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院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裁判思路保险金受益人保险法投保人保险公司

保险纠纷案件审理中若干问题的裁判思路

作者:河南高院民五庭

一、关于一般规则问题

1.财产保险应适用损害填补原则。《保险法》中的损害填补原则,是指被保险人向保险人主张保险金应以其遭受的损失为限,不能凭借保险制度获得额外的收益。损害填补原则适用于财产保险,人身保险不适用该原则。基于损害填补原则,财产保险的保险人赔付保险金后,享有向第三人的保险代位求偿权,人身保险的保险人并不享有该权利。

对于车损险纠纷,被保险人诉请支付车损险保险金,一般情况下应提交维修发票、维修清单等证明其实际支出的维修费用,人民法院应据此认定实际损失。如事故车辆未维修且具有鉴定条件,可以通过委托鉴定方式认定实际损失。事故车辆已经维修,被保险人未能提交维修发票、维修清单等证据证明的,行为较为反常,对此应结合被保险人陈述等查明案涉事故是否真实发生、车损数额是否存在虚增等案件基本事实,审慎认定保险责任。需指出的是,被保险人提供的单方鉴定报告容易出现虚增损失数额问题,应对损失数额的合理性进行审查,防止被保险人获得的保险金高于实际损失,产生道德风险,有违财产保险损害填补原则。

2.保险事故发生后应履行通知义务。现行《保险法》第二十一条对出险通知义务进行了规定,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应当将出险事实告知保险人,该义务有利于查勘定损以及督促被保险人等合理、适当行使权利,是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应负担的主要义务之一。审判实践中发现,有的被保险人在事故发生后不报险直接诉至法院,致使保险人无法查明案涉事故是否属于保险赔付范围,违反了《保险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对保险人的通知义务,影响保险市场正常秩序。对此,应审查被保险人未能履行通知义务的原因,如其确因故意或重大过失未能及时通知保险人,应适用《保险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如该行为导致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难以确定的,保险人对无法确定的部分,不应承担保险金赔付责任,防止被保险人通过诉讼获取不当利益。

3.准确把握保险诉讼时效期间。《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保险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人寿保险以外的其他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向保险人请求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人寿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向保险人请求给付保险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五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民法典》允许特别法对诉讼时效作出不同于普通诉讼时效的规定。根据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的原则,因保险合同履行产生纠纷时,应适用《保险法》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现行《保险法》区分人寿保险和非人寿保险分别规定五年和二年的诉讼时效期间。根据《人身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人寿保险分为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两全保险等。人寿保险以外的其他保险,主要是指财产保险以及人身保险中的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财产保险及健康或意外伤害保险通常是短期合同,人寿保险则大多属于长期合同,且人寿保险经常出现受益人与被保险人不一致的情况,受益人作为保险金请求权人可能不能及时知道保险事故的发生,基于以上原因保险法对诉讼时效作出了区分,规定人寿保险的诉讼时效期间长于其他保险。

二、关于免责条款问题

6.准确区分重疾险的保险责任范围与免责条款。保险市场上的各类重疾险产品所保障的重大疾病范围差异较大,保险消费者在综合考量保费水平、保障范围等基础上选定不同的重疾险产品,应受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保障范围约束,重疾险合同中对于所保障重大疾病种类的列明属于保险责任范围,而非免责条款。审理涉重疾险案件,应考虑到保险市场重疾险产品差异化突出的实际情况,合理识别认定免责条款,既不允许保险人利用信息优势任意解释缩小承保范围,也不应以“重大疾病内涵、外延无法确定”“一般人理解的重大疾病”等含糊不清的裁判理由完全否定保险条款效力,一概认定保险人对被保险人的疾病均需承担保险责任。

在重疾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内,对于某类具体疾病的约定是否属于免责条款,应基于现行法律法规合理认定。如合同约定罹患某种重大疾病后,需采取某种治疗方式如开胸手术等才能理赔,此类条款应认定属免责条款。被保险人患重大疾病后,采用何种治疗方式均是为了恢复身体健康,治疗方式不应成为保险人是否理赔的先决条件,如附加条件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履行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

7.雇主责任险伤残赔偿比例属于免责条款。雇主责任险的保险责任为雇主依法对雇员应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其中约定“雇员残疾的,由保险人认可的伤残鉴定机构依据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的现行国家标准鉴定残疾程度,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所附伤残赔偿比例表规定的百分比,乘以每人伤亡责任限额赔偿”,合同后附的伤残赔偿比例为十级1%、九级4%、八级10%等。这一伤残比例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保险法解释(二)》)第九条规定的“比例赔付”特征,减轻了保险人的责任,应认定属于免责条款。如保险人未尽到提示及明确说明义务,应依法计算出被保险人对雇员残疾应负的赔偿责任,判令保险人在保险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

