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指挥中心,成都指挥分中心人员已经集合完毕”“报告指挥中心,车险应急队伍已经集合完毕”……一阵阵紧张有序的集结声在中国人寿财险四川省分公司2024年度汛期大灾应急指挥中心响起,这是近日在成都举行的“科技+保险+服务”应急演练现场。
当前正值汛期高峰,中国人寿在成都开展应急演练,通过模拟暴雨红色预警情景下的车险现场施救、车险理赔现场定损、工程险现场查勘等复杂情况,全面检验应急预案的操作性、有效性,同时运用车险科技工具、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提升应急处置效率。
汛期应急演练是中国人寿将“防重于赔”理念融入各项工作的一个缩影。据介绍,中国人寿还积极运用科技手段协助传统企业开展风险减量管理,构建了“保险+科技+服务”全生命周期风险减量管理生态体系。
中国人寿财险四川省分公司联合第三方科技公司构建了四川省首个“保险+科技+服务”全生命周期风险减量管理生态体系,打造了“智慧煤矿风险监测系统”,涵盖用电参数安全监控、安全行为监控、局地微气象、工业设备资产管理和火灾监测五大系统,通过无源无线技术、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结合物联网监测监控的应用,为承保煤矿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风险减量管理服务。
农业保险既是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器”,也是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四川农业保险也正在织密“保障网”。例如,中国人寿集团旗下财险公司与四川仁寿县应急管理局等单位合作,“量身定制”推出了农业巨灾天气指数保险。
02
经济日报
巨灾保险织密灾害防护网
近年来,巨灾保险在提高社会韧性、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全球平均水平看,重大灾害事故的损失补偿中,40%左右由保险业承担,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10%左右。”今年6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保险业在完善国家应急保障体系方面,有潜力、有能力发挥更大作用。
不断扩展保障范围
仲夏时节,四川省仁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水稻田在绵绵细雨中整齐连片、绿意盎然,田间穿插布设着墒情站、视频站、水位计泵房远控、等设备。同时,空中的雷达卫星等遥感系统也穿云透雾,实时监测着农田。
这是中国人寿财险四川分公司为仁寿县“量身定制”的农业巨灾天气指数保险项目。一旦观测到气温高于36℃等气象灾害指标,政府部门就能获得一笔赔款,用于补偿恢复农业生产而支出的灾后救助费用。不仅如此,当旱情发生时,这套监测预警系统还能联动园区远程控制自动灌溉,实现灾害快速响应。
仁寿县地形近似锅盖,中间高、四周低,虽然是四川省的产粮大县,却也是重点干旱县。国寿财险仁寿县支公司经理汪平对记者说,面对仁寿县域的自然灾害损失,有必要通过金融保险等市场手段,缓解防灾、减灾、救灾压力。
近几年,国寿财险四川分公司探索多种产业天气指数保险,并将天气指数保险模式创新应用于农业巨灾保险领域,依托气象部门、第三方科技公司提供的数据和技术支持,实现了农业巨灾风险的有效分散和补偿。该保险模式通过量化气候条件对农业的损害程度,为政府提供快速、公正的理赔服务,解决了地方政府应对灾害救灾资金短缺问题。
仁寿县是我国巨灾保险不断扩展保障区域、丰富保障形式的一个缩影。我国巨灾保险起步较晚,10年前,45家保险公司发起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巨灾保险共同体——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共同体,整合行业承保能力,共同应对地震灾害。今年,共保体更名为“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共同体”。两字之差,意味着我国巨灾保险的保障范围向前迈出一大步。
根据今年初金融监管总局、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扩大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保障范围进一步完善巨灾保险制度的通知》,共同体产品保障责任由原有单一地震,扩展增加台风、洪水、暴雨、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同时翻番提升居民住宅基本保险金额,由城镇居民住宅每户5万元、农村居民住宅每户2万元,提升至城镇居民住宅每户10万元、农村居民住宅每户4万元。
“有些地方地震风险比较低,对地震巨灾保险的需求就比较小,但全国很多地区都面临洪水、暴雨等灾害的风险挑战。”中国人寿财险公司财产保险部巨灾保险处王淑伟认为,巨灾保险的升级解决了原来产品的责任限制,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差异化的保障需求,更有利于巨灾保险的普及推广。
