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路保险今年三季度末净亏损2.39亿元,同比增加206.41%,全年亏损额或将远超去年,“2020年争取整体盈利”的预期很难实现
《投资时报》研究员凌岳
成立以来,中路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路保险)尚未走出亏损泥潭。
2019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中路保险三季度末净亏损2.39亿元,同比增加206.41%。
从历年年报数据可以看到,2015年至2018年中路保险分别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354.5万元、1.3亿元、3.76亿元、7.99亿元,始终保持着稳定增长。然而,亏损额却呈现出持续扩大之势。上述四年,该公司分别净亏损3567.2万元、1694.8万元、9691.7万元、1.46亿元,四年来累计亏损2.97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中路保险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本10亿元,由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发起。其股东包括青岛国信、青岛国信金融控股等8家企业。其中,青岛国信为第一大股东,系青岛市国资委全额出资的国有综合性投资集团,持股比例达20%,而持股15%的青岛国信金融控股为其全资子公司。
作为一家具有国资背景的险企,中路保险却没有充分展现出优势,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增收不盈利”的尴尬处境。
对于这一状况,中路保险曾用财险公司“五年盈利”的行业规律进行解释,并表示“计划在2020年争取整体盈利”。但从2019年前三季度的表现来看,一年之后是否能够达到上述预期仍是未知数。
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分别净亏损0.2亿元、1.61亿元、2.39亿元。照此情形,今年该公司的亏损额或将远超去年。
在亏损的同时,中路保险的偿付能力也在一路下滑,2015年至2018年,其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82842.71%、1000.97%、645.40%、404.64%。2019年三季末,其净资产为5.2亿元,同比减少32.24%;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65.25%,同比下降了260.07个百分点。
然而,其车险业务在占据主力位置的同时,承保亏损情况也愈发严重。2016年至2018年,中路保险的车险业务分别亏损5711.31万元、1.12亿元、1.07亿元。
对于车险亏损问题,中路保险也在积极寻找解决方案。据报道,该公司近年来一直有着“五五战略”构想,即车险和非车险的占比为5:5,而且增速要与市场发展好的公司匹配。
银保监会要求中路保险立即停止上述产品,同时公司自监管措施决定书下发之日起三个月内,禁止备案新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