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如无特殊标注,本文均按照截至2022年末的数据统计。
保险产品,因为具有长期锁定“利率”的特点,在个代、经纪、银保等,各种渠道的热推下,也成为大众争相讨论的焦点。
但是,相比其他金融产品而言,保险产品的期限相对较长。
尤其是,当前其他金融市场的一些“破产”事件之下,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变强。
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选保险产品之前,也要看保险公司是谁?
当然,这也是有一定原因的,详见后文。
首先,大家要知道,只有寿险公司可以销售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等,长期人身险产品。
目前,我国有92家寿险公司,详见前文的全名单。
“13精”还整理了各家险企的成立年份、注册资本等数据,如上图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一些公司改制等原因,成立年份只是按照《公司法》注册成立的日期统计。
2
“7个视角”看险企
成立超25年,8家寿险公司
6家世界500强,2家上市公司
1.寿险公司:成立超25年,8家!成立超20年,20家!
成立超过25年:8家寿险公司!
根据这92家寿险公司的情况,在1999年及以前成立,应该就算最早一批的寿险公司~
成立超过20年:20家寿险公司!
在2000年-2004年之间,成立的寿险公司共20家,其中,8家中资公司,包括平安寿险、太平人寿、太保寿险、天安人寿等。
还有12家外资公司,包括交银人寿、中信保诚、中意人寿、中荷人寿、同方全球等。
2.5家注册资本超200亿,6家世界500强!
其次,险企的注册资本情况,从上图可见,注册资本金超过200亿的寿险公司,一共有5家,占比约为5%。
5家寿险公司:注册资本超200亿!
对于大多数寿险公司而言,注册资本还是低于50亿,约有62家险企,占比为67%。
6家寿险公司:《财富》世界500强!
详见《55家险企,上榜世界500强》
其实,这是因为相比注册资本,险企更关心的是自己的资本充足程度,也就是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以及总资产等,详见后文。
3.2家上市险企,3家外商独资险企!
22家寿险公司: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保险集团子公司
与银行业相比,保险业的上市公司极少,去年,阳光保险成功赴港上市后,行业也仅有10家上市险企。
不过,在寿险公司中,还有上市公司的子公司约12家,如,平安寿险、人保寿险、太保寿险、太平人寿等。
另外,保险集团的子公司还有8家,如,泰康人寿、华泰人寿等,详见上图。
65家中资险企,27家外资险企,3家外商独资险企!
如果按照股东类型划分,92家寿险公司中,有65家中资险企,27家外资险企。
所谓外资险企,是指公司全部外资股东持股比例,占公司注册资本25%以上的险企。
此前,保险业加大对外开放,取消了寿险公司中,外资比例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51%的限制。
因此,在27家外资险企中,有2家外商独资险企,分别是友邦人寿、安联人寿和汇丰人寿。
4.偿付能力是否达标?长期经营情况~
按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偿付能力代表着险企对保单持有人,履行赔付义务的能力。
每个季度,“13精”都会发布险企偿付能力情况,截至2022年末,偿付能力“不达标”的有27家险企,其中,公开披露的有15家。
另外,险企自成立以来的经营情况,也可以作为参考,比如,总资产、净资产、累计净利润等。
3
92家寿险公司经营区域
互联网业务可不设机构全国销售
1.92家寿险公司经营区域
那么,从上述7个视角,考察过险企后,大家就可以购买保险产品了么?
不可以!
这是因为很多寿险业务,需要险企能够较好的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所以,必须要有分支机构才能销售。
举个最近的例子,去年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后,有很多人在购买参与税优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时,发现只有部分地区可买,就是受此限制。
“13精”整理了92家寿险公司的经营区域,大家如果有看好的产品,可以对照上表查询,是否可以在你所在地区购买。
2.互联网人身险业务,可不设机构,全国销售!
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人身险业务,是可以不设分支机构,在全国销售!
但是,可以经营的险企,以及产品类型,都有限制。
目前,仅限这五类产品,分别是意外、定寿、健康(除护理)、人寿险和年金险(十年以上普通型)。
而且,只有符合监管规定的5大门槛,险企才能开展互联网人身险业务,长期储蓄型产品的门槛更高。
据“13精”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经有30多险企宣布暂停互联网人身险业务。
详见《继17家之后又12家险企暂停互联网人身险业务》
至于,哪些是互联网人身险产品?只要保险条款的产品名中,有“互联网”字样就是。
4
为什么买保险前
回首过去,经历过停业再复业至今,保险业已经经历50多年的发展,保费规模已经从1980年的4.6亿,扩大到2022年的4.7万亿。
在这50多年里,保险业的主体也迅速增加,从最早的人保独家经营,到2022年末,已经有寿险公司92家,财险公司89家。
关于这些年保险业的发展历史,详见本节后面的视频。
因此,随着行业进入发展的新阶段,保险产品逐渐多样化的同时,复杂程度增加,意味着这对险企的经营能力等都有更高要求。
比如,早期的保险产品以普通寿险为主,后来有了万能险、投连险等新型产品,后续又有增额终身寿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等产品。
再加上,相比其他金融产品,保险产品的最大特点就是保险保障功能,包括对养老、健康等方面的保障。
而且,这些很多都是长期属性,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一款保险产品,锁定20年乃至40年的期限,自然要考虑稳定性。
以最直观的例子看,去年国家正式下发《个人养老金制度》,并明确保险、理财、定存、基金等四类产品可参加。
但是,作为养老第三支柱的制度之一,参与个人养老金的保险产品要求更高...
去年,原银保监会就单独下发文件,要求凡是参与个人养老金的寿险公司,必须满足6大门槛要求。
其中,包括净资产不低于50亿,近3年未受到重大处罚等,详见《“个人养老金”落地36城,一文看懂怎么买?》
这就是为何,现在无论是保险销售人员在介绍产品的时候,还是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险企的综合实力,都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人,考虑的因素之一。
其实,每个季度“13精”都会分析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包括保费、利润、偿付能力、综合竞争力等。
但是,由于现在很多公司都不披露年报和偿报,大家也总是好奇那些不披露公司。
如果你也正在考虑要购买保险产品,但是,不知道各家险企的情况,可以收藏本文,随时翻阅查看啊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