cm,形似鹳喙,有的裂成5瓣,呈螺旋形卷曲。无臭,味淡。短嘴老鹳草:茎较细,略短。叶片圆形,3或5深裂,裂片较宽,边缘具缺刻。果实球形,长0.30.5cm。花柱长11.5cm,有的5裂向上卷曲呈伞形。野老鹳草:叶片掌状57深裂,裂片条形,每裂片又35深裂。尼泊尔老鹳草:形态与老鹳草相近,但植物较矮小,高3045厘米,逆生平伏毛。叶35深裂,裂片小,卵状披针形或狭卵形,先端钝尖,缘具不整齐粗齿。花径约1厘米,白色、淡红色或紫色。西伯利亚老鹳草:茎直立或斜升,全体被柔毛。叶通常5深裂,裂片菱状披针形,或近披针形,再23中裂,先端钝尖,边缘具不整齐锯齿。花径约0.70.8厘米,淡红色或近白色,每花梗着生1花,花瓣具紫色网纹。
编辑本段品种考证
牻牛儿苗见于《救荒本草》,谓“又名斗牛儿苗,生田野就地拖秧而生,茎蔓细弱,其茎红紫色,叶似芫荽叶,瘦细而细疏,开五瓣小紫花,结青蓇葖儿,上有一嘴,甚尖锐为细锥子状,其角极似鸟嘴,因以名焉”。《本草纲目拾遗》载有老鹳草,谓"入药用茎嘴",又转引龙柏《药性考补遗》;谓“出山东”。又《滇南本草》载有五叶草、老官草系老鹳草属(Geranium)植物。综上所述与目前商品所用的两类老鹳草基本一致。
编辑本段民间传说
老鹳草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来历。相传在隋唐时期,中国著名的医药学家孙思邈云游四川峨嵋山上的真人洞,并在洞中炼丹和炮制多种治疑难病的妙药以解除病人的疾苦。老鹳草
由于四川属盆地气候,湿度很大,上山求医的患者大多都患风湿病,而孙思邈用遍所有方法仍束手无策,孙思邈陷于一片苦思之中。一天,孙思邈带着徒儿上山采药,忽然发现有一只灰色的老鹳鸟在陡峭的山崖上,不停地啄食一种无名小草,随后拖着沉重的躯体缓慢地飞回密林的鹳鸟窝中。过了几天,孙思邈又见到这只老鹳去啄食此草,奇怪的是这次老鹳比上次飞得雄健而有力了。于是,孙思邈对徒儿说:老鹳鸟长年在水中寻食鱼虾,极易染上风湿邪气,老鹳鸟能食。此草说明此草无毒,食用该草后此鸟疾飞更有力,表示该草对动物有一定益处。随即命徒儿采回很多这种无名小草,煎熬成浓汁,让前来应诊的风湿病患者服用,并带些药草回去自己熬汤服用。几天之后,奇迹发生了,原来双腿及关节红肿的症状均已肿消痛止,并且可下地而行走了。喜讯惊动了各地山民,人们奔走相告,慕名前往治病的络绎不绝。有许多经过治疗痊愈的风湿病人,请孙思邈给此药草起一个名字,孙思邈略思片刻称道:此药草是老鹳鸟认识发现的,应归功于老鹳鸟,故取名为“老鹳草”吧!由于中药老鹳草对风湿病确有显著的疗效,民间习用的老鹳膏和老鹳草外用膏药治疗风湿痹证一直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编辑本段品种分类
牻牛儿苗。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50cm。根圆柱形。茎平铺地面老鹳草
编辑本段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长嘴老鹳草。为植物牻牛儿苗的干燥全草。多数不带根,长老鹳草
编辑本段炮制方法
拣去杂质,除去残根,用水洗净,捞出,切段,晒干。
编辑本段化学成份
牻牛儿苗全草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牻牛儿醇,又含槲皮素及其他色素。老鹳草全草含老鹳草鞣质2.2,干叶含老鹳草鞣质9.5,金丝挑甙0.21。西伯利亚老鹳草全草含青蟹肌醇,山柰酚,槲皮素,原地茶酸,没食子酸,山柰酚-7-a-L-鼠李精甙,并没食子酸,山柰酚-3,7-a-L-二鼠李糖甙即山柰甙,短叶老鹳草素及鞣云实精及一种新成分短叶老鹳草酸乙酯。尼泊尔老鹳草全草含老鹳草鞣质,另含山柰酚-7-鼠李糖甙和山奈甙,新鲜叶富含并没食子酸。
编辑本段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全草煎剂在试管内对人卡他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老鹳草
编辑本段常用配方
治筋骨瘫痪:老鹳草、筋骨草、舒筋草,炖肉服。(《四川药志》)治筋骨疼痛,通行经络,去诸风:新鲜老鹳草洗净,置一百斤于铜锅内,加水煎煮二次,过滤,再将滤液浓缩至约三十斤,加饮用酒五两,煮十分钟,最后加入熟蜂蜜六斤,混合拌匀,煮二十分钟,待冷装罐。(《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老鹳草膏)治腰扭伤:老鹳草根一两,苏木五钱,煎汤,血余炭三钱冲服,每日一剂,日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治急慢性肠炎下痢:牻牛儿苗六钱,红枣四枚。煎浓汤,一日三回分服。(《现代实用中药》)治肠炎,痢疾:老鹳草一两,凤尾草一两,煎成90毫升,一日三次分服,连服一至二剂。(《浙江省中草药抗菌消炎经验交流会资料选编》)治妇人经行受寒,月经不调,经行发热,腹胀腰痛,不能受胎:五叶草五钱,川芎二钱,大蓟二钱,白芷二钱。水酒各一钟,合煎,临卧服,服后避风。(《滇南本草》)
