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滨:新《保险法》——彰显被保险人的利益保护(6月15日)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保险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保险法》的制定及二次修改,为中国保险业的规范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纵观此次《保险法》修订案,在制度设计及规制完善上,加强对被保险人利益保护的立法精神贯穿始终,成为本次《保险法》修订的最大亮点。

增设“不可抗辩”规则,限制保险公司的合同解释权

在保险经营的实践中,一些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代理人员为了招揽业务,明知投保人未如实告知实际情况也同意承保,待保险事故发生后,又以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为由,拒绝理赔。不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就坐收保险费;发生了保险事故,保险公司往往就以投保人未如实告知为抗辩理由。针对这种情况,新《保险法》在原来规定的基础上,对投保人如实告知义务进行了修改完善,修订原则是防止保险人滥用权利,减轻投保人告知义务负担,保护被保险人利益。

第二,统一投保人告知义务的范围,减轻投保人告知义务负担。新《保险法》首先将投保人告知的范围统一界定为与保险标的有关的重要事实,即“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其次是将不履行告知义务的主观要件由投保人的“过失”调整为“重大过失”。

第三,规定保险人行使合同解除权的期限,防止保险人滥用权利。修订前的《保险法》没有规定保险人因投保人未履行告知义务而行使合同解除权的明确期限,这在实践中容易导致保险人的滥用权利,影响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新《保险法》对此作了补充完善,规定保险人在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30日不行使解除权,则解除权消灭,这有利于防止保险人怠于行使合同解除权利,稳定保险合同关系。

第四,设立“不可抗辩”规则,有效保护被保险人长期利益。保险合同解除权的期限限制,尤其是长期人寿保险合同的可抗辩期间问题,现行《保险法》是个空白,实践中一直引发较大争议。新《保险法》借鉴德国、日本等国的立法经验,增设了“不可抗辩”规则,除对保险人基于告知义务违反行使合同解除权的期限进行限制外,还明确规定自保险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2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即保险合同经过2年,即为不可抗辩,保险人不得再以投保人未履行告知义务为由而解除合同。此规则对于长期人身保险合同项下的被保险人利益的保护意义重大。

规范保险格式合同,避免霸王条款

通常情况下,保险合同是由保险公司提供的格式合同。这类合同往往专业性很强,普通百姓对其中的法律术语一般理解不深。保险公司往往会利用制定格式合同的专业优势,减轻或免除自己的责任,加重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责任。一旦产生纠纷,其结果往往不利于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因此如何使格式条款不损害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利益是此次修订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保险法》进一步规定,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此外,为了使投保人在投保前能够全面了解保险合同格式条款的内容,以决定是否投保,新《保险法》进一步明确了投保人的知情权,规定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的,保险人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单应当附格式条款,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合同的内容。

明确和规范理赔的程序和时限,解决“投保易理赔难”问题

针对实践中较为普遍的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理赔难现象,新《保险法》对保险人理赔的规定进行了细化,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理赔程序和时限,保障被保险人和受益人保险金索赔权利的实现。

首先,规范保险人要求被保险人补充索赔材料的权利。新《保险法》规定,保险人认为被保险人等提供的有关索赔请求的证明和材料不完整的,应当“及时一次性书面”通知被保险人等补充提供,从而可以避免保险人以此为由拖延理赔。其次,明确核赔期限和通知义务。新《保险法》规定,保险人收到被保险人索赔请求后,应当及时作出核定;“情形复杂的,应当在30日内作出核定”,保险人“应当将核定结果书面”通知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这对督促保险公司及时受理索赔、及时核定责任有重要作用。再次,要求保险人必须说明拒赔理由。新《保险法》规定,保险人收到索赔请求后,对不属于保险责任的,应当向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发出拒绝赔偿或者拒绝给付保险金通知书,“并说明理由”。这有利于明确权利义务关系,解决实际纠纷。

保险标的转让贯彻“契约自由,鼓励交易”的原则

同样的保险标的掌握在不同的人手中,其危险程度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修订前的《保险法》规定,保险标的的转让应当通知保险人,经保险人同意继续承保后,依法变更合同。该规定本来是为了防止保险公司承担因保险标的转让而显著增加的危险(如家庭用车转让后用于出租),避免合同显失公平。但是,该规定没有对危险程度是否显著增加进行区分,因此,只要保险标的转让未经保险人同意,保险合同一律无效,保险人就可以不承担保险责任,这对于保护被保险人利益十分不利。

此次保险法修订本着“契约自由,鼓励交易”的精神,在保险标的转让而保险合同效力延续至受让人的基本原则前提下,再作具体制度安排,以尽量规避风险,平衡各方关系。新《保险法》规定,保险标的转让的,保险标的的受让人直接承继被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只有在因保险标的转让导致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情况下,保险人才可以调整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被保险人、受让人应当将交易情况及时通知保险人;未及时通知的,只有对因转让导致保险标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才可以不承担保险责任。

加强对人身保险中被保险人利益的特别保护

与财产保险不同,人身保险合同中存在“受益人”这一主体,而且受益人和被保险人往往不是同一人,在几种特定情形下的理赔较易发生争议。比如,修订前的《保险法》规定,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疾病时,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这对于无辜的被保险人不公平。新《保险法》明确规定,此种情况下,实施非法行为的受益人丧失受益权,但保险公司并不因此免除赔偿责任,被保险人的利益仍然受到保护。另外,关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且不能确定死亡先后顺序时,保险金如何赔付的问题,新《保险法》规定,这种情况下“推定受益人死亡在先,被保险人死亡在后”,其立法意旨也是侧重保护被保险人利益。还有,为避免现实中某些企业投保人利用团体保险获取非法利益的现象,新《保险法》规定,投保人为与其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投保人身保险的,不得指定被保险人及其近亲属以外的人为受益人。通过限制受益人的法定范围,来维护雇员作为被保险人的利益。

