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医保局、市财政局、市卫健委等部门的联合文件,2月1日起,青岛全面取消普通门诊就医定点签约的规定,参保职工在所有具备资质的定点医疗机构可自由选择就医。据悉,在今年1月1日,参保职工的普通门诊报销比例已然提高,在职职工发生的符合规定的普通门诊医疗费,在基层(含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80%、70%、60%。
在职职工年度最高报销限额提至6000元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之前需要住院才能享受的诊疗服务已越来越多地转变为门诊项目,过去必须通过住院才能开展的检查检验及部分手术项目,现在也可以通过门诊解决,各级医疗机构门诊服务量因此快速增长。另外,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患者的数量明显增长,他们的门诊就医频次增加,看病负担明显加重。通过医保统筹基金报销切实减轻普通门诊医疗负担的群众呼声越来越高。
对此,青岛医疗保障部门在提高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待遇方面持续发力。2023年,职工参保人门诊就医报销限额已经有了较大提升,由以往的每人每年1120元提高到1700元。2024年1月1日起,这项额度再次大幅提升,在职职工的年度最高报销限额提高至6000元,退休人员提高至7000元。不仅如此,2024年1月1日起,在职职工发生的符合规定的普通门诊医疗费,在基层(含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80%、70%、60%,比2023年度分别提高5、10、10个百分点。退休人员报销比例再增加5个百分点,在基层(含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85%、75%、65%。
参保职工在基层(含一级)医疗机构普通门诊就医,不设起付线(报销门槛),二级、三级医疗机构起付线(报销门槛)分别为500元、800元。起付线(报销门槛费)是指参保人员在享受医疗费用报销之前需要自己承担的费用,以一个年度累计计算,并不是每次诊疗都要超过起付线才能报销。
医保专家举例说明:在一个结算年度内,在职职工李先生在医保定点基层医疗机构看病,200元花费直接按照80%的比例报销,不纳入起付线的累计。后来,他先后在两家二级医院看门诊,均花费300元,累计超过二级医疗机构500元的起付线,超出的100元可以报销70%。再后来,他在三级医院门诊看病花费了400元,那么他在二三级医疗机构的门诊医疗费用累计达到1000元,超过了三级医院800元的起付线,超出的200元可以按照60%的比例报销。专家提醒,患者交费时如未选择医保联网交费,则不能报销,也无法累计起付线。
参保职工门诊就医不再定点签约
此次医保政策调整的另一利好是,2月1日起,参保职工普通门诊就医不再实行定点签约的管理模式,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任意具备资质的定点医疗机构完成门诊就医和报销。目前我市159家二、三级定点医疗机构,4679家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含3080家村卫生室)均可成为职工参保人门诊就医备选项。遇到感冒、咳嗽等常见病、多发病时,参保职工可首选没有起付线、报销比例高的基层医疗机构,需要进一步检查诊断时,可以选择一家甚至多家二三级医疗机构就诊。
医保专家特别提醒,并不是所有的门诊医疗费用都会纳入门诊统筹的报销范围,比如全额自费项目、部分项目的个人先自负部分以及美容、生殖、生育、工伤、健康体检、第三方责任等项目,目前不纳入门诊统筹报销范围。此外,职工门诊慢特病的保障待遇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