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求如何成为投资高手的路上,我们经常会受到各种相互冲突的观点的困扰。有的投资顾问会极力推荐投资者购买拥有强大现金流和流动资产的企业的股票,因为这就是巴菲特的投资理念。而另一些投资专家则警告投资者,这种方法已经过时,在数字科技时代,我们应该押注于那些有成长前景的企业。还有一些口齿伶俐的销售人员,他们用生动的图表向人们证明,他们有能力让我们精准地把握进入和退出市场的时机。这些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和论断只能令我们更加困惑。
在本书中,我们将讨论如何才能有效地运用投资策略取得成功。我认为,投资者首先必须选择一个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投资理念,这个投资理念不仅符合目标市场的实际情况,而且与投资者的个性特征相匹配。换句话说,促成成功投资的关键因素不仅仅在于了解他人是如何成功的,而且在于你需要更好地了解自己。
什么是投资理念
投资理念是指以一种条理清晰的方法来看待市场,包括市场是如何运行的(有时是如何失效的),以及你认为投资者在行为上经常会出现的各类错误。
为什么我们需要对投资者的失误做出假设?就像我们将要讨论到的,绝大多数投资策略都是在利用一些或所有投资者在股票估值上所犯的错误,而这些错误的背后是关于人类行为的一些更基本的假设。
人性的弱点
每一种投资理念的背后都隐含着关于人类行为的某种观点,事实上,传统金融理论和估值模型的弱点之一就是忽视了投资者的反常行为。这并不是说传统金融理论假设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理性的,而是传统金融理论假设非理性的投资行为是随机的,并且会相互抵消。
因此,对每一个追涨杀跌的投资者(惯性投资者),我们假设有一个相应的反方向投资者(逆向投资者),两者从相反的方向对价格产生的影响最终会导致一个合理的价格。虽然从长期来看这可能是一个合理的假设,但在短期内却有可能不符合实际情况。
金融领域的一些理论研究者和从业人员长期以来对理性投资者假设持怀疑态度,他们开创了一个新的金融学分支——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将心理学、社会学引入金融领域,试图解释投资者行为背后的原因,以及这对我们制定投资策略有何影响。在本书中我们会讨论不同的投资理念,在讨论每个理念时,我们都会首先探求这些理念背后基本的人类行为假设。
市场有效性
一些投资理念认为,市场大部分时候是有效的,但是当某个上市公司披露重要信息时,市场有可能会反应过度——有好消息时股票价格过度上涨,有坏消息时股票价格过度下跌。
其他一些投资策略则建立在认为市场总体上会出错,即整个市场可能被高估或低估,以及某些投资者(如共同基金经理)更容易出错的信念上。还有一些投资策略的假设前提是认为在有充足信息(财务报表、分析师报告和财经新闻报道)的情况下,市场能够很好地为股票定价,但当信息不足时市场估值会出现系统性错误。
战术和策略
一旦确立了某种投资理念,你就能制定出建立在核心理念基础上的投资策略。以上面提到的对市场有效性的看法为例,第一类投资者认为市场会对信息反应过度,他们可能会采取的投资策略是当企业发布意外的负面盈余消息(企业对外宣布的收益远低于预期值)时买入该企业的股票,而在企业发布意外的正面盈余消息时卖出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投资理念能够衍生出多种投资策略。因此,认为投资者总是会高估上市公司未来增长的价值并低估已有资产的价值的理念,可以表现在许多不同的投资策略上——从买入低市盈率(P/E)股票的被动投资策略到买入相比其账面价值股价极低的公司然后尝试将其资产变现的更为主动的投资策略。换句话说,投资策略的数量会大大高于投资理念。
你为什么需要投资理念
大部分投资者都没有投资理念,许多基金经理和职业投资顾问同样没有。他们会采用一些在其他投资者那里看似有用的投资策略,而当这些策略不管用时他们就会放弃,转而他求。你也许会问,如果是这样,为什么还需要投资理念呢?答案很简单,如果没有建立投资理念,你就会倾向于仅仅基于某个鼓动者的言论或近期某次成功的投资案例而不断地变换投资策略。这样做对你的投资组合有三种负面影响:
1.如果没有一套自己的核心理念,你就很容易成为骗子或冒牌专家的猎物,因为他们都会宣称自己有战胜市场的神奇策略。
2.当不断变换各种策略时,你就必须相应地改变投资组合,这会给你带来更高的交易成本和税务负担。
3.某些投资策略虽然对部分投资者来说的确有用,但是鉴于每位投资者的投资目标、风险厌恶程度和个性都具有独特性,这些策略可能并不适合你。盲目跟随他人的策略,结果除了可能让你的投资组合表现落后于市场,还很有可能让你心力交瘁,甚至更糟糕。
如果拥有一套投资的核心理念,你就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命运。你不仅能拒绝不符合你核心理念的投资策略,还能制定出适合你需要的投资策略。此外,你还能对各种策略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有更全面的认识。
(作者为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金融学克施纳家族讲席教授;本文摘自《投资哲学:成功的投资策略与估值》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