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病小病都能保小心直播藏陷阱!
“给孩子买这个保险,一年188块钱,一天才几毛钱。”近日,在浏览各大直播平台时,记者发现随着互联网与直播产业的发展,保险公司、保险中介等机构纷纷入局,将保险产品带到了“万物皆可直播”的直播间,并与观众积极互动,促成成交。而经过调查与咨询后,记者发现保险直播销售中涉嫌存在夸大宣传等问题。而随着保险直播的逐渐升温,平台与监管部门的要求、规范也日渐升级,提升保险机构的信息透明度,引导消费者理性购买。
保险机构卖货忙
“百万医疗险”最常见
“防癌保险,全年0免赔,200万保障,亚健康和高龄人士也可投保。”“有‘三高’也能买的医疗险!最高200万防癌医疗保障,每月最低8.5元起!”近期,记者浏览各大直播平台时发现,众多保险机构、保险中介等进入直播间下场带货,而其宣传话术依然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在直播间内,往往是链接中的三、四款保险产品轮番上场,观众可以通过点击画面下方的小风车、购物车等进行选购。而这其中,“百万医疗险”“重疾险”等产品的身影最为常见,多数主播更是表示百万医疗险“大病小病全都保”。9月8日,记者进入某保险公司直播间时,主播正在宣传一款“百万医疗保险”,称“小毛病、门诊也报,没有免赔额”。与此同时,记者发现另外一家保险公司的主播也在推销一款“医疗百万险(家庭版)”,购买链接中显示这款产品已经售出2.1万份,远超同时推销的其他两款产品。此外,部分直播间中也针对养宠人推出“宠物医疗险”,承诺可以“保意外受伤”“家门口看病”等。
销售渠道更新
宣传乱象“翻新”
直播间的营销话术“花式”诱惑着手机屏幕前的观众,但经过调查后,记者发现充满冲击力的宣传标语背后却暗含陷阱。
除疑似夸大宣传外,《免责条款》《保险条款》等重要条款并没有出现在显眼的位置。在了解某“重疾险”产品时,记者在产品详情页后没有找到具体保险合同等,咨询客服后得知需点击“立即购买”并下拉页面后才可以阅读《保险条款》。在《保险条款》之后还有《免责条款》《特别约定》《投保须知》等,均为灰色小字,客户点击“本人已阅读并确认”时便会一起选中,如果不仔细浏览较难发现。
在浏览其他保险公司的官方号直播间时,记者注意到只有少数主播会主动提及“免赔额”,部分主播在消费者询问免赔额时才会回应产品的具体免赔额。而主播们力推的“百万医疗险”属于报销型保险产品,在同一保期内无法重复报销,也少有主播提醒观众不要重复购买“百万医疗险”。
监管力度持续升级
理性购买守护“钱袋子”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发展与保险销售渠道的扩展,互联网销售渠道已悄然成为保险机构保费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互联网人身险业务实现规模保费2916.7亿元,自2018年以来连续4年正增长;互联网财险保费从2018年的695.38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862亿元。此外,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530.4亿元。
随着互联网保险业务的日渐火热,监管部门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在直播间购买保险时需擦亮双眼。2023年7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监管局发布《关于防范金融直播营销有关风险的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一是注意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和渠道购买金融产品;二要认真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重要信息和风险等级,防范直播营销中可能隐藏的销售误导等风险;三要树立科学理性的金融投资、消费观念,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河南保险行业协会也曾发文,建议消费者理性对待直播营销行为,在购买前充分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如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除外责任、缴费要求等,树立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坚持科学理性的投资观,警惕金融直播营销中信息披露不全、风险提示不到位、明示或暗示保本无风险及保收益等销售误导问题,避免自身权益受到侵害。
(半岛全媒体记者王天书)
11/1507:48/青岛早报
11月14日,记者在栈桥景区看到,来自西伯利亚的海鸥“大部队”陆续抵达青岛,几百只红嘴鸥在栈桥周围上下翻飞,与游人嬉戏的画面已经成为“青岛一景”。记者了解到,随着气温持续下降,会有越来越多的海鸥抵达青岛。
11/1411:35/海报新闻
青岛“巨幕大屏”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数字化生命力,为青岛的文旅产业等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空间,让青岛这座城市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更加璀璨夺目。
11/1108:49/青岛日报
在社交平台上,“飞跃青岛”被称为“台东必打卡游玩项目”。在宽达数米的超大银幕前,市民游客乘坐动感座椅设备,像是乘坐飞行器一样,时而俯冲、时而上旋,飞跃青岛、北京、西安等城市的知名景点,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自今年7月营业以来,店内日均客流量上百人,周末节假日更多。
11/0807:38/青岛日报
目前,已基本形成北上京津冀、南下长三角、西接黄河流域、东连烟威地区的放射型路网格局,形成以青岛站、青岛北站、红岛站为主,青岛西站为辅的“三主一辅”客运枢纽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