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涉税风险分析

保险行业经营较为特殊,会计核算有其特点,但有关税收政策基本适用,减税降费政策陆续出台以来,针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政策较多,本文就保险公司有关税收新的知识点、重要风险点、特色内容点等进行阐述,一般性内容不做过多赘述。

一、经营特点

1.产品种类丰富

保险公司的产品种类有长期险、短期险;投资型、非投资型;有保证收益、无保证收益等诸多产品;基本产品模式是保单,保单就是一种合同,合同的内容是对风险的承诺,保险公司最大的特征就是将未来风险发生时可以给予一定补偿作为一种承诺,用保险单的形式进行销售。

2.财险、寿险分业运营

财产险一般一年结束,直接显示利润。

人身险尤其是长期人身保险,属于保险公司的负债,费用管控很关键。

如:太平洋脱胎于交通银行保险部,顺应潮流,分开成为财产险和寿险两个公司,后来又搞了个太平洋集团,把两个公司放进去。

中国人民保险,家大业大,分出来的财产险现在是人保集团,下辖产险、寿险、健康险公司,分出来的寿险是中国人寿集团,除了主业寿险,也有了国寿财产险公司。

平安最后分家,最后成立业务最齐全的金融集团,产险、寿险、健康险、养老险、资产管理公司、银行、证券、信托一个不少。

今后随着监管能力的提高,混业经营还是大势所趋。

3.经营的稳定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保险公司不会倒闭,也不允许申请破产而倒闭,即使经营不善,面临倒闭,也会由其他公司兼并或分立,投保人的保险也会转移,投保人的保险利益和权益依然不会受到损害,由政府做为强大的后盾。

4.四级公司经营模式

中央、省、市、县四级机构,如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XX省分公司、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XX省分公司;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XX市中心支公司、英大泰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XX市中心支公司;

英大泰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XX县支公司(规模较小冠之以“营销部”名称)。

5.会计科目核算复杂性

如: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代位追偿款、摊回分保费用等,要求财务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胜任能力。

二、风险概述

1.风险特性

客观性、普遍性、损失性

2.风险种类

——市场风险(产品有无市场竞争力:质量、服务、销售渠道等)

——政策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宏观经济调控及产业政策导向、多边贸易摩擦)

——经营风险(企业内部管理)

——财务风险(资金周转困难、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高)

——投资风险(各类投资项目论证可行性不够、环境变化)

——人事风险(核心团队人才流失、知识结构老化)

——自然灾害风险

税收风险包含于政策风险、财务风险

三、涉税风险分析

1.适用税种

2.缴纳特点

——增值税的预缴

目前全国保险机构普遍实行由总机构汇总计算总机构及其所属分支机构增值税应纳税额,分支机构以当期实现的全部应税销售额3%的预征率计算预缴增值税,就地申报纳税;总机构统一核算销售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预缴税款和应纳税额,进行申报纳税,并按照规定办理发票、申报等有关事宜。

每年的第一个纳税申报期结束后,对上一年度总分机构汇总纳税情况进行清算。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年度清算应交增值税,按照各自销售收入占比和总机构汇总的上一年度应交增值税税额计算。分支机构预缴的增值税超过其年度清算应交增值税的,通过暂停以后纳税申报期预缴增值税的方式予以解决。分支机构预缴的增值税小于其年度清算应交增值税的,差额部分在以后纳税申报期由分支机构在预缴增值税时一并就地补缴入库。

——企业所得税的汇总缴纳

所有分支机构分摊税款总额=汇总纳税企业当期应纳所得税额×50%

某分支机构分摊税款=所有分支机构分摊税款总额×该分支机构分摊比例

某分支机构分摊比例=(该分支机构营业收入/各分支机构营业收入之和)×0.35+(该分支机构职工薪酬/各分支机构职工薪酬之和)×0.35+(该分支机构资产总额/各分支机构资产总额之和)×0.30

总机构设立具有主体生产经营职能的部门(非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二级分支机构),且该部门的营业收入、职工薪酬和资产总额与管理职能部门分开核算的,可将该部门视同一个二级分支机构。

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实施税务检查时,对查实项目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统一计算查增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

