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完整的香港银行账户使用指南

这里我们仅仅对香港的银行体系本身做讨论,不涉及开户攻略等内容。同时请注意,香港是有法治的,洗钱、涉黑、赌博等行为属于明令禁止的行为,请大家合理合法使用银行账户。该指南的目的仅仅是是让大家深刻认识香港银行账户,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操作失误。

香港现有的银行体系状况

香港是国际银行中心,全球首100大银行中,有逾70家在香港营业,超过29家跨国银行在港设置的地区总部。2017年本港金融业从业员超过25.8万人,占香港工作人口近7%,并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约19%。香港的金融服务业究竟是什么状况,我们需要了解几个数字,30710亿美元的资产管理,是亚洲最大的国际基金管理中心。其中9770亿美元是私人财富,是亚洲最大的过私人财富管理中心。同时,香港还有6580亿人民币存款,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中国约三分之二的对内及对外投资,都经由香港进行。和中国内地相比,香港的银行市场更加开放自由,管理规范。由于在回归前受英国长达150多年的治理,到回归前,香港已经是亚洲数一数二的金融中心。

三大发钞行独揽现钞发行权

大家如果看到港币的表面都会发现,现有的香港现钞都是由渣打银行(香港)、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中国银行(香港)三家银行发行的。香港现时有三家发钞银行,发钞银行必须按以联系汇率制度以1美元兑7.8±0.05港元,向外汇基金交付等值的美元换取负债证明书。这里就有人会说香港的印钞权利是不是由银行掌控?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严格来说这三家发钞行所发行的货币其实是“银行承兑汇票”,港币上有“凭票即付”的字样以及发钞行董事长签字,加上金管局规定每一港币背后必须有美金作为支撑。三家发钞行所发行的货币有同等效力的,并没有区别。而在一般金融业务上,三大发钞行也是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并不意味着有发钞权而可以在市场上为所欲为。

美元挂钩制度——联系汇率制度

这一点很多人也非常不理解,为什么香港明明是中国的领土但是港币却不是和人民币挂钩而是和美元挂钩。如今的全球金融市场仍然是美元市场,全球最新外汇储备数据中美元占比64%,而人民币只有2.01%。香港想要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的金融中心,将港币和美元挂钩是必然的。从1983年10月17日开始香港实施的汇率制度。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架构内维持汇率稳定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的首要货币政策目标之一。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属于一种货币发行局固定汇率制度,以百分百外汇储备保证,

港元以7.75至7.85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与美元挂勾

,而这个挂钩汇率一直持续到今天,即使经历了多次金融危机,港币和美元的汇率一直保持稳定。

英式服务仍然保留——英语随处可见

英语是香港的主要语言之一,所有的香港金融机构都是提供英语服务的,并且在服务习惯上仍然保留英式服务传统,比如在签约时提供中英双语条款,进银行咨询客户经理时需要预约这样的传统。所有的服务信息全都是中英文双份的,这也是为什么香港的银行服务能够在全球得到认可的原因。

健全的法制体系——一切遵循法律

世界上资金可以自由进出的地方很多(比如加勒比群岛),但是为什么只有香港成为世界级的金融中心?最重要的还是香港有法治,香港是世界上少数实行混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地区。这种监管兼顾公平和效率,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自由的金融市场——混业经营成常态

香港的银行业最大的特点在于可以混业经营,这意味着银行可以经营多种金融产品。从保险、基金到信托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的优势产品。比如汇丰银行旗下有自己的汇丰人寿保险,在银行可以轻松签约保单。同时如果需要股票业务,大部分银行也提供证券交易服务,支持美股和港股交易服务。如果是私银客户,不少银行还可以提供客户各类海外私募基金定制服务,这些在香港都是合法的。银行提供多币种账户,只要有钱,可以投资于海外任意市场。

其实在香港银开户自1997年回归之后,就有大量的内地人员通过护照前往香港开立银行账户。但是真正爆发其实是自2012年之后,当时正值大量中国企业进行海外IPO,不少人都希望参与这些优质资产的分红,争相前往香港开立境外银行和证券账户。香港的银行账户在用户体验上并不好,尤其是网银,如果习惯了中国各类互联网金融App之后,你很难相信现有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糟糕的网银体验。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个人海外资产配置的必备之物

