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和制度(精选5篇)

一、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信息披露不充分

人力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同样符合有效市场假说。在信息对称的经理人市场上,公司可以根据有效的薪酬披露信息来甄别管理人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在有效地经理人市场上可以实现。但是,作为商业秘密的高管薪酬,很少有公司将其无偿披露于公众而导致产生披露成本,甚至招致“挖墙脚”的风险。在人力资本市场中,如果公司都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即不充分、不及时、不规范地披露高管薪酬,那么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就会降低,将产生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prisoner'sdilemma),那么“搭便车”的行为也随之而来,最终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第一,缺少集中型披露模式。整合我国高管薪酬是个耗时耗力耗脑的过程,需要专业人士从年度报告的“股东变动及股东”、“董监高人员”、“董事会报告”五个部门来整合获取高管薪酬信息。

第二,高管薪酬形式晦涩。我国高管薪酬多以文字方式,缺少直观性,很少有薪酬讨论与分析、图表、叙述性表述的方式。

第三,我国2007年修订的《第2号准则》规定高管薪酬结构披露不充分。第一,我国对高管薪酬信息披露仅仅披露总额,对薪酬的比例和结构则无法在年报中找寻,更没有明确的要求。第二,我国只规定了高管在任期的薪酬,对于高管任期之后,甚至高管离休后的薪酬披露只字未提,没有法律依据。

第四,职务消费强制信息披露制度缺失。针对职务消费的信息披露,没有在《公司法》和《证券法》中明确职务消费强制披露的效力。我国职务消费信息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职务消费标准不明确;其次,缺乏特定的职务消费项目表;再次,不合理职务消费追责制度缺失,对于不合理职务消费的责任人缺乏相应的惩罚措施。

二、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对高管薪酬实行信息披露可以增加高管寻租成本,可以规范约束高管行为,保证股东的利益,使股东价值最大化,还能够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有利于高管与独立董事的隔离机制的建立。因此,高管信息披露制度对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督,并降低监督成本,保证有效市场的形成,增加高管薪酬的透明度,使其符合常规的薪酬标准。

第一,信息披露的形式。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当前采取的分散披露、摘要式披露以及披露不具理解性和效用性,我国可借鉴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采用集中披露、专项报告的模式披露,并引入“薪酬讨论与分析”、图表、“叙述性描述”等有效性的披露形式。集中、全面、多样化的披露能够降低股东搜集整理高管薪酬信息的难度和成本,提高高管薪酬信息的质量和实用性。

第三,薪酬委员会成员、决策过程、依据的信息披露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薪酬委员会制度中仍存在很多不足。我国公司法中对高管薪酬的制定具体流程、制定依据以及薪酬委员会成员以及委员会主任个人信息披露仍未提及。建立健全的薪酬委员会报告制度和完善的成员个人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高管薪酬的合理化,更有利于薪酬委员会独立性的地位的维护。首先,我国《证券法》应当对薪酬委员会成员进行信息披露,包括成员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任职情况或存在的交叉任职情况,以及各种关联关系。其次,还应披露高管人员薪酬的政策以及政策实行计划,具有什么目的、所采用的薪酬的具体形式以及薪酬的决定程序等。最后,还应披露高管的职务消费范围的评估标准和审核程序。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施天涛,公司法论[M],法律出版社,2006

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体现了安全法律法规对研究对象的作用机理及作用方式,属于安全法律法规基础理论的范畴。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是以安全系统工程学、安全法学为理论基础,基于安全法律法规的特点、规律以及体系结构,能够表达安全法律法规在运用、实施、监督、管理等过程中的普适性基础规律。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及其方法论体系结构作为安全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人的行为、物的状态以及管理环境等。1)人的行为。人是行为的主体,安全法律法规主要是约束并规范人的行为,确保系统不会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引发事故,有利于促进系统安全性能的提高。2)物的状态。作为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物的不安全状态应该作为安全法律法规方面的隐患进行监督管理。安全法律法规约束物的状态有利于保证安全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同时也有利于安全法律法规学科的构建。3)管理环境。管理环境属于人-机-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管理环境对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管理环境应该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使其能够更好的为安全生产服务。