总机构应将查补所得税款(包括滞纳金、罚款,下同)的50%按照计算的分摊比例,分摊给各分支机构缴纳,各分支机构根据分摊查补税款就地办理缴库;50%分摊给总机构缴纳,其中25%就地办理缴库,25%就地全额缴入中央国库。

二级分支机构税务机关应将查补所得税款的50%分摊给总机构缴纳,其中25%就地办理缴库,25%就地全额缴入中央国库;50%分摊给该二级分支机构就地办理缴库。

四、增值税分析

一般计税方法: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1.进项税额

以票抵税为主,如专用发票、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收费公路通行费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等。可计算抵扣主要项目如下:

——财产保险公司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机动车辆保险赔付时,从修理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2019年4月1日后,纳税人购进国内旅客运输服务,允许抵扣进项税额的国内旅客运输服务凭证,除增值税专用发票外,只限于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和注明旅客身份信息的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铁路车票、公路、水路等其他客票,不包括增值税普通发票。

航空旅客运输进项税额=(票价+燃油附加费)÷(1+9%)×9%

民航发展基金不作为计算进项税额的基数。

铁路旅客运输进项税额=票面金额÷(1+9%)×9%

公路、水路等其他旅客运输进项税额=票面金额÷(1+3%)×3%

限与本单位建立了合法用工关系的雇员所发生的国内旅客运输费用允许抵扣其进项税额,纳税人如果为非雇员支付的旅客运输费用,不能纳入抵扣范围(如邀请专家授课)。支付的旅客运输费用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应用于生产经营所需,如属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支付的道路行费,按照通行费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注明税额抵扣,ETC充值时可暂不索取发票,待实际消费后再申请开具发票。

——提供邮政服务、电信服务、现代服务、生活服务(以下统称四项服务)取得的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超过50%的一般纳税人,自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允许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0%,会计分录为,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加计抵扣额)贷:其他收益,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提供建筑服务,纳税人自行开具或者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发票时,应在发票的备注栏注明建筑服务发生地县(市、区)名称及项目名称。

——纳税人因前期购买不动产尚未抵扣完毕的待抵扣进项税额,在2019年4月1日以后转入抵扣时,一次性抵扣完毕。

购进货物和设计服务、建筑服务,用于新建不动产或用于改建、扩建、修缮、装饰不动产并增加不动产原值超过50%的,可以一次性抵扣。

——销售不动产,纳税人自行开具或者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发票时,应在发票“货物或应税劳务、服务名称”栏填写不动产名称及房屋产权证书号码(无房屋产权证书的可不填写),“单位”栏填写面积单位,备注栏注明不动产的详细地址。

——出租不动产,纳税人自行开具或者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发票时,应在备注栏注明不动产的详细地址。做为承租人按照新修订的租赁准则,可以提取累计折旧,与税法核算的差异。

——取得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提供的货物运输服务,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开具发票时应将起运地、到达地、车种车号以及运输货物信息等内容填写在发票“备注”栏中,如内容较多可另附清单。

——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特殊规定:2018年1月1日,租入固定资产、不动产,无论用于一般计税方法、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进项税额可以全额抵扣。

——直接收款方式(收到销售款或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

——分期收款方式(书面合同约定收款日期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

3.税收优惠

——同业往来利息收入免税,如同业代付、买断式买入返售金融商品等取得的利息收入。

——保险公司开办的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产品取得的保费收入免征增值税;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是指保险期间为一年期及以上返还本利的人寿保险、养老年金保险及其他年金保险,以及保险期间为一年期及以上的健康保险。

——农牧保险免征,指为种植业、养殖业、牧业种植和饲养的动植物提供保险的业务。

——出口保险和再保险免征为出口货物提供的邮政服务、收派服务、保险服务免征增值税,适用零税率的除外。为出口货物提供的保险服务,包括出口货物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

——境内保险公司向境外保险公司提供的完全在境外消费的再保险服务,免征增值税。

——经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或者商务部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试点纳税人,提供有形动产融资性售后回租服务,以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向承租方收取的有形动产价款本金,以及对外支付的借款利息(包括外汇借款和人民币借款利息)、发行债券利息后的余额为销售额,对其实际增值税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自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纳税人为农户、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借款、发行债券提供融资担保取得的担保费收入,以及为原担保提供再担保取得的再担保费收入,免征增值税。再担保合同对应多个原担保合同的,原担保合同应全部适用免征增值税政策。

