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今年以来,我市各区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细节入手真抓实干,通过一系列扎实而有效的举措,美化辖区环境,关心群众生活,推动民生事业全面进步。漫步在泉城各个角落,一件件惠民实事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一幅浓墨重彩的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民生服务进社区
志愿服务暖人心
连日来,市中区舜玉路街道聚力培育壮大志愿服务队伍,丰富志愿服务形式,不断刷新群众幸福指数,一朵朵“文明之花”在大街小巷绽放,呈现出“满目尽是‘志愿红’”的美丽风景。
志愿服务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除了“红马甲”外,在各个社区还活跃着一支支全部由退役军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平日里,邻里间出点小矛盾、小摩擦,他们一趟趟到居民家里调解,哪里需要小修小补,他们二话不说,干净利落办妥,队员们的脚步走遍了社区的各个角落。
舜玉路街道聚力培育壮大志愿服务队伍。
从环境治理到协助处理热线投诉、帮助群众解决身边的急事难事,老兵们现在又拓展了红色宣讲“新业务”,尽管已经从军营退役,但他们仍在发光发热。舜玉社区正式成立了老兵服务队,不仅让退役军人有组织、有归属感,也把更多能人志士聚在一起,发扬“有召必回”的光荣传统,用各自的优势特长,服务社区、服务人民。
爱心义卖活动。
以爱为名,为爱行动,“集福泉城·爱心助残”义卖活动暖心来袭。8月7日傍晚,舜玉公园小广场上人来人往,“小摊主们”早早支起了摊位,迫不及待上架自己的爱心商品。义卖现场有漂亮的气球翅膀、闲置图书、玩具手办,还有书画和折扇。越来越多居民加入其中,募捐箱旁边的签名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大家在挑选自己心仪物品的同时,也捐出一笔笔善款,让爱心助残持续升温。此次义卖活动得到了企业鲜丰来超市和社区书画院的赞助支持,收获了志愿者和爱心人士的响应,共捐出1100元,在辖区营造了浓厚的“爱残助残”氛围。
这个暑期,还有一群活力满满、热情洋溢的小志愿者来到辖区,他们不畏酷暑、欣然赴岗,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留下了专属这个夏天的独特记忆。舜函社区的双胞胎刘颂祺、刘颂宸今年刚刚结束中考,了解到社区开办了油画班,他们主动报名担当社区志愿者,不仅充当绘画老师的得力小助手,还帮助维持课堂秩序,打扫教室卫生,服务学员们专心上课。近日,舜函社区工作人员将专门定制的“新时代少年模范”奖牌送到了两兄弟家中,给他们表扬和鼓励。
社区民意墙、回音壁
架起党群“连心桥”
“双肩走格”“干杯议事”“一户一码”的社区治理新模式,构建起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近期,平阴县榆山街道环秀社区在“双肩走格”“干杯议事”上不断延伸,积极推进社区治理能力的提升和创新,在辖区设置民意墙、回音壁,群众通过“民意墙”反映问题,社区通过“回音壁”及时反馈落实情况,着力解决群众急难盼愁的问题,架起党群同心“连心桥”,打通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质效和温度的“神经末梢”。
“我家小区前的绿化带垃圾太多,那天下班接孩子,看到民意墙,就把事写到上边了,没想到第二天绿化带就清理干净了。”家住环秀小区的张先生说。随着社会治理重心不断向基层社区转移,社区积极创新工作方式,畅通反馈渠道,社区党总支依据民意墙上群众反映的问题,统筹安排物业、楼长、志愿者等多方力量为居民解忧愁。
在民意墙的旁边是一块回音壁区域,社区收到了群众反映的问题,工作人员就会带着马扎、小桌、茶水来到居民楼下,举行一场“干杯议事会”。环秀社区党总支书记张静说,“干杯议事会”这种议事形式自开展以来很受居民欢迎,在大家平常最常去的乘凉拉呱的地方,跟居民拉拉呱,说说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喝着茶就把百姓的烦心事解决了。
锦水街道团工委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使用植保无人机为农户喷洒农药。
活动现场,大学生志愿者代表首先给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们讲解了农用植保无人机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流程,随后带领志愿者们帮助农户对玉米进行药物喷洒,为绿油油的农作物披上了“防护衣”。此次爱心助农活动,大学生志愿者们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将自身掌握的高科技智慧农业先进技术用于暑期实践中,将“现代科技”与“病虫害防治”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插上“智绘之翼”。今后,锦水街道团工委将继续凝聚返家乡大学生等青年力量,引导更多青年人才参与家乡的经济建设、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做好垃圾分类“关键小事”
