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数次创业后,罗敏终于带领三岁半的趣店登上纽交所敲钟舞台。
在民房中开始创业3年逆袭
资料显示,趣店集团成立于2014年4月,前身为校园分期平台“趣分期”,目前主要专注于国内小额信贷业务。CEO罗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连续创业者”——从22岁开始创业,尝试过互联网教育、汽车团购、社交APP……几乎覆盖了不同领域的各个“风口”。
直至2014年,罗敏与老伙计何洪佳、刘震涛、吕东在一所民房中成立趣分期,以大学生信贷为突破口、切入消费信贷市场。两年间,他和少数的“友商”,如入无人之境,业务发展迅猛——2014年暑假,罗敏决定在一个月内,从10个城市拓展到300个城市。2016年9月5日,趣店正式宣布退出校园分期购物业务,转而聚焦信用优质但无法从传统金融渠道获得消费金融服务的用户。
在过去的三年里,趣店实现了高速增长。根据招股书,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12个月中,趣店交易额超过600亿元人民币,交易笔数接近7千万笔,2017年上半年,趣店总营收约为人民币18.33亿元(约合2.70亿美元)。2016年趣店全年交易额322亿人民币,全年营收14亿人民币。
另外,招股书还显示,趣店创始人、CEO罗敏持股持股21.6%,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经历了数次起起落落,罗敏终于迎来了人生辉煌时刻。
蓝驰创投:趣店的第一个投资人
直到2014年3月,罗敏带着趣分期的项目约了朱天宇见面,当时朱天宇的第一反应是这次项目大概还是不靠谱。结果罗敏来办公室,推门第一句话就是,“天宇,我觉得这次有戏……”。最终,蓝驰创投当天就拍板签约、成为了趣分期的第一个投资人。
事后,朱天宇这样解释快速敲定投资的原因,“一方面基于双方的信任;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的行业判断和罗敏的方向不谋而合。”
2013年底,蓝驰创投得出了一个判断,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远不只是P2P。中国金融市场资产和资金错配,资金过剩、优质资产稀缺,消费信贷正是没有被挖掘的资产洼地;而罗敏有丰富的电商和地推经验,之前积累的各项技能也和他选择的这个方向高度匹配,这事靠谱。
朱天宇表示,对罗敏的信任来自于长达5年的相互交流。从2009年初识到2014年创立趣分期,罗敏历经重重磨难,从一个学生创业者、到在大公司历练、之后继续寻找创业方向,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执行能力,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成长。此外,即使在罗敏最艰难的时候,依然有十几个兄弟愿意跟着他,朱天宇认为这也是非常难得的。
这三件事“拯救”了趣店
蓝驰创投和趣分期的“蜜月期”还没过去,困难就来了。当时趣分期上线后一个月,仍然没有一家资金端公司愿意接趣分期的资产,资金告急。
为了帮助罗敏解决资金问题,朱天宇做了三件事:
致力于做创业者的第一个投资人
朱天宇感叹道,在类似的过程中,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承担了很大的压力。正是因为蓝驰创投作为一家早期投资基金有这样的能力、耐心和对创业者的信任,自己才能集中注意力和创业者沟通、寻找新的方向。
对早期项目最重要的判断标准是什么?朱天宇认为,无非两方面,一个是看人,一个是看事。
而“事”指的是项目本身。“有些事儿本身的天花板在哪里、可能的成长速度如何,这些都是我们寻找标的的重要判断标准。”朱天宇透露,蓝驰创投的投资方向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一个是体验,一个是效率、尤其是显著的效率改进,高成长、颠覆性的变化。他解释,ToC项目更注重体验,而ToB项目则更重效率。
这些年下来,蓝驰创投在中国已经累计投资了超过100家企业,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AR/VR、消费生活服务、企业级服务、物联网、智能硬件、医疗数据和技术服务等领域。算下来,蓝驰创投以2亿美元天使投资,孵化了总估值200亿美元的“蓝驰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