2核心作用原理及其内涵

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是对安全法律法规学科作用对象和研究内容的提炼总结,笔者提出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下属4条原理:安全法治原理、安全规范原理、安全标准化原理以及安全发展原理。

2.1安全法治原理

2.2安全规范原理

2.3安全标准化原理

2.4安全发展原理

3基于霍尔方法论构建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

3.1霍尔方法论简介

3.2基于霍尔方法论构建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

4应用分析

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对于安全学科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文化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不论从理论研究的层面还是从实践应用的层面分析,均可发挥其促进作用。1)对安全学科建设的作用。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对安全法学、安全学、系统工程学等学科体系的完善具有推动作用,法治、规范、标准化、发展等原理不仅提供了理论支撑,而且通过深入分析四条核心原理及其内涵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完善,有利于交叉学科的发展。2)对安全生产管理的作用。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对人的行为、物的状态以及管理环境等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促进了整个人-机-环系统的安全性能的提高。另外,对于辨识、分析、处理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保障系统安全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指导。3)对安全文化发展的作用。有利于系统内形成安定有序的制度环境,形成和谐文明的文化氛围,对于系统内部安全文化的塑造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四条核心作用原理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系统内部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感,有利于加强安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建设。

5结论

股指期货的全称为股票指数期货,是以某种股票指数为基础资产的标准化的期货合约,股指期货交易合约的标的物是股票价格指数。在合约到期后,股指期货通过现金结算差价的方式来进行交割。

股指期货是新生的金融衍生品,是金融期货中产生最晚的一个类别,但是却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在规模上与交易品种上都迅猛地发展。据2006年的数据,在全球期货(期权)交易中,股指期货(期权)所占的比例为38%,位居第一位。

2股指期货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2.1美国股指期货法律制度体系

美国有关股指期货的法律规范体系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国家期货管理法律、法规,二是交易所期货交易规则,互为补充和配合两部分法律规范体系不仅保证了股指期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并且实现了市场的充分竞争和高效性。在微观方面,美国股指期货规则是保证股指期货交易活动正常运转的基本法规。美国有关股指期货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保证金制度、佣金及佣金商制度、价格报告制度、价格限制制度、交易头寸限制制度、违法违规行为制裁制度等。

2.2日本股指期货法律制度体系

日本的股指期货从产生到迅速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初始期:80年代初期到1987年,日本虽然已开放了其证券市场,允许境外投资者投资日本股市。但是,首先出现的股指期货合约却并非来自日本本土。在第一阶段时期,日本的《证券交易法》明确规定证券投资者禁止从事期货交易。因此,法律法规并没有为股指期货的推出扫清法律政策障碍。

成熟期:1992年直至今天,股指期货市场逐渐成熟。日本积极改革创新,制定新法并修改旧法,如2004年对《商品期货交易所法》进行了重大的修改,确保股指期货市场走向正轨。

2.3国外股指期货法律制度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首先,从发展趋势上看,各国都更加注重对股指期货法律法规的完善。日本在股指期货法律法规薄弱的情况下推出发展股指期货,走了较多的弯路,不仅曾一度使投资者丧失信心,而且也令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出现停滞。这样的经验教训在我国即将推出股指期货之际更具借鉴意义。

其次,从管理的组织体系上看,美国和日本都通过法律法规明确各级监管职能部门的法律地位和法律监管权限。均强调了政府对股指期货市场的宏观调控和自律组织的协调发展,使股指期货市场在“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灵活协调下互相制衡,分散风险,保障股指期货市场的有序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发展。

第三,从法律法规体系构成上看,美国具有完备的股指期货法律法规体系。比如佣金及佣金商制度、价格限制制度、违法违规行为制裁制度等。而日本因为是“三省分口管理体制”,没有设立期货行业协会,只是有全国商品交易所联合会等民间协会,与美国的期货监管模式有异同之处,因此日本在借鉴美国模式同事积极创新与改革,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土现状的股指期货法律法规模式。在此处,中国与美国、日本股指期货发展现状都有所不同,所以“闭门造车”的空想立法方式不仅易出现法律漏洞,而且浪费调研资源。因此,参考国外先进法律制度与结合自身现状并适当创新,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应为我国股指期货立法思路的首选。