03
光明日报
中国人寿:
发挥保险功能作用
变“民生愿景”
为“幸福实景”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蜀道艰难险阻,但四川“天府之国”的美誉却早已名扬四海。这里山川锦绣、物产富足,同时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之一。流连在巴山蜀水间的四川人,往往因“冬春防火、夏秋防汛、四季防地质灾害、全年防地震”而“时时放心不下”,这也成为了保险行业的“时时放在心上”。控制风险,补偿损失,是保险行业的必然职责;减量风险,降低损失,则是保险行业的天然使命。中国人寿经过多年探索,在完善保障、应对巨灾、减量风险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模式,将四川的“民生愿景”变为“幸福实景”。
化被动受旱为主动防旱保障天府粮仓
眉山市仁寿县地处四川盆地中南部,有着约1400年的历史,却一直“下雨水外流,无雨吃水愁,十年有九旱,用水贵如油”。为了减少天气变量带来的风险,2021年以来,这里的稻田被上了一份“保险”,增加了针对恶劣天气的预警和应急处置,减少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保障了“天府粮仓”的每一次收获。
2021-2022年度,仁寿县天气指数保险赔付金额共568.1万元,2023年赔付金额85.6万元,累计赔款653.7万元,赔付率163.4%。公司理赔资金一方面用于灾后的及时救助,另一方面用于建设气象指数监测预警设施,通过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响应全流程数据可视化展示,强化了基层的综合减灾能力。
在水稻田里,一台台白色的设备格外醒目。这是在仁寿县现代产业园区核心区建设的农业干旱预测预警系统。利用灾害保险赔付款作为资金补充,这里布设了墒情站、视频站、泵房远控、水位计等设备,应用农业干旱灾害危险因子识别与“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数据综合预警人工智能算法模型,不仅可以监测园区气候、土壤的各项指标,综合分析研判农业干旱情况,还能提前预警,联动远程控制设备在需要时对农田进行自动灌溉,实现灾害快速响应。
对于农业生产来说,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保险行业发挥着“减震器”和“稳定器”功能,对于保障农民收益、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愈发凸显。除了天气指数保险外,为响应乡村振兴政策,巩固扶贫成果,中国人寿充分发挥保险主业优势,在实践中探索推广“乡村振兴保”项目。在四川,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寿险四川省分公司2021年至2023年,通过乡村振兴类保险累计为1150万人次提供保险保障,总保障额度超6900亿元,共计理赔超27万件,赔付金额近3亿元。
04
求是网
全力发挥保险经济减震器
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保险业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保障社会民生、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科技保险、绿色保险、农业保险,建设再保险市场,建立健全国家巨灾保险保障体系,赋予了保险业清晰功能定位。
作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中国人寿始终坚持着力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守护人民美好生活,近年来“量身定制”推出农业巨灾天气指数保险,同时积极运用科技手段协助传统企业开展风险减量管理,在应对重大灾害、助力构建韧性社会等方面发挥出更大作用。
巨灾险稳定农民种粮信心
初夏时节,置身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青岗乡,一眼望去,处于快速生长期的水稻正绿,成片稻田与远处群山、近处民居交相辉映。仁寿县是全国产粮大县,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眉山时强调,要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然而,受气候及灌溉措施等因素影响,眉山时常面临干旱缺水问题,给当地粮食生产带来严峻挑战。为支持稳定当地种粮信心,中国人寿集团旗下财险公司发挥保险风险分散、经济补偿的作用,与仁寿县应急管理局、财政局、气象局合作,“量身定制”推出农业巨灾天气指数保险。
2022年7月,仁寿县遭遇极端高温天气,农作物受灾严重,触发保险责任。接到报案后,中国人寿财险四川仁寿县支公司立即启动赔付程序并赔付近570万元,有效缓解了财政救助资金的短缺困境。目前,中国人寿财险四川省分公司已先后为彭山、洪雅、青神、丹棱等17个县域提供了近1.4亿元的农业巨灾风险保障。
