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结构化面试的“规范式”,半结构化面试更加灵活,有点“聊天式”面试的味道。所以半结构化面试特点:
(一)问题随机性大;(二)问题目的性强;(三)沟通交流感要求更强。
三、半结构化面试的追问
半结构化面试的核心目的是对考生做全面测试了解,以确认考生的德行、能力是否与岗位胜任要求相匹配。因此,在面试提问内容上,考官会紧紧围绕考生素质、能力与岗位胜任力的匹配性展开追问,从而预计考生在未来工作中的适应性与胜任度,了解考生的职业稳定性。
归纳起来,内容设置上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追问:
(一)考生个人情况
1、了解类问题定义
了解类问题是指考官要对考生的基本情况、性格特征、价值取向或某方面的能力、缺陷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考查考生与岗位的匹配度。
此类题型对于考生而言是一次主动展示自我的机会。考生可以通过这种题型直接表现出自己良好的素质,让考官对自己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对考官而言可以通过考生的回答,进一步核实考生所述或简历中基本信息,对考生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第一、根据岗位需求随机展开的追问
追问:能够登上金字塔顶端的有两种动物,一种是雄鹰,一种是蜗牛。你属于哪一种
第二、根据作答内容设置追问
【例题】请考生做个自我介绍。
如果考生在自我介绍中没有提及自我优劣势或兴趣爱好,则可能会出现以下追问。
追问1:谈一谈你的优势和劣势。追问2: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2、意愿类问题定义
意愿类问题往往考查的是考生加入工作的个人意愿、求职动机、对岗位的认识、拟入职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可以通过这种题目体现出自己对于所报考单位、部门、岗位的认识和理解,反映出自己加入该岗位的意愿是否强烈。考官可以通过考生作答的内容进一步明确考生的报考动机,从而判断考生是否能够长久地从事该工作。
追问:录取后你有什么计划
【例题】你为什么来应聘这个岗位
如果考生在谈为什么应聘该岗位时没有阐述对于岗位的认识,则可能会出现以下追问。
追问:你对这个岗位有哪些了解
3、行为类问题定义
行为类问题往往是让考生描述一个已经发生的真实事件。行为事件的主要框架是,考生过去都做过哪些事情,事情的背景如何,任务是什么,是否遇到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结果如何,考生从中担任什么角色,起到什么作用,有哪些经验和教训等。
考官通过考生的行为描述,来判断其背后的品行、思想,了解考生的品行是否与岗位要求吻合,是否能长期稳定地从事该项工作,并深入探索考生的动机和兴趣点。
追问:你从之前的实习经历中获得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如果考生在自我介绍中涉及自己的实习经历,则可能出现以下追问。
追问1:请具体谈一谈你的XX实习经历。
追问2:在XX实习经历中你遇到过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二)专业能力
追问:网络的功能是
【例题】ROM的中文名称是什么
追问1:PROM呢
追问2:EPROM呢
追问3:EEPROM呢
(三)对前述问题答案的随机追问
考官根据考生前面题目作答时阐述的内容为依据展开追问。
无领导小组讨论
一、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含义
二、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特点
(一)一组应试者(一般是6-10人)在既定的背景下围绕给定的问题展开讨论。讨论一般要持续半个小时左右。
(二)应聘者在讨论过程中地位是平等的,不会事先指定哪一位充当领导。
(三)主要考查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能力、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辩论说服能力、非语言沟通能力等;同时也考查自信心、进取心、责任感、团队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