3我国对股指期货进行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3.1社会背景角度

从外部环境看,我国已加入了WTO,经济全球化进程要求期货市场更加完备,推出股指期货是期货行业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内部环境看,我国欲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以及股票市场对股指期货的需求,都需要法律法规对股指期货的推出垫定基础,并对推出后的市场行为进行规制。

3.2经济学的角度

第一,股指期货一方面是有效的投资手段和套期保值工具,能够加入到传统的证券投资组合中,改善其投资绩效。并且股指期货的推出可以丰富我国金融市场的品种,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也给了期货投机者以投机的机会,得到了不同类型投资者的喜爱。

第二,通推出股指期货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实现资产保值,吸引投资者和资金,有利于扩大期货市场的规模,加强市场的流动性,并以此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第三,推出股指期货后,通过法律法规可以规范期货交易行为,促进期货市场的规范化,可以提高期货市场服务水平,确保期货功能的发挥,因此有利于期货市场的稳定和社会安定,真正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3.3可行性的角度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成为我们的既定目标,依法治国是我们的基本治国方略。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法制不健全,投资者钻法律漏洞,投机现象严重的情况为我国进行法律规制提供了历史性的契机。并且勤于变动的股指期货政策对金融市场是不利的,而基本的期货法律制度与股指期货法律法规将一劳永逸地解决这种“政策的重复建设”。因此,运用法律手段确保股指期货顺利的推出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也只有法律手段才能从根本上、从长远保障我国的股指期货的顺利上市与其后的平稳发展。

4我国股指期货立法的基本原则

4.1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4.2符合国际惯例原则

规范化和国际化的交易品种名称不仅为他国投资者交易本国股指期货品种带来便捷,而且能够保障安全与提高效率。虽然这些国际惯例能够促使股指期货的成熟发展,但在借鉴的同时也需要与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现状相结合,坚持“国际惯例引进为主,创新为辅”的原则,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独具特色的股指期货法律法规体系。

5我国股指期货法律规制的立法模式

5.1“应急型立法模式”与“设计型立法模式”

从美国和日本的股指期货发展过程的立法经验和判例学说中可以看出“立法先行”的“设计型立法模式”更适合中国的国情。股指期货在中国论证了如此多年却迟迟不能推出,究其根本原因即是有关期货的法律法规滞后,并且内容简略,效力层次较低。在立法结构的实体性和程序性也不规范,致使期货市场的发展处于法律的软约束之下。因此,填补法律的空白,从美国和日本的立法中吸取经验,为股指期货“量身定做”适合的法律法规迫在眉睫。但是出现问题后再立法的“应急型立法模式”也不应该被摒弃,多变市场状况需要法规的更迭与修改,“应急型立法模式”应为“设计型立法模式”的补充。

证券衍生品主要分为两类,证券型(如权证)和契约型(如股指期货、期货),不同的证券衍生品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风险程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采取“混合立法模式”将不同的证券衍生品种与公司债券等现货交易并列去制订法律法规,会造成适用和执行的混乱。与此同时,制订股指期货法律法规既要做好与《公司法》、《行政许可法》、《物权法》等法律的衔接,又要保证股指期货立法的有效性与前瞻性。因此采取“单独立法模式”比较合适,制订一部专门调整股指期货的《股指期货法》,不仅能将股指期货制度创新建立在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平台上,真正有效地控制风险,而且能够促使市场当事人、市场执法人遵法守法。

5.3“官僚型立法模式”与“民主型立法模式”