——被保险人获得的保险赔付不征收增值税。

——销售货物的同时代办保险向购买方收取的保险费不征收增值税。

五、个人所得税分析

1.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月度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

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也可以选择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纳税。

这里有一定的税收筹划空间,要结合综合所得的收入状况来具体分析,如果并入综合所得可能面临着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区间表变化导致缴纳税款大幅度提高;全年一次性奖金政策的优势是单独计税,不与当年综合所得合并纳税,从而“分拆”收入降低适用税率。

例1:甲先生2019年取得年终奖10万元,当年综合所得为25万元。

甲先生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年终奖单独计算,100000÷12=8333.33元,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210,100000*10%-210=9790元,当年综合所得应纳税额=250000*20%-16920=33080元,合计纳税42870元

方案二:合并计算,当年综合所得35万元,应纳税额=350000*25%-31920=55580元

方案二比方案一多纳税12710,原因就在于合并纳税后,35万元

适用税率区间比原来的25万元适用税率区间上升了5%。

例2:甲先生2019年取得年终奖10万元,当年综合所得为15万元。

方案一:年终奖单独计算,100000÷12=8333.33元,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210,100000*10%-210=9790元,当年综合所得应纳税额=150000*20%-16920=13080元,合计纳税22870元

方案二:合并计算,当年综合所得25万元,应纳税额=250000*20%-16920=33080元

方案二比方案一多纳税10210,采纳单独纳税可以获得税收优惠,这也是总局为广大纳税人释放政策红利的良苦用心。

例3:甲先生2019年取得年终奖10万元,当年综合所得为5万元。

甲先生仍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年终奖单独计算,100000÷12=8333.33元,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210,100000*10%-210=9790元,当年综合所得应纳税额=50000*10%-2520=2480元,合计纳税12270元

方案二:合并计算,当年综合所得15万元,应纳税额=150000*20%-16920=13080元

方案二比方案一多纳税810元,两者相差无几,可见平时综合所得越高的群体,采用单独纳税可以获得更多的税收优惠,更大限度地能享受政策红利。

2.个人保险代理人佣金收入的纳税。

个人保险代理人为保险企业提供保险代理服务应当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由保险企业按照现行规定依法代扣代缴。

接受税务机关委托代征税款的保险企业,向个人保险代理人支付佣金费用后,可代个人保险代理人统一向主管国税机关申请汇总代开增值税普通发票或增值税专用发票。

保险企业应将个人保险代理人的详细信息,作为代开增值税发票的清单,随发票入账。

佣金收入是劳务报酬所得;实行按次预扣税款,对于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取得的佣金的劳务报酬所得,鉴于保险营销和证券经纪业务的连续性,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应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个人从事保险营销和证券经纪取得的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收入,不含增值税,并对其开具发票的过程中,依法缴纳的地方税费和附加,以及展业成本,准予扣除;展业成本=不含增值税收入×(1-20%)×25%,应纳税所得额=不含增值税收入×(1-20%)-展业成本-附加税费;按照累计预扣法预扣税款。

案例:小李是某保险公司营销员,2019年1月-3月,分别取得保险营销佣金收入10300元,20600元,15450元,该保险公司接受税务机关委托代征税款,向个人保险代理人支付佣金费用后,代个人保险代理人统一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汇总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附加税费征收率为12%(7%+3%+2%)。保险公司该如何预扣预缴小李的个人所得税。

一月份:

代征增值税=10300÷(1+3%)×3%=300元

代征附加税费=300×12%=36元

展业成本=(10300-300)×(1-20%)×25%=2000元

计税收入额=(10300-300)×(1-20%)-2000-36=5964

应预扣个人所得税额=(5964-5000)×3%=28.92元

二月份:

应征增值税=20600÷(1+3%)×3%=600元

应征附加税费=600×12%=72元

展业成本=(20600-600)×(1-20%)×25%=4000元

计税收入额=(20600-600)×(1-20%)-4000-72=11928元

应预扣个人所得税=((5964+11928)-2×5000)×3%-28.92=207.84元

三月份:

应征增值税=15450÷(1+3%)×3%=450元

应征附加税费=450×12%=54元

展业成本=(15450-450)×(1-20%)×25%=3000元

计税收入额=(15450-450)×(1-20%)-3000-54=8946元

应预扣个人所得税=((5964+11928+8946)-3×5000)×3%-28.92-207.84=118.38元

3.股权激励方式下个人所得税的缴纳

应纳税额=股权激励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股权激励收入,为减除行权成本后的收入余额;居民个人一个纳税年度内取得两次以上股权激励的,应合并计算纳税,减去本年度此前股权激励所得已纳税额的差额,为本次(项)股权激励所得的应纳税额。

能取得股权激励的个人通常为高净值收入群体,年综合所得较高,股权激励所得无优惠税率适用,如果与综合所得合并,适用税率必然会大幅度提高,不利于减轻税收负担。

例1:王某2018年10月取得某上市公司授予的股票期权10000股,授予日股票价格为10元,授予期权价格为8元,规定可在2019年2月份行权,王某当日行权时股票市价为16元,计算行权时应纳个人所得税金额。

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行权股票的每股市场价-员工取得该股票期权支付的每股施权价)×股票数量=(16-8)×10000=800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80000×10%-2520=5480元

例2:王某2019年6月30日再次行使股票期权,又取得公司股票5000股,每股授予价8元,10月31日当日公司股票收盘价23元,王某又该如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王某年内二次股权激励所得,应当与第一次合并计税:

第二次股权激励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23-8)*5000=75000元

合并二次股权激励应纳税所得额=80000+75000=155000元

第二次股权激励应申报纳税=155000*20%-16920-5480=8600元

纳税时限:上市公司授予个人的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权奖励,经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个人可自股票期权行权、限制性股票解禁或取得股权奖励之日起,在不超过12个月的期限内缴纳个人所得税。

4.非上市公司授予本公司员工的股票期权、股权期权、限制性股票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实行递延纳税,即员工在取得股权激励时暂不纳税,递延至转让该股权时纳税;股权转让时,按照股权转让收入减除股权取得成本以及合理税费后的差额,适用“财产转让所得”项目,按照20%的税率计算缴纳。股权转让时,股票(权)期权取得成本按行权价确定,限制性股票取得成本按实际出资额确定,股权奖励取得成本为零。

调整前的税收政策:企业给予员工的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股权奖励等,员工应在行权等环节,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缴纳税款;对员工之后转让该股权获得的增值收益,则按“财产转让所得”项目,适用20%的税率征税。

调整后:对非上市公司符合条件的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股权奖励,合并为只在一个环节征税,即纳税人在股票期权行权、限制性股票解禁以及获得股权奖励时暂不征税,待今后该股权转让时一次性征税。

例3:王某系某非上市公司总经理,2015年10月取得其任职单位授予的股票期权10000股,授予期权价格为8元,行权价格为10元。2019年12月,王某将该股票期权以每股16元价格转让,计算王某应纳个人所得税金额。

分析:王某符合递延纳税条件,应按财产转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应纳个人所得税=(16-8)×10000×20%=16000元

5.个人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而取得的一次性补贴收入,应按照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实际年度数平均分摊,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

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一次性补贴收入÷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实际年度数)-费用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实际年度数

例如:王先生于2019年6月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取得一次性补贴收入50万元,离法定退休年龄尚有5.5年,年费用扣除标准为8万元,则其应纳个人所得税为:(500000÷5.5)-80000=10909元,10909×3%×5.5=1800元

6.实行内部退养的个人在其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工资、薪金,不属于离退休工资,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重新就业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与其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同一月份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并依法自行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应按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的所属月份进行平均,并与领取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减除当月费用扣除标准,以余额为基数确定适用税率,再将当月工资、薪金加上取得的一次性收人,减去费用扣除标准,按适用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

例如:王先生于2019年10月办理内部退养手续,距法定退休年龄还有40个月,当月取得一次性收入50000元,同时领取当月工资10000元,费用扣除标准为8000元。