编辑本段栽培要点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湿。喜阳光充足。以疏松肥沃、湿润的壤土栽种为宜。分根繁殖冬季倒苗后至早春萌芽前挖掘老根,分切数块,每块具有芽。按行株距25cm25cm开穴,每穴栽种1块,覆土压实,浇水。田间管理出苗后要中耕除草、追施人粪尿,冬季倒苗后,清除枯株残叶,培土,施厩肥、堆肥等。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果实将成熟时,割取地上部分或将全株拔起,去净泥土和杂质,晒干。
编辑本段临床应用
治疗泡疹性角膜炎用西伯利亚老鹳草制成20眼药水,每小时滴眼1次,同时用1阿托品散瞳。临床观察盘状角膜炎相混合型角膜炎25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浅层点状及树枝状角膜炎6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2例。用药后可减少角膜基质层炎症浸润,加速愈合。治疗肠道感染1.用野老鹤草制成100煎剂,每次40毫升,日服23次;或用老鹳草23两,每日煎服1剂。治疗急慢性菌痢、急慢性肠炎、阿米巴痢疾等114例,结果痊愈84例,好转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达91.22。大多数病人服药后23天,症状好转或消失。2.用老鹳草1两,水煎2次,3次分服,46日为一疗程;治疗痢疾带菌者及慢性菌痢共13例,经一个疗程后,大便复查皆为阴性,症状消失而痊愈。
编辑本段毒副作用
醇沉煎剂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99.027.66g/kg。香叶醇大鼠poLD50为4.8g/kg,兔iv为50mg/kg。
编辑本段文化底蕴
《滇南本草》:祛诸风皮肤发痒。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软,手足筋挛,麻木,利小便,泻膀胱积热,攻散诸疮肿毒,退痨热发烧,治风火虫牙痘疹疥癞等症。《纲目拾遗》:去风,疏经活血,健筋骨,通络脉。治损伤,痹症,麻木,皮风,浸酒常饮。《现代实用中药》:止久痢,厚肠胃,调中健脾。《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跌打损伤,止刀伤出血,又可止咳,益肺气。《药材学》:清热解毒。治热病消渴,痈疽疮肿。
【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肝、肾、脾经。【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止泻利。用于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筋骨酸痛,泄泻痢疾。【用法用量】915g。【贮藏】置阴凉干燥处。【制剂】老鹳草软膏。【摘录】《中国药典》【植物染料】老鹳草不仅可以做药物用,还可以作为天然染料使用。【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祛诸风皮肤发痒。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软,手足筋挛,麻木,利小便,泻膀胱积热,攻散诸疮肿毒,退痨热发烧,治风火虫牙,痘疹疥癞等症。2.《纲目拾遗》:去风,疏经活血,健筋骨,通络脉。治损伤,痹症,麻木,皮风,浸酒常饮。3.《现代实用中药》:止久痢,厚肠胃,调中健脾。4.《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跌打损伤,止刀伤出血,又可止咳,益肺气。5.《药材学》:清热解毒。治热病消渴,痈疽疮肿。【验方】一味老鹳草,专治“吊线风”(老鹳草治颜面神经麻痹(俗称吊线风、口眼歪斜))用老鹳草一把(大约鲜草二三两左右),洗净,切碎,水煎二大碗,头煎熏洗,二煎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