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知识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7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在适用最大诚信原则时,保险人要求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担保对某种特定事项的作为或不作为或担保其真实性。该行为称为(B)

A.告知B.保证C.弃权D.禁止反言

2.保险合同生效后,投保人过被保险人失去了对保险标的的保险利益,保险合同随之失效,但例外的险种是(D)

A.责任保险B.汽车保险C.企业保险D.人身保险

3.保险近因原则是确定保险责任的一项基本原则,近因原则所判断的关系是(D)

A.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之间的保险关系

B.保险人与保险标的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

C.被保险人与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

D.风险事故与保险标的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

4.抵押权人为抵押物投保,债务人履行完债务时,保险合同变更属于(A)

A.主体变更B.客体变更C.内容变更D.形式变更

5.保险利益的成立须有一定的条件,投保人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利益主要表现为(D)

A.合理的利益

B.确定的利益

C.经济上有价的利益

D.具有利害关系的利益

6.按照我国保险法的规定,投保人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时,应遵循的原则是:(D)

A.无限告知义务

B.部分告知义务

C.全部告知义务

D.询问告知义务

6.《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五条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C)

A.最大诚信原则

B.公平合理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

D.稳定性原则

7.保险合同的特殊性包括(A)

A.附和性和射幸性

B.附和性和有偿性

C.双务性和射幸性

D.附和性和不对称性

8.最大诚信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D)

A.告知、担保、弃权与合理反言

B.告知、保证、主张与禁止反言

C.告知、诚信、弃权与禁止反言

D.告知、保证、弃权与禁止反言

9.保险人的告知一般称为(C)

A.明示保证

B.明确列明

C.明确说明

D.保证保险

10.投保人的告知形式为(C)

A.有限告知和询问回答告知

B.有限告知和无限告知

C.明确说明和明确保证

D.明确表示和明确列明

11.保险合同一方既然已放弃他在合同中的某种权利,将来不得再向他方主张这种权利(C)

A.弃权

B.告知

C.禁止反言

D.弃权

12.投保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称为(A)

A.保险利益

B.经济利益

C.法律权益

D.经济权益

13.投保人将走私、贪污所得的利益投保,则保险合同(C)

A.生效

B.成立

C.无效

D.附条件成就后生效

A.保险利益的转移

B.保险利益消灭

C.保险利益的转嫁

D.保险利益灭失

15.在海上运输货物保险中,对被保险人的保险利益的时效规定是(C)

A.被保险人必须在投保时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

B.须在承保时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

C.被保险人必须在索赔时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

D.被保险人必须在投保后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

16.雇主对其雇员在受雇期间因从事与职业行为有关的工作而患职业病或伤、残、亡等依法应承担医疗费、工伤补贴、家庭抚桖等责任具有保险利益,应投保(B)

A.公众责任保险

B.雇主责任保险

C.职业责任保险

D.产品责任保险

17.坚持损失补偿原则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实现保险的基本只能和有利于防止被保险人通过保险获取额外利益(D)

A.维护双方利益

B.便于衡量损失

C.减少财产损失

D.减少道德风险

18.人身保险所以不适用代位追偿原则的主要原因是(C)

A.人身保险的期限较长

B.人身保险保险金额较大

C.人身保险的可保利益无法估价

D.人身保险具有储蓄性

19.重复保险的损失分摊是在(A)之间进行

A.保险人

B.保险人与被保险人

C.被保险人

D.保险人与投保人

20.保险损失的近因,是指在保险事故发生时(D)

B.引起损失发生的第一个原因

C.空间上最接近损失的原因

D.最直接、最有效、起主导或支配作用的原因

21.某日天降大雨并伴有炸雷,炸雷击断某住户房屋后面的一棵大树,大树压到房屋,房屋倒塌,导致该住户的电视机损坏,则电视机损坏的近因是(A)

A.雷雨天气

B.大树的折断

C.房屋的倒塌

D.电视机质量问题

22.按近因认定的基本方法之一,即从最初事件出发,按逻辑推理判断可能连续发生的事件,直到追溯至最终事件的损失,如果推理判断与实际发生的事实相符,则近因是(D)

A.系列中全部事件

B.系列中任意事件C最后的事件D.最初的事件

23.财产保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下列保险业务中,属于狭义财产保险的是(A)