05
人民网
一份保险
托起一地风险减量管理
据介绍,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提出,要强化保险等市场机制在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风险分担机制,大力发展巨灾保险。
眉山市仁寿县应急管理局徐月对巨灾保险带来的风险减量管理也印象深刻。2021年10月,仁寿县应急管理局通过招投标采购了中国人寿财险四川分公司农业巨灾风险保险服务。2022年夏季,极端高温触发了农业巨灾天气指数保险责任,中国人寿财险四川省分公司一周内即予以投保政府部门赔付568.1万元,全部用于当地减灾抗灾救灾工作,其中包括用于农业干旱监测预警系统等防灾减灾项目建设。该系统通过各类传感、监测仪器等设备,“天空地”一体化收集监测仁寿县的气象、水文和土壤墒情等干旱灾害危险因子,预测干旱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影响范围,当风险达到一定的阈值或者发生突发情况,系统将启动预警机制,并向应急管理部门发出预警信息,推动灾害快速响应,达到防灾减灾效果,从而实现风险减量管理。
“当发生涉农巨灾后,保险赔付能够快速到位,为应急救援、物资调配、恢复生产、防灾减灾等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提升了应急处置的效率和效果,提高了农业经营者的抗灾信心。”徐月说。
据了解,2021至2023年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寿险四川分公司也通过“乡村振兴”系列等涉农产品累计惠及约1150万人次,总保障额度超690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福祉提升。
06
工人日报
防范应对巨灾风险
助力粮食保产增收
仁寿县购买的农业巨灾天气指数保险,是中国人寿财险四川省分公司将天气指数保险模式创新应用于农业巨灾保险领域的尝试。中国人寿财险四川省分公司副总经理吴劲松介绍,该保险为仁寿县提供了2000万元的农业巨灾风险保障,2021—2022年度赔款共568.1万元,2023年赔付金额85.6万元,累计赔款653.7万元,赔付率163.4%。
据了解,农业巨灾天气指数保险基本原理与常规天气指数保险大体一致,即将气温、降水等气候条件对特定农作物的损害程度指数化,当指数达到一定水平时,被保险人就可以获得相应标准的赔偿,省略了灾害发生后的定损过程,理赔快速。
“保险赔付款作为防灾减灾救灾资金的重要补充,降低了县本级财政资金投入,弥补了灾害损失和恢复重建资金。利用赔付款建设的农业干旱监测预警系统,有助于农业精细化管理,提升灾害预警和防灾减灾能力,对粮食保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杨鸣说。
吴劲松介绍,截至今年5月,中国人寿财险四川分公司累计为全省8个地市的17个区县专项定制了巨灾指数保险产品,提供近4亿元的巨灾风险保障,巨灾赔款支出合计已超1900万元。
巨灾保险有助于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建立健全巨灾保险保障体系。中国人寿财险方面表示,公司及时响应巨灾保险保障需求,2023年参与承保25个省级和地市级政府巨灾保险项目,承保覆盖面持续扩大,助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人寿财险公司通过巨灾保险为社会各界提供风险保障约131.4亿元,支付赔款约1.5亿元。
07
金融时报
化险减灾守护
中国人寿
全力发挥经济减震器
巨灾保险在大灾前“立得住”
初夏时节,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青岗乡,处于快速生长期的水稻正绿。仁寿县是全国产粮大县,不过,受气候及灌溉措施等因素影响,眉山时常面临干旱缺水的问题,这给当地粮食生产带来严峻挑战。为支持稳定当地种粮信心,中国人寿财险公司与仁寿县应急管理局、财政局、气象局合作,量身定制农业巨灾天气指数保险。
据了解,农业巨灾天气指数保险将一个或几个气候条件对承保区域农作物的损害程度指数化,当指数达到约定水平时,保险公司按照相应标准进行赔偿。以2024年仁寿县农业巨灾天气指数保险为例,该项目以强降水、高温热害、干旱事件为保险责任,依托气象部门、权威专家为项目提供的数据以及第三方科技公司搭建的灾害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综合预警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等技术手段,对主要气象灾害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精准研判。
