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发布了《2017/2018年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报告》,对2017年我国消费特征做了详尽的总结,同时对今年消费走势进行了全面解读。《报告》预计,今年消费将实现更有质量的增长,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将更大。
消费贡献居三驾马车之首,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到58.8%,超过资本贡献率28.7个百分点。
商品消费处于较快增长区间,201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2%,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出0.4百分点。
2011-2017年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
2007-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率
农村消费增长仍快于城镇,2017年我国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19万亿元,增速达到11.8%;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31.43万亿元,增速达到10%。
此外,京东大数据显示,农村居民人均网购额增速达到43%,领先城镇居民人均网购额6个百分点。虽然城镇消费仍然占据我国居民消费主体,但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速继续高于城镇,显示出较好的消费潜力。
2010-2017年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率
中西部消费增速高于东部。中西部省份消费增速明显高于东部地区,表现出较好的消费增长潜力和我国东中西不同地区消费结构升级的梯度发展趋势。
随着东部地区网络渗透率的增长,网购进入成熟阶段,而中西部地区正处于成长阶段,许多省份居民网络消费增长率超过东部地区。京东大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份,中部地区除安徽和江西以外,其他省份人均网购额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西部地区除青海以外,其他省份也都保持20%以上增速,而东部地区的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四个省份人均网购额增速均低于20%。
2017年各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
生活必需品消费增速放缓,吃穿用类生活必需品增速逐渐降低,能够体现生活品质的体育、娱乐和健康保健类等消费增速提升。
2013-2017年各类限上商品增长率(%)
2017年前三季度,人均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三项精神消费支出之和占居民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3%,比2016年提高0.6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占比提高势头。网络带动服务消费高增长。在信息消费时代,最便捷的服务手段就是电子商务,从而带动电商渠道销售服务快速增长。特别是线上餐饮、线上订票、在线教育、网络约车等服务发展态势良好。
2013-2017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及增长率
2013-2017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
及增长率
2013-2017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及增长率
品牌成为品质消费的保障,追求高性价比是品牌消费趋向理性的突出表现。具有高性价比的知名品牌深受消费者青睐。京东大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手机品牌中,苹果、华为、小米手机分别位居手机销量前三位;服饰品牌中,花花公子、南极人、七匹狼、恒源祥和浪莎分别位居服饰品牌销量前五位;坐便器品牌中,箭牌、九牧、法恩莎、TOTO、科勒分别位居销量前五位。
国产品牌获得消费者认可。手机销售前五大品牌中,四大品牌均为国产品牌;服装销售前五大品牌中,国产品牌也占据四席。
“悦己”和“存在”成为消费目的,2017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9000美元以上,收入不再成为消费的掣肘,人们不再看中“占有”,而是通过“存在”来追求适合自己的消费。
个性化定制消费受到追捧,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43%的90后认为“轻奢品牌”更时尚。此外,近95%的受访者对个性化定制感兴趣。个性化消费对商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消费者带来更好消费体验和身心享受,创新型产品消费增长迅猛。
2017年消费者主动选择绿色环保消费品,并且愿意支付更多资金购买这些产品。吃穿用住类绿色环保商品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2017年1-11月京东绿色环保商品销售额增速
中国消费市场预测
2018年,我国经济稳中求进、持续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随着收入水平提高,消费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源自消费结构升级,创新型商品和创新型服务提升中高端消费的量级。
当前消费结构升级主要指向两个方面:
我国进入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以后,商品消费的增速和占比不断下降,消费增长主要倚重服务消费,服务消费的增速和在居民消费中的占比不断提高,成为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向。伴随着体验式消费需求日益强烈,互联网有关的各种创新型体验消费,将成为全年消费增长的最重要引擎。
据测算,2002-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耐用品消费支出年均增长率达到27.5%,占商品消费支出比重达到47.4%,占比提高16个百分点。而非耐用品消费支出年均增速为20.3%,比重达到52.3%,占比降低了16个百分点。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技术日趋成熟,这些技术已经应用到传统家具、家电和汽车类等耐用消费品领域,创新型耐用消费品增长空间巨大。
在创新型产品和创新型服务的带动下,中高端消费在中等收入群体中渗透率也越来越高,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消费规模的量级。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为10%左右,意味着我国消费将再跨过3.5万亿元的台阶,消费量级持续放大,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突破40万亿元大关。
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增强。从引领经济发展的三大需求看,在消费、投资和出口构成的三架马车中,消费无论是占GDP比重还是对GDP的贡献率均占据第一位,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全年消费贡献率将保持60%以上的高位,消费率(消费占GDP的比重)突破55%,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提高。
消费结构优化将会促进经济结构改善。作为社会最终需求,消费的地区结构、商品与服务结构不断优化,必然会牵引供给结构出现同方向的调整。消费的均衡和平稳增长,有利于上游供给侧的结构优化,从而有利于中国经济从大向强,实现质的提升。
消费对生产的引导效果更显著。2018年,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更加广泛,线上线下无界融合将是大势所趋。消费需求形成的大数据,通过高效的供应链传导到上游,协同创新、个性定制开始流行,消费对生产的引导作用从未像今天这样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