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患癌讲师醉心实验化疗还在搞发明
35岁的他手握104项专利,年获科研奖励上百万元
生活中的颜子博,穿着入时,自称“有点臭美,喜欢自拍”。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10月18日,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德阳市,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材料系讲师颜子博也收看了十九大开幕盛况。他对记者说,“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的强化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对我这样的科研工作人员来说是重大利好。”
这位普通职教老师,手握上百项专利,通过学校的平台实现技术转化后,从今年起,他个人将每年从学校领到超过百万元的科研奖励。在四川全面创新改革的大背景下,颜子博的成功正是我们国家尊重知识、知识创造财富的生动案例。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唐金龙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0月19日下午,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一间实验室里,颜子博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小心翼翼地筛选着培养土的原材料——那些核桃壳、秸秆在他眼里可都是宝贝。已有一家龙头农业企业相中了他的这个替代土项目,通过学校的大学科技园进行技术转化后,将为他带来上百万元的科研奖励。
颜子博是一名“发明狂人”,他说“发明创造就是我的最爱”。他曾因做实验意外患上了鼻咽癌,可在接受化疗期间,他竟邀请自己的主治医生,一起发明了帮助化疗期间病人抗疹的医学面膜,并申请了专利保护。对此他的解释是,因为自己有点“臭美”,喜欢自拍。
截至10月19日,35岁的颜子博已经获得104项专利。通过专利技术转化,从今年起,他个人每年从学校领到的科研奖励将超百万元,也成为了整个德阳市获得科研奖励最高的职教老师。
时尚·发明狂
“我不属于‘学霸’类型,只是醉心于做实验”
初见颜子博,戴着流行的圆框眼镜,穿着入时,活脱一个“时尚达人”,让你很难将他与“发明狂人”对上号。
发明成果转化
他每年从学校获上百万元科研奖励
19日午后,材料工程系的实验室里,颜子博正在培养一种营养土,而在下个月完成中试后,这种营养土将被一家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推广,用来培育果树苗。
颜子博说,在与他们团队接触之前,这家龙头公司所用的培养土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一次性的,成本高不说,还不环保。
“我们这次制造的替代土,原材料简单,核桃壳、秸秆等,后期还会用上矿渣,制备出类似砖块的活动土壤基层,以改善水土流失和化肥过量使用。”颜子博说。
而记者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获悉,颜子博的所有专利几乎都是通过学校的大学科学园进行技术转化,获得的收益,按照一定比例分成。
颜子博的这项替代土技术,已被一家龙头农业企业相中,并将通过大学科学园进行技术转化,颜子博今年也将因此获得上百万的科研奖励。而除开这项技术外,颜子博的其他专利,还将在今年为他带来40万元左右的科研奖励。这意味着,颜子博今年将从学校领到140万元左右的科研奖励。不出意外的话,这项替代土技术转化将持续带来收益,他也将每年获得上百万的奖励,由此成为整个德阳市个人获得科研奖励最高的职教讲师。
爱好广泛的颜子博在装配自行车。
患癌·科研痴
“如果意外来了,我的发明可以证明我来过”
发明创造虽然为颜子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这条路却也布满不为人知的艰辛。
得到消息两天后,妈妈张俊决定亲口来讲这件事——“儿子,可能有些‘不好的东西’跑来你身上待一下。”母亲的话虽委婉,颜子博却也猜到八九分,故意用轻松的口吻回应,“是不是癌症哦?”