目前,中国大陆的外汇管理办法,规定居民换汇不得超过5万美元/年,而且资金汇出海外经常会受到各种阻碍,并且明确规定居民外汇不得用于海外金融资产的投资。随着国内中产对于移民、海外购房的需求不断增多,香港银行账户用途也开始越来越重要。

由于香港位处中国大陆的管辖范围内,出入境有天然的优势,外加有大量金融机构可以提供中文服务,因此是中国投资者进行海外资产投资的第一站。

进入境外资本市场的门票

而目前香港的券商可以直接投资美股、港股,对于很多希望能够触及海外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来讲,一个香港银行账户是十分必要的。至少出入金方面远远比一些一般投资者好很多。

绝对亲民的门槛

目前香港银行账户仍然是很多中国大陆投资者最容易接触到的海外投资账户,而且办理门槛非常低且很多情况下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均可提供中文服务。由于靠近中国大陆,并且大量港资银行在中国大陆均有分行,班里的难度可以说低很多。

而香港银行账户的亲民不仅仅是在服务上,也是在资金审查的门槛上,本港不仅有庞大的外汇找换市场还有发达的境外离岸人民币市场。

海外自由汇款的通道

香港银行户支持多种货币自由流动,大部分银行都支持全球11种主流货币,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甚至离岸人民币。同时,不少留学生父母也可以通过香港银行账户自由地向自己孩子的海外银行账户汇款,不需要经过像国内那样繁琐的审批。而香港银行对于海外汇款的审查可以说是全球主流金融市场最宽松的,比欧盟和美国还要宽松,不会因为一笔大的海外汇款而去警察局填各种资料(这一点在欧洲的小伙伴肯定深有体会)。

进军中国市场的重要跳板

目前,全球主流银行账户中,香港的银账户是唯一可以提供离岸人民币账户的银行。全港大多数银行柜台和ATM机器均可提供人民币现钞存取服务,而这些人民币属于离岸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成任意货币。大多数海外华人如果想要投资中国内地的市场,最快的途径就是通过香港的银行账户中转进行投资,很多香港银行还可以直接提供内地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和沪港通证券服务。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会着重讲解香港银行账户的基本操作,由于我目前只有工银亚洲和招商永龙的账户,所以演示基础都是基于这两个银行的操作,但是大部分银行的普通业务都是大同小异的,只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即可。当你开完户,会拿到很多信封和密码器,信封内装的是你的取款密码、网银密码、提款卡等重要物件,一定要小心保管。

香港的银行业还是非常传统的,不像中国大陆这么方便可以随时补卡或者使用线上化的支付操作办理业务,外加新冠疫情之下中港通关非常不便,因此密码器、银行卡等物件如果丢失,将会非常麻烦。

尤其是第一次接触香港银行账户的各位一定要记住两个要点:账户、卡片。

理解“帐卡分离”的模式

首先,如果长期使用中国大陆的银卡,一开始接触香港的银行账户会非常不适应,因为香港的银行账户不是银行卡的卡号,可能不少银行都是发行银联卡所以让很多人都误以为这些银行卡上的数字就是账户。但实际上真实的用于转账的银行账户号码都在信封内,是一串非常短的数字号码。

大部分香港银行账户的主体都是一个个账户,比如以上这个银行账户有7个账户。它们的功能分别如下:

当然,也有银行都是提供一个账户,自动识别币种的,非常方便。但是主流的几家中外资银行都是将账户分得非常开,大家要多长几个心眼,汇错了,追悔莫及。

有银联但是不是真银联

在开立香港银行账户之后,你会获得一张银行卡,正面有卡号和银联标志,背面有磁条和签名区域、易办事等香港本土标识。但是这张银行卡和你的香港银行账户仅仅是绑定关系,银行卡的丢失不会影响账户的操作。

