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保险中的保险利益

内容提要:没有保险利益就不能得到赔偿,这是海上保险法律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因此弄清什么是保险利益,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具有保险利益,什么情况下不具有保险利益,对于保险人和被保险人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在对与保险利益有关的判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大多数情况下有关保险利益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并对PPI保单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说明。

1.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称《保险法》)第十二条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以下称《海商法》)第二百一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海上保险合同,是指保险人按照约定,对被保险人遭受保险事故造成保险标的的损失和产生的责任负责赔偿,而由被保险人支付保险费的合同。”

由此可以看出,并不是说被保险人就保险标的向保险人投保后,只要他支付了保费,在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就能得到赔偿,而关键之一还要看被保险人本身是否因此事故而遭受了损失或产生了责任,也就是说被保险人与保险标的之间是否有明确的经济利益或法律义务关系,在海上保险法律中称为保险利益。如果没有这种利益关系,那么被保险人就不能得到赔偿。

在国际贸易当中,往往会出现被保险人,如买方,在对货物进行投保时并未取得保险利益,例如,未得到提单,但只要他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已具有这种利益,就可以得到赔偿。

许多人都可能会对投保的财产,例如,船舶、货物、运费等,具有保险利益;例如,船东、货主和享有船舶优先权的各方,救助人以及船长、船员。为了对这些不同情况下具有保险利益的各方能有一个更清楚的了解,本文在第5节中对部分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在判断是否具有保险利益时应把握的一个原则是,所发生的保险事故一定要是被保险人遭受损失的近因。然而,在实践中可能会出现保险人不要求被保险人证明具有保险利益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PPI保单的情况。对此我国海商法没有明文规定,英美海上保险法的规定也不尽相同。但总的情况是,PPI保单在法律上无效,但在实务中保险人往往都还是会赔偿的。

尽管引入保险利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有关保险益的判例至今在英美等国都经常出现。因此,本文对部分新案例进行了分析、介绍,使读者对这方面的新进展能有一个概略的了解。最后将英国海上保险法中的有关条款作为附录列于本文后面,以便于读者在阅读本文时进行参考。[page]

2.为什么要有保险利益

要回答这个问题,只要考虑一下如果不要求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会发生什么情况就可以理解了。那样的话,每个人都可以交少量的保费,去投保任何东西。这样一来,保险就不再是保险了,而成了赌博行业。这种情况在英国一度很盛行,甚至象玛丽王后、国王或首相生病了,人们也去买保险,保他们会死或不会死,其实是在赌他们会不会一病不起。有人在码头附近看到一艘船装得满满的,也会跑去买保险,保这艘船一定不会到达目的地而会半路沉掉。到了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这种赌博式的保险越来越严重,于是英国于十七世纪四十年代不得不颁布法律禁止赌博性质的保险。其中一个有效的措施就是规定被保险人一定要具有保险利益,否则法律不予以承认。这便产生了保险利益这个概念。

3.什么是保险利益

如前所述,海上保险合同是对被保险人遭受的经济损失进行赔偿的合同;如果被保险人不会因财产的灭失或损害而遭受损失,自然也就没有赔偿可言。因此,首先,被保险人与保险标的之间一定要具有经济上的利害关系。第二,这种利害关系必须是合法的,如果是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这种利益,那么也不可能得到保险的保障。第三,因为保险意义上的赔偿,不是恢复保险标的受损前的物理状态,所以这种损失一定要能以经济形式进行度量,否则便难以谈赔偿了。

由于保险利益的含义十分广泛,而且还存在近因原则,因此很难给保险利益下一个严格的定义。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并没有给出有关保险利益的定义,只是规定每一个与海上运务(marineadventure)有利害关系的人都具有保险利益,特别是那些与海上运务或在海上运务中处于风险下的任何保险财产有法定的或正当的(衡平法)利害关系的人;这种利害关系使他因保险财产的安全或及时抵达而获益,也因其灭失、损坏或被扣留而受害或由此产生法律责任。这一规定源于1806年Lucenav.Craufurd一案中法官所做的评述:

一个人与一事物有利害关系,他就会因该事物情况的变化而获益或受损;而且其安全状态和良好状况应持续对这个人构成重大影响。这种利害关系即不要求他对这一财产拥有全部或部分所有权,也不表明这一财产是被没收的财产,但却意味着与保险标的有某种关系或牵连。这种关系或牵连在投保的风险发生时会对被保险人造成损害、伤害或不利。与处于某种风险或危险中的事物有关系的人,如有确实存在的好处或利益,就这些风险或危险而言,可以说他与该事物的安全有利害关系。与保管一件东西有利害关系就是说这个人因这件东西的存在而获益,也因其受损而处于不利地位。财产和与其之间的利害关系有很大的区别,对于前者而言可以用价值去衡量,但对于后者就要全面考虑由此产生的利益、好处及依赖于这种利害关系而存在的各个方面。[page]

大多数讨论保险利益这一概念的判例都是比较古老的判例。有关这一问题的新判例是SharpandRoarerInvestmentsLtd.v.SphereDrakeInsurancePlc.(TheMoonacre)一案。正如本节及以后所做的讨论那样,那些讨论这一问题的判例中所关心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被保险人与保险标的是否有足够近的关系使之可以公正地说,在保险标的发生损害或灭失时被保险人应当得到赔偿。如果没有这种足够近的关系,那么该保险合同就是赌博合同。

然而,人们从没说应当存在一种保险合同,这种合同不是赌博合同,但在没有保险利益时应当有效。因此,只要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足够的利害关系可以使保险合同成为非赌博合同,那么,就应当推定被保险人有权要求执行这一合同。在1995年的TheCapricorn一案中,法官说“该保单…………并没有赌博或类似的标志。如果保险人以深思熟虑的条款承保了被保险人在特定情况下的风险,那么法庭在接受保险人称被保险人没有保险利益的抗辩时要特别慎重”。

1992年的TheMoonacre一案对《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5条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条并没有对保险利益这一概念给出穷尽的定义,而且应当结合有关判例的背景来进行理解。其中第5(2)条,提出了具备保险利益的三个特征,即:

(1)被保险人会因保险财产的安全或按时到达而受益,或因其灭失或损害或被扣押而产生损失或责任。

(2)被保险人与该海上运务(adventure)或其中的任何保险利益之间有法律或衡平法上的关系。

(3)这种受益、受损或产生的责任要是这种与保险财产或海上运务之间的关系所造成的。

黄伟青(2002)认为:国际海运货物保险的保险利益,是指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国际海运货物)具有法律上承认的利益,被保险人因该标的出险而遭受损失或产生责任,该损失和责任受保险保障的经济利益。黄伟青(2002)对该保险利益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a.被保险人对货物有合法的利益。“法律上承认的利益”也就是依附在货物上的并被法律规范所认可的权利和承担的货物风险,这是获得保险保障的基础;尽管被保险人对货物有利益关系,但非法利益和仅对货物具有某种经济利益,是不能成其为保险利益的,是不能得到保险保障的。

b.货物出险会对被保险人造成损失或产生责任。保险合同是赔偿合同,目的是转移风险、对保险事故造成被保险人的损失进行补偿。如果货物发生保险事故并不会使被保险人造成损失或产生责任,被保险人就无保险利益可言。[page]

c.受保险保障的经济利益。保险利益是保险赔偿的先决条件,没有保险利益就无法得到保险保障,只有能通过货币形式计量的价值,才能获得保险保障。

d.保险利益是现实的经济利益。它不是没有根据的主观臆断的利益,是客观存在的利益。

e.对国际海运货物具有保险利益的人包括货物的卖方、买方、承运人、保险人和提单质权人等。

4.何时要有保险利益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保单中的“不论是否灭失”条款所保的范围包括保单签发前保险标的就已灭失的情况,所以就不能抗辩说被保险人在发生损害后才取得的保险利益就不赔,因为他买的货是好的,而且确实因为所投保的风险造成了损失。这一点不仅适用于部分损失,而且适用于全损。如果被保险人根据合同,即使在买货时货物在海上已经全损也要付卖方货价,那么他依“不论是否灭失”保单就应得到赔偿。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签这种保单时被保险人已经知道灭失了,但保险人却不知道,则保单无效;如果保险人知道保险标的已经不可能因发生保险事故而遭受损失,而被保险人不知道,则被保险人可以取回保费。此外,如果被保险人在损失发生时未取得保险利益,那么在他知道后也不能以任何方式取得这种利益。

在1876年的Andersonv.Morice一案中,上诉方(买方)签定了买卖合同后在第二天投保了由Rangoon到英国的这批货物。船到Rangoon港后,在大部分货已装上船时突然沉了。天气良好,船舶适航,而且在开到该港前进行了修理,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说明船沉的原因。由于船沉了,已装上船的货物也都全损了。法庭在审理此案时判决买方在货未装完之前没有保险利益,而且也不能在发生损失后取得这种利益。

这种“不论是否灭失”条款是老的SG保单中所使用的标准条款,在现行的协会保险条款中已不复存在,而且在船舶险和运费险保单中也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条款。1982年的货运险保单中第11.2条用不同的表述方法保留了这一条款。本文第5.4节中讨论的TheCapricorn一案是一个涉及到这一问题的新案例。[page]

5.哪些情况下可以具有保险利益

在海上保险实践中,被保险人所关心的莫过于在发生损害时能否依保单得到赔偿;而保险人也往往试图说明他可以不负赔偿责任。这其中的关键之一,如前所述,就是保险利益。那么,在哪些情况下可以获得保险利益呢本节分三十多个小节对大多数情况下的保险利益进行了简要概述。由于是从不同角度进行的分类,因此某些小节在内容上可能会出现重叠。

如第1节所述,判断是否具备保险利益,就是要看这种利益与被保险人在经济上的获益或损失或产生的法律责任是否有近因关系。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海上财产的实际所有人,如船东、货主。与此相类似的是船舶留置权享有人,如救助人在未得到救助报酬时对获救财产享有的留置权。另一大类则是由于海上风险造成损害要对其他方负法律责任的责任者,比较明显的例子是海上财产的托管人。

5.1财产所有人的利益

海上财产主要有船舶、货物和运费三大类。由于运费的保险问题非常复杂,将在第5.7至5.12节简述。本节主要讨论船东和货主的保险利益。

5.1.1船东

船东作为船舶的所有人可能会自己经营船舶,也可能会将船舶租给租船人去经营。在前一种情况下,法定船东,即船舶登记所有人,无疑对船舶有直接的、明确的利害关系,因而也具有保险利益。问题是事实船东,即不是船舶登记的所有人,是否可以具保险利益呢