分析:50000÷40=1250元,10000+1250=11250元,11250-8000=3250元,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21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为(50000+10000-8000)×10%-210=4990元。

六、企业所得税分析

1.保险保障基金

——非投资型财产保险业务,不得超过保费收入的0.8%;

——投资型财产保险业务,有保证收益的,不得超过业务收入的0.08%,无保证收益的,不得超过业务收入的0.05%。

保费收入,是指投保人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向保险公司支付的保险费。

业务收入,是指投保人按照保险合同约定,为购买相应的保险产品支付给保险公司的全部金额。

——有保证收益的人寿保险业务,不得超过业务收入的0.15%;无保证收益的人寿保险业务,不得超过业务收入的0.05%。

——短期健康保险业务,不得超过保费收入的0.8%;长期健康保险业务,不得超过保费收入的0.15%。

——非投资型意外伤害保险业务,不得超过保费收入的0.8%;投资型意外伤害保险业务,有保证收益的,不得超过业务收入的0.08%,无保证收益的,不得超过业务收入的0.05%。

非投资型财产保险业务,是指仅具有保险保障功能而不具有投资理财功能的财产保险业务。

投资型财产保险业务,是指兼具有保险保障与投资理财功能的财产保险业务。

有保证收益,是指保险产品在投资收益方面提供固定收益或最低收益保障。

无保证收益,是指保险产品在投资收益方面不提供收益保证,投保人承担全部投资风险。

保险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缴纳的保险保障基金不得在税前扣除:

——财产保险公司的保险保障基金余额达到公司总资产6%的。

——人身保险公司的保险保障基金余额达到公司总资产1%的。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尚未终止的非寿险保险责任提取的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尚未终止的人寿保险责任提取的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尚未终止的长期健康保险责任提取的准备金。

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按最高不超过当期已经提出的保险赔款或者给付金额的100%提取;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按不超过当年实际赔款支出额的8%提取。

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非寿险保险事故已经发生并已向保险人提出索赔、尚未结案的赔案提取的准备金;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非寿险保险事故已经发生、尚未向保险人提出索赔的赔案提取的准备金。

——保险公司经营财政给予保费补贴的农业保险,按不超过财政部门规定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简称大灾准备金)计提比例,计提的大灾准备金,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

本年度扣除的大灾准备金=本年度保费收入×规定比例-上年度已在税前扣除的大灾准备金结存余额。

——保险公司实际发生的各种保险赔款、给付,应首先冲抵按规定提取的准备金,不足冲抵部分,准予在当年税前扣除。

——自2016年1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对于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机构提取的以下准备金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按照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计提的担保赔偿准备,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同时将上年度计提的担保赔偿准备余额转为当期收入;.按照不超过当年担保费收入50%的比例计提的未到期责任准备,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同时将上年度计提的未到期责任准备余额转为当期收入。

2.保险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

——保险企业发生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不超过当年全部保费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后余额的18%(含本数)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允许结转以后年度扣除。

——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保险企业2018年度汇算清缴按照18%规定执行。

七、其他税种分析

1.契税。受让不动产,依成交价格的4%征收。

2.房产税、土地使用税。

对出租房产,租赁双方签订的租赁合同约定有免收租金期限的,免收租金期间由产权所有人按照房产原值缴纳房产税。应税单位无租占用免税单位的房屋,应由使用单位缴纳房产税。免税单位无租占用应税单位的房屋,应由房产所有人缴纳房产税。