但是这里千万不要和国内的银联卡弄混了,早期的香港银行卡叫做“提款卡”,只有提款功能没有刷卡功能,没有Visa、Mastercard、JCB和银联标识,因此无法用于POS机刷卡。2004年4月30日,中银香港在香港发行第一张境外银联标准人民币卡,由于中港贸易不断加深,不少银行为了方便本地居民前往大陆而不断将银联作为提款卡的标配。目前大多数香港的商业银行都是采用银联卡作为的提款卡,也有少数银行发行外币标识提款卡,如香港花旗银行发行的Visa提款卡。

目前,经过我本人的测试,现有香港大多数银行的银联提款卡都可以在中国大陆标注有银联POS的机器上刷卡和消费,并且在有银联标识的ATM上提款。少数可以添加到ApplePay的银联卡比如渣打银行的银联提款卡甚至可以用于大陆地区支持ApplePay消费的App内消费,比如美团外卖和嘀嘀打车。只要卡里有港币就会自动转换成你所需要的货币,而且没有手续费。大多数提款卡都有刷卡上限,但是一般都够用。很多香港保险理赔客户在获得理赔资金后会直接打入香港的银行账户,如果在申请银行账户时有申请银联提款卡,都可以在大陆医院的POS机上刷卡偿付医疗费用。

说起香港银行账户的转账,真的是一言难尽,我可以很明确告诉大家香港的银行账户的转账非常复杂并且难用。转账大致可分为柜台和线上,我们着重讲解柜台转账和使用网银转账。

柜台转账

如果你的转账资金非常高,可能高达几百万港币,只有去柜台了,可能要飞一趟香港。当你排了2小时队伍进入银行之后,就会拿到一张汇款单,好在香港的汇款单有个好处,就是一般大额都会有客户经理帮忙审核一遍然后再汇出。由于我从来没有用过,也不想用所以这里不做过多解释。在如今新冠疫情肆虐,中港通关遥遥无期的情况下这种操作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线上转账

大部分在大陆的香港银行账户的持有者肯定优先选择网上银行账户,但是网银也是不怎么好用的。如果是低于10000港币的小额本地转账,现在可以使用FPS(FasterPaymentSystem),就是传说中的轉數快,可以理解为类似支付宝那样的三方支付平台。

但是如果超过这个数但是低于100万港币,就需要使用网银了,但是香港的网银转账思路非常奇妙。在国内可能输个账户就完事的事情在香港可能要分多步骤:

缴费系统

货币转换货

货币买卖指令可以在网银直接操作,扣款账户和收款账户一定要填好,一般都是将一个账户中的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买卖的牌汇价格都是由每家银行决定的,一般小银行的点位都非常好,大银行可能点位较差还有手续费。港币兑美元的价格可能还比较稳定但是其他货币价格都是遵循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如果觉得价位不好可以去看看其他银行的牌位价。

银证转账服务

不少客户是奔着港股和美股来开设香港银行账户,很多银行也提供了银证转账服务。大部分银行都有自己的证券交易系统,也可以直连很多券商。比如中国民生银行可以关联富途证券的证券账户,实现两者间资金的直接划转。目前香港大部分银行都支持和主流券商的印证转账对接。

避免和敏感账户发生资金往来

不要存入大额现钞或者进行大额资金划转

谨慎使用找换店

这是最大的问题,资金找换业务在香港是合法的,并且都是持牌机构进行操作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银行这一块认可这种操作,因为在现有的银行监管体系中,对于大额资金转账是有相当严格的监管要求。很多人来到香港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路边的找换公司,对敲人民币换美元进入香港银行账户。如果资金量一大,很容易成为银行的监管目标。一定要记住,银行账户冻结找换店是不负责的。

不要将个人银行账户商用化

在中国微商可能无处不在,个人银行账户用于商用可能非常普遍。但是在香港,将个人户头用于商用账户是违法的,在所有银行的开户文件中都有类似条款。这意味着使用个人银行账户参与货物贸易或者帮他人进行资金对敲结售汇属于违法行为,在香港无证贸易或者无证参与金融活动都是要判刑的。但是做YouTube、Twitch主播等行为属于自由职业行为,可以接受个人帐户打款。谷歌其实是有一套法律程序帮助主播进行合法报税所以才可以让你自由地进行YouTube直播并且获得收入。