在现实的海上保险实践中,将管理人与注册船东一并列为保单下的被保险人是一种很普遍的做法。TheMoonacre一案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管理人具有保险利益,因为他们对船东而言具有照料船舶的责任,有权在发生损失时向保险人请偿并代船东管理保险赔偿金。这种情况往往是管理人是实际船东,而注册船东则仅仅是为了设立单船公司和船舶挂旗考虑而实际得设立。[page]

对于我国而言,还存在一个十分特别的现象,即船舶挂靠关系:实际船东(特别是私人船东)由于没有船舶经营权,常常将其船舶挂靠在其他船公司,由该公司为其办理国籍证书和船舶营运证书,并将该公司列为国籍证书和船舶营运证书上的船舶所有人,实际船东本人又是船舶所有权证书上的船舶所有人,船舶实际上由实际船东经营管理。此时,如果实际船东单独投保,那么保险人是难以以其没有保险利益而拒赔的;如果挂靠公司单独投保,保险人应严格审查其是否实际具有保险利益;如果管理人与注册船东共同投保,问题不是很大;如果管理人与注册船东均单独投保,特别是在不同的保险公司分别投保时,保险人应十分注意其是否存在挂靠关系,以及存在时到地谁具有保险利益。

船舶即使出租后,船舶实际所有人依然对船舶具有保险利益。但是,在租船时可能会有这种情况,即在租约中定明一旦船舶发生损失,租船人要负责赔偿。这只是规定了租船人的责任,并不是说船东因此就受这一条款的约束而丧失了对船舶的保险利益。他完全有权对船舶进行投保。在损害发生时,他可以要求租船人赔偿,也可以选择向保险人求偿,再由保险人向租船人代位求偿。

在1811年的Hobbsv.Hannam一案中,租约规定租船人在船舶发生灭失时要赔付船价给船东,船东还是被判具有保险利益。即使是船长按租船人的指示进行非法交易而把船卖了,尽管这不属于船员不法行为(barraty),船东还是可以从保险人那里得到赔偿。

如果船舶是由银行贷款购买的,船东还是对船舶具有保险利益,可以投保整个船舶。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光船承租人由于实际占有、使用和营运船舶,在租赁期间因对船舶的占有、使用和营运的原因致使出租人的利益受到影响或遭受损失的,要负责消除影响或赔偿损失,因此具有保险利益。贷款银行也可以投保船舶,但在实务中已少有人这么做了,详见第5.23节。

与购买其他货物一样,购买船舶也存在一个何时取得船舶所有权的问题。在1932年的Piperv.RoyalExchangeAssurance一案中,原告于1926年在挪威买了一艘船,规定在船到达英国前都是卖方的风险。原告投保了船舶,该船于1928年在开往伦敦交付的途中搁浅。原告因此向保险人请偿。保险人说原告没有保险利益,并反诉原告应归还保险人1926年支付给原告的船舶修理费。法官在审判时认为,保险人承保原告的风险是因为他们以为原告有保险利益,支付给原告船舶修理费也是基于原告有保险利益。可他没有保险利益,因此不仅不能得到赔偿,还要归还已得到的修理费。[page]

在这种情况下,原告怎样才能获得保险利益呢法官在判决中进一步指出,如果原告投保的不是船舶,而是船舶安全到达伦敦,那么他就可以获得偶然保险利益。

5.1.2货主

货物的所有人可以投保货物。其中比较复杂的问题是买方和卖方的保险利益问题,将在第5.25节叙述。此外,燃料的所有人,尽管不是货主,对燃料(bunkers)也具有保险利益。

5.2期望利益

不仅对财产享有占有权的人有保险利益,对将要得到的物权也可以有保险利益。因此船东对到付运费或按租约应得的租金具有保险利益。但是,如果被保险人不是真有利益关系,而仅仅是希望有或者希望能得到这种利益,则不具有保险利益。例如,如果被委托作为代理就能获得的佣金或如果卖出去货物就能得到的利润等等,如果在财产灭失时没有合同来确保该利益,而仅仅只是期望,那么被保险人对此就没有保险利益。

在1840年Stockdalev.Dunlop一案中,H答应卖给原告200吨棕榈油,其中100吨由H所属的Antelope轮先期运抵利物浦,另100吨在由Maria轮运往英国的途中损失了50吨。原告对Maria轮运送的100吨棕榈油以及期望利润也投了保。法庭在判原告因与H的合同只是口头协议没有效力而不具保险利益时认为,原告在投保和货物灭失时只是依据卖方的口头允诺而期望得到货物,根本不具备对保险标的的保险利益。法官随后说:利润可以投保,但这些是基于利润已作为货物价值的一部分,而且被保险人已具有保险利益而言的。因此,货主可以投保尚在船上的货物的利润,同样,收货人也可以投保;经纪人可以投保他应得的佣金;甚至扣船人由于具有法定占有权也可以投保;货物股份的持有人也可以投保;连船长也可以投保他应得的利益。在这些情况中,或者占有全部财产,或者占有额外附加的利益,然后才可以将利润作为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的货物价值的一部分进行投保。本案中被保险人在货物装船时并不具有这种利益,只在货物到达后才有。

最近的一个案子TheCapricorn再一次显示出保险利益原则的限制性。该案中所涉及的是承保租金的定值保单,而案件的争论焦点是该保单的保险标的是该船能赚取租金的能力,而非其已实际存在的或可期望的租约。尽管人们承认保险利益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法官还是拒绝了上述观点,认为该船已在市场上租出去的保证是保单有效的关键。Capricorn轮在索赔期间里处于闲置状态而没有人租,因而原告(被保险人)的观点即在这种情况下其有权向保险人进行索赔的权利与保险赔偿的原则相违背。所以,该索赔最终因为缺乏导致损失的因果关系而告失败。法官在判决中愿意接受挣取收入的能力是可以投保的这种观点,但是,如果仅仅是在有足够的市场的条件下愿意将船拿去出租这种意愿本身只能构成一种虚拟的和延伸的保险利益(novelandextendedinsurableinterest),其中包含了太多对市场状况的主观想象和推测,因而与双方已就这种利益的实际价值达成一致的情况有着本质的区别。[page]

5.3部分利益

既然保险利益的取得并不以完全占有财产为条件,那么对财产只占有一部分的人自然就有保险利益。这样一来保险标的部分所有人,不论是联合占有(即不同的人占有特定的不同的部分)还是共同占有(即共同占有整个财产),都具有保险利益。

当一些分属于不同的注册船东的船在同一管理人下由同一保单承保时,这种保险被视为合并保险(compositeinsurance)而非联合保险(jointinsurance).实际上,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同一个文件包含着针对每一艘船而言的完全独立的保单,因此,如果其中一船的船东有这样或那样的过失而影响其保单的有效性时并不妨碍该合并保单(尽管是同一份文件)对其他船舶的有效性.[page]

除了上述这种部分拥有财产所产生的部分利害关系使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外,财产所有人对其财产中的某一部分也可以投保,其中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船东可以投保运费中与特定航次有关的某一部分。

在1878年Griffithsv.Bramley-Moore一案中,船东(原告)与租船人所签定的租约规定租船人按一个约定的比例支付租金,而且如果货物在海上损失了,则只支付损失部分应支付的租金的三分之二。因此船东向保险人投保那不支付的三分之一租金。结果损失发生了,租船人将按租约不应支付的那三分之一部分的租金从总的租金中扣除了。法庭判决保险标的是海损所造成的船东损失的那部分三分之一的租金;原告有权要求保险人偿付这部分损失。

5.4可废除的利益

不论是部分拥有财产还是全部拥有财产,被保险人与财产的关系是比较确定的。然而,根据英国海上保险法的规定以及英国海上保险的实践,一些不那么确定的利益关系也可以使被保险人获得保险利益,比较典型的就是可废除的利益(defeasibleinterest)和偶然利益(contingentinterest)。

5.5偶然利益

比较易于理解的是,如果承运人因货物发生灭失而要向托运人负责,那么他就应当具有保险利益,而此时他与货物之间的利益关系可以称之为偶然利益。类似地,任何财产所有人由于海上风险(maritimeperils)而发生的对第三方的责任都构成保险利益。在1832年的Crowleyv.Cohen一案中,法庭判承运人对他负责中的货物有保险利益;如果对保险标的描述正确,就没有必要特别指明这种利益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保险标的是作为承运人的被保险人因货物发生损失所负的责任;其的目的是保证赔付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由于所承运的货物发生损失所产生的任何损失,并赔付到保单中规定的数额的程度。[page]

在国际贸易中,如果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风险由卖方负责,如CIF合同,那么买方在未取得提单等物权凭证,或卖方负责货物运输过程中的风险直到货物交给买方为止,那么在此之前买方对货物没有保险利益,但可以具有可以投保的偶然利益。在FOB条件下,卖方可以投保偶然保险利益,一直保到物权转移为止。

5.6担保人(surety)的利益

在契约中担保将船舶送达指定地点的担保人(surety)对船舶具有保险利益。同样,担保万一在货物被外国法院没收时支付货价款的担保人对货物也具有保险利益。在1806年的Russelv.theUnionInsuranceCo.一案中,Hibberts轮及其货物被法国人抓去并带到了哈瓦那,留置权享有人请偿。船方请F.Crucet先生担保,后者出具担保后买了保险。法庭判他具有保险利益。

5.7对运费的利益

船东对运费(freight)具有保利益。比较早的一个案例是1873年Rankinv.Potter一案。该案中A船由英国开往新西兰,一个多月后船东将其租给M由加尔哥达往回运货。根据租约,A船在新西兰卸货后,加固并做好一切准备开往加尔哥达;租船人则安排船在那里装运货物开回英国。船东于是投保了A船由加尔哥达开往英国这个航次挣得的运费。可船在开往加尔哥达中途严重受损,在附近的一个小地方用仅有的一点资金进行了简单、临时修理后,开到加尔哥达打算进行修理、检验,并交给租船人的代理准备装回程货。可修船费用等超过了修好后的船价加运费。而租船人又破产了,拒负安排回程货的责任。船东因此决定将船委付给保险人。法庭判此运费全损是由海上风险造成的;没有必要再关于运费给保险人委付通知了;船东可以从保险人那里得到运费损失的赔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利益相同,船东是否有权得到赔付,取决于在发生运费损失时是否已取得该利益。[page]