与传统巨灾保险相比,指数保险无需依靠人力查勘定损确定理赔金额,具有数据可量化、理赔公允性、管理成本低、理赔时效快的优势。2022年7月,仁寿县遭遇极端高温天气,农作物受灾严重,触发保险责任。接到报案后,中国人寿财险四川仁寿县支公司立即启动赔付程序并赔付近570万元。目前,中国人寿财险四川省分公司已先后为彭山、洪雅、青神、丹棱等17个县域提供了近1.4亿元的农业巨灾风险保障。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23年,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9544.4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454.5亿元。为了提高保险对巨灾风险的分散和经济补偿水平,保险公司持续创新,提供保障更加全面的多灾因巨灾保险服务。
以保障居民住宅为例,2015年,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共同体成立,2024年,更名为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共同体,在提升基本保险金额的同时,将保障范围从单一的地震风险扩展至台风、洪水、强降雨、滑坡等在内的多种自然灾害。
作为巨灾保险共同体的理事单位,2023年,中国人寿财险公司通过共同体产品为城乡居民家庭提供风险保障110亿元,共同体中位居前列。与此同时,还不断提高巨灾保险产品覆盖面,持续探索巨灾风险的“新解法”,推动巨灾保险服务深入一线,参与地方性巨灾保险项目由2021年的8个增加到2023年的25个,让巨灾保险在大灾大难前更加“立得住”。
08
中国银行保险报
从“等量转移”
到“减量管理”
绿水洞煤矿是四川川煤华荣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荣能源公司”)的骨干矿井。“在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后,我们需要购买安责险,但因属高危行业,大多保险企业不敢介入。”华荣能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罗文权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表示。
经过多方沟通,2022年,华荣能源公司与中国人寿财险签订了3年的安责险合同。“安责险的购买不但让我们履行了法定义务,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抗风险能力,更是多了一道‘防火墙’。”罗文权说。
据悉,中国人寿财险在安责险事故预防服务系统和服务机制基础上,面向煤矿等高危行业创新孵化地方风险减量服务新机制,解决煤企“想买买不到”、保险业“想保不敢保”的痛点。
开展风险减量管理服务,是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的重要体现。去年,原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倡导行业实施风险减量行动,加快实现从“补损失”到“治风险”的跨越。记者了解到,当前,中国人寿财险正在以“人防+技防”从被动“风险等量”向主动“风险减量”管理转变。
09
经济参考报
全力发挥减震器稳定器功能
中国人寿2023年
为各领域提供责任保险保障
超100万亿元
保险业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保障社会民生、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等方面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中国人寿始终坚持保险姓保,着力服务国家发展大局,2023年公司境内新增保险金额近800万亿元,同比增长31.8%;科技保险风险保障达87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农业保险高速高质发展,涉农风险保障超35万亿元,绿色保险风险保障达12万亿元,积极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为新市民、新业态人群提供保险保障约8.6万亿元,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各领域责任保险提供保险保障超100万亿元。
“新解法+立得住”
聚焦巨灾保障织密社会稳定网
初夏时节,置身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青岗乡,一眼望去,处于快速生长期的水稻正绿,成片稻田与远处群山、近处民居交相辉映。仁寿县是全国产粮大县,但受气候及灌溉措施等因素影响,眉山时常面临干旱缺水问题,给当地粮食生产带来严峻挑战。为支持稳定当地种粮信心,中国人寿集团旗下财险公司发挥保险风险分散、经济补偿的作用,与仁寿县应急管理局、财政局、气象局合作,“量身定制”推出农业巨灾天气指数保险。
农业巨灾天气指数保险将一个或几个气候条件对承保区域农作物的损害程度指数化,当指数达到约定水平时,保险合同启动相应标准的赔偿。以2024年仁寿县农业巨灾天气指数保险为例,该项目以强降水、高温热害、干旱事件为保险责任,依托气象部门、权威专家为项目提供的数据以及第三方科技公司搭建的灾害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综合预警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等技术手段,对主要气象灾害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精准研判,最终实现农业巨灾风险的分散和补偿。