不要让账户闲置并且保持充足资金

至少每年登陆一次网银或者刷一次卡,让银行知道你的账户是活跃的,闲置账户冻结属于非常正常的事情,这是香港银行的惯例。另外大部分银行都有最低存款要求,低于最低存款要求的账户被冻结也是正常的事情。

不要将银行账户交给他人使用

不要参与非法数字货币交易活动

所以妄想利用香港银行账户变现的投资者可以歇一歇了。

拒绝非正常渠道开户

不同的银行开户有着不同的要求,有些银行严格也有些银行宽松,网上各种教程满天飞,但是真实的情况下,大部分前往香港开户的网友都对我说都是跑了好多家银行才开得出来的。由于之前出现不少大陆地区人员买卖银行账户和使用香港银行账户进行非法犯罪活动,目前香港的银行开户收得非常紧,尤其是针对大陆地区的客户。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如果客户的资质确实很好并且有充足的理由都可以获得通过(主要是有钱)。这里我明确告诉大家开立香港银行账户之前先问问自己究竟是否需要开这个银行卡?

你究竟是否真的需要香港银行账户?

首先我先告诉大家,在如今这个时代的香港银行对私账户无法实现资产转移、外汇自由、财富隐秘,也无法用于收取外贸货物款或者用于境外交易(需要对公账户)。在目前严格监管环境下,用对资金对敲和数字货币交易的风险也非常之大。如果你要从中国大陆的银行朝你的香港银行汇款,无法突破中国外管局的5万美元的外汇限制,甚至有可能一分钱汇不到。那么什么人适合香港银行账户?其实是已经在海外有金融或者非金融资产的高净值客户,资产退出后想有个去处,可以选择香港银行账户。说白了,目前大部分手上只有人民币的客户就算拥有了香港银行账户对海外投资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选择哪一家银行?

截至2019年末,香港的持牌银行数量达到164家。有限制牌照银行数量为17家。香港上海汇丰银行(HSBC)、渣打银行(香港)、中银国际为三家发钞行,另外还有恒生银行、工银亚洲、建设银行(亚洲)等多家一般性商业银行可供大家选择。如果仅仅是资金存取,并无太大差别。有时候去开户不是你选银行而是银行选你,一般来讲小型商业银行都比较宽松,大银行对于客户资质都比较紧。对于99%的人来讲选哪一家都一样。

开户基本材料

这些是绝大多数香港银行针对大陆开户的基本材料要求,目前我仅仅是作为一个参考,因为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有不同。

开户流程

由于香港每一家银行的开户手续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开户的流程也是大不一样。但是一般性的银行开户都是这样子的流程:

香港的很多银行均提供产品以及种类丰富的基金和保险产品,但是对于一些刚刚接触境外金融产品的投资者,我们建议投资者一定要谨慎参与此类投资,如果看不懂就不要买。

理解高度市场化的香港银行财富管理服务

很多人一听市场化,觉得是一个好事情,但是却忽略了市场化带来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理财净值的波动。很多在大陆的投资者可能早已习惯所谓的“保本”收益,但是香港市场是不存在所谓的保本收益的,说白了整个行业内除了香港存款保障委员会(HongKongDepositProtectionBoard)保证的50万港币之外,其他的产品都是可以亏完本金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而实际上,在历史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银行业金融机构未经披露将高风险理财产品卖给客户的案例,所以遇到银行客户经理推销理财,打发一下走就好了。

有了香港银行账户,准备购置香港保险,但是如今的香港保险已经不是过去的香港保险,由于香港的保险业解释十分复杂,因此我们正在撰写新的攻略来为投资者提更多咨询。

那些券商支持银证转账?