化疗时还搞发明
他拉上主治医生自制医学面膜
经过治疗,如今颜子博的病情已稳定。可是谁也想不到,这位“发明狂人”在接受化疗期间,竟然把自己的主治医生拉入研发团队,发明出了一种针对化疗的医学面膜,并获取了专利。
当时,颜子博接受放化疗后,脸上出现了疹子。而这让自称“比较臭美,喜欢自拍”的颜子博难以接受,况且他听医生说,这种疹子可能会终身存在。
“这张脸不能就这样被毁了,我得想办法。”颜子博说,他当时的主治医生吴磊,也是一名博士,他遂决定和吴博士一起攻关——解决疹子问题。于是,一个材料博士病人和一个医学博士的跨界合作开始了。
吴磊告诉他金银花对付疹子有功效,但怎样将金银花均匀涂抹在脸上,又能被合理的吸收,就成为颜子博的问题。寻思之后,颜子博想到了面膜,“我是搞材料的,我知道一种膨润土,可以和金银花结合起来,做成面膜敷在脸上。”吴磊也觉得可以试试。颜子博索性就在家里的实验室做了一些敷面,没想到,疹子果真逐渐消除了。这自制面膜不仅对颜子博有效,不少病友在医生的指导下,用后也取得克除疹子的效果。
既然效果有了,颜子博决定把它申请专利保护起来。“已有好几家公司来找我,希望将这种面膜推向市场。”颜子博说,但他都还没有答应,因为还需要进行临床以采集更多的实验数据,“我负责材料,吴博士负责医学方面。”
颜子博说,可以肯定的是,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新型面膜会推向市场服务大众。
人物透视
“发明狂人”是怎样炼成的
颜子博的父亲颜登云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有关实验方面的东西,对他而言算得上是从小就耳濡目染。他说,父亲从小对他的教育都是引导性、探索性的,绝不会事事都摆出家长的威严,动不动就说“不”。为此,颜子博说,“虽然嘴上不说,其实内心是非常崇拜我爸爸的。”
有着父亲的宽容与指引,颜子博的第一个“实验室”,自然就安在了家里,而实验器具则是信手拈来的家中物什。“渐渐有点着魔的感觉,看着家里的电扇什么的,就想去拆开来看看。”颜子博说,自己小时候爱“搞破坏”,虽然没少挨骂,但父亲还是对他以鼓励为主,还“专门送我去少年宫参加航模队。”到了航模队,颜子博对那些能焊电路板的同学尤为在意,甚至崇拜,他说,“在那里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
虽说颜子博已有上百项的专利,但他断然否认自己是“学霸”。不过,在高中时颜子博就已展露出不一样的感觉,常对考试题提出质疑,喜欢钻牛角尖,“老师感觉我时常唱反调,很头疼。”为此,颜子博说,考上了大学并读完了博士,“实属幸运”,但搞实验的兴趣却是与日俱增。
到了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颜子博除了自己坚持动手之外,还成立了一个“小智库”,“都是年轻的博士,平均年龄30岁。”颜子博说,有搞材料的,有节能环保的,有生物科技的,还有医生和营销人员,“我们这个团队也是高产团队,总共已有160多项专利。”
新闻延伸
发明狂的高收入是怎么来的
作为一名喜欢搞发明创造的职教老师,颜子博的成功和高收入,离不开德阳市和学校提供的技术转化平台。
在学校
建立科技转化平台
带动师生发明“井喷”
张莉介绍说,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将老师从传统的论文、职称里面解放了出来,2015年学校只有六七十件专利申请,“到了2016年就出现了井喷,总共有434件专利申报,其中218件是老师的,216件是学生的。”
在德阳
设4亿元专项资金
创新领军者可获2000万元资助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
在人才引进方面,作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德阳市,制定实施了引进全面创新科技领军人才(团队)10条政策,围绕德阳产业发展最需要、专业水平同领域最强、行业认可度最高的“三最”原则引进人才。
为了引进更多的“三最”人才,德阳设立4亿元专项资金,对来德阳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团队)最高可给予2000万元综合资助;坚持用最优的环境扶才,成立了“全面创新(国际)领军人才服务中心”,统一提供优质高效的个性化服务。建立领军人才“绿卡”制度,领军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优先。同时,实施领军人才安居“5+3”工程,建500套专家公寓,3年免租金。这些好的政策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德阳引进创新创业团队4个,自带创新项目23个,带动企业实现产值280亿元。
有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德阳在全面创新改革的道路上也发出了时代强音。C919大飞机项目,包括起落架在内的130余项锻造件都是“德阳造”。海底可燃冰的钻探设备制造也是“德阳力量”的体现。
数读
四川创新家底
公开资料显示,在创新成果方面,2012-2016年四川累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168项,较2007年到2011年的5年增加约41.2%。
四川一高校女生为男朋友写万字情书(图),虐哭一群单身汪啊!
2015年07月14日07:59编辑:汪昕“……恳请各位老师指正。”7月13日,省住建厅会议室,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老师肖川以谦虚的话语,结束了他的“就职演讲”。
”10月18日,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德阳市,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材料系讲师颜子博也收看了十九大开幕盛况。而记者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获悉,颜子博的所有专利几乎都是通过学校的大学科学园进行技术转化,获得的收益,按照一定比例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