与传统巨灾保险相比,指数保险无需依靠人力查勘定损确定理赔金额,因此还具有数据可量化、理赔公允性、管理成本低、理赔时效快的优势。2022年7月,仁寿县遭遇极端高温天气,农作物受灾严重,触发保险责任。接到报案后,中国人寿财险四川仁寿县支公司立即启动赔付程序并赔付近570万元,有效缓解了财政救助资金的短缺困境。目前,中国人寿财险四川省分公司已先后为彭山、洪雅、青神、丹棱等17个县域提供了近1.4亿元的农业巨灾风险保障。
10
上海证券报
防大于“赔”
保险业探索风险减量服务
为解决财政救灾资金无灾不能用、有灾不够用的难题,仁寿县自2021年起引入市场化手段完善多层次灾害风险分散机制。“我们牵头,联合县财政局、县气象局和保险公司一起探索,量身定制了巨灾天气指数保险。”杨鸣说。
中国人寿财险四川省分公司副总经理吴劲松告诉记者,当仁寿县出现持续的极端高温天气,导致农作物受灾严重,便会触发保险责任。2021年至2023年,该巨灾天气指数保险累计向仁寿县赔付653.7万元。
11
证券日报
保险业风险减量样本调研:
“补损失”正转向“减风险”
从“被动受旱”到“主动防旱”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关键季节,也关乎着秋收成果。不过,若是赶上干旱或洪涝灾害,则可能庄稼遭殃,农民着急。
当记者来到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青岗乡,正赶上细雨蒙蒙,地里的稻谷肆意生长。仁寿县也是“天府粮仓”的示范基地,但据当地农户介绍,长期来看,仁寿县是“十年九旱”,当地粮食生产面临严峻挑战。
记者在走访时了解到,以前面对自然灾害,主要使用农业生产救灾及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资金等在内的财政救灾资金来救灾,且资金常处于无灾不能用,有灾不够用的状态。而引入了保险机制之后,“被动受旱”到“主动防旱”的转变就发生了。
2021年,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仁寿县应急管理局牵头,县财政局、县气象局和中国人寿财险仁寿县支公司四方座谈,反复针对当地气候特征,量身定制农业巨灾天气指数保险方案。
2022年7月份,持续的极端高温天气导致仁寿县内农作物受灾严重,触发保险责任。中国人寿财险仁寿县支公司在7日内赔付568.1万元。利用这笔保险理赔款,仁寿县应急管理局一边进行灾后及时救助,一边建设气象指数监测预警设施,大大降低了农作物受灾风险。
据仁寿县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杨鸣介绍,灾害保险赔款作为防灾减灾抗灾项目建设重要资金补充,推动了仁寿县风险普查成果应用试点工作的开展,通过构建农业干旱监测预警体系,布设墒情站、视频站、泵房远控设备、水位计等12套设备,应用农业干旱灾害危险因子识别与“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数据综合预警人工智能算法模型,联动园区远程控制农田自动灌溉,实现灾害快速响应,保障粮食战略安全。
仁寿县从“被动受旱”到“主动防旱”的转变,正是保险落实风险减量,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12
中国经济时报
充分发挥保险“减震器”
与“稳定器”功能
“如果说经营风险、补偿损失是保险的必然职责,那么,减量风险、降低损失则是保险的天然使命。”中国人寿财险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周海涛表示。
煤炭行业因其事故低频高烈的属性,让许多保险机构“又爱又怕”。中国人寿财险公司创新转变视角,联合第三方科技平台开发“智慧煤矿风险监测系统”,为煤炭行业特别打造了“保险+科技+服务”风险减量管理生态体系,实现了“以防代赔”的良好社会效果。
13
《中国政协》杂志
发挥保险经济“减震器”
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把“民生愿景”
变“幸福实景”
民生为本、科技赋能,聚焦风险减量,彰显“国之大者”有亮度显温度
丰富产品供给,大力推进“普惠保险”。中国人寿扎实推动普惠保险“增量、扩面、降本、提质”,通过不断丰富产品体系与服务场景,让保险进入平常百姓生活,切实发挥“一人为众”“众人为一”的保险职能,如:城市定制型商业健康保险项目、医保对接、为特定群体提供定制化的健康保险产品;大力推进“惠民保”、“惠军保”、“惠工保”等补充医疗保险项目;积极参与地方政府“惠民”保险的推广落地,支持开展蓉家保、绵家保、德家保、爱家保等项目,为更多家庭提供全方位保障。
在四川,中国人寿财险四川分公司针对弱势群体,为残疾人开发专属保险方案,与四川省残疾人联合会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创新推出“保险+助残”模式,截至目前,累计为6766名残疾人提供283亿元风险保障。为解决老年人风险保障不足等问题,分公司推出养老机构责任保险,与政府联合打造“松延年”老年人意外险项目,为全域5万多名老人提供87亿风险保障。同时,积极为一老一小、新市民、困难党员等群体提供有效保障。
