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记者面前的汪维刚,有着一张轮廓不太分明的脸,给人的感觉很平和,很友善。
2005年8月之前,汪维刚是跨国咨询机构中的白领,“咨询行业是一个永远躲在幕后,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行业,打交道的也都是公司的高管。”他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很清晰——外企的高级管理者。
作为中华职业精英网的总裁汪维刚,他非常低调,说起当时成立网站的初衷,“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有价值的人聚集在一起,应该会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
践行理想
汪维刚是重庆人。他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母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善良,清高,正直。
小时候的汪维刚比较听话,学习成绩也比较好,因为上学比较早,一直以来都是班里最小的学生,这种状况维系到他上大学的时候。在汪维刚读大一的时候,当时学校里又一次民主选举,诺大的教室里就剩下他一个人了,年龄太小,没有选举资格。
大二的一个很普通的一天,在校园里溜达的汪维刚看到了外籍教授在一起,当时他就跑过去搭讪,说了一句英文,结果对方没听懂,汪维刚很受刺激。
那年暑假,他没有回家,用了各种办法,到了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汪维刚就可以给学校举行的一些活动作同声翻译了。
汪维刚告诉记者,“大四那年的一件事情,在他心中,埋下了创业的火种。”
大三暑假,汪维刚去了一家外贸公司实习,待遇也不错,实习结束以后,他的实习报告得了最高分。到了大四上学期汪维刚觉得学校的贸易课很枯燥,他就想自己应该设计更加有趣一门课程,然后他就去找学校管教学的院长,他的想法得到了支持,随后他就得到了5000块钱的经费和一台摄像机。随后,汪维刚就问同宿舍的同学,想不想把自己的声音留在学校里,结果他的同学也很感兴趣。
三位经理面试完了汪维刚,感觉很不错,但是公司没有招学生的先例,过了几天,正好那家娱乐城的董事长从国外考察回来了,“在一个很大的包间里,当时的氛围很压抑,我也很紧张,董事长当时回绝了我。”
汪维刚当时提出一个请求,“我在公司里免费工作两个星期,为公司提出一个可以增加收入、改善管理的提案。如果公司觉得提案证明我有能力在这里工作,就请公司聘用我,如果不能公司也没有任何损失。”他的诚意为他赢得了机会。
后来的两个星期里汪维刚把公司几乎走了个遍。做过门童、服务员,不停地与每个部门的人员沟通。两周后他利用自己学习的专业知识,为公司提出了包括人才选拔系统、考核标准等一系列建议。当然,他被录取了,一并得到的还有公司的5万元赞助,作为完成毕业论文的基金。
毕业后,汪维刚很快成为全球著名轮胎公司米其林公司大连总部的Offer。这时,汪维刚天性中的勇敢又突然按耐不住了,他对自己说,一定要去北京、上海、深圳看一看。
当时贝恩咨询公司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正在北京大规模招人,汪维刚拿到这家国际著名咨询公司的Offer。但是贝恩要求招聘的毕业生都必须有北京市户口,就在众多外地毕业生纷纷退却时,汪维刚找到了一家可以解决户口的环保公司,负责对外联络事宜,月薪不过千元人民币。
一年以后,在具备了户口指标后,汪维刚在贝恩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当月月薪就达到1000多美元。汪维刚对这次成功的总结是:“好运只光顾有准备的头脑。”
回顾在贝恩的最初工作阶段,汪维刚坦率地承认“第一个项目出师不利”。但通过勤奋和清晰的思路,他很快就从最初级的分析员获得了提升。再一个一年后,被派往新加坡办事处工作,成为中国办事处被派往国外的第一人。
“在大连,我看到了整个东北的情况;在北京,看到了全中国的情况;在新加坡,看到了全亚洲的情况。但是还有另一半世界,是我没有看到的。”
在离开新加坡的前一天,汪维刚收到了凯洛格的录取通知,“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临别礼物!”后来贝恩还同意为他提供奖学金,支付足够两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条件仅仅是要求他毕业后在贝恩工作一年以上。
种植梦想
2001年,汪维刚在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读书。那年暑假,他的脑子里有一个很模糊的想法,就想有一个平台,把曾经毕业于凯洛格商学院中国留学生的校友联系起来,产生互动价值。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教授,得到了教授的支持。
中华职业精英网最初的会员大多来自于美国,当时在国外大公司里供职或者在一流商学院读MBA学位的中国人之间朦朦胧胧地就存在着一个“圈子”,大家有时聚在一起谈谈工作或者生活。
在2002年汪维刚毕业的时候,有了一个简单的网络,他所做的事情就是把这种简单的人际交往实体化了,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让这部分人找到了“组织”。
“中华职业精英网的会员,跟年轻人不一样,他们不太需要靠网上寻求别人的尊敬和重视,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是有所成就或小有成就,没有必要这么做。而且他们不可能像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孩子一天24个小时都泡在网上,而是比较有目的性的,网站的方式适合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人群”,汪维刚告诉记者。
这场讨论,给了汪维刚很大的启发,发现了网站存在的价值。
在汪维刚看来,有了想法就应该把想法变成现实,但是外企的咨询工作给不了他这样的工作感受,更多的时候,他都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比较虚,尽管给每一家客户提供的都是想法,但是他无法控制结果,想法能否变成现实,创造利润,这个受太多因素制约。
“静下心来,才发现,做咨询工作还是有一点虚的,我应该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做网站能满足这个想法,我能很直观看到结果。”汪维刚告诉记者。
在管理上,汪维刚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在他看来,游戏规则比游戏本身更重要,更让人觉得兴奋。他告诉记者这样一个故事,“第一批到美国的人,大多是在欧洲受到排挤,这些人的素质都很高,他们大多从事医生、律师等行业的工作,他们到美国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花了七天七夜,写了一部宪法”,由此可以看出,游戏规则更重要,而作为一家公司的管理者,也要善于制定规则。
汪维刚告诉记者,“有几家VC找过我,想给中华职业精英网投资,最后选择了同天使投资人合作,我目前不需要那么钱,给我钱我也不知道如何花。”
虽然汪维刚一直都认为,自己算不上铁杆的创业者,他认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有很多,他只是想,做些不一样的事情,把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