8.适当把握无证驾驶、肇事逃逸、酒驾醉驾等免责事由的提示义务履行标准。机动车商业险合同将无证驾驶、肇事逃逸、酒驾醉驾等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情形列为免责事由,一般都会对此类条款加黑加粗,或者采取不同字体显示,该情况足以引起投保人的注意,根据《保险法解释(二)》第十条、第十一条之规定,即可认定保险人尽到了提示义务,条款产生效力,保险公司应当免责。审判实践应充分考虑到此类行为对道路交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损害,以及普通公众的朴素认知,不宜过度抬高保险人的提示义务履行标准,轻易否定此类条款效力,让违法行为得到赔偿,造成不好的价值导向。

三、关于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问题

9.正确理解投保人如实告知义务的制度设计。《保险法》第十六条对投保人告知义务违反赋予了保险人解除权和拒绝理赔两种法律效果,二者需要的条件并不相同,具体如下:

首先,保险人行使解除权的,《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从该规定可以看出,保险人解除合同需符合以下条件:一是投保人主观上需为故意或重大过失,客观上实施了违反如实告知义务的行为;二是在符合以上主客观条件基础上,投保人未如实告知的内容需与保险人评估风险存在因果关系,即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如知道投保人未如实告知即改变订立合同的条件或者不会订立合同,才享有解除权。

其次,保险人拒绝理赔的,需要根据投保人未如实告知的过错程度区别对待。一是《保险法》第十六条第四款规定:“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即投保人为“故意”的,无论未如实告知内容与保险事故之间有无因果关系,保险人都有权拒绝理赔并不予退还保险费;二是《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五款规定:“投保人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当退还保险费。”即投保人为“重大过失”的,只有未如实告知内容与保险事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保险人才有权拒赔,但需退还保险费;如不存在因果关系,保险人仍需就保险事故承担赔付责任。需明确的是,保险人是否承担赔付责任不影响保险人的解除权。

以重疾险案件为例,常出现投保人未如实告知的疾病与讼争的确诊疾病之间无因果关系的情形。如投保人确因重大过失而非故意未如实告知,应适用《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五款有关重大过失未如实告知的规定,在未如实告知的疾病与保险事故之间无因果关系的情况下,判令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同时认可保险人享有相应的解除权,如此处理更能平衡双方权利义务,效果较好。

四、关于保险人代位求偿问题

10.保险人代位求偿提起的保险金利息主张不应支持。保险人在取得代位求偿权后,在其未向第三者主张赔偿请求权的情形下,第三者未给付赔偿金不属于迟延给付,不应支付相应的利息。保险人向第三者主张赔偿请求权的,如被保险人对第三者是否享有赔偿请求权以及赔偿请求权的范围未确定时,第三者不履行给付义务的,仍不构成迟延给付,第三者不应支付相应的利息。

11.保险人赔偿车损后代位机动车向有过错的非机动车、行人方求偿一般不予支持。机动车一方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在向机动车方赔付车辆损失保险金后,向有过错的非机动车、行人方代位求偿,对此应贯彻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价值判断。行驶过程中,机动车的危险性明显大于非机动车、行人,危险回避能力具有明显优势,理应负有更高的注意义务。机动车一方与行人、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通过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实现对非机动车、行人的过错评价,但并未明确规定交通事故中非机动车、行人需向机动车一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对于保险人代位机动车一方向非机动车、行人请求赔偿,一般情况下不应予以支持。