A企业财产保险B意外伤害保险C信用保险D健康保险

24.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财产保险业务包括(C)

A财产损失保险、意外伤害、健康保险B财产损失保险、保证保险、意外伤害

C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D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健康保险

25.土地、江河不能够作为保险财产保险的保险标的,其原因是(C)

A造成的损失太大B损失一般不会发生C无法用货币衡量D不属于投保人的固定资产26.根据保险利益的量的限定,对于确定财产保险的保险金额的有关规定是(D)

A保险金额须以保险人的意愿为限,超过部分无效

B保险金额须以投保人的意愿意为限,超过部分无效

C保险金额须以财产的预期价值为限,超过财产的预期价值部分无效

D保险金额须以财产的预期价值为限,超过财产的实际价值部分无效

27.在理论上,财产保险金额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客观依据,以下不适合投保人确定财产保险金额的依据是(D)

A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B保险标的的最大可能损失

C保险标的可预期损失D保险标的实际损失、间接损失

28.我国雇主责任保险扩展承保的附加第三者责任保险中的“第三者”是指(D)

A雇员B雇主C雇员和雇主D雇员和雇主之外的人

29.在风险管理的各种方法中,人们之所以选择保险,其目的是(D)。

THE END
1.万众一心的意思急求万众一心的意思急求更新时间: 2024-11-21 23:58:53 八字精批2025流年运势八字合婚八字起名万众一心,是指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出自于《后汉书·朱擕传》:“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 出自的典故具体讲的是,在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汉灵帝派朱隽率军去镇压,朝廷派出朱隽在南阳城外堆了一个比...http://m.7tqp.com/news_2580470.shtml
2.一人为众众人为一体现的保险特征一人为众体现为人定胜天的力量,众人为一体现团结的力量。每个人的境界不一样自然理解也不一样。https://iask.sina.com.cn/jx/sh/160370703247735031486.html
3.中国人寿考试题库14、保险充分体现了一人为众,众人为一的思想。这说明,保险具有 A 商品性 B 互助性 答案B 15、按照保险经营主体分类,可以将保险划分为 A 公营保险与民营保险 B 盈利保险与非盈利保险 答案A 16保险的本质决定保险的职能。人身保险的基本职能是 A融资职能 B 经济给付职能 ...https://www.360doc.cn/article/5670830_228246906.html
4.集训8(1)* 3.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 A.风险转移 B.财务安排 C.合同行为 D.损失分摊 * 4.保险充分体现了“一人为众,众人为一”的思想。这说明,保险具有()。 A.经济性 B.互助性 C.科学性 D.商品性 * 5.保险保障的对象,如财产和人身都直接或间接地属于社会再生产中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大经济要素,主要...https://www.wjx.cn/jq/10183985.aspx
5.保险充分体现了"一人为众,众人为一"的思想。这说明,保险具有...保险充分体现了"一人为众,众人为一"的思想。这说明,保险具有()。 A.经济性 B.互助性 C.科学性 D.商品性 参考答案: 点击查看解析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单项选择题 约束保险人与投保人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形式是...https://m.ppkao.com/tiku/shiti/8524701.html
1.成语故事万众一心背后的寓意而“万”、“众”、“一”、“心”这四个字,也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概念。"万"指的是无数或广泛,“众”则意味着多人,“一”的意思是单数或完全,一起,“心”自然代表的是思想或者感情。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万众一心”的表达方式其实是一种强调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向前推进的心态。https://www.polkmncvd.cn/cheng-yu-gu-shi/764286.html
2.万众一心是什么短语2.万众一心什么意思? 万众一心的意思 万众一心(拼音:wàn zhòng yī xīn)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后汉书》。 “万众一心”意为千万人一条心,后多用来形容广大人民团结一致。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定语,也作状语;含褒义。 https://www.bozhoutz.com/cyjx/16412.html
3.万众一心的意思解释和造句6.万众一心其利断金意思 万众一心造句子写一句话英文例句 成语名字: 万众一心 成语解释: 一万个人一条心,比喻众人团结合作力量大,一心一意,精诚合作 近义成语: 十箭难断 众志成城、 众擎易举、 步调一致、 人多势众、 上下一心、 戮力同心、 举国同心、 集腋成裘、 万全之策、 齐心协力、 聚沙成塔、 同心...https://www.ganyupt.com/cyjd/16264.html