加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确保保险公司“有钱可赔”

保险公司具有较强的偿付能力,是确保保险公司能够赔付的关键。一旦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出现问题,即使保险公司主观上愿意赔付保险金,但往往已无力偿付。因此,偿付能力的监管是被保护保险人利益的基础。此次《保险法》的修订,着力加强了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

新《保险法》关于偿付能力监管的规定,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保险公司,尤其是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保险公司,受金融危机影响,间接投资于股市的保险资金大幅缩水,已经开始出现部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情况,如果不进一步采取措施,被保险人的利益将无法得以保障。新

《保险法》列举的十项措施,可以有效地防范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此次《保险法》修订,并非仅注重加强对被保险人利益保护。事实上,在注重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的同时,新《保险法》还注重在公平和公正的基础上,平衡保险当事人的利益。毕竟,无论是投保人、保险人还是被保险人,在法律上都是市场的平等主体。

全文信息:胡滨,新《保险法》——彰显被保险人的利益保护,中国金融,2009年第6期。

THE END
1.什么是保险利益?在人身保险中,投保人因被保险人的健康和安全而保持生活安定,并能获得经济上的利益,就是具有保险利益。按照保险法的规定,投保人对下列人员具有保险利益:一是其本人;二是其配偶、子女和父母;三是与投保人有抚养、赡养或者扶养关系的家庭其他成员、近亲属;四是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订立保险合同的,视为投保人与保险...http://www.npc.gov.cn/zgrdw/npc/flsyywd/flwd/2002-04/17/content_292056.htm
2.在保险合同订立时对被保险人应当具有保险利益吗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财产保险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 法律依据: 《保险法》第十二条 人身保险的投保人在保险合同订立时,对被保险人应当具有保险利益。 财产保险的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https://m.findlaw.cn/ask/question_jx_709778.html
3....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仍有效。非监督分类不仅使不同类别得到了有效区分,而且确定了类别属性。 A、正确 B、错误 点击查看答案 多项选择题 线粒体主要的呼吸链包括 A.NADH氧化呼吸链 B.FADH2氧化呼吸链 C.FADH氧化呼吸链 D.NADH2氧化呼吸链 点击查看答案 单项选择题 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cee735041a2346f2b8fca16b16fd1c20
4.在人身保险合同中,投保人对其不具有保险利益的是()。【单选题】在人身保险合同中,投保人对其不具有保险利益的是( )。 A.配偶B.子女C.父母D.朋友 查看答案解析 以上为2019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中级)《个人理财(中级)》科目练习题,建议大家看完问题先作答、再查看答案哦! 除了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中级)试题练习以外,正保会计网校还提供免费备考...https://m.chinaacc.com/ccbp/xtjx/zh20190128135938.shtml
1.投保人对被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保险合同无效吗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下文华律网小编整理相关资料,针对“投保人对被保险不具有保险利益保险合同无效吗”的问题为大家进行解答。 投保人对被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保险合同无效吗 投保人对被保险不具有保险利益保险合同无效。 《保险法》 第四十八条 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https://mip.66law.cn/laws/131991.aspx
2.订立合同时投保人对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利益的投保人对哪些人有保险利益 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对下列人员具有保险利益:本人;配偶、子女、父母;前项以外与投保人有抚养、赡养或者扶养关系的家庭其他成员、近亲属。除前款规定外,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订立合同的,视为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编辑:梁菁菁) ...https://www.64365.com/special/dlhtstbrdbbxrbjybxlyd/
3.人身保险合同订立时,投保人对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判断题人身保险合同订立时,投保人对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 A 、正确 B 、错误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A】 选项A正确:我国《保险法》规定,人身保险的投保人在保险合同订立时,对被保险人应当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对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但...https://www.bkw.cn/tiku/pdDZ7.html
4.金融知识教育宣传丨不具有保险利益的法律后果除前款规定外,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订立合同的,视为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 订立合同时,投保人对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利益的,合同无效。 本条对人身保险中与投保人具有保险利益的当事人的范围作了详细的列举,并对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的效力作出了规定。 http://www.northnews.cn/p/2078348.html
5.标准答案在订立保险合同时,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应当具有保险利益...标签:习题答案 保险继续教育 习题:在订立保险合同时,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应当具有保险利益的险种是()。 A、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B、监看保险 C、人寿保险 D、海上货物运输保险 标准答案:ABC 参考资料: 保险法第十二条 人身保险的投保人在保险合同订立时,对被保险人应当具有保险利益。 财产保险的被保险人在...https://m.rwtext.com/33169.html
6.陈会平中国保证保险法律关系的反思与重构1995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保险法实施,该法第11条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保险标的是指作为保险对象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或者人的寿命和身体。”该法第21条规定:“被保险人是指其财产或...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901733
7.保险专业代理公司5类股东禁入,可从事代售保险等四类业务7月13日晚间,银保监会对《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从市场准入、经营规则、市场退出、行业自律、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方面对保险代理人的经营行为作出相应规范,旨在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63361
8.当信托遇上保险(一)——保险金信托业务中保险法的相关问题根据《保险法》第31条,若合同订立时,被保险人非投保人本人,且投保人对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利益,则保险合同无效。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可因具有特殊关系或因被保险人的同意而具有保险利益。特殊关系包括配偶、父母、子女,与投保人有抚养、赡养或者扶养关系的家庭其他成员、近亲属,或与投保人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https://www.allbrightlaw.com/SH/CN/10475/9c35454b20dd877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