【关键词】建筑法;部门规章;问题;对策

一、建筑行业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存在的问题

1、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管理分工不够明确

2、总包资质覆盖专业承包资质不明晰、专业承包资质范围不全

3、对施工人员的准入门槛设置较低

4、法律法规针对行业乱象的规定和处罚力度弱

建筑法规中对工程质量以及作业标准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但现实却存在不能被落实的现象。施工现场监理人员与团队成为一体,发现违规现象并不举报,而是从中获取更多的私人利益,对质量的控制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工作中。工程涉及到转包与分包更是混乱,不能开展有效的控制,完全由团队自主决定。建筑施工中的违法现象屡见不鲜,虽然管理部门一再强调,还是存在不服从条款的团队。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建筑法规落实程度不足导致的,对违规现象的处罚力度不足,并没有在市场中形成严谨规范的风气。处罚停留在表面并没有落实到个人,这对地区的建筑行业的管理并不具有威慑力,选用的方法也不够科学,缴纳罚款并不能解决建筑团队水平不足的问题。应实施动态管理的方案,对工程进展的各个阶段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后立即停止修筑,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则应该吊销团队的资格证书,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5、现行建筑行业法律法规体系仍不完善

二、建筑行业法律法规建议措施

1、加强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

2、加速建筑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

3、引用信息化技术

三、现存问题的解决对策

1、维护建筑市场的秩序

2、规范、指导、保护建筑行为

3、建筑法律法规可以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平

结束语:

建筑法规和部门规章对建筑市场有很强的规范作用,但是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不完善、不一致同样会对建筑行业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引发行业内的各种乱象。研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适用性、规范性,加强法律层面的顶层设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当然完善法律法规只是第一步,最终还是要将法律精神落实在实处,并不断在法律实践过程中将法律法规进行持续改进,让建筑业为国民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1]刘红娜.浅谈建筑法律法规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J].城市地理,2015(03).

[2]张丽.浅析建筑法律、法规在建筑领域的重要性[J].科技与企业,2013(12).

1当前我国物流法律法规的现状

当前,我国现有的物流法律法规对物流领域的发展和整体调控,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缓解了物流领域发展的法律真空状态,在物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

1.1主体立法方面

我国的物流主体立法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是物流行业组织和协会的立法规范,另一个是各种物流业经营主体的立法规范。前者主要是在行业自律和保证市场正常秩序方面起到一定作用,后者主要是物流经营者主体资格认定、并更、灭失的立法规范。在法律意义上,国家还未制定关于物流主体的综合性法律法规,当前使用的物流法律规范都散见于部门规章制度中,法律执行效率较低。

1.2行为立法方面

物流行为立法调整的是物流业经营主体之间从事物流活动的立法规范,在法律意义上属于民事行为法的性质。当前颁布的民事行为法规当中,对物流活动的表述本质上就是合同行为,但是《合同法》中合同行为注重的是交易的结果,物流合同注重的是服务过程,两者在本质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为了在立法角度上加以区别,有必要对这种特殊的合同形式重新进行规范。

1.3物流经济调控立法方面

在调控方面,物流经济调控主要由宏观调控和微观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构成。大部分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法律规范同样适用于物流经济的宏观调控,如《预算法》、《金融法》、《价格法及投资法》、《外汇管理办法》等,物流市场的宏观调控也有其相应的法律制度和规范,如《航空法》、《邮政法》等。物流微观市场法律规范是指国家在对物流市场进行微观调控管理时发生的物流经济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一般而言,市场微观法律制度包括《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补贴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这些市场微观法律制度同样也适用于物流经济微观调控。

1.4争议救济立法方面

2我国物流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

2.1物流法律法规的建设相对滞后

当前,我国物流业执行的法律法规还是计划经济体制环境延续下来的,这些法律规范是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制定的,对推动当时的物流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基本上能维持当时物流业的经济秩序。但由于时代的发展,这些物流法律规范难以满足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更难以满足中国物流业国际化的发展需要,需要补充、修订和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2物流法律法规之间不协调

由于物流活动的环节众多,这种特点使得调整物流的法律规范散见于体现为代表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利益制定和颁布的部门法中,形成了多头而分散的局面。同时由于协调不到位,有时候会造成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法律法规打架的现象,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属于立法资源浪费,不利于物流产业的发展和规范。