中国人寿持续助力政府部门提升校园安全、食品安全、医疗安全、住房安全责任等领域的社会治理能力。其中,中国人寿财险四川分公司在四川校园安全责任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通过为校方提供科学的风险管理建议及化解风险方案、防溺水举报基金创新服务等举措,获得教育厅的高度评价。截至目前,已为四川省400余万学生提供了超4万亿元的风险保障。在食品安全方面,分公司2023年在成都市双流区成功试点食品安全公共责任保险保障项目。该项目是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参与社会治理的创新案例,通过“政府+保险+服务”的模式,实现了区域内所有餐饮单位的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全覆盖,有效减少公共事故发生导致的损失与纠纷。截至2024年5月,为成都市双流区近3万个食品经营单位,提供了总计1.5亿元的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助力地方政府开辟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新路径。
把准社会痛点,破解农民工“忧薪难题”。中国人寿针对农民工工资保障问题,推出农民工工资履约保证保险,以此为抓手破解这一长期存在的社会难题。以中国人寿财险四川分公司为例,截至2024年5月,累计为3576个施工项目提供近40亿元风险保障,在保障农民工权益同时助力施工企业减轻资金压力。其中,绵阳某项目在2022年春节前夕因公司及时赔付1170万元,成功解决了农民工工资违约问题,为政府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有力支持。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能效,分公司与四川省人社厅合作,通过先进的数字化平台实现线上数据交互。确保农民工参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更新及时性,简化参保流程。目前,四川省19个已设机构中,已有11家机构成功接入了当地人社局农民工线上服务平台。
14
中国新闻周刊
如何当好减震器和稳定器?
这是一份“国寿样本”
“四川实践”是中国人寿始终牢记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的样本之一;为农业保驾护航,为安全生产提供全新视角,也仅仅是践行“两器”使命的两个缩影。更多实践,在更多地方、更多领域铺展开来。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科技保险、绿色保险、农业保险,建设再保险市场,建立健全国家巨灾保险保障体系”,为保险业指明了未来重点工作和着力方向。
未来大有可为,也需要抓住机会大有作为。作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中国人寿着力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2023年中国人寿境内新增保险金额近800万亿元,同比增长31.8%。其中,科技保险风险保障达87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农业保险高速高质发展,涉农风险保障超35万亿元;绿色保险风险保障达12万亿元,积极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为新市民、新业态人群提供保险保障约8.6万亿元;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各领域责任保险提供保险保障超100万亿元。
15
中华工商时报
“保险+科技+服务”
创新服务体系
中国人寿助力
筑牢灾害防护网
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也是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具有“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等特点。中国人寿发挥保险风险分散、经济补偿的作用,与仁寿县应急管理局、财政局、气象局合作,“量身定制”推出农业巨灾天气指数保险。截至目前,集团旗下财险四川省分公司先后为彭山、洪雅、青神、丹棱等17个县域提供近4亿元的农业巨灾风险保障,这是中国人寿探索地方性巨灾保险、发挥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的一个缩影。
16
保险“双器”效应一线调研:
天气指数保险
事故预防服务
险企主动的风险管理
让“拒保行业”
变身“优质行业”