目前主流的香港本土券商比如富途证券、耀财证券等券商均支持银证转账,香港本土券商均可支持美股以及港股的直接购买。甚至银行本身也有非常便宜的证券以及牛熊证交易系统。

其他境外券商入金

香港的银行账户也支持SWIFT入金境外的券商,比如一些欧美券商,但是我们不建议投资者去参与这类投资,因为每次转账的费用非常高,不能算作方便,而且香港本土有很多外资券商均可代理类似业务,可以直接找这些外资券商。

严格的监管将会是前提

首先,目前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仅仅是在考虑开放,但是根据他们的尿性,香港加密货币的监管前提必然是学习新加坡的模式,香港的虚拟资产监管框架有以下特点::

所以只要有这些监管前提,我相信一件事情,那就是真正的加密货币信仰者来到这里投资发现,其实这就是一个地狱。

假的不能再假的数字货币

即使有很多消息传出来说要开放散户进入交易,但是一直很难有成果,究其原因还是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属性和香港现有传统西方金融体制的格格不入。而目前香港监察委员会(SFC)考虑的是给所有散户投资者开放的是跟踪加密货币期货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说白了,这和当年新加坡新展银行推出的那个冒充数字货币的的加密平台是如出一辙,说白了,散户投资者未来就算能参与加密数字货币交易也可能是“间接参与”,依托机构来参与买卖加密数字货币,而不是真正持有加密数字货币。

严查OTC提现

在香港很多的投资者都是通过第三方的平台参与数字货币交易,不少投资者都喜欢使用类似FTX的平台进行提现,但是都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冻卡潮,在香港也有不少投资者被波及。

香港的银行业在当地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垄断机构,加密数字货币在未来极有可能端掉银行业的饭碗,以招商银行香港为案例,如果发现客户参与数字货币交易将会直接封禁账户。而香港的很多银行业均有此类规定。所以尤其是当年数量极其庞大的招商银行香港分行的客户千万别干蠢事。

当你非常兴奋地拥有香港银行账户之后发现其实身边的人基本上都有海外银行账户,原有的优越感瞬间消失。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也使得香港的银行业受到不少的挑战,近年来很多超高净值客户对于香港的银行业开始产生怀疑。

现有情况下共同申报准则(CRS)的渗透

全球范围内反洗钱和犯罪侦查的需要

与大型经济体的监管矛盾

香港的能够有今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美国和中国大陆的支持。美国给予香港国际市场地位,为香港金融业走向全球做铺垫。而中国大陆则为香港的金融市场提供了庞大的客户资源。但是近年来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对香港现有的金融制度有很大意见。

来自国际和内部的监管压力

新加坡的绝对竞争优势

正所谓没有对比难分高下,香港银行账户和新加坡银行账户的选择十分纠结,这里我们在多方方面对比之后希望给大家一个选择参考。首先明确告诉大家一件事情,那就是新加坡的银行账户的持有成本远远比香港高,便捷性业远远比香港差,但是由于香港三年来的暴乱和疫情封锁导致其金融地位大大不如从前,因此很多投资者纷纷开始转向新加坡银行账户,但是部分投资者由于错误地认识了新加坡银行账户,导致吃了很多亏。

香港和新加坡银行对比

我们选取了多个方面进行对比,但是都是从中国大陆客户的眼光进行思考,涉及开户门槛、持有成本、便利性等多个方面。

对比后我们做出了以下结论:

但是这仅仅是一个理论参数上的一个对比,如今的香港银行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危机,究竟为何造成如此严重的问题?需要看外部的一些因素。

为何香港银行业在迅速败给新加坡银行业?

如果光看参数,香港的银行账户是远远胜过新加坡银行账户,而事实也证明如此,2019年之前,香港财股管理市场是亚洲第一,直到2019年新冠疫情之后才发生大规模的财富转移情况。究其原因有三点:

我该如何选择香港和新加坡银行账户

其实香港和新加坡银行账户的选择十分简单,就是看流动资产。因为新加坡的开户成本其实非常高,而且客户经理十分势利眼,基本不会鸟穷人。

目前业界以500万人民币为基准进行划分,如果你的现金流动资产高于500万人民币,可以选择新加坡银行账户,因为新加坡更能给你提供安全感,尤其是一些资金量超过一个亿人民币的超高净值客户,新加坡肯定是不二选择。

但是如果你的流动资产低于500万港币,请你想都不要想,完全可以信任香港银行账户,第一新加坡银行的开户和持有成本很高,基本上你开不起,就算看开了也很难达到你的满意度,相比之下香港银行账户可能更加适合。

开户是否要优先选择发钞行?