为了对这个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下面分别就到付运费、预付运费、租金和贸易运费进行说明。值得注意的是,在TheCapricorn一案中,法官认为这种分法有些过于小心和陈旧,尽管对于运费保险这样一个复杂问题如此小心地进行处理并不足为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样做的目的主要在于在一个严格的意义上阐述运费保险的原则。在现实的实务中,运费通常是采用定期定值保单进行承保的,而且名义上也经常不提及运费,而称之为租金损失保险或盈利损失保险,保险标的也因而可能不再是运费,变成了船东在规定的期间内将船租出去所可能期望的利润,而不提及任何特定的租船安排。

5.8对到付运费的利益

承运人将货物运到目的港交给货主时向货主收取运费,如果货物中途在海上灭失,那么承运人就不能从货主那里取得运费。对于这种到付运费,承运人具有保险利益。因此,在1899年的Weir&Co.v.Girvin&Co.一案中,法官说,“运费是支付给船舶运送货物的,船东在货物运到前没有权利取得运费”。在这里,货物送达给收货人并不是要将货物卸下来交给收货人才算结束,而是货物到达目的港即可。如果承运人只能将货物运到目的港附近的一个地方,尽管与目的港很近,他也不能得到运费。这样一来,船舶启航后,如不能将货物运到目的港便会损失该到付预费。法官在1864年的Dakinv.Oxley一案中说,是否可以取得运费的关键在于船东是否完成了按合同应付运费的运输,按照英国法,即使货物到港时有损坏,船东依然可以取得运费。除非合同另有规定,否则即使是只运了一部分货,那么他还是可以得到这部分运费的。在该案中,由于船长和船员缺乏技能和疏忽,运到港的货(煤)价比运费还低,被告拒付运费被判败诉。[page]

5.9对预付运费的利益

在普通运费(ordinaryfreight)中除到付运费的情况外,现在越来越多的情况是承运人在提单中明文规定,托运人要预付运费:或者在装货时付;或者在签发提单时付;或者在船启航时付。这时便不是承运人,而是预付运费方对该预付的运费具有保险利益。

5.10对租金的利益

租金(charteredfreight)可能会产生三种形式的保险利益,具体情况

依租约中的条款而定。

如果船东在某些情况下有收不到租金的危险,如根据停租条款的规定,那么他可以对租金进行投保。然而,如上所述,如果租金已全部或部分预付了,那么船东对已预付的部分就不能再投保了,而是租船人对此具有保险利益。

与船东一样,如果租船人将租来的船再象普通船那样投入营运,他对由此挣得的运费(billsofladingfreight)具有保险利益。然而,如果他既投保了预付的租金,又投保了到付运费,那么在发生损失时,他不能得到两份赔偿,而只能得到损失的预付租金。在这种情况下,他可以投保运费利润(profitfreight,或profitoncharter)。[page]

1822年的Palmerv.Blackburn一案对总运费和净运费确定了这样一个原则:在衡量运费预约保单的损失时,被保险人有权得到总的运费,而不是净运费。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船东,而且也适用于租船人。在1957年的UnitedStatesShippingCo.v.EmpressAssuranceCorpn一案中,原告期租了一艘船12个月,并对运费和租金投保了预约保险。在此期间,船又租给了另一个租船人。由于船因投保的风险而搁浅,原告便损失了按租约本可以从第二租船人那里得到的租金,但却节省了交给原船东的两天租金。原告为签定第二个租约而支付了佣金。法庭应用前一判例建立的原则,判保险人在赔付租金损失时不能扣除省下的两天的租金;佣金不能得到赔偿,除非其目的是为了得到保费而支付的佣金。

当然,如果租船人因船舶全损或部分损失按租约规定而引起法律责任,那么他除投保运费/租金外,还可以投保船舶。

投保租金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一定要有规定支付该项租金的合同,尽管这种合同并不一定要是书面的。此外,还要依照该合同采取了一定的步骤去挣得租金。在1869年的Barberv.Fleming一案中,法官说,如果船东与另一个人签定了合同,依据该合同他可以挣得运费,而且产生了一些为挣取该项运费的运输所必须的费用,那么他与该项运费的关系便不再是偶然利益关系,而成为初期利益(inchoateinterest)。如果后来由于投保的风险使这种利益受到了损害,那么保险人应予以赔偿。

5.11没有运费合同的情况

5.12对贸易运费的利益

如果船东用自己的船运自己的货,那么他可以将货价因此运输的升值当作贸易运费(tradingfreight)进行投保。换句话说,船东可以投保用自己的船运自己的货物所期得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船东要对运费具有保险利益,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船舶必须已做好了运送货物的准备;

2.必须要有准备运送的货物,在此之前船东没有挣得该运费的权利。

在1839年的DeVausv.JAnson一案中,原告(船东)为其船从(atandfrom)Coromandel沿岸到Bourbon的航次挣得的运费投保。船当时正在Coromandel沿岸的一个港中修理。原告买了货物,并在距该港七英里的地方做好了装船准备,可船在出修船坞时因事故而灭失。保单保的是海险、所有风险、灭失和不测。法官判决说,原告所保的航次利润明确地描述为运费,船离开船坞时货已做好装船准备,因而损灭属于保单所保的范围。

5.13对利润的利益

要想对利润获得保险利益,被保险人必须是货主,或已签定了合法的买卖合同要购买该货物。此外,在定值保单的情况下,被保险人要能证明如果不发生灭失就能挣得该数额的利润。而在不定值保单的情况下,被保险人不能得到多于如果不发生灭失所应得到的利润。1805年的Hodgsonv.Glover一案所涉及的是定值保单的情况。原告为在海上所运送的奴隶投保了400英镑的利润,由于海难船沉了,一部分奴隶遇难了,未遇难的被带到市场上卖了后并未赚得利润,而且看来即使不出事故,所有的奴隶都被带到市场上卖也不会有什么利润。法庭因而判原告对此利润没有保险利益。[page]

所投保的利润一定是成功运到货物所必能得到的、可以合理预见的,而且还要在保单中明确所投保的是“利润”。

在根据利润保险进行请偿时,一定要能证明利润的损失是由投保的海上风险造成的结果,而不能是市场下降导致的,因为这种风险属商业风险,而保险对商业风险是不保的。最后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被保险人赖以赚取利润的货物要处于投保的风险之中,而且被保险人对货物也要有保险利益。

5.14对保险费用的利益

被保险人对保险费用(chargesofinsurance)具有保险利益。其中保险费用包括支付给保险人的保险费(premium)和支付给经纪人的手续费(brokerage)。因此,在所有非定值保单的情况下,保险利益的总和是风险开始时货物对被保险人的价值,再加上保险费用。在1810年的Usherv.Noble一案中,法庭判预约保单(openpolicy)所保货物损失的原则是装港货物发票上的价格加上保费和佣金(commission),以此做为货价。

与对保险费的保险利益有关的另一种情况是退保费的保险问题。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船舶保险条款第7条1款2项规定,被保险船舶无论是否在船厂修理或装卸货物,在保险人同意的港口或区域内停泊超过30天时,停泊期间的保费按净保费的日比例的50%计算,但本款不适用于船舶发生全损的情况,而且在保险责任期间内不办理退费。这就是说,如果船舶在港口停泊超过30天,但后来在保险责任期间内发生了全损,包括推定全损,那么这笔本可以退还的保费也不退了。因此被保险人为了要避免这部分损失,可以对这笔保险退费投保。

5.15代理人的利益

除了代理借款给船舶或其委托人,或垫付款项且按合同规定对财产享有留置权的情况外,如果依合同规定代理对其提供的代理服务理应得到佣金和利润,而不仅仅是希望的话,他对此也有保险利益。在他具有保险利益的情况下,他不仅可以为其个人的利益投保,还可以代表所有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的其他各方投保。[page]

5.16承运人的利益

承运人对他承运的货物具有保险利益。在1977年的Kuehne&NagelInc.v.F.W.Baiden一案中,P持有D承保运往波兰的一批吉普车的风险而签发的租船人责任保单。部分装在甲板上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损失了。收货人与承运人P达成的妥协是收货人不索赔损失,也不支付运费。P就损失的运费向D求偿。美国上诉法庭判为:如果责任是被保险人投保的风险,而且他就此责任所进行的协商解决是合理的话,那么他是可以得到赔偿的。因此判P胜诉。

如果按照运输合同承运人没有风险的话,尽管他不是实际所有人,但还是可以以受托人(trustee)的身份投保,并在发生损失时以货主受托人的身份依保单求偿。在1896年的Scottv.GlobeMarineInsuranceCo.Ltd.一案中,船东依运输合同可以免除因其疏忽所产生的责任,但做为习惯,他可按托运人的要求代表托运人投保。每次托运人有此要求时,他便向保险人申报。有一次因托运人未提此要求,因而也没投保,却因船东的疏忽而灭失了。然而在起运前船东并未通知托运人他可以对疏忽引起的责任免责。结果判他要负赔偿责任。船东转而向保险人求偿。法庭判船东如果申报了当然可以得到赔偿;可未申报,就不能得到赔偿。

5.17无船承运人的代理人的利益

与承运人的法律地位相似,无船承运人由于同样会产生提单下的责任,因此,对承运的货物享有保险利益,可以投保提单责任险。然而,其签单代理人,因为不是提单或运输合同的一方,因此通常不会产生提单下的责任,不享有保险利益。但是,如果由于合同约定其能够产生提单下的责任,有可能被作为无船承运人追究责任时,其享有提单责任险下的保险利益。

在上海天原国际货运有限公司诉皇家太阳联合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海上保险合同效力及赔偿纠纷一案中,原告上海天原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下称“天原货运”)。被告皇家太阳联合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下称“皇家保险”)。2000年12月12日,天原货运填写了皇家保险提供的综合运输责任保险投保书,选择投保附加险中的(C)受托人责任保险和(G)第三者责任保险。在投保书所列的基本险(A)提单责任保险的“损失记录:请注明在过去五年中发生的所有提单项下的索赔/损失”一栏中,天原货运填写为“无”。2001年2月13日,天原货运以传真方式通知皇家保险决定投保该投保书中列明的险种:(A)提单责任保险和(B)财务损失保险,接受免费赠送的(D)包装责任保险,并要求将AIRSEATRANSPORTINC.、SHANGHAIAIRSEATRANSPORTINC.(天原货运)等九家公司一并列入保险单。上述被保险人中,只有AIRSEATRANSPORTINC.、BONDEXCHINACO.,LTD和CHINALOGISTICSCO.,LTD.有自己的提单。天原货运和AIRSEATRANSPORTINC.曾经被作为共同被告,发生提单责任项下的索赔和涉讼,但天原货运未将上述事实告知皇家保险。[page]

