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这项生意值不值得做?净资产收益率(ROE)指标可以提供一个参考。
此前几年,外界对保险业有一个认识误区——保险行业每年盈利上千亿,上市险企动辄盈利百亿、保费几千亿、资产万亿级……似乎保险公司盈利很多、赚钱很容易。但其实,并非如此。
ROE是净资产的回报水平,该指标更能体现一家公司给予资本投入方的回报水平,可以为股东或投资者们用于评估保险公司的赚钱能力。
2022年,132家非上市保险公司已在偿付能力报告中首次披露ROE数据。从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数据看,59家非上市寿险公司中,净利润为正且ROE为正数的有27家,不到半数;ROE在10%以上的仅有7家,最高为16.12%。
73家财险公司中,有1家公司净资产和净利润均为负值,未纳入统计范围。其余72家财险公司平均ROE为1.38%,净利润为正且ROE为正数的有54家,占比超七成,最高为17.36%。
非上市寿险ROE普降
59家非上市寿险公司披露的2022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数据显示,ROE指标分化严重,且较2021年进一步降低。整体上,大型机构和稳健的外资机构ROE水平较高。
因此,业界人士表示,ROE并非寿险公司经营考核的核心指标,不过从资本回报角度来看,需要对寿险公司ROE观察一定时期。要看一家公司ROE的长期表现,以及在其行业中的水平,这样相对有参考价值。
从2022年情况看,59家寿险公司中,共计27家公司ROE为正数,其中,7家公司ROE在10%以上,6家在5%~10%之间,10家在1%~5%之间,4家ROE介于0~1%。
ROE最高的是泰康系两家公司,即泰康人寿和泰康养老险,其2022年ROE分别为16.12%、15.76%,在非上市的人身险机构中有一定领先优势。
此外,中意人寿、中英人寿、信泰保险、中德安联人寿、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的ROE也在10%之上,但都未超过12%。这些公司多为经营多年的外资寿险公司,具有长期稳健的特点。
整体来看,寿险公司2022年ROE整体偏低,且相较2021年也有明显下降。例如,泰康人寿2021年ROE高达31%。
与此同时,2022年32家寿险公司的ROE为负数,在59家公司中占比过半,显示了寿险这个“生意”赚钱不容易。
事实上,长期亏损,难以步入盈利期,已成为国内寿险业发展的一个困境。据券商中国记者此前统计,2021年76家按期披露年报(风险处置期公司未披露)的寿险主体中有20家亏损,其中包括多家成立10年以上公司。
72家财险平均ROE为1.38%
相较2022年非上市寿险公司表现,非上市财险公司维持了更好的净资产收益率水平,但整体也不算乐观。
由于车险业务回归增长以及疫情带来赔付率降低等因素,2022年财险行业承保利润明显高于2021年,有力提高了行业ROE水平。据记者统计,72家财险公司平均ROE为1.38%,中位数为2.7%。ROE均值水平较2021年行业均值明显提高。
上述72家公司中,净利润为正且ROE为正数的达54家,占比超七成,ROE在5%以上的有21家,最高为17.36%。有28家公司ROE水平低于1%,其中18家公司为负值,最低为-21.94%。
ROE是公司税后利润与净资产的比率,反映净资产的回报水平,相较寿险公司需要考量新业务价值、内涵价值等指标,ROE指标在财险公司中属于核心指标,更能直接体现财险公司的资本回报能力。当然,ROE水平不是恒定的,长期ROE水平更能体现价值。
一般而言,大型财险公司、强股东型公司以及外资财险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更高。
英大财险和鼎和财险都是典型的强股东型公司。英大财险成立于2008年11月,注册资本66亿元,背靠国家电网。作为一家电力系险企,英大财险借力于股东资源承保优质业务,2009年以来已连续14年盈利。2022年净利润达14.07亿元,位列非上市财险净利润之首,净资产收益率为16.96%。
外资财险美亚财险2022年保费收入为19.01亿元,净利润达2.16亿元,净资产收益率达14%。
相较部分中资股东注重规模导向、先规模再效益,外资财险股东往往对于效益的要求更直接,甚至不惜砍掉不赚钱业务以实现经营利润。因此,这些财险公司虽然往往保费表现不突出,但ROE回报惊人。
除了上述类型公司,拥有更多人才、资源、技术和品牌优势的大型财险公司往往能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和更好的经营效益,净资产收益率往往更高。上市财险公司尚未公布2022年年度数据,不过从去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可以看出端倪。2022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财险“三大巨头”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2.6%、9.82%和12.7%,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