应对巨大灾害,是保险业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生动体现。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保险业功能定位,要求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在业内看来,保险业以其独有的风险分散和转移机制,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而“两器”功能的有效发挥,不仅表现在其满足社会各主体对风险保障的需求,更体现在积极参与构建社会风险管理体系过程之中。
近年来,财险业积极开展防灾减损等风险减量服务,覆盖至车险、农险、责任险、企财险、家财险、工程险等多个险种。2023年初,监管机构印发《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要求财险业拓宽风险减量服务领域,并鼓励保险公司实现风险减量服务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17
21世纪经济报道
一线调研丨
保险业风险减量
管理实践的四川样本
科技赋能巨灾风险保障
四川作为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冬春防火、夏秋防汛、四季防地灾、全年防地震”是四川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突出特点。记者在四川调研时了解到,在政策引导下,国寿财险四川分公司采用科技工具、卫星遥感技术等科技手段,以“人防+技防”实现从被动的“风险等量”向主动“风险减量”管理的转变,在四川开展农业巨灾风险分散的探索与实践,致力完善农业巨灾风险保障模式。
自2018年起,国寿财险四川分公司就探索多种产业天气指数保险,并将天气指数保险模式创新应用于农业巨灾保险领域,通过依托气象部门、权威专家为项目提供的数据和技术支持实现了农业巨灾风险的有效分散和补偿。
2020年,国寿财险四川分公司率先在四川省内创新开展地方政策性涉农巨灾天气指数保险工作。
据了解,天气指数保险的基本原理是将一个或几个气候条件(如气温、降水、风速等)对特定农作物的损害程度指数化。保险合同以这种指数为基础,当指数达到一定水平时,被保险人就可以获得相应标准的赔偿。这种保险产品设计旨在把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损害程度量化,通过客观的气象指数作为赔付标准,省略了灾害发生后的定损过程,理赔快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国寿财险四川分公司副总经理吴劲松表示,相较于传统巨灾保险,其具有数据可量化、理赔公允性、管理成本低、理赔时效快的优势,此外还能借助再保市场实现风险分散。
在调研中,记者了解到,2024年眉山市仁寿县农业巨灾天气指数保险方案设定了三个保险责任:强降水事件、高温热害事件和干旱事件。该保险模式通过量化气候条件对农业损害程度,为政府提供快速、公正的理赔,解决了地方政府应对灾害时救灾资金的短缺问题,提高了救灾资金使用效率。
截至2024年5月,国寿财险四川分公司累计为四川全省8个地市的17个区县专项定制了巨灾指数保险产品,提供近4亿元的巨灾风险保障。巨灾赔款支出合计已超1900万元,有效解决县域救灾资金不足的痛点,充分发挥了巨灾保险在助农恢复生产的重要作用。
18
财联社
应对暴雨洪涝
巨灾保险发力
一线调研
巨灾保险怎么赔
保险赔付成为救灾补充资金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经济损失大,巨灾保险正在积极探索中。财联社记者了解到,险企在不断提高巨灾保险产品覆盖面。以巨灾保险共同理事单位中国人寿为例,其参与地方性巨灾保险项目由2021年的8个增加到2023年的25个。
四川仁寿县是全国产粮大县,有着“天府粮仓”的称呼。但受气候及灌溉措施等因素影响,眉山时常面临干旱缺水问题,给当地粮食生产带来严峻挑战。
财联社记者近日走访了仁寿县了解到,自2018年起,保险业探索多种产业天气指数保险,并将天气指数保险模式创新应用于农业巨灾保险领域,通过量化气候条件对农业的损害程度,提供了快速理赔,解决了地方政府应对灾害时资金短缺的问题。以2024年仁寿县农业巨灾天气指数保险为例,该项目以强降水、高温热害、干旱事件为保险责任,依托技术手段和预警灾害系统,对主要气象灾害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精准研判。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除了仁寿县外,彭山、洪雅、青神、丹棱等多个县域也得到了1.37亿元的农业巨灾风险保障,实现了巨灾天气指数保险的全域覆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也指出,完善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机制,强化保险等市场机制在风险防范、应急救助、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财政支持下的多层次灾害风险分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