2001年2月15日,皇家保险签发了保险单,天原货运与其他八家公司为被保险人,险种为公众责任险下的提单责任保险、财务损失(错误和遗漏)保险以及包装责任保险,保险费为47,630美元。保险单规定的责任范围为:在保险期间,被保险人因经营业务发生意外事故造成第三者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由保险人承担;对被保险人因上述原因而支付的诉讼费用以及事先经保险人书面同意而支付的其他费用,保险人亦负责赔偿。

2001年6月,AIRSEATRANSPORTINC.为提单承运人、福建源光亚明电器有限公司为托运人的无单放货纠纷由厦门海事法院受理。厦门海事法院以天原货运并非提单承运人,也无证据证明天原货运是无单放货的责任人为由驳回了托运人的起诉。天原货运为应诉发生律师费计人民币33,480元。后皇家保险通知天原货运:由于天原货运在投保时有故意隐瞒重要事实的行为,保险单从签订之日起就属无效保险单,皇家保险不承担该保险单项下的保险责任。由于皇家保险拒绝保险理赔,天原货运起诉请求确认涉案保险合同有效;皇家保险赔付天原货运因涉讼产生的案件处理费用。

在判定原告的保险利益时,一审法院认为:天原货运在投保书中作出的在近五年内未发生索赔或损失的回答是属实的,其作为承运人的代理人,对于提单项下发生的索赔纠纷不必承担责任,不具有可保利益,就该险种为内容的保险合同应为无效。二审法院认为:天原货运作为承运人的签单代理人,有可能被作为无船承运人追究责任,其享有提单责任险下的保险利益,保险合同应认定有效。

尽管这两个判决截然相反,但所适用的原则并没有错,关键在于事实上天源货运是否对货物的灭失负有责任。如果厦门海事法院判决天原货运并非提单承运人,也不是无单放货的责任人为正确的话,那么,天源货运就没有保险利益。

5.18船舶管理人的利益

与承运人相类似,如果船舶经营人或同时在履行经营人职责的船舶管理人按照运输合同对货物损失有风险的话,尽管他不是实际所有人,但还是可以以承运人的身份对其船舶承运的货物投保,并在发生损失时以承运人的身份依保单求偿。

1996年6月,原告深圳市光达航运有限公司就“光达”轮向被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深圳市分公司投保了船东保障和赔偿责任险,承保条件按照1993年1月1日修订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船东责任险条款。11月14日,“光达”轮在泰国宋卡装货,原告签发了提单。12月,“光达”轮抵达大连港卸货过程中,发现部分货物水渍。提单的持有人于1997年1月24日在上海海事法院对本案原告提起诉讼。该案经一审和二审,终审判决本案原告承担货款损失以及商检费、案件受理费、保全费等共计11,325,762.84元。本案原告即向广州海事法院请求判令被告支付9,949,294.17元的赔款。被告辩称:其对原告不负赔偿责任,主要理由中有关保险利益的理由如下:[page]

一、本案保单的险别是船东责任险,只有船东才具有投保该险种的保险利益。原告既不是船东,又不是该轮光船承租人,不具有投保船东责任险的保险利益,本案所涉保单无效。

二、根据船东责任险条款中“先决条件”的规定,原告必须先行支付任何责任赔款、费用或开支。原告未向货方支付货损赔款之前,无权向被告索赔。

关于保险利益,广州海事法院认为:原保险合同成立。原告作为“光达”轮的管理人,与船舶所有人共同经营“光达”轮,对保单所承保的责任具有保险利益。

关于索赔的“先决条件”问题。广州海事法院认为:船东责任险条款规定原告作为被保险人向作为保险人的被告索赔的“先决条件”是原告必须先行支付任何责任赔款、费用或开支。本案事实表明原告已被生效的判决确定必须就本案的货损向提单持有人承担赔偿责任并支付赔款,应视为该判决已经成就了索赔的“先决条件”。因此,被告以“先决条件”作为拒赔的理由不能成立。

5.19船舶经营人的利益

5.20船舶优先权、船舶留置权和货物留置权享有人的利益

对海上财产享有留置权(lien)的人具有保险利益。值得注意的是,与财产所有人不同,所有人享有保险利益的程度可以是财产的全部,但因留置权而具有的保险利益只能享有到其留置权所规定的程度。比较常见的是因救助和以往船员因工资或木匠因修船等而产生的留置权的情况。

5.21船长和船员的利益

以往船长和船员工资的支付方式和现代不同,那个时代往往是船到目的港才能支付工资,有时支付的全部或部份工资还是船上运的货物(或奴隶)。因此,如果船、货灭失了,船长和船员便得不到工资,所以他们可以对工资和其他报酬进行投保。但这一点在现代已过时了,尽管如果船长和船员未得到工资的话,他们对船舶依然享有优先权。

另一种可以产生优先权请求的是船长或船员作为救助人在未得到法庭判决的救助报酬的情况。然而法律在鼓励救助的同时却限制船长和船员作为独立救助人请偿救助报酬。因为一则他们的行为往往是依雇佣合同的行为,另一方面也有怕他们故意人为造成事故再去救助以达到骗取救助报酬的目的。

船长和船员还可以投保的是其个人在船上的物品,因为这些个人物品不在船舶险的保险范围之内。

5.22救助人的利益

救助人在救助了海上财产后到妥善交给物主前对获救财产负有保管责任,因此对这些财产具有保险利益。

在船方或货方未支付救助报酬的情况下,救助人对获救财产享有留置权,他同样可以投保该财产应支付给他的报酬的程度,这一点与第5.20节中所述的船舶留置权享有人拥有部分保险利益这一原则是一致的。反过来,如果船东签了保证书保证向救助人支付全部救助报酬,那么船东对货物也有保险利益。1849年就发生过这样一个案件:J轮船员由于海难弃船后,船及其货物后来被救助人拖进了港口。船东在签了保证书之后投了保。此后船货在航行中灭失。法庭判货物负有支付部份救助报酬的责任,因而因签了保证而要支付全部救助费的原告,即船东,对货物享有留置权,因此对货物具有保险利益。

5.23船舶抵押权人的利益

笼统地讲,至少可能会有三种方式的抵押。在通讯不发达的时代,船长为了得到足够的资金以保证船舶继续航行,完成运输任务,常常以船舶和运费抵押的方式借高利贷。这种合同称作“bottomry”;如果是以货物为抵押品的话,则称作“respondentia”.规定如果船舶能安全到达就还本付息,否则什么都不必付给借款人。这种方式在通讯发达的今天早已过时了。

第二种方式是现在最常见的所谓分期付款或抵押贷款的抵押方式(mortgage);第三种方式是抵押人在提单等物权凭证上背书,将其抵押给抵押权方,通常都是借款人,表明抵押权人对财产享有某种利益。其中最后一种情况在第5.24节进行讨论。本节着重对上述第二种情况下的保险利益问题加以说明。[page]

由于现在不论是造船还是买船多以银行抵押贷款(mortgage)的方式进行,因而这个问题也就最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抵押人的船东对船舶的整个价值具有保险利益,而不只是在经济上实际属于他的那一部分;而作为抵押权人的贷款银行则只对他实际贷款的那一部分具有保险利益。抵押权人、收货人和其他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的各方均不仅可以为了他们个人的利益,而且还可以为其他利益方的利益并代表这些人投保。由于这一规定,加上如果船舶损失了,抵押人不仅失去了船舶,而且还要还银行的贷款,因此实务中为方便起见,也为节省资金,通常船东投保,银行优先受偿。

最近比较有名的一个案例是1988年的TheGoodLuck.由于该案比较典型,不仅与抵押贷款有关,还涉及到海上保险的其他几个方面,故在此加以比较全面地介绍。船东向银行抵押贷款,银行要求船东对船舶进行保险,银行优先受偿。保险人在保船舶战争险时规定了禁航区,如果船舶在这些战争高危险区域航行则保险人依英国海上保险法第33条3款可以免责。按约定保险人在停止保船舶战争险时要立即通知银行。然而,船东为了生意起见,经常航行于禁航区,既不通知保险人,也不通知贷款银行。保险人发现这一情况后认为自己可以免责了,但却未通知贷款银行。就在船东与银行谈判增加贷款时,他所属的依靠该银行贷款购买的GoodLuck号不幸在禁航区中被导弹击中。尽管银行知道发生了这一事故,但从保险代理人那里得到的消息只是该案正在象常规那样进行调查,这暗示了不日即可解决赔偿问题。事实上这个代理不仅知道保险人会拒赔,而且还知道船东将船租给伊朗人并按租约允许这些船航行于禁航区之中,保险人及其代理也都未将这些情况通知银行,银行因此也就又贷给了船东一大笔钱。后来保险人拒绝赔偿时,银行起诉保险人,说他违反了约定。

一审法院在判决中认为保险人没有通知船东违反保单中的保证(warranty)条款,从而违反了承诺函中的明文规定(expressprovisionsoftheletterofundertaking);船东违反了保证条款,使保单自动终止。法庭判保险人知道船东不诚实,在欺骗银行或破坏合同责任而没有通知银行,因而对银行负有侵权责任和破坏承诺函中包含的合同默示条款的责任。保险人不服,上诉到上诉法院。

上诉法院在判决中说,(1)海上保险法第33条3款说的是在被保险人违反保证条款时,保险人可以免责。这是给保险人以选择的权利,并不是说保单必须自动终止;本案中保险人并未因被保险人违反保证而终止保险,而承诺函中只规定在保险人终止保险时通知银行,并未规定要将船东违反保证通知银行;(2)正如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最高诚信责任那样,如果保险人与银行之间存在这种责任,也是因法律规定而存在的,而不是因合同默示条款而产生的。这表明违反了这一责任不能作为损害赔偿的依据。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因被保险人同意转让保险利益给银行而产生这种责任,否则就会给保险人强加以合同以外的责任;(3)就本案中双方的关系而言,这种侵权责任不会比合同责任更大。最后判保险人没有通知银行船东破坏保证的义务。银行又上诉到上议院。[page]