2.3对物流市场的准入条件缺乏统一法律规范

从物流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看出,物流准入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保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例如在德国,对物流业的审批制度是非常严格,物流公司的注册要有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双重审核制度,对管理者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学历要求,而我国对物流企业的准入门槛比较低,现有的《民商法》和《工商注册法》也仅对运输企业成立作了若干规定和详细要求。而我国多数的物流企业都是从运输公司和仓储企业转型升级而来,缺乏相应的法律地位,完善物流企业市场准入问题、资质问题的立法更是当务之急。

2.4我国物流立法无法适应入世的需要

当前,国内物流行业执行的物流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是某一领域的法律关系,而现代物流业涉及的领域众多,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电子商务等。运用这些法律规范来调整物流关系时,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无法满足现代物流对法律的一体化要求,物流立法的滞后、缺乏前瞻性的这种特点,导致的结果就是物流新业务、新问题无法可依和无法可行,进一步会导致物流市场的混乱局面,不利于物流市场健康和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物流政策的出台,往往都是出现问题后才会进行法律规范的调研和退出,这与高速发展时期的新型产业物流业的发展完全不相适应。

在经济全球化、物流国际化、商务现代化的现代物流供应情景下,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更加需要对我国现行物流法律规范进行深入的修改和补充,以适应物流高速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为国内物流走出国门,成为大型跨国物流企业提供机制保证。

3构建和完善我国物流法律法规的几点建议

3.1更新完善物流立法,有针对性的制定物流法律法规

3.2建立一个协调的物流管理机构,制定出统一的物流法律规范

从以往经验来看,物流业在宏观和微观经济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因此我国应建立一个统一协调的物流管理执法部门,统筹物流活动的整个环节。在这方面,可以学习德国的管理模式,德国采取政府监督控制、企业自主经营的市场运作模式对物流业进行管理,统一管理物流部门的政府机关是德国交通、建设和城市规划部(BMVBS),德国联邦物流采购协会(BME),德国物流联盟(BVL)以及德国运输物流协会(DSLV)等协会部门具体负责行业管理,同时这些协会也负责物流法律法规的制定,这样制定出的物流法律法规就比较适应物流业的发展。

3.3完善现代综合物流准入法律制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目前在国内,关于物流产业政策有《关于促进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物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关于开展试点设立外商物流企业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还没有上升为法律规范。而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等综合物流服务发展迅速,从单一的提供运输、仓储服务转向更广泛、全面的综合物流服务,而现实国内关于第三方物流等综合物流服务的准入制度立法还处于空白阶段,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所以应尽快加强第三方物流的立法,明确第三方物流的法律责任,界定其服务范围,规范其组织形式、准入资本、技术设备要求及服务人员要求等,禁止一些低利润、低技术的企业进入物流行业,破坏市场信用,明确市场准入的基本原则。

