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单位和个人缴费比例

根据国家医保局等部门8月26日公布的《关于做好2024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2024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分别较上年增加30元和2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70元和400元。

这是自2016年以来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新增首超个人缴费新增,居民个人缴费增幅也适当降低,相比上年增幅少增10元。

通知明确,中央财政继续按规定对地方实施分档补助,对西部、中部地区分别按照人均财政补助标准80%、60%的比例给予补助,对东部地区各省份分别按一定比例补助。对于持居住证参加当地居民医保的,各级财政要按当地居民相同标准给予补助。

通知要求,增强大病保险精准保障能力,大病保险起付标准原则上不高于当地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医保叠加大病保险的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达到当地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报销比例向高额医疗费用倾斜。

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强调,在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医疗消费水平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合理提高个人缴费和财政补助标准是巩固提升待遇水平、确保制度平稳运行的客观需要。

每日经济新闻兰素英摄

此前,国家已出台文件激励居民连续参保。此次通知进一步要求各省份对连续参保人员和中断缴费人员分别设置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措施,并严格执行。

据中国政府网8月1日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这也是我国首个基本医保参保长效机制。指导意见中提到:

进一步放宽放开参保的户籍限制,让中小学生、学龄前儿童可以在常住地参保。也提出超大城市要取消对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参加职工医保的户籍限制。

自2025年起,连续参加居民医保满4年,之后每连续参保1年,可享受连续参保激励,每年可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1000元,具体标准由各省制定。如果中断参保,前期连续参保积累的年限自动清零,再参加居民医保时,年限需要重新计算。前期积累的奖励额度继续保留。

《指导意见》同时对断缴人员再参保设置待遇等待期,包括固定等待期和变动等待期。自2025年起,除新生儿等特殊群体外,对未在居民医保集中参保期参保或未连续参保的人员,设置参保后固定等待期3个月,其中未连续参保的,每多断保1年,在3个月的固定等待期基础上再增加1个月的变动等待期。

2023年我国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为380元。一年花380元参加居民医保,到底值不值?全国基本医保参保情况如何?未生病的居民参加基本医保是否“吃亏了”?2024年3月,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曾就居民医保参保答记者问。

答:这种说法不准确。我国基本医保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参保质量持续提升。

从微观上看,国家医保局近期派出专人,赴内蒙古、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甘肃等8个省份中工作基础相对较弱的8个村开展参保工作蹲点调研。调研显示,这8个村中,有5个村2023年参加居民医保人数比2022年增加,有3个村参保人数略有减少,8个村整体参保人数比2022年净增长151人。以网传“多人退保”的湖北省麻城市某村为例,实地调研发现,2023年该村97.4%的居民均参加医保,实际新增参保30人,因特殊原因未参保的仅是个例。许多村民表示,幸好有了医保,切实解决了他们看病就医的后顾之忧。

但也要看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持续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总量的下降,未来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可能也会平稳中略有下降,甚至总参保人数也有可能缩小。

问:2023年我国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为380元。有人认为费用标准偏高,涨速偏快。该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答:有舆论认为,与2003年“新农合”建立时10元/人的缴费标准相比,目前380元/人的居民医保费用缴费标准增长太快。但是,我们不应单纯看缴费标准的增幅,而应该看这增长的370元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什么。事实上,医保筹资标准上涨的背后,是医保服务水平更大幅度的提高。

一是对群众的保障范围显著拓展。2003年“新农合”建立初期,能报销的药品只有300余种,治疗癌症、罕见病等的用药几乎不能报销,罹患大病的患者治疗手段非常有限。目前,我国医保药品目录内包含药品已达3088种,覆盖了公立医疗机构用药金额90%的品种,其中包含74种肿瘤靶向药、80余种罕见病用药。特别是许多新药好药在国内上市后不久就可以按规定纳入医保目录。以治疗白血病的药品“伊马替尼”为例,该药品刚在国内上市时患者服药的年自付费用近30万元,许多患者和家庭不得不“望药兴叹”,在沉重的经济负担和脆弱的生命之间艰难取舍;2018年国家医保局组建以来,该药品集采并经医保报销后,患者每年服药的自付费用降低至6000元左右,不断完善的医保制度让无数患者和家庭重燃生命希望。