上议院在终审判决中认为,海上保险法第33条3款规定的在被保险人违反保证时保险人免责是自动发生的,不依保险人的决定而变化。在本案中,一旦被保险人的船进入禁航区,他便自动失去了保险。因此保险人应在得知船东的船进入禁航区后立即通知银行,他未这么做,违反了承诺函中的规定。

这种抵押人为抵押权人的利益而投保抵押物的情况,可以看作是前者受托为后者保管保险利益。在1850年的Ladbrokev.Lee一案中,船东根据他与另外两个受托人的契约将他名下的六艘船转让给这两个受托人作为向其借款的抵押,可实际借给他钱的却是本案中的原告。船东按协定要将每艘船投保1500英镑并按要求将保单转让(assign)给受托人。后来船东确实通过代理投保了,以他个人的名义,也以经纪人的名义,因为经纪人收到了抵押通知,但船东又通知他受托人也为其利益投保了船舶。经纪人也就相信了船东买的保险只是为其自身的利益以抵押人的身份投保,后来一艘投保了1000英镑的船全损了,随后船东也倒闭了。经纪人则在保单签发后为船东垫付了100英镑的保费而成为他的借款人,因而为保单所保的价值诉保险人。这时实际借给船东钱的原告也诉该经纪人、保险人和船舶托管人,要求法庭判保险利益归属原告。法庭判经纪人对船东倒闭后的节余没有留置权,只对每张保单他实际垫付的费用有留置权;那两个受让人也对财产没有物权(title)。保险利益应归于原告。

如果抵押权人自己也投保了抵押物,那么他应得的赔偿取决于他投保的本意。如果他保的是整个财产,即他个人的利益和抵押人的利益,他可以得到全部赔偿,而他个人利益以外的部分作为信托由他为抵押人保管。但是,如果他只保他个人的利益,则只能得到这部分的赔偿。

近年来抵押权人自己投保并在出险时独立受偿的做法越来越普遍。这种保单是在依船舶险保单由于除船舶险保险人倒闭之外的原因而不能使抵押权人(因为这种保单上往往规定应将保险赔偿优先支付给抵押权人,甚至将抵押权人列为共同被保险人)得到赔偿时赔偿抵押权人,例如船东在没有征得抵押权人的同意而遗弃抵押船或违反船舶险保单中的保证条款而使保险人拒赔。

5.24提单质押权人的利益

在上述第三种方式中,货主可能会将提单作为质押(pledge)给质权人(pawnee),在这种情况下出质人(pawnor)可以对货物进行投保。较早的一个案例是1787年的Hibbertv.Carter一案。在该案中发货人按CIF价格条件售货给收货人,后者以前者的名义投保了货物。在已投保但尚未签发保单时,发货人又在提单上背书将净利润抵押给贷款人(creditor)。收货人在得到保单后收到发货人关于背书提单的信。货物在途中灭失。法庭判此背书仅仅表明在货物到达目的港时才有净利润给贷款人,因而整个运输的风险还在发货人一方,所以他还具有保险利益。[page]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下称《担保法》)第七十五条规定提单权利可以设定质押;第七十七条规定:“以载明…提货日期的…提单出质的,…提货日期先于债务履行期的,质权人可以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提货,并与出质人协议将…提取的货物用于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或者向与出质人约定的第三人提存”。由于质权人的债权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提单项下的权利,而提单项下的权利载体就是货物,质权人的质权会因货物完好到达而实现,也可能会因货物的灭失、损坏而丧失,因此,提单质权人对提单项下的货物具有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即享有保险利益。

5.25受托人的利益

对保险标的有合法利益的受托人(trustee)可以投保全部财产,并在损失时得到全额赔偿。除他个人利益外,他将为委托人保管余下的部分。受托人(包括承运人)可以投保其受托的全部财产并替委托人托管由此得到的保险赔偿这一原则,已被延用到子承包商(Sub-contractor),至少可以说子承包商对整个工程项目具有一个普遍性的利益(pervasiveinterest)。

5.26买方和卖方的利益

5.26.1货物已实际交付后买方和卖方的利益

卖方在出售货物或船舶后,只要他还保有对该财产的利益,就可以投保到这种利益的程度。例如,卖方在将船卖给买方后,按照合同规定在一定期间内发生了损失,要付给买方一定数额的钱,因此他就可以投保该财产到这个限度。

英国法实行货物风险随所有权转移而转移的原则,即所有权与风险的转移相统一。因此,如果货物已实际交付,那么,除非作为被保险人的卖方能证明其与货物依然有法律承认的其他利益,否则,仅仅因为买方没有向卖方支付价款为由,是难以得到保险赔偿的。

在1875年的NorthofEnglandOil-CakeCo.v.ArchangelInsuranceCo.一案中,V于1871年12月24日向在伦敦的被告投保了属于他的一批亚麻仔,随后这批货物在君士坦丁堡装船运往英国。保单表明了V与其受让人(assignee)之间的协议,包括卸货时每艘驳船上的货物当作独立承保的货物来处理。货物装运后签发了提单,V的代理于1872年2月17日将货卖给了在伦敦的原告。按买卖合同规定,货物要运到一个指定的港口,要处于良好的状态,买方要在准备交货后的14天之内付款。提单背书后交予原告。2月21日原告指定了卸货港,船到后原告安排了驳船卸货。2月28日一艘驳船在原告的码头边沉了,损失包含在被告保单的风险内。损失发生在货未完全卸完,原告也未付货款之时。同年6月V将保单交给原告;10月17日V签署了诉状,依保单向被告请偿随驳船沉掉的货物的损失。法庭判货在装上了原告雇用的驳船上即为交货给原告,V的利益终止,不能得到赔偿。后来转让保单依1868年英国海上保险保单法第一条的规定无效。[page]

因此,当财产完全转交给了卖方,或按买卖合同的规定完全处于买方的风险时,卖方的利益就终止了,买方则获得了这种保险利益。

《人民法院报》2002年2月19日报到的一个案例,说明中国法律也持同样的观点:被保险人德国M公司(卖方)与托运人为德国捷高机械工程(香港)有限公司(下称“香港捷高公司”)达成CIF买卖合同,货物通过集装箱装运,从德国经海路运至上海,交给买方指定的收货人捷高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捷高公司”)。货物运抵上海后,收货人凭提单在港区提货,运至其所在地的某园区内存放。上海新兴技术开发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联合公司”)在该园区内为收货人拆箱取货时,货物坠地发生全损。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收货人凭提单提货,货物的所有权已经转移,M公司不能证明事故发生时其具有保险利益,保险公司不应再予理赔。保险公司不能因无效保险合同或不当理赔取得代位求偿权。遂判决对保险公司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尽管笔者同意顾全(2002)观点,认为二审法院的“海运承运人责任期间结束,所以海上保险责任期间也已结束”的观点,即保险责任期间与海运合同期间相同,的理论很值得商榷,但该案必经重申了这样一个原则,即货物交付后,卖方不能再以货主的身份向任何人提出赔偿请求。

在与之相类似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北京市分公司与被告日本株式会社商船三井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货损赔偿纠纷案中,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茶公司”)作为买方于2001年9月20日与荷兰CONTINAFB.V.(下称“C公司”)签订500公吨可可豆销售合同,付款条件为FOB阿比让,信用证付款。2001年11月19日,原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出具涉案货物运输保险单,其中记载的被保险人为中茶公司,由象牙海岸(科特迪瓦)至中国上海,承保险别为一切险。2001年11月20日,被告日本株式会社商船三井签发编号为754062853的提单,提单记载:托运人为SAGACI(下称“S公司”),收货人凭指示,通知人为中茶公司和浙江兴光可可制品有限公司(下称“兴光公司”),装货港为象牙海岸(科特迪瓦)阿比让,卸货港为中国上海,货物状况为7,700包象牙海岸(科特迪瓦)可可豆,共500公吨。[page]

2001年12月21日,涉案货物进口报关,报关单记载的经营单位为中茶公司,收货单位为兴光公司,货物用途为加工返销。同年12月29日,原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向被告日本株式会社商船三井发出索赔通知。2002年1月15日,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总公司(下称“中国商检”)就涉案货物出具了检验证书,证明中国商检工作人员于2001年12月25日到达检验地点浙江省绍兴市库场,发现集装箱铅封号、箱号与提单一致,箱体无破损,但有渗水,箱内顶部有大量凝结水,干燥剂全部潮湿,衬垫货物的纸板浸湿,箱门处麻袋腐蚀破损,上层货物发霉程度较轻,底层货物进水并发霉结块,上述损失共计105,835美元,损失原因基本判定为集装箱在海运途中遭海水浸泡所致。2002年3月8日,中茶公司出具赔款收据及权益转让书,证明其已收到涉案货物保险赔款人民币1,157,824.01元,并同意将已取得赔款部分保险标的的一切权益转让给原告。

2001年9月28日,中茶公司与兴光公司签订委托加工协议,双方约定中茶公司委托兴光公司加工可可豆共500公吨,兴光公司负责返还加工成品。涉案提单背面背书人依次为托运人S公司、销售合同卖方C公司、中茶公司和兴光公司,最后由兴光公司持提单向被告提货。

在判定保险利益时,上海海事法院经审理认为,指示提单的背书即意味着运输合同权利义务的转让。涉案货物在目的港交付前,提单已由中茶公司背书给兴光公司,兴光公司作为提单持有人向承运人主张提货,提单所证明的运输合同的权利义务已经转让,中茶公司与兴光公司之间的委托加工和代为提货的关系不能对抗包括承运人和保险人在内的第三人。中茶公司已经不是提单的合法持有人,其再以提单所证明的运输合同为依据,要求被告承担违约责任已无法律依据。此外,由于中茶公司背书提单的行为使其丧失了对货物的保险利益,原告向中茶公司赔款已无合理依据,故本案原告不能对被告行使代位求偿权。据此判决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原告不服,提起上诉,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于2003年12月22日作出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同样确认向非提单持有人理赔不能向第三人追偿的还有美亚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诉东方国际集团上海新海航业有限公司、BDP亚洲太平洋有限公司保险纠纷案,法院认为:没有证据表明被保险人是提单持有人,因此,保险人在理赔并取得代位求偿权后,也无权向第三人进行追偿。

