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寿险发布代理人品牌形象暨“Cπ康养财富规划师”
2
民生人寿3.7亿股年内二度被转让
3
头部险企纷纷“上新”,险资已运营近20个自有养老社区品牌
4
5
达信:全球商业保险三季度综合费率下降1%,为7年来首降
中国人保: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63.31亿元,同比增加77.2%
10月29日,中国人保集团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1-9月,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4695.76亿元,同比增加12.2%;归母净利润363.31亿元,同比增加77.2%;基本每股收益0.82元。(中国人保)
“北京普惠健康保”投保人数已超180万
自2025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参保开放以来,截至10月29日,已有超过180万市民参保。从性别看,男性占比47%,女性占比53%,说明北京男女保障意识普遍都高,且不相上下。从支付方式看,近一半投保人选择用医保个账支付,进一步活化个人账户资金使用效率,增强了“北京普惠健康保”的普及性。(金融一线)
近日,太保寿险发布全新的代理人品牌形象,提出“专业、温暖、诚信”三个代理人关键特质,同时推出其聚焦高素质人才的“Cπ康养财富规划师”培养计划。据悉,“Cπ康养财富规划师”是太保寿险为服务中产和高净值客户家庭所全力打造的精英代理人队伍,该计划也是太保寿险推进队伍高质量转型升级的一个典型。(中国证券报)
10月29日,据北京产权交易所信息,中国有色金属建设拟转让民生人寿37020万股股份,占民生人寿总股本的6.1709%。这是中色股份年内第二次转让民生人寿股权。(金融时报)
多家险企提前完成全年业绩目标,但业内预计明年“开门红”成色不佳
随着8、9月业绩高增,不少险企提前完成2024年全年业绩目标,并预计提前开启2025年“开门红”,已有多家险企召开“2025开门红”业务启动大会。虽然今年的开门红大幅提前,甚至比去年还开始得更早,但业内对于今年的“开门红”预期却并不高。
业内人士表示,2025开门红可能不会有很高的增速,主要是3.0%增额终身寿停售、2.5%分红险停售期间,保费大幅度增长,对业务人员和客户都有一定消耗。此外,新旧产品对比,业务人员信心可能不足,以分红险为主推,部分业务人员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加上今年公告的红利实现率不理想,对信心也有影响。(21世纪经济报道)
医保商保信息平台“总对总”实现对接
10月28日,中国银保信召开全国医保信息共享数据服务培训交流会,保险行业3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介绍了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与商业健康保险信息共享工作的最新进展,该成果为赋能商业健康险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险资三季度大幅增持贵州茅台、中国电信,减持走势强劲的高股息股票
随着上市公司三季报陆续披露,险资三季度持仓动态也随即出炉。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保险资金三季度增持68股,减持73股,增持个股主要分布于计算机、机械设备等行业,减持个股主要分布于医药生物,电子行业。
此外,险资持仓市值增加比较高的行业分别为食品饮料、通信、交通运输行业,持仓市值减少比较多的行业分别为煤炭、钢铁行业。业内认为,险资总体减持今年走势较为强劲的高股息风格标的,增持今年以来持续弱于市场的一些优质标的。保险资金对于个股所处高低位置进行切换,获得个股均值回归的回报。(财联社)
“沪惠保”:特药赔付占比超20%,经验能否复制
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沪惠保参保人数约640万,较2023年稳中有升,继续保持全国同类产品投保人数最多。按照2024年沪惠保129元/人来计算,今年沪惠保保费规模达到约8亿元。2024年,沪惠保特药目录涵盖41种国内已上市创新药,对于未进入国家药品医保目录、上海市科委制定的“新优药械”清单上的产品,实现全覆盖支付保障。其中,地产药品从2021年的15种增加至2024年的33种。
上海医保局负责人表示,沪惠保的赔付率总体维持在80%~90%左右,整体综合成本率超90%。稳定的参保率、科学的产品设计以及合理的定价,使得沪惠保整体运行平稳,可持续发展。(第一财经)
千亿元级互换便利工具落地,险资“摩拳擦掌”静待时机
分析人士认为,长期来看,互换便利工具将促进包括险资在内的中长期资金入市,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中国证券报)
年内险资参与设立百亿元级私募股权基金达6只
小米、比亚迪、蔚来“多线作战”,新能源车险市场硝烟四起
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车险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车企加速进军保险市场,将车险纳入自身的整体生态战略中,既提供保险,又服务其汽车的销售、维修等环节。除小米通过参与筹建法巴天星财险获得保险公司牌照外,比亚迪通过收购易安财产100%股权,获得保险公司牌照,并将易安财险更名为比亚迪财险。此外,还有蔚来、理想等一众车企通过设立和收购保险经纪公司等方式来完成自己保险板块的布局。(21世纪经济报道)
北京金融监管局:截至三季末,北京个人养老金账户缴存资金114.2亿元
国家医保局:前三季度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金额达305亿元
10月29日,据国家医保局披露,今年1-9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金额达305亿元。目前,18个省份及四川半数统筹区已将共济范围扩大。(金融一线)
经济日报:提升保险业对外开放水平
福建:设立一批重点服务台胞台企银行保险机构
10月29日,福建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在福州举行,发布了第三批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其中提出,设立一批重点服务台胞台企银行保险机构。(财联社)
阳光保险集团总裁李科:以科技力量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金融强国贡献力量
10月27日,由中国保险学会、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指导,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融研究中心、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阳光保险集团共同主办的“第二届(2024)保险科技数智大会”在北京阳光金融城隆重召开。
水滴创始人兼CEO沈鹏:保险业将由渠道优势、产品优势、代理人规模优势等,转向科技应用赋能优势
两部门:充分发挥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功能作用助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据10月29日获悉,应急管理部办公厅、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充分发挥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功能作用助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保险机构在开展安责险业务中,要积极建立完善风险分析研判和结果应用机制,鉴别区分高、中、低风险生产经营单位,根据风险大小和类型,分类施策开展事故预防服务。
北京:引导保险公司主动承担保障民生、服务社会的责任使命
10月29日,北京金融监管局会同中共北京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共同印发《关于推进北京市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引导保险公司主动承担保障民生、服务社会的责任使命,丰富产品供给,改善投保理赔服务,推动普惠保险发展。
同时,各部门共同印发《关于促进北京市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有条件、有经验的在京保险公司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或利用乡村闲置资源建设异地康养社区。要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理财产品、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等第三支柱金融产品。(财联社)
近日,达信全球保险市场指数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商业保险综合费率整体下降1%,为7年来首次下跌。分地区看,英国、加拿大、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分别下降5%、3%、4%和6%;美国及拉丁美洲均上升3%。分险种看,财产险、金融和专业险、网络险分别下降2%、7%、6%,意外伤害险上升6%,已连续8季度上升。(金融界)
安联连续6年蝉联全球保险第一品牌
2024年10月10日,全球知名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发布《2024年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安联集团排名上升2位,名列第29位,首次进入全球品牌排名30强。这也是安联连续六年蝉联全球保险第一品牌,品牌价值增至235亿美元,再创新高。(AllianzT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