THE END
1.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管理中的诠释与解读在合同管理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常见处理方式包括确保合同条款真实反映双方意愿、及时履行通知协助等义务、保密合同内容等。选择不同处理方式时,应考虑合同类型、当事人关系及具体交易情况,以维护合同稳定性和公平性。 2024-11-15 12:32:08 平台广州律师团官方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 · 7x24小时在线服务 咨询我 如果需要...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397380.html
2.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保险知识科普:什么是最大诚信原则中国人寿(44.390,0.21,0.48%)寿险天津市分公司将通过系列保险知识科普,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保险产品和相关规定,以便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做出明智的保险决策。今天,为大家介绍什么最大诚信原则。 我国《保险法》第五条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这就要求保险合同双方在签订、履行...http://finance.sina.com.cn/jjxw/2024-11-14/doc-incvzsef0309307.shtml
3.新时达: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报告书(草案...遗漏,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者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在案件调查结论明确 之前,将暂停转让其在上市公司拥有权益的股份。 本公司财务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保证本报告书 及其摘要中财务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本次交易尚需取得有关审批机关的批准和核准。中国证监会、深交所对于本 ...http://wap.stockstar.com/detail/JC2015101900003619
4.资中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3、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时,应当就自己的诚信情况在投标文件中进行承诺。 4 评标情况公告 所有供应商投标文件资格性、符合性检查情况、采用综合评分法时的总得分和分项汇总得分情况、评标结果等将在四川政府采购网上采购结果公告栏中予以公告。 5 投标保证金 金 额:300000元。 交款方式:网上银行转账。 收款...http://zz.njztb.cn/TPFront/infodetail/?infoid=a64e7433-1b35-4b5e-8223-56565b452080&categoryNum=009001001
5.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报考前你必须了解云浮人事考试(http://yunfu.huatu.com)整理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报考前你必须了解,希望对各位考生有帮助!更多有关云云浮人事考试,云浮公务员考试,云浮教师招聘等多门类人事考试信息,请关注云浮华图!您的成功是我们云浮人事考试最大的收获!https://yunfu.huatu.com/2016/1016/1501524.html
1.工伤保险的基本原则12篇(全文)最大诚信原则应同时适用于保险人和投保人。投保人遵守该原则主要体现在如实告知和履行保证上, 保险人遵守该原则则主要体现在弃权和禁止抗辩权上。对投保人而言, 诚信原则主要表现为应当承担的二项义务:一是如实告知;二是保证, 即保险人要求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对某一事项的作为与不作为、某种事态的存在不存...https://www.99xueshu.com/w/ikeyrx5jgkbg.html
2.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知识问答(上)党建工作答: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13.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和执政后最大的危险分别是什么? 答: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 14.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https://www.hxkq.org/Html/News/Articles/4312.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知识学习手册为适应现实需要,在现行合同法规定的买卖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等15种典型合同的基础上,第二分编增加了4种新的典型合同:一是吸收了担保法中关于保证的内容,增加了保证合同(第三编第十三章)。二是适应我国保理行业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需要,增加了保理合同(第三编第十六章)。三是针对物业服务领域的...https://mwr.guizhou.gov.cn/ztjj/rdzt/tjslyfzzjkjsfzzf/pfxc/202109/t20210923_76596593.html
4.保险从业人员基础培训考试试题47、《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五条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C) A、最大诚信原则 B、公平合理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 D、稳定性原则 48、最大诚信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 D) A、告知、担保、弃权与合理反言 B、告知、保证、主张与禁止反言 ...https://mip.oh100.com/kaoshi/peixun/360224.html
5.论保险法上的最大诚信原则因此,最大诚信原则离不开他的严厉性,只有那些比一般诚信原则更为严厉的义务和做法,才是最大诚信原则的产物。这个最大实际上就是让人们知道保险双方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不得有丝毫的虚假;告诫当事人不得以欺诈,已满和故意以及不应有的疏忽来对待保险活动,也就是说,作为被保险人在投保,要求转嫁风险时必须要将可能...https://lawyers.66law.cn/s220437156106b_i223753.aspx
6.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工作方案(精选12篇)为了保证我校师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学校成立师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师德工作的安排、组织与落实。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师德教育,充实培训内容 认真开展师德教育,有步骤地组织学习活动,在组织教师自学的基础上,利用专题学习会、组织生活会、学习交流会等组织教师集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精...https://www.jy135.com/gongzuofangan/1475137.html
7.关于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应知应会知识学习的通知12.入党誓词的内容是什么?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13.中国共产党党徽是什么图案组成的? http://www.zgnhzx.com/Item/187916.aspx
8.设备维保合同(通用15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法律规定,为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本着平等、自愿、诚信等原则,经双方友好协商,就金牛王府酒店监控设备维护保养及租赁约定如下,以资共同遵守: 第一条:项目慨况 第二条:承包方式 乙方负责设备的维修及保养,保证系统正常工作(不包括需要更换的材料、配件等),...https://www.wenshubang.com/hetongdaquan/2238962.html
9.?2020年山东省导游大赛题库98. 在古代宫殿外的陈设中,象征着国家统一和强盛的是 。A.铜狮子 B.日晷 C.嘉量 D.铜鹤 答案:C 99. 鹤是中国文化中的神灵动物,用来象征 。最有名的被称为仙鹤。 A.幸福 B.吉祥 C.健康 D.长寿答案:D 100.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清代后期 殿作为殿...http://www.jiangbeishuicheng.com/article/detail/id-11468.html
10.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100题...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制度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4.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写照和民族工作推进的鲜明特征主要是?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https://www.qqhrtc.com/info/1090/91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