二审法院认为:根据保险合同的赔偿性原则,索赔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实际损失确实存在,即使保险事故造成了保险标的的灭失,如果被保险人并没有因此而遭受经济上的损失,保险人是不承担赔偿责任的。二审法院的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在出险时体单持有人为C公司,C公司自货物越过船舷起就承担了货物的风险,因此,在货物发生保险事故时对船载货物具有保险利益是无庸置疑的,也是为法院所确定的。而这种为法律所承认的保险利益就是指C公司因为货物灭失所遭受的损失。而现在货物灭失了,法院在得出C公司对此享有保险利益的同时却又得出其没有损失的结论,那么,C公司因为这一保险利益所遭受的损失又是什么呢

对于货物转让或交付后的可保利益问题,黄伟青(2002)认为,“英国法忽略‘承担货物风险’作为保险利益因素,以所有权转移为界确定买、卖双方的保险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买方购买了货物保险,如遇货物出险,买方却因未获取提单、没有保险利益而不能获得保险赔偿,而卖方又因没有购买货物保险而受到损害,结果造成卖方不得不对提单未交付前的海运货物进行投保,这种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英国的模式不值得我们效仿。”对此,笔者看不出有什么弊端。相反,如果认为买方在没有取得提单的前提下也应具有保险利益,应得到保险赔偿,而卖方由于既有提单在手又有保单在手,其保险人也难以拒绝赔偿,便会出现其中一人不当得利的问题。

5.26.2货物交付和风险转移的时机

对于货物所有权何时转移,英国1864年的Joycev.Swann一案也是一个说明这一问题的很好的案例。在该案中,案件经过与前述1866年的Seagravev.UnionMarineInsuranceCo完全一样。A在3月9日收下提单、发票并付了款后,听到了两船连同货物于3月7日在伦敦德里附近沉没,于是A向保险人求偿。法庭判A于3月3日的信不能算是拒绝买卖合同,只是表示了A对改变价格的不满,因此依据合同船一启航,财产的产权便转给了A,所以在灭失时A具有保险利益。[page]

在1859年的Ionidesv.Harford一案中,A船被租来运送谷物由G到E,再航行到英国的卸货港。货主投保了由G到E运输过程中的货物,然后将货物以CIF价卖给了买方,并将按租约规定签发的提单和保单一道交给了买方。船到E后货物又由这艘船运往英国的卸货港。法庭判买方只能向保险人请偿由G到E发生的货损;由E到卸货港是新的航程,尽管租的是同一艘船,不在保险范围之内。

在1885年的Inglisv.Stock一案中,D按“汉堡FOB,在伦敦付现款交换提单”的条件卖给B200吨德国糖,甜度规定在一定范围,并据此确定价格。B又按同样的条件将这批糖以更高的价格转卖给了被告。D也按同样的条件卖给被告200吨糖。为履行这些合同,D将390吨糖,比合同总额少了10吨,用袋装由汉堡运往布里斯托,而没有区分哪些是第一个合同的货,哪些是后一个合同的货,每个袋子上都标上了甜度。D则保留着提单以待付款。被告则投保了预约保单:“所有由汉堡运往布里斯托”的货物,并申报了这批货。船货在到达布里斯托前全损。D得到消息后说明其中哪200吨是给B的,另190吨是给被告的。法庭判按汉堡FOB价的规定,船起运后风险便转给了被告,因此他有保险利益,保险要赔偿。

值得注意的是,与前述1875年的NorthofEnglandOil-CakeCo.v.ArchangelInsuranceCo.一案不同,在1876年的Andersonv.Morice一案中,法庭判按FOB价格条件卖给买方的大米在未全部装上船之前不算交货,风险还在卖方,而买方不具保险利益。可前述1875年的NorthofEnglandOil-CakeCo.v.ArchangelInsuranceCo.一案却判卸到买方驳船的亚麻仔,即使全部货物未卸完,已卸上驳船的货物也算是交货了。表面来看,这两者似有矛盾或不一致的地方。从判定保险利益的角度出发,关键之一还要看保单的规定。前一个案件全部大米作为货物的整体投保;本案中则明确将装上驳船的货物视做独立投保的货物分别来处理。这可能是问题的关键。

这些案例及其他一些案例大都是一些比较早的判例,仅供参考。要回答上述问题,还要视具体情况下的合同条款,如价格条件,依货物买卖的有关法律和惯例来确定。

5.26.3进口许可证问题

在文献黄伟青(2002)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国内A公司与国外B公司签订货物买卖合同,约定A公司以CFR价格条件向B公司购买一批钢材。A公司向保险人C公司投了海洋运输货物平安险。A公司在尚未获得货物的进口许可证之前,货物在开往国内港口途经日本海时因船舱进水,船舶沉没,货物全损。A公司持经B公司空白背书的指示提单和保单向C公司索赔,C公司以A公司在货物出险时没有保险利益为由拒赔,引发诉讼。[page]

诉讼中,双方围绕A公司尚未取得许可证在货物出险时有没有保险利益激烈争论,一审法院认为,A公司在货物出险时具有保险利益并判决A公司胜诉,C公司不服,提出上诉。

二审法院认为,A公司承担了货物的风险,理论上在货物出险时对货物具有保险利益,但由于A公司没有申领进口货物的许可证,违反了进口货物许可证管理的法律,因此,在货物出险时A公司对非法进口的货物不具保险利益。据此,改判A公司败诉。

笔者同意黄伟青(2002)观点,认为二审法院的有些观点值得商榷。二审法院承认了A公司承担货物的风险就对该货物具有保险利益的观点,这是正确的;但认为在货物出险时A公司没有领取进口货物许可证而使A公司丧失了对货物的保险利益,这确实错误的,完全是画蛇添足。A公司在出险前合法取得了提单和保单,便取得了对该货物“法律上承认的利益”;是否取得进口许可证,与本案无关:一则,出险当时船还在日本,A公司即使需要取得进口许可证才能进口的话,在出险时也还不需要具备此证;二则,即使A公司一直都没有取得进口许可证,构成非法进口,法律也从没有因此否认其为该货物的所有人,否则在海关部门因非法进口对其依法进行处罚时,便没有了依据;三则,A公司完全可以在专卖该批货物。

5.26.4货物交付后买方破产

如果卖方在货物发运后得知买方因破产等无力偿付货款时,可在货物实际转给买方或由买方在提单上背书而转给另一个买主之前行使“货物中途停止转移权”.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卖方在实际停止了这种转移之前是没有保险利益的,只有在这之后才又重新获得保险利益。但如果货物灭失了,也不能再获得保险利益了。

在1829年的Clayv.Harrison一案中,英格兰的A与彼得堡的B签定买卖木料的协议,A按帐单在3个月时付款。木料装运后A投保了,船在Elsinore附近搁浅,货物严重受损以致于没有必要再运往目的港了。A听说后在帐单到期前一天向保险人发出委付通知,被保险人拒绝。B的代理停止转移尚在Elsinore的木料。A破产。法庭判A破产后的财产委托人不能按保单请偿,因为在停止转移货物后,A已没有保险利益。

5.27收货人的利益

在1808年的Knoxv.Wood一案中,都柏林的A与在牙买加的B和C约定每年派两艘船去牙买加由B和C负责安排货物运回都柏林。因此A租了一艘船先从布里斯托开到圣托马斯港卸货,再开往牙买加装运回程货到都柏林。根据租约的规定,A由于保证安排回程货而可以得到运费的2.5%作为佣金。船在由圣托马斯到牙买加的途中被抓。法庭判A对由运费产生的佣金和出卖回程货物所得的佣金都没有保险利益。因此,收货人如果要对这种佣金具有保险利益,一定要有明确的合同规定将货物运送给收货人。

5.28付给租船人的佣金

在1899年的Ward&CoLtdv.Weir&Co.一案中,租约规定现在Philadelphia的船应租去日本,卸货后开到不列颠哥伦比亚,在那里装货开往英国;同时还规定如完成该租约规定的运输或船舶全损,租船人可得租金的3.75%做为佣金。船在开往日本的途中沉没。法庭判租船人有权得到该佣金。船东因此也就可以投保该佣金。

5.29股份持有人的利益

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公司的财产归公司法人所有,不归任何自然人所有。因此,对于公司的财产,任何股份持有人,即使是大股东或控股公司,都没有保险利益。他们不是本文第5.3节所说的部分所有人。

在1925年的Macaurav.NorthernAssuranceCo.一案中,一个林场主将林场的所有树木都作为股资卖给了一个林业公司。随后他又向保险人以他个人的名义投保了这批树木的火灭险。后因火灭烧毁了大部分树木,他于是向保险人请偿。仲裁时他声称是该林业公司的大股东,又借了很多钱给林业公司,但仲裁员还是判他没有保险利益。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股份持有人虽然对公司的财产没有保险利益,但对海上运务(marineadventure)的成功与否却具有保险利益。最典型的一个案例是1867年的Wilsonv.Jones一案。该案中大西洋电报公司的一个股东向保险人投保,在海运保单格式上包含了这样的条款:由爱尔兰到纽芬兰铺设海底电缆,风险从电缆在GreatEastern由船进行铺设开始,直到铺设完毕并成功发送100个字的电码时止。电缆在铺设过程中断了,但船上尚未铺设的一节电缆则未损失。被保险人向保险人请偿时保险人拒绝赔偿,声称被保险人作为股东对电缆没有保险利益;即使有也只应赔偿损失的那部分电缆。法庭在判决中说,保单所保的不是电缆而是被保险人就成功铺设该电缆的利益(interest),即由此成功给他所带来的利润(profits),因此原告具有保险利益。由于铺设不成功,即使尚有部分电缆未损失,也是全损;保险人应按保单规定的数额赔偿。[page]

该案争议的焦点之一,是原告对本案保险标的是否具有保险利益。被告抗辩之理由是:投保货物赤砂糖的购买发票记载之主体为南粤公司而非原告,因而原告对此无保险利益。对此,应明确作为本案中货物的赤砂糖是否实际属于原告。如果原告出面向糖厂购买赤砂糖,而后又委托他人办理运输及保险事宜,应当说原告对此具有保险利益。事实上,商业发票并非当然的所有权凭证。如果赤砂糖为原告付钱所买,不管商业发票记载的主体是谁,原告都应为发票项下赤砂糖的所有者;如果砂糖为南粤公司付钱所购(即购买人与发票记载一致时),那么原告对赤砂糖没有所有权,也没有股权。因此,如果是前者,原告对其赤砂糖具有法律上所承认的利益,即享有保险利益;如果是后者,那么原告对其赤砂糖不具有法律上所承认的利益,即不享有保险利益。[page]