香港的发钞行大多都是有实力的大型商业银行,确实在资金安全上有更多保障。但是在一般银行服务上和其它小型商业银行相比并没有区别。发钞行的开户门槛高,收费也比较贵。如果不是身价过亿的大佬,是没有必要纠结是否开这三大发钞行的账户,反而一些收费低廉门槛低的小银行更加适合各位。而且小银行监管宽松,有时候麻烦也比大银行少。

外资行是否比中资银行安全?

这是一个巨大的误解,香港银行禁止向当局提供任何账户的信息和个人资料,除非在极个别的特殊情况之下(比如犯罪和洗钱)。如果钱来的干净,有理有据,完全不必担心所谓的监管和审查。外资行和中资银行在香港适用相同的监管和法律。

我被客户经理搭售了理财怎么办?

这个是极少数情况,遇上要搭售理财的情况下,千万别签字。香港的所有金融产品都是不保本的,没有刚性兑付协议。很多产品甚至还有杠杆,比如投连险,如果操作不当甚至有损失全部本金的风险。如果仅仅是刚刚入门的小白一定要先了解产品再投资。

开立了香港银行账户之后是不是意味着可以规避现有大陆的外汇管制?

不可能。即使在有香港银行账户的情况下,大陆居民每年5万美元的外汇资金限制仍然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每年往香港的银行账户内汇款的限额也在5万美元,不会因为有香港银行账户就可以随意自由地汇款。但是资金一旦进入香港银行账户就不再接受来自中国大陆的外汇管制,可以汇往任意国家和地区。

我是否可以申请信用卡?

目前大多数香港的信用卡开立均需要一定的门槛,而且额度非常低,唯一的好处在于可以刷很多受限的海外服务,比如在美国买车。大部分人没有必要使用香港的信用卡,除非你真的很有钱,存个一个亿港币,说不定可以拿到运通黑卡。

在香港与他人或者机构进行资金对敲是否合法?

在香港与持牌找换机构进行货币找换属于合法行为,但是与他人私下对敲属于纯粹的民事行为,风险自负,出现吞钱的情况也是很正常。同时,所有的持牌资金找换机构都需要出示本人的身份证明(港澳通行证或者护照)以作为案底留存,以防止洗钱和犯罪风险。但是如果本人属于中国居民,在香港进行资金找换后在香港属于合法行为,回国被查到了就麻烦了,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将外汇存放境外,或者将境内的外汇非法转移到境外,数额较大的,追究刑事责任。

持有加勒比岛国护照是否可以在香港开户?

现有的规定是如果持有加勒比岛国护照的客户前往香港开户,必须证明自己已经放弃中国国籍并且完成来自银行的背景调查才可以开户。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部分银行客户经理都是拒绝的,毕竟大家都知道那些拿着岛国护照的亚洲人大多开户都是有着不可描述的目的,银行客户经理也害怕万一摊上事情也会遭到调查。

公司户开立是否容易?

现有情况下,在香港开立对公银行账户非常困难,手续也远远比对私账户多。这里不多做讨论。

为什么我拿到的是银联卡?能不能换成Visa或者Mastercard标志的提款卡?

非常可惜。现在香港大多数银行的发行的提款卡都是银联标识的,都可以在具有银联标识的POS机上正常刷卡和消费。如果要外币卡,可能只有找一些外资银行,但是这些外资银行的起步门槛特别高。

我是国家公务员,持有海外银行账户是否有风险?

是的。现有情况下,中港之间CRS信息交换非常频繁。国家行政单位人员持有香港银行账户必须进行报备(但是大概率是查到后直接开除)。所以公务员人士不建议开立香港银行账户,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根据每个地区和单位的规定略有不同。

香港银行账户是否有隐匿资产的功能?