4.人多势众的意思人多势众,汉语成语,拼音是rén duō shì zhòng,意思是声势力量大。出自《红楼梦》。 中文名 人多势众 外文名 many hands provide great strength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 拼音 rén duō shì zhòng 注音 ㄖㄣˊㄉㄨㄛㄕㄧˋㄓㄨㄙˋ 人多势众成语辨析 ...https://www.guoxuetop.com/top/73520.html
5.在面对困难时如何保持万众一心的状态总结来说,当我们面对困难时,要像“万众一心”那样,全神贯注地思考问题,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挑战,在团队合作中发挥作用,并始终保持希望,以此为动力不断前进。这样,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解决眼前的问题,还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此乃成长与发展之关键所在,也是我国传统文化深刻蕴含的一种智慧,其价值至今仍然令人...https://www.kdledjgud.cn/cheng-yu-shi-yi/750051.html
6.万众一心成语接龙心怀天下文明传承在中国古代的道德规范中,“心怀天下”是一种极高的品德表达。它意味着一个人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利益,还要考虑到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这种思想体现在政治上是以大局为重,能够牺牲个人的私欲为了集体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无论是公务员、企业家还是普通民众,都应该培养这种“万...https://www.gaoseol.com/san-guo-cheng-yu/782638.html
7.万众一心接龙成语智慧汇聚共同进步的征程最后一点是要永远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断奋斗直至成功。不懈努力才会开花结果,而这份决心也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一股巨大动力。正如古人所说,“登山涉水非耻,但功夫不足为悔”。只要我们持续努力,不怕吃苦,就一定能够迈出属于自己的那一步。 标签:气象万千成语接龙、呆若木鸡成语接龙、一清二白成语接龙、心想事...https://www.itrfvxtz.cn/cheng-yu-jie-long/724095.html
8.涉交通安全统筹服务侵权案件中统筹人的诉讼地位与责任认定互助性质的合同与商业保险合同具有相同点,即均以一定范围的群体为条件,都是“一人为众,众人为一”的互助性质。但是二者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1)保险的服务范围以全社会公众为对象;互助的服务范围一般是互助团体内部成员;(2)保险的互助是其间接后果而非直接目的,而互助的“互助”是直接目的;(3)保险是按照...https://bjhdfy.bj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3/03/id/7221610.shtml
9.社会保险基金有哪些特点4、互济性: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中,社会保障费用由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基金来源于社会统筹,用于社会成员,体现了"一人为众,众人为一"的互助互济性。 5、政府干预性: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精算、测定都体现了政府应承担的社会保障责任和义务。 https://www.66law.cn/laws/1480879.aspx
10.約翰福音11CUVS;CCB;CCBT;ERVZH49 他们中一位叫该亚法的人,是当年的大祭司,他说∶“你们什么都不知道, 50 你们也没有意识到,对于你们来说,让一人为众人而死,要比整个民族被毁好得多。” 51 他不是代表自己在说这话,因为,做为当年的大祭司,他预见到耶稣会为犹太民族而死, 52 不仅是为了犹太民族,也是为了把四散的上帝的孩子聚拢起来...https://www.biblegateway.com/passage/?search=%E7%B4%84%20%E7%BF%B0%20%E7%A6%8F%20%E9%9F%B3%2011&version=CUVS;CCB;CCBT;ERV-ZH
11.我的名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上一句是什么?【单选题】寂寞不是病态心理,而是人心路历程的标志。我国有许多有名的诗篇,都得力于作者当时心境的淡泊寂寞,如众人熟知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一言以蔽之,当心灵产生寂寞感的时候,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如果能正确认识寂寞,那么你的天赋才华会因寂寞的冶炼而升华一个境界。 关于这段话,下列说法正确...https://www.shuashuati.com/ti/7561af970f7c4e5f8b8974e7a7dbebf6.html
12.万众一心的释义万众一心的意思是形容齐心协力团结一致。 万众一心(拼音:wàn zhòng yī xīn)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后汉书》。万众一心意为千万人一条心,后多用来形容广大人民团结一致。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定语,也作状语;含褒义。? https://www.vjvjunst.com/cyjt/16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