5.30扣船人的利益

按照欧洲一些国家十九世纪的规定,抓获敌国船舶的人可以获得奖金。因此抓船人(captors)、奖金代理人(prizeagents)和其他利益方常常投保抓获的财产。抓船人通常是被抓财产的占有人,他不仅会因不当占有而要付费用,而且还可能要负责退还财产,因而对财产也就有保险利益。除此之外,抓船人还可以投保因抓船应得的奖金,即使后来被剥夺了获得这种奖金的权利,他依然可以得到保险人的赔偿。他对此奖金具有可废除的利益。

5.31码头管理人的利益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有大量的私人游艇,这些游艇不用时便停在游艇码头(marina)边,通常没有人看船,而是交由管理人(operator)来管理。这些管理人可以投保他因这些游艇的损坏或灭失所产生的责任。在1977年的Pillgremv.CliffRichardsonBoatsLtd.andRichardson一案中,R先生是第一被告C公司的董事和主要股份持有人。他与第三方S保险公司,签定了承保其管理、控制下的游艇的灭失或损坏,包括在进行调整位置、修理、维护和储存作业所造成的灭失和损坏的风险。原告P发现他船上的油柜焊缝处有油渍,便告诉了R.R在移动油柜时发生了溢漏,在清理溢漏在船上的油时由于火花而引起火灾,烧毁了游艇。加拿大高等法院在审理此案时判R和C犯有过失罪。重新焊接油柜属保单上规定的修理或维护作业,火也是由R在进行这种作业时的疏忽引起的,因此R和C要赔偿原告的损失,其投保的部分可向保险人请偿。

5.32保险人的利益

上述各方为了保护他们各自对财产的利益不受损害可以向保险人投保,保险人负有依保单进行赔偿的责任。因此,他也可以将此责任向其他保险人进行再保险。在英国的再保险实务中,都在保单上加上一条“再保险条款”,规定再保险的条款和条件与原保单相同,并赔付原保单所做的赔偿(但不包括不适用的条款),即使原保单签发地法律与再保险地法律的规定不同,也不影响这一点。在1989年英国上诉院审理的Vestav.Butcher一案中,做为原告的挪威保险人承保了一家渔业养殖场后向被告(伦敦的再保险人)再保了他的责任。渔场因风暴而受损,但却违反了原保险单和再保险保单中规定的要24小时不间断地看护渔场的保证条款。由于这种违反不是造成损害的原因,因此按挪威法律的规定,保险人要赔付被保险人的损失。保险人赔了渔场的损失之后向再保险人请偿时,再保险人说依据英国法律,违反保证条款保险人可以免责,因此拒绝赔偿。法庭判违反保证条款对再保险保单的影响应与原保单的影响一样受挪威法的管辖。[page]

这种因有关再保险的争议而告上法庭,这在八十年代之前是不多见的,但八十年代后,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却越来越多。由于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本文在这一部分也只能是管中窥豹,若要对此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则还需参考大量的有关再保险的专业书籍,毕竟本文的重点不在于讨论再保险的保险利益问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再保险是赔偿合同(contractofindemnity)的初步证据.因此,依再保险保单提起的索赔是因未结算的损失而提起的索赔(至少在没有特别约定时是这样一种结果),而不是债的索赔。尽管在保单中常常使用的是“实际已赔付”,但是如果保险人因破产倒闭而只赔偿被保险人一部分损失,再保险人也要全额赔偿保险人。

5.33再保险的性质

长期以来,再保险一直被等同于责任保险。但Toomeyv.EagleStar一案对此予以了否定,因为责任保险是一种被保险人投保其可能对其他方有责任的风险的保险,而再保险则与此不同,是一种对以原始保险为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在该案法官看来,尽管针对责任使用了赔偿(indemnification)的词句,这些应根据这些保单中的接续理赔条款(followsettlementclause)或其他形式的赔付条款来加以解释.该案因而明确地建立了再保险是对以原始保险作为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aninsuranceofaninsurableinterestinthesubject-matteroftheoriginalinsurance)这样一个概念.然而,同样明确的是,在没有任何赔付规定这一再保险合同中经常存在的规定(如接续理赔条款)的话,再保险保单下的被保险人只有证明其依原始保险对发生的损失负有责任时才能从再保险人处得到赔偿。

6.PPI保单

PPI保单中的PPI是“保单证明利益”(policyproofofinterest)的缩写,意思是说保单本身就是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的证明,也就是说以PPI保单投保就可以免去被保险人证明其对保险标的具有合法的保险利益的责任。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形式的保单,也就是说人们为什么要以PPI保单进行投保呢当然,早期是为了赌博的需要,被保险人可能对保险标的根本就没有保险利益,可法律规定要具有保险险利益才能赔偿损失,因此人们就用这种方法来避开证明其具有保险利益的责任。然而,今天更多的情况是被保险人感到尽管他们有保险利益,但证明起来有时会比较困难,比如证据都在船上,可船沉了,或是被火烧毁了,就会拿不出证据来证明这种利益。还有一种情况是被保险人有保险利益,但感觉到这样以PPI保单投保不用证明其保险利益,更方便。但是,不论是上述三种情况下的哪一种,按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的规定,PPI保单都是无效的。[page]

被保险人完全没有保险利益,即使以PPI保单投保也无效,这一点是显而易见和比较容易理解的。下面我们用一个比较典型的判例来说明即使被保险人有保险利益,但是以PPI保单投保,依然无效的例子。在1920年的T.Cheshire&Co.v.VaughanBros&Co.一案中,原告是码头仓库的主人,他得到通知说有一批货物要由海外运来,放在他的仓库中保管。于是他让本案中的被告,保险经纪人,对这批货物投保一切险,包括被政府扣押。被告投保后,货物确实被扣押了,未能运到原告的仓库。原告即起诉保险人以求偿,保险人以原告未能明告(disclose)存在被扣押的风险而拒付。于是原告又转而诉经纪人有未能完全明告的疏忽。法庭判尽管被告有此疏忽,但由于原告让他投保的是PPI保单,保单按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的规定无效,原告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依保单诉保险人以求偿,因而,经纪人的这一过失也就没有造成原告任何损失,所以被告也就不负任何赔偿责任。

有时保险人签发了PPI保单之后并不是想赖帐说该保单是PPI保单,依法无效,我可以不赔,而是因其他问题发生争议。这时即使保险人希望法庭判该保单有效,法庭也还是会依法判此PPI保单无效的。在1900年的Gedgev.RoyalExchangeAssuranceCorp一案中,被保险人进行的是非法交易,他向保险人以PPI保单投保。保险人并未因此而拒负赔偿责任,而是说被保险人隐瞒了重要事实。法庭还是判此PPI保单无效。

在实务中,PPI条款并不总是象其他保单中的条款那样列于保单之上,而是附在保单上。如果双方不以PPI保单进行保险,则可以将该条款撕下去。在该条款边上可能会有如下附言说明:

这个纸条不是保单的一部分,只是在名誉上对保险人进行约束;如果被保险人愿意,可以将它从保单上撕下去。

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为了避开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中PPI保单无效这一规定。可事实上这样做是于事无补的。在1922年的ReLondonCountyCommercialReinsuranceOfficeLtd.一案中,该再保险公司清盘,在向它求偿的请求中有一些是该公司签发的PPI保单,其中部分保单上印有PPI条款的纸条在求偿时被被保险人撕下去了。法庭在判决中说,尽管纸条上说明了PPI条款不是保单的一部分,但只要在签发该保单时未撕下去这个纸条,它就是保单的一部分;不论在请偿时是否又撕去了,按《1906年海上保险法》都无效。

由于PPI保单在法律上无效,因此即使保险人赔付了被保险人的损失,也无权取得代位请偿权。

在美国,如果以PPI保单投保的被保险人不是要赌博,而是确实对保险标的有保险利益,那么,只要他能证明这种利益的存在,保单就有效。此外,另一点与英国法不同的是,美国承认依PPI保单赔付被保险人的保险人向第三方请偿的权利。欧洲一些国家也与此相类似。[page]

尽管PPI保单在法律上无效,但在实务中却经常出现。其原因就是在许多情况下,被保险人很难证明他到底有多少保险利益;有时非要证明的话也相当麻烦。因为在实务中保险人大都还是讲信誉的,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赔的。

7.结束语

本文在学习《海商法》中的有关条文的基础上,结合英美海上保险的法律实践,对海上保险法中的保险利益的含义、取得保险利益的时机、具有保险利益的几种情况和信誉保单等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由于国内的读者相对比较容易接触到英版的《劳埃德法律报告》和《美国海事案例》,因此本文在案例选择上侧重了以下三个方面:

1.选择典型案例,特别是最初或最有助于建立法律原则的案例;

2.选择上世纪中、后期和本世纪前期的案例;

3.选择近年来对这一法律问题的最新发展有影响的案例。

这并不是说中间几十年间产生的案例不重要,而是要达到在有限的篇幅内既要为读者提供更多的资料,又要提醒读者注意其新的变化和发展这样一个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英美等国在过去几百年的审判实践中产生了大量的判例,在海上保险的法律和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这些宝贵的人类知识财富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判例及其法律原则对我国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对外贸易和航运事业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这要求我们要尽快更多、更好地掌握英美法中的各个有关方面,使之更好地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又要加快我国海事法律的立法建设。现在我们有了《海商法》和《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这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如何学好、用好这些法典,如何能不仅让中国人了解它,还要让外国人也了解它,使之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际海事法律的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本文愿为此尽一点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杨良宜(1985),《海上保险》,大连:大连海运学院。

2.[英]R.P.格兰姆原著(1986),《简明海商法》,上海:上海译文出版公司。

4.司玉琢(1991),《新编海商法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page]

5.黄伟青(2002),“论国际海运货物保险的保险利益”,中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网,2002年6月20日。

6.顾全(2002),“本案海上货物运输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能否成立”,中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网,2002年2月20日。

7.伍载阳、欧璐璐(2002),“蔡桂木诉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贵港办事处水路运输货物保险合同纠纷案”,中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网,2002年4月2日。

8.沈军(2002),“美亚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诉东方国际集团上海新海航业有限公司、BDP亚洲太平洋有限公司保险纠纷案”,中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网,2002年3月19日。

9.龚婕(2003),“‘光达’轮船东责任险纠纷案”,中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网,2003年1月7日。

10.吴玲玲(2003),“上海天原国际货运有限公司诉皇家太阳联合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海上保险合同效力及赔偿纠纷案”,中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网,2003年7月2日。

11.UnitedNationsConferenceonTradeandDevelopment(1978)。LegalandDocumentaryAspectsoftheMarineInsuranceContract,TD/B/C4/ISL/27.