没有。大家千万别被误导了,现有香港银行业的改革共识是加强监管制止犯罪行为。因此香港现有的保险、银行账户均参与CRS交换系统,法律永远保护的是合法财产。

我的U盾或者卡片丢失了怎么办?

很多香港银行在大陆都有分支机构,它们是什么关系?

香港的很多中资品牌银行都是大陆地区的总行在香港设立的海外独资公司。在监管方面是不受大陆法律法规控制的。可能会有业务合作往来但是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是完全不同的。

香港银行会破产吗?如果破产了我的钱怎么办?

在法律上是可以破产的,但是无需担心,所有的银行账户都有50万港币的存款保障计划。一般大型商业银行破产可能性很低,但是历史上也出现过多次挤兑倒闭事件。

银行是否可以接受海外外币现钞存款?

香港的很多银行柜台可以接受主流海外现钞存款,比如欧元、日元、新加坡元等多种货币的直接存入。但是一次别存超过等值10万美元,否则极有可能被列入反洗钱监管。

THE END
1.投保扬州车辆保险渠道多,车主应如何选择?保险知识保险频道专家指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无论是4s店,还是保险代理,或者车险超市,其实质都是中介,没有自己的产品。这样的代理方式使得传统渠道与车险超市在车险市场运作中非常被动。 与此同时,保险公司推出的电话直销与网上直销为车主提供了更多的优惠与便利。以平安公司为例,平安是首家获得中国保监会的批准,经营电话车险和...https://www.pingan.com/pacms/baoxian/zhishi/73580.jsp
2.保险销售渠道有哪些5. 银行渠道:许多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通过银行网点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客户可以在办理银行业务的同时购买保险产品,提高购买保险的便利性。 总之,保险销售渠道多种多样,每种渠道都有其特点和优势。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销售渠道。 https://m.xyz.cn/toptag/baoxianxiaoshouqudaoyounaxie-214375.html
3.服务无忧与保险无忧2021版方案和解读保险无忧为何不能自购保险,要通过蔚来渠道? 与保险公司合作前提是在报案、定损、理赔、维修方案、商务等环节的深度合作,以确保用户的出险与维修体验。如果自购保险,无法确保出险的体验与产品的可持续性。 服务无忧和保险无忧中,保单中车损险保险金额是怎么确定的? http://app.nio.com/app/web/v2/content/509418?content_type=article&content_id=509418&_viewBeginTop=true&load_js_bridge=true&show_navigator=false
4.购买保险产品的渠道有哪些?常见的购买保险的渠道主要有三种: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第三方平台。 1、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是我们最为熟悉的购买渠道。保险代理人会为客户介绍自家的保险产品,以实现售卖保险产品的目标。 2、保险经纪公司 可以理解成保险界的中介。保险经纪公司对接的保险公司不只一家,可以帮助客户在诸多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中选择出...https://m.cngold.org/insurance/zs7676746.html
1.线索贵转化低?保险行业高质量获客广告链路推荐对于有一定私域流量积累需求的保险品牌,原生页企微咨询链路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式。通过企业微信渠道,用户可以与保险品牌直接沟通,提升产品的营销频率,并且便于长期积累和沉淀客户。 优点: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营销频率,利于私域客户的长期沉淀。 要求:对客服响应速度和话术的专业度有较高要求。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53826523&efid=91s8Y3bPK4mQIprCxUTG3g
2.保险销售渠道有哪些?哪里买保险好保险代理人直接隶属于某保险公司,其优势是:上门服务、一对一服务、面对面讲解、帮助做一些相关服务。缺点:一是只能卖自己的产品,产品的选择比较狭窄;二是由于人多,综合能力和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所以很多人的讲解都是以书为依据的。 (二)银行渠道 因为银行网点众多,并且银行与保险天然就在很多金融业务上有共同之处,...https://www.cpic.com.cn/c/2021-01-12/1616984.shtml