二是各类现代医学检查诊疗技术更加可及。20年来,在医保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医疗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重大疾病诊疗能力比肩国际先进水平,一些领域领先世界。患者享受到的医学检查、诊疗手段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大幅迈进,彩超、CT、核磁共振等高新设备迅速普及,无痛手术、微创手术等过去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诊疗技术日益普及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广大参保患者享受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是群众的就医报销比例显著提高。2003年,“新农合”制度建立之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普遍在30%-40%左右,群众自付比例较高,就医负担重。目前,我国居民医保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维持在70%左右,群众的就医负担明显减轻,而这必然带来医保筹资标准的提高。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群众医疗需求的提升、医疗消费水平的提高,也需要加强医保基金筹集,以为群众提供稳定可持续的保障。

四是对群众的服务能力水平跨越式提升。2003年,“新农合”的参合群众在本县(区)医院就诊才能方便报销,去异地就医报销比例降低较多,且不能直接结算。目前,居民医保参保群众不仅可以在本县(区)、本市(州)、本省份享受就医报销,还可以在全国近10万家定点医疗机构享受跨省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服务,为广大在异地生活、旅游、工作的群众看病就医提供了坚实保障。此外,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从无到有,让群众不再为买药钱操心约1.8亿城乡居民“两病”患者减轻用药负担799亿元;“三重保障制度”仅2023年一年就惠及农村低收入人口就医超1.8亿人次减轻医疗费用负担超1800亿元。

20年间,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虽然增加了370元,但医疗保障水平和服务的提升为群众带来的收益却远不是这370元可计量的。事实上,为了支撑医保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国家在对居民个人每年参保缴费标准进行调整的同时,财政对居民参保的补助进行了更大幅度的上调。2003年-2023年,国家财政对居民参保的补助从不低于10元增长到不低于640元。如果一名居民在2003年-2023年连续参保,其医保总保费至少为8660元;其中财政共补助至少为6020元,占保费总额的约70%;居民个人缴费共计2640元,只占保费总额的约30%。

在不断完善的医保制度的有力支持下,全国居民就医需求快速释放,健康水平显著提升。据统计,2003至2022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从20.96亿人次增长至84.2亿人次;全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从2005年的72.95岁增长到2020年的77.93岁。与此同时,个人卫生支出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却从2003年的55.8%大幅下降至2022年的27.0%。近14亿医保参保人享受更高水平的医疗条件、更大范围的医疗保障、更高比例的医保报销、更为便利的医保服务的背后,是中国医保制度为人民生命健康的保驾护航。

问:城乡居民享受的医保报销,都是来自居民个人缴费吗?

答:城乡居民医保的保费为定额按年缴纳,2023年的筹资标准为1020元/人,其中财政补助不低于640元/人,这是筹资的大头;个人缴费标准380元,只是筹资的小头,并且对于低保户等困难人员,财政还会给予全额或部分补助。

居民缴纳的医保费,与财政补助共同组成了我国广大城乡居民共同的基本医保基金池,带来的是对广大群众基本医保保障水平的持续提升。在此,再补充说明2023年的几个数据:一是全年全国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总额为3497亿元,二是财政全年为居民缴费补助6977.59亿元,三是居民医保基金全年支出10423亿元。居民医保基金全年支出总额,是居民个人缴费总金额的2.98倍。

问:如何看待“缴纳医保后没生病,吃亏了”等言论?

答:疾病的发生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在现代社会,面对突然到来的重大疾病,个人和家庭很难能独自承受高昂的救治费用。保险的实质,就是汇聚各方力量后那些不幸患重病的个人和家庭抵御大额医疗支出的风险。因此,参加医保就是“患病时有保障,无病时利他人”,应该是每个群众面对疾病风险不确定性时的理性选择。

2022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总诊疗84.2亿人次,平均每个人一年到医疗卫生机构就诊6次。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2.47亿人次,年住院率为17.5%;也就是说,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1个人一年住一次医院。居民生病、生大病的概率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低。之前脱贫攻坚期间,40%的贫困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也说明疾病对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极大。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居民医保参保人的次均住院费用为8129元,以报销比例70%计算,住一次院医保平均报销5690元;假如居民将2003年至2023年连续参保个人缴纳的保费进行储蓄,按年利率5%计算复利,到2023年本金和利息共3343.1元。也就是说,居民住一次院后医保报销的金额,就远超将连续20年个人总保费进行储蓄的收益。

所以说,“缴纳医保后没生病,吃亏了”这种说法不对,而且从算账上来说也是不划算的。

问:有网民称,“年轻人身体好可以不参保,只给老人、孩子参保就行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答:这种观点在部分人群中有一定代表性。但如果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会发现这其实是“算小账、吃大亏”。