成就绿色发展“生态大事”
为进一步扩大生活垃圾分类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切实提升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近日,莱芜区口镇街道在辖区50余个自然村开展投放点桶边引导志愿者活动。
“桶边引导”是引领居民正确投放、实现观念转变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通过“桶边引导”志愿者亲身示范的做法,能有效带动村民正确分类和促使分类习惯养成。下一步,口镇街道将充分总结活动经验,形成桶边引导投放的常态化、规范化志愿服务活动,并建立长效机制,以更大力度、更快进度、更实举措,高质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
多方联动众人拾柴
群众的宜居梦变成现实
南辛庄街道欣园社区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依托党建引领“五式治理”工作法,进一步整合资源,多方协调推进,在采暖季来临前,南辛庄中街南巷将实现集中供暖,正式告别供暖“孤岛”。
在集中供暖安装工作推进过程中,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核算每户居民的安装费用、对账登记,为居民答疑,同施工方协商安装方案,目前155户居民安装申请材料及安装费用已收集到位。“推进集中供暖项目是能够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大家要把宣传、解答工作做到位,切实把这项‘民生工程’办实办好,争取让居民今年就能过上‘暖冬’。”欣园社区党委书记夏雪说道。
据了解,南辛庄街道欣园社区开放式老旧小区集中供暖安装工程已开始建设换热站。下一步,南辛庄街道欣园社区党委将继续依托党建引领“五式治理”工作法,探索协商共治“XIN”模式,建设“XIN”家园,有效激发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更多参与到社区治理与社区活动中来,充分激活社区治理的澎湃动能,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让幸福真正“装进”居民的心坎里。
普法强基助力纠纷调处
居民知法守法营造和谐社区
“很多时候产生纠纷不是因为咱们居民不守法,而是不懂法,通过社区的普法项目,大家都知法守法了,社区也和谐了许多。”近日,华山街道城郡社区工作人员史俊对记者说,社区居民平时在邻里相处、婚姻家庭、养老继承、劳务赔偿等方面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纠纷,居民有急切的普法需求。
为化解纠纷、消灭不稳定因素,城郡社区党支部将法治建设作为社区重点工作,依托社区网格等资源,结合线上线下、居民互动的模式,打造“法治城郡”品牌项目,其中包含“明礼茶室”“小小法官职业体验”及“新时代法治追光者”等普法形式。
“这份租房房屋合同中的退还押金条例我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对于中介的解答我不太信任,通过李律师的解答,这份疑惑终于解开了。”刚刚从“明礼茶室”走出来的租户小王说。为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城郡社区积极向外链接资源,邀请法官和律师定期到社区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打造了“明礼茶室”工作室,通过与居民面对面讲法普法、释法解惑,让居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在历城法院华山法庭内,法官姬广锴邀请“小法官们”有序换装法袍,按照庭审程序沉浸式扮演审判长、人民陪审员、书记员、原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等角色,轮流坐在法官席上敲响法槌,在审判庭当了一回“小法官”,亲身体会到了法官的职责和法律的威严。为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做深做实,城郡社区开设了针对青少年的“小小法官职业体验”活动,以带有教育性、实践性、趣味性的普法方式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做深做实,通过感染孩子,将法治思想传播到每一个家庭中。
原标题:我市各区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城市更有温度件件惠民生桩桩暖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