3.销售渠道都有哪些保险公司销售渠道一文详解所以银行渠道怎么说呢,保险公司也知道合作关系不太平等销售渠道都有哪些,且业务价值不高,但是确实能够带来很多的规模保费。所以之前保险公司是不太愿意主推银保渠道的,这两年由于终身寿险的推动,银行在这类产品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今年银行渠道的新单保费已经超过了个险代理人渠道。 https://uuwangluo.cn/58011.html
4.保险公司获客渠道有哪些(保险获客的有效渠道)大商梦保险经纪人是一个专业性相对偏高的工作,需要我们学习的内容非常多,除了日常的各个保险公司的各个产品的条款外,还有保险法、和相关法律的相应条款,需要我们去熟知,另外还有各种理赔的案子研究等,这样才能跟进客户的需求给出最好的帮助。 而各个保司的产品、规则等,都是不停在更新的,所以,需要我们从业者有不断学习的...http://www.dasum.com/?p=92811
5.险企开始从互联网渠道撤退了,哪些公司受影响大?保险频道作为互联网人身险前十的保险公司,新规之下建信人寿却连经营互联网保险的“入场券”都没有拿到。其2020年第四季度报告显示因为经营不当,退保金激增,综合偿付能力和核心偿付能力曾一度靠近警戒线。 2020年建信人寿保费总收入428.14亿,其中互联网渠道规模保费高达221.9亿元,占比保费收入的51%,这个占比相对于其他公司是...https://insurance.hexun.com/2021-12-20/204971791.html
6.购买保险的渠道有哪些保险是用来规划人生财务的一种工具。那么购买保险的渠道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保险的购买渠道,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保险的购买渠道有哪些 保险代理人 根据历年的数据统计显示,有九成以上的投保者是通过保险代理人来购买保险产品的。一方面直接跟保险代理人接触可以比较直观的向其了解保险公司的各类产品特点,而且保...https://www.jy135.com/licai/13642.html
7.The19thCIEP海归人才招聘会都有哪些企业,“职”等您来!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海外销售经理 2、海外渠道销售经理(新能源) 3、高级营销经理(市场代表) 4、副总经理助理 5、公共事务专员 6、供应链总监 7、校招岗位(2021届毕业生) 8、软件工程师 9、硬件工程师 10、工业行业销售经理 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1-04/21/content_24151001.htm
8.保险公司的渠道部门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13246633913:上海的保险公司有哪些部门 胥涛从而改变你在学校那些可笑的想法。祝你成功~PS:楼上说的是销售坐席,那个就别去了,目前坐席招聘相当吃紧,条件已经放宽到愿意就行的条件。坐席平均一个月4000,但是压力很大,就是打电话~和你所说的新渠道业...https://www.xkyn.com/na/wdafwandadwnhdnnfhn.htm
9.有了爱车,怎么买车险更有保障?分享4套实用又划算的方案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车险都有十几种,哪些一定要买,哪些可买可不买?对这个问题,不同人看法也不一样。 以下是我们的思路,供大家参考: 必买险种:首选交强险、三者险,这样可以将事故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看情况购买:车损险、座位险以及其他附加险,则可根据自身情况及经济条件理性选择。 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224396634837336634
10.保险分销渠道,有哪些常见的形式和优缺点基础知识其次,电商渠道的监管和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最后,电商平台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佣金,存在利益冲突问题。 保险分销渠道有代理人渠道、经纪人渠道、银行渠道和电商渠道等形式。每种渠道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保险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渠道,以提高销售额和客户满意度。https://m.shenlanbao.com/zhishi/5-578101
11.大地车险有哪些投保渠道?各投保渠道的区别?【大地车险有哪些投保渠道?各投保渠道的区别?】 第一,线上投保。线上投保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投保方式之一,大地车险公司也提供了相应的线上投保渠道。消费者可以通过大地保险公司官网或者手机APP进行投保,操作简单、快捷,且可以享受一些优惠政策,如在线支付折扣等,这些都能给车主带来更多的优惠,大大提高了效率。 https://www.95590.cn/bxbk/tbzs/249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