区别于土地税:应税单位无租占用免税单位的房屋,应由使用单位缴纳房产税。对免税单位无偿使用纳税单位的土地,免征土地使用税。

3.印花税。财产保险合同,包括财产、责任、保证、信用等保险合同。

4.土地增值税。一般情况下,比照转让旧房的规定执行。

八、风险应对策略

1.强化内部控制。建章立制、职责分工、管理层参与、内外部审计专业人员提供指导。

THE END
1.社保单位和个人缴费比例如果员工参加工作年限超过三年,单位缴纳比例仍为工资的百分之十二左右,个人缴纳比例则在工资总额的一至二左右。对于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及失业保险这三个方面,大多数都是由单位的行政补贴或者购买资金支出为主的险种费用缴纳款项较大且大多数都会占用较高的保险份额金额支付比例的津贴也会受到公司负担力的不同而有明显的...http://m.bazhongol.com/jrzs/202411/87419.html
2.养老金缴纳比例个人和单位的比例是多少养老金缴纳比例个人为8%,单位为20%。 分析说明:根据《社会保险法》及相关规定,养老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单位缴纳比例为20%,个人缴纳比例为8%。这一比例是法定的,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此比例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费。 提醒:如果单位未按照法定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或者未为员工办理养老保险,这表明问题比较严重...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475827.html
3.医保公司和个人比例医保公司和个人比例是指在医疗保险中,医保公司和个人之间分担医疗费用的比例。医保公司是指提供医疗保险服务的机构,个人则是指参保人员。在大多数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中,医保公司和个人之间的比例是根据具体的保险政策来确定的。一般来说,医保公司会承担较大比例的医疗费用,而个人需要支付较小比例的费用。具体的比例可以...https://www.xyz.cn/toptag/yibaogongsihegerenbili-115839.html
4.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个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在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遭受意外伤害事故,并自该事故发生之日起180日内因该事故造成本保险合同所附《人身保险残疾程度与保险金给付比例表》(简称《给付表一》)所列残疾之一的,保险人按该表所列给付比例乘以保险金额给付残疾保险金。如第180日治疗仍未结束的,按当日的身体情况进行残疾鉴定,并据此给付残疾保险金。 https://wap.iachina.cn/col/col5055/
5.五险一金个人与公司缴纳比例最低缴费标准五险一金个人与公司缴纳比例 养老保险:单位缴纳比例20%,个人缴纳比例8% 医疗保险:单位缴纳比例10%,个人缴纳比例2%+3元大病统筹 失业保险:单位缴纳比例1%,个人缴纳比例0.2% 工伤保险:单位缴纳比例1%,个人不缴费 生育保险:单位缴纳比例0.8%,个人不缴费 住房公积金:单位缴纳比例12%,个人缴纳比例12% ...http://www.ychedu.com/CRJY/QTST/618722.html
6.工伤赔偿金责任归属解析:用人单位保险公司与个人分担情况详解...工伤赔偿金是指在职工因工受伤、患职业病或因工死亡时,依法应由用人单位、保险公司和个人承担的赔偿费用。依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工伤赔偿金的分担原则是:用人单位、保险公司和个人共同承担但责任主体和分担比例各有不同。下面咱们将具体分析这三方在工伤赔偿金责任归属中的分担情况。 http://www.slrbs.com/jrzg/gspcgongshang/298564.html
1.计算器HRWORK人事通为社宝科技打造的一站式人力资源数字化服务云平台,涵盖入职、背调、社保、薪酬、加密工资条,商业保险,打通人力资源各个模块、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https://www.shebaotong.com/shebaotong/calculator
2....的缴纳比例分别是多少——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官网其中,五险包括: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五险”中的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是职工和用人单位一起按照不同比例来缴纳保险费用的,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则是完全由用人单位缴纳保险费用。一般情况下,五险一金在单位和个人之间的缴纳比例如下:医疗保险:个人承担2%,...https://m.cpic.com.cn/c/2024-10-18/1867028.shtml
3.养老保险个人比例是多少养老保险个人比例是多少(一)企业缴费额=核定的企业职工工资总额×20%;职工个人缴费额=核定缴费基数×8%(目前为...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养老保险个人比例是多少的知识,跟着华律网小编一起看看吧。 当我们参加工作的时候,大多数的正规公司都会为我们办理一份养老保险,只是需要自己承担一部分,下面我们看看养老保险个人比例是...https://www.66law.cn/laws/570986.aspx