THE END
1.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行为。A代理B约定C合同D承诺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行为。A代理B约定C合同D承诺 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行为。 A 代理 B 约定 C 合同 D 承诺 --- 正确答案 C --- 解析 购买保险产品意味着签订了具有法律效应的合同。https://m.guangzhou.huatu.com/tiku/3224611.html
2.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A合同行为B财务行为C经济...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 A、合同行为 B、财务行为 C、经济互助行为 D、风险处置行为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你可能喜欢 20.与支气管扩张发病关系较小的疾病是 A 麻疹 B 肿瘤 C 百日咳 D 支气管肺炎 E 猩红热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 )空调通风管道做保温处理,是减少冷热量损失的措...https://m.ppkao.com/wangke/daan/91314e52ec54437ca0ba13a467d52015
3.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什么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什么 从法律角度来看,保险是一种合同关系。保险合同是指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协议,保险人承诺在被保险人遭受意外损失时,按照合同约定向被保险人支付一定的赔偿金。保险合同是一种法律约束力强的合同,双方必须遵守合同条款,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https://www.xyz.cn/toptag/congfalvjiaodukan-577062.html
4....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B]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C...解答一 举报 A、B、C、D解释:从经济角度看,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是一方同意补偿另一方损失的一种合同安排;从社会角度看,保险是社会经济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精巧的稳定器”;从风险管理角度看,保险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 另外,保险人...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263099fcedf24bb003ddc7b4f0e41929.html
5.2002年国家司法考试题系列分析(二)司法丙国法院按照本国的冲突规范应适用塞纳的本国法即甲国法;但依甲国冲突规范规定又应适用塞纳的住所地法即乙国法;而乙国冲突规范规定应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即丙国法律。此时,丙国法院适用自己本国法律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选项? A.直接反致 B.间接反致 C.转致 D.双重反致 解析:本题考查国际私法上的反致、转致...https://www.diyifanwen.com/jigekaoshi/sifa/065130238336978.htm
6.从法律角度来看,洛克和孟德斯鸠实际上在表达一种自由主义思想...从法律角度来看,自然保护区是依法建立起来的享有被法律保护的地域。()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在庄子看来从微观角度而言人们的思想无法完整地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所以“言不尽意”。()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从金融角度来看,保险是一种具有融资功能的金融行为。() ...https://www.xuesai.cn/souti/7AZGEV85.html
1.保险是一种合同契约行为,保险人同意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赔偿被保险...在寿险契约保全中,保险人对客户提供的因住所变动或其他原因,将保验合同转移到原签到公司以外的其他机构并陆续享受保险合同权益、履行合同义务等效劳,所涉及的寿险契约保全的具体内容属于()。 A、合同权益行使 B、保险关系转移 C、合同内容变更 D、续期收费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行为。 https://www.youtibao.com/nt9drraj.html
2.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题库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 【单选题】保险合同分为财产保险合同和( )。 A 、医疗保险合同 B 、人身保险合同 C 、人寿保险合同 D 、工伤保险合同 2 【单选题】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 )行为。 A 、契约 B 、合同 C 、投资 D 、制度 3 【判断题】从法律...https://www.bkw.cn/tiku/nBQKK.html
3.保险从业人员基础培训考试试题A、共同保险 B、重复保险 C、再保险 D、原保险 17、从风险管理角度看,保险是一种( A)的机制 A、风险转移 B、有效的财务安排 C、合同管理 D、分散风险、补偿损失 18、从经济的角度看,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和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非常 有效的( B) ...https://mip.oh100.com/kaoshi/peixun/360224.html
4.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此定义保险的角度是梧桐树保险规划师 0 从经济的角度看, 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 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是一方同意补偿另一方损失的一种合同安排;从社会角度看,保险是社会经济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精巧的稳定器”;从风险管理角度看,保险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 攻略看花眼?立刻预约...https://www.wts999.com/articles/questions/detail/15532
5.从保险资管角度初探《民法典》所谓捋顺逻辑,例如《民法典》在总则编已对一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情形作出规定的情况下,不再保留著名的《合同法》第52条,即一般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同时保留了合同无效的特别情形,如格式条款的相应无效情形,使得《民法典》在法律行为无效问题上,真正做到“一般的适用一般法,特别的适用特别法”。 https://www.junhe.com/law-reviews/1340
6.从风险管理学的角度看,保险是一种()机制【判断题】购买保险是一种正确的行为()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百度计费机制保证关键词的实际点击价()。 A. 超过或等于客户出价 B. 低于或等于客户出价 C. 低于客户出价 D. 视关键词情况而定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12345热线平台的回访实行承办单位和12345热线...https://www.shuashuati.com/ti/7b167bddf47440bd9364c457fb2b5d39.html
7.从监管角度看保险合同的完善保险合同属于保险产品的范畴,保险合同行为是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民事法律行为,保险合同纠纷属于平等主体间的民事纠纷。从职责和权限上讲,保险监管机关不能直接干预保险合同行为,也不能干预保险合同纠纷的解决。但实践中,保险产品监管是保险监管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监管机关对普遍发生的保险纠纷也不能不保持关...https://www.finlaw.pku.edu.cn/jrfy/gk/2005_jrfy/2005nzd68j/240228.htm
8.安全生产法考试试题及答案9.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可以在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或者依照有关民事法律获得赔偿两者之间任选一种。( ) 答案:9.(×)(工伤社会保险和民事赔偿不能相互取代,从业人员可以享受双重的保障) 10.工会对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侵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 ...https://m.ruiwen.com/shiti/1167343.html?from=singlemessage
9.故意伤害罪保险公司赔偿吗?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从经济角度看,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https://www.64365.com/zs/110117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