一是我国的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实现了早发现、早诊断,尤其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以及生活习惯等原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恶性肿瘤等出现低龄化趋势,青壮年面临的健康风险不容小觑。

综上所述,青壮年应该参保。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给父母、孩子和家庭提供保障。

THE END
1.补充医疗保险可以在非定点医院报销吗?补充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和当地基本医疗保险的范围一样,包括医疗费、药费等等。您家人突发疾病,花费了住院...https://www.lawtime.cn/wenda/q_23218487.html
2.山东省省直?医疗保险就医指南部门动态医保工作5、医疗机构为参保人员提供社会医疗保险范围外的药品、诊疗服务时应注意什么? 定点医疗机构为参保人员提供社会医疗保险范围外的诊疗项目、药品和服务设施的,应征得参保人或其家属的同意并签字后,方可提供使用。 6、在非定点医院住院时如何办理相关手续? ⑴参保人员因急诊在非定点医院住院时(包括因公出差、休假外出等在...http://www.sd-cancer.com/medical_insurance_denew/2018/pen5REd7.html
1.4大基础,助力商业降保险快速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一部分,主要用于满足群众基本医疗保障之上、之外或称之为非基本的医疗保障需求。这种非基本医疗保障需求,其外延可以包括最新、昂贵、舒适、便捷、个性化、预防性、护理康复性等多个方面的健康服务。比如,最新的医药服务,进入市场或进入中国时间短,而纳入基本医保需要按规定完成必要的评审...http://ybj.haibei.gov.cn/ybxw/szyw/9110671.html
2.非定点医院就医医保怎么报销有时候,由于病情的需要,医保参保人会选择非定点医院进行就医。这种情况下医保可以报销吗?大家保提醒您,当出现急诊、转外就医等情况时,即使是在非定点医院看病,医保也是可以报销的。那么非定点医院就医医保怎么报销呢?下文为您详细介绍。哪些情况非定点...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非定点医院就医医保怎么报销的知识,跟着华律网小...https://mip.66law.cn/laws/981738.aspx
3.医疗保险办事指南(2020年第1版)市内定点医院住院须知: 住院报销比例 险种 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 补充医疗保险报销比例 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 一级医院 二级医院 三级医院 职工(含退休) 连续缴费满6个月以上的(不含6个月)报销比例为95%,不满6个月(含6个月)报销比例为50% 95% 60万 居民 95% 85% 75% 0 50...https://www.hzdsrmyy.com/index.asp?a=8677
4.医保常见问题解答第三期5. 广州医保定点中医院享受的医保待遇是否和大点一样? 中医医疗机构分为基层中医医疗机构和非基层中医医疗机构,具体按照医院等级对应的门诊统筹比例报销。如越秀区中医医院属于基层中医医疗机构,退休人员门诊报销比例为85%;如广东省中医院属于非基层中医院,退休人员门诊报销比例为70%。 https://www.gzhosp.cn/info/1576/80761.htm
5.非定点医院怎么改2.疾病诊断证明书原件3.首次病程记录复印件4.出院小结复印件5.申请表(二)个人委托代办需补充提供材料1.委托人社会医疗保险凭证正反面复印件2.委托人人身份证原件及正反面复印件3.受委托人身份证原件及正反面复印件4.委托书(三)单位委托代... 广州急性疾病非定点医院报销 ...https://m.shenlanbao.com/he/234570
6.晚报融媒·帮您办丨市民注意!非定点医疗机构开具的外配处方不能...处方流转,是指将医院医生开出医保药品外配处方,通过平台流转到相关的定点药店,患者就可以在药店购买该药品。 相关人员提醒,非定点医疗机构开具的外配处方不能享受医保报销。 根据国家文件要求,使用医保统筹基金结算医保目录内药品时,须持有处方或住院医嘱。因此参保人需凭我市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医师开具的外配处方(纸质或...https://finance.sina.cn/2024-10-29/detail-incufcxx8698785.d.html
7.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补充规定2、在昭通市医保中心指定的市内定点医院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报销范围内的普通检查、治疗、药品等费用,大病保险金报销90%,个人自付10%;指定的省内定点医院报销85%,自付15%;省内其他公立非盈利性医院报销75%,自付25%;省外公立非盈利性医院报销80%,自付20%;各类营利性医院一律不予报销。 https://www.ztsdyrmyy.com/info/i/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