4.2024年长沙社保公司和个人各交多少钱,比例是怎样?社保缴费档次有...长沙地区的公积金缴费比例及费用:职工比例:0.05.企业比例:0.05. 企业费用:96.5. (注:本文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当地缴费标准为准) 若您还想了解其他城市的个人社保缴费,请点击本站的新社通社保计算器工具进行计算。 2、长沙社保缴费档次六个档次是哪些 社保参保人员社会保险月缴费标准分为最低档4%、一档60%、二档80...http://shebao.southmoney.com/dongtai/202411/623791.html
5.五险一金缴纳比例表(五险一金公积金个人与公司缴纳比例)大家好,一只小美来为大家解答以下问题,五险一金缴纳比例表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五险一金个人与公司缴纳比例:(1);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单位19%,个人8%;(2);医疗保险缴费比例:单位9.5%,个人2%大额医疗;(3);失业保险缴费比例:单位0.5%,个人0.5%;(4);工伤保险缴费比例:单位缴纳0.9%。 https://m.mm44.cn/news/430230.html
6.公司和个人保险比例是多少另外,对少于10人的团体可能不能投保团体保险。而且,团体保险的死亡率比较稳定,与个人保险的死亡率基本一致,甚至低于个人保险的死亡率,也使得团体保险的费率低于个人保险的费率。现在团体保险和个人保险的区别大家了解的差不多了,所以请按需购买。养老保险公司和个人缴费比例分别是多少?https://www.shenlanbao.com/he/320417
7.保险个人和公司的比例?希财网AA影视(www.aa4.cc)是一家专业的电影资源网站,我们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影资源在线观看服务。我们拥有丰富的电影资源库,包括最新上映的电影、热门电视剧、经典老片等,所有影片均支持高清播放。A 收藏 555电影 最新Netflix新剧、韩国电影免费在线观看 ...https://www.bidianer.com/site/453734
8.上海社保缴纳公司和个人比例是多少1、基本养老保险:单位16%,个人8%;2、基本医疗保险:单位9.5%,个人2%;3、失业保险:单位0.5%,个人不缴费;4、生育保险:单位按个人缴费基数之和的1%缴纳;5、工伤保险:单位0.16%——1.52%,个人不缴费。https://cadforex.com/sheb/130408.html
9.五险缴纳公司和个人比例是多少一、五险缴纳公司和个人比例是多少 关于五险一金的征收比例在不同地区的差异问题,建议您向所在地政府的社会保障部门进行详细查询与了解。一般来说,五险涵盖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以及生育保险等方面内容,而一金则主要指住房公积金。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更为细致地分析各类保险的缴费比例: ...https://www.64365.com/zs/2973386.aspx
10.2022年宁乡市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政策文件一个结算年度内,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20万元,大病医疗互助基金最高支付限额45万元(含统筹基金支付限额)。 (四)优待政策 80周岁以上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其政策范围内的住院医疗费用,起付标准以上,大病互助基金最高限额以下的个人自负比例调整为零支付;医疗保险三个目录规定的部分自付比例调整为零支付;按病种住院...http://www.nxcity.gov.cn/zw229/fdzdgknr/flgw1695/bmgz10101/202208/t20220803_10717937.html
11.社保缴费指南:公司与个人各应缴纳的比例详解电脑知识社会保险费是指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按照规定的比例和标准缴纳的,用于支付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费用的资金。社保缴费比例的设定涉及到国家政策、地区差异以及行业特点,因此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根据最新的政策和地方规定来执行。 二、公司应缴纳的社保比例 ...https://www.163987.com/jiaocheng/131599.html
12.五险一金个人与公司缴纳比例(五险一金自己交多少钱一个月)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这两项一般没有固定缴纳比例,但是会有一个范围,一般情况下,不同的行业对应的工伤保险的缴费比例和标准,略微有所不同。工伤保险只需要公司来承担,个人是无需缴纳。生育保险一般情况下是缴费比例的0.4%~1%左右,也是完全由工作单位承担,个人是无需承担。 https://m.fadada.com/notice/detail-12640.html
13.读《半小时漫画经济学12》五险是法定的,公积金不是法定的,五险中养老、医疗和失业由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工伤和生育由企业承担。 五险一金是国家强制公司缴的,公司不给缴就是违法。 缴费基数 × 缴费比例 =应缴的钱 关于社保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以下简称社保基金)是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负责管理的由国有股转持划入资金...https://www.jianshu.com/p/e1fc8903d9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