12.SirMichaelJ.MustillandJonathanC.B.Gilman(1981)。ArnouldsLawofMarineInsuranceandAverage,16thed.London:Stevens.

13.E.R.HardyIvamy(1985)。MarineInsurance,4thed.London:Butterworths.

14.MauriceE.V.Denny(1986)。FreightInsurance:aCommentary.London:Witherby.

15.R.J.Lambeth(1986)。TemplemanonMarineInsurance:ItsPrinciplesandPractice,6thed.London:Pitman.

16.N.J.J.Gaskell,C.DebattistaandR.J.Swatton(1987)。ChorleyandGilesShippingLaw,8thed.London:Pitman.

17.ChristopherHill(1989)。MaritimeLaw,3rded.London:LloydsofLondonPress.

18.LeslieJ.Buglass(1991)。MarineInsuranceandGeneralAverageintheUnitedStates,3rded.Centreville:CornellMaritimePress.

19.RobertGrime(1991)。ShippingLaw,2nd.ed.London:Sweet&Maxwell.

20.GeoffreyBrice(1993)。MaritimeLawofSalvage,2nded.London:Sweet&Maxwell.[page]

21.E.R.HardyIvamy(1993)。ChalmersMarineInsuranceAct1906,10thed.London:Butterworths.

22.DonaldOMayandJulianHill(1993)。MarineInsurance:LawandPolicy.London:Sweet&Maxwell.

23.HalsburysLawsofEngland,vol.43,4thed.,1993.London:Butterworths.

24.HalsburysLawsofEngland,vol.25,4thed.,reissue,1994.London:Butterworths.

25.MalcolmA.Clarke(1994)。TheLawofInsuranceContracts,4thed.London:LloydsofLondonPress.

26.ArthurL.FlitnerandArthurE.Brunck(1994)。OceanMarineInsurance,2nded.InsuranceInstituteofAmerica.

27.ChristopherHill(1995)。MaritimeLaw,4thed.London:LloydsofLondonPress.

附录:英国《1906海上保险法》有关条款

保险利益

第四条赌博契约无效

1.每一个赌博的海上保险合同均无效。

2.下列情况下的海上保险合同为赌博契约:

(a)被保险人不具有本法定义的保险利益,而且所签定的合同也不要求这种利益;或

(b)保单上注明:“不论具有利益与否”,或“无需进一步利益证明”,或“保险人无救助利益”,或其他类似的措词。但如果不可能发生救助,则注明“保险人无救助利益”者不在此列。

第五条保险利益的定义

1.在本法的规定中,每一个与海上运务有利害关系的人都具有保险利益。

2.特别是与海上运务或与在海上运务中处于风险下的任何保险财产有法定或正当(衡平法)的利害关系的人,这种利害关系使他因保险财产的安全或及时抵达而获益,也因其灭失、损坏或被扣留而受害或负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

第六条何时要具有利害关系

1.被保险人在投保时可以不具有利害关系,但在保险标的发生损害时必须具有利害关系。

但是,如果保险标的以“不论是否灭失”进行保险,除签定保险合同时被保险人已经知道保险标的已发生损害而保险人却不知道外,被保险人即使是直到损害发生后才具有利害关系,依然可以得到赔偿。

2.被保险人如果在保险标的发生损害时不具有利害关系,那么在其知道发生损害后也不能以任何方法或手段获得这种利害关系。[page]

第七条可废除的或偶然的利害关系

1.可废除的利益可以投保,偶然的利益也可以投保。

2.特别是货物的买方对货物进行了保险,即使因卖方迟延交货或其他原因而选择拒绝收货或把货物的风险推诿给卖方,依然具有保险利益。

第八条部分利害关系

1.任何性质的部分利害关系均可以投保。

第九条再保险

1.海上保险合同的保险人对其承保的风险具有保险利益,可以进行再保险。

2.除保单另有规定外,原被保险人对再保险既无任何权利也无利害关系。

第十条抵押贷款

1.以船舶或货物做为抵押的贷款人对贷款具有保险利益。

第十一条船长和船员的工资

1.船长或任何船员对其工资具有保险利益。

第十二条预付运费

1.运费预付人按合同在发生损害不能返还运费时,对运费具有保险利益。

第十三条保险费用

1.被保险人对进行保险所支付的费用具有保险利益。

第十四条利害关系的度量

1.在对保险标的进行抵押时,抵押人对全部价值具有保险利益,抵押权人的保险利益仅限于应付的抵押款的部分。

2.抵押权人、受让人或其他对保险标的有利害关系的人既可以为自身利益投保,也可代表其他利害关系方并为他们的利益投保。

3.即使第三方同意或有责任赔偿保险标的发生的损害,保险财产的所有人对全部价值依然有保险利益。

第十五条利害关系的转让

1.被保险人转让或放弃其对保险标的利害关系时,除非得到受让人明示或默示的同意,否则不能将依保险合同所具有的权利转移给受让人。

THE END
1.基础知识:保险与风险的概念保险知识保险频道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而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和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投保人向保险人交纳保费,保险人在被保险人发生合同规定的...https://www.pingan.com/pacms/baoxian/zhishi/90831.jsp
2.初级保险专业:初级保险专业考试题库(题库版)考试题库23、单项选择题 人寿保险的责任准备金实质上归()所有。 A.投保人 B.保险人 C.被保险人 D.受益人 点击查看答案 24、单项选择题 保险人为分散自己承保的风险,而将其承保的风险和责任的一部分转移给其他保险人的行为称()。 A.投保 B.分保 C.共保 D.重保 点击查看答案 25、多项选择题 保险风险的集合与分...http://www.91exam.org/exam/87-4524/4524830.html
3.第四期内容:山西省会计管理条例释义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依法实施会计监督。 【释义】本条是关于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的规定。 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会计监督。会计工作的国家监督,是一种外部监督,主要是指政府有关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部门的职责权限,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所...http://www.kjzx.cn/Web/Html/02/2012103109031065.html
4.市场营销习题及答案7.如果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某种产品或服务有强烈的需求,而现有产品或服 务又无法使之满足,通常将这种需求状态称 为( A ) 。 A .潜伏需求 B .无需求 C .不规则需求 D .负需求 8.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市场就是( B ) 。 A .买卖的场所 B .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https://www.360doc.cn/article/82785916_1104783118.html
1.保险是一种合同契约行为,保险人同意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赔偿被保险...保险是一种合同契约行为,保险人同意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赔偿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的发生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这是从()角度定义保险。[2008年真题]A、经济学B、金融学C、法学D、风险管理学https://www.youtibao.com/nt9drraj.html
2.保险法全文最新版解析与概述导热材料及器件保险法,简而言之,是一部规范保险公司与消费者之间关系的法律,它明确了保险合同的性质、保险公司的义务、消费者的权益等,为保险市场的健康运行提供了法律保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保险法的内容,对于保护自身权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http://www.evtms.cn/post/29811.html
3.保险业未来发展将呈现六大趋势全社会的风险总量持续性扩大,任何一隅的问题都会很快地演变为全局性甚至全球性的问题,这一切无疑都会对宏观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也由此对保险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国际秩序重构更要求保险业坚守“政治性、人民性”的核心属性;第二,“大国崛起”要求保险业高度聚焦服务国家战略的...https://jrj.wuhan.gov.cn/ztzl_57/xyrd/bxy/202411/t20241118_2485941.shtml
4.全国卫健委降管理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备考必备一、单选题(1-48): 1.WHO关于健康的定义正确的是 A.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虑弱的现象,而且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B.健康是指身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社会适应方面正常 C.健康是指身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心理处于完好状态 ...https://www.yltwx.com/ljzt/685.html
5.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制度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多场合都离不了制度,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包括宪法和各种具体法规)、戒律、规章(包括政府制定的条例)等的总和它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部分构成。制度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https://www.jy135.com/zhidu/795581.html
6.伦理委员会2随机化分组:在实验性研究中,随机化是分配研究对象到各组别的首选方法,除非有另一种方法在科学或伦理上是合理的,如历史对照或文献对照。随机化分组,除了它通常的科学性优势外,还具有使所有参加试验的受试者可预见的利益和风险均等的优点。但随机化分配可能使受试者被剥夺已知的有效疗法而受到损害,特别是随机化...http://www.xhhos.com/news/details/7/87/69917
7.舆论问题论文范文12篇(全文)从法律角度看,由于《刑法》还没有把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权利列为保护对象,像《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等侧重于公民财产权和人身权的保护,村级民主政治权利不在此范围之内。《村民组织法》也只是把村民自治中村级的民主政治权利,界定在群众举报和人大、政府与有关部门的调查处理上,使得一些违法乱纪行为得不到及时、...https://www.99xueshu.com/w/ikey0e8xcc6r.html
8.平安保险培训考试题目导语: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经发展成为金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投资保险企业;监督管理控股投资企业的各种国内、国际业务;开展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经批准开展国内、国际保险https://www.oh100.com/kaoshi/peixun/265646.html
9.立法经济法律(精雅篇)(一) 特区优惠政策与国民待遇的冲突 国民待遇的定义:从法理角度讲, 国民待遇实质上追求的是内外平等, 内国人与外国人有着被平等对待的权力, 外国人在内国不享有超越内国人的权利。本国国民享有主权国家做赋予的最高待遇是国际交往中普遍遵循的原则, 国家的责任设置应首先立足与本国国民。WTO规则排斥内国给予外国...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q4fxy84.html
10.中国银行的笔试o.下列事项中,可以作为合同的是,其实考点就是合同的定义。 p. 记得有个题中的选项中提到了远期合约,要答对题,必须知道远期合约是什么东东,所以远期合约也算是考点吧 q. 美国的一家企业在中国生产某种东西,该东西是否计入中国的GDP,是否计入美国的GNP。所以考点是GDP和GNP的定义求职信。 https://www.yjbys.com/qiuzhizhinan/show-311417.html
11.论保险利益概念的重新界定保险利益的概念在保险法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无与伦比,其所涉及的不只是保险合同效力的问题,更是决定保险标的、保险价值、损害的发生、重复保险、超额保险及保险合同利益转移的准绳,堪称为保险的灵魂。鉴于保险利益在保险法中的特殊地位,学术界和司法实务界对其颇为关注,相关论述层出不穷。从保险利益的定义、特征、分...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6/12/id/2275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