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只要掌握80~90个思维模型,就能够解决90%的问题。”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副董事长查理·芒格如是说。
前几年看他的《穷查理宝典》的时候,社会阅历不足没看怎么看懂,这几年越回味越觉得发人深省。
好的思维模型其实就是人生的捷径。
当然今天想要和你聊得并不是思维模型,而是我自己2021年的一个投资感悟——好的投资模式可以帮助我们躺着赚钱。在投资这件事情上,我们要做的是去找到那些正确、可复制性强、低门槛的投资模式。
2021年很幸运,我选中了两个,“可转债双低轮动”和“基金定投组合”,可转债双低轮动带来46%的收益,基金定投组合带来了9.05%的收益。
当然,有中奖,就也有踩坑,“港股打新”就是我今年踩的坑,小亏30%。
本文主要会从下面四个角度去讲,结合我自身的经历,讲清楚什么是好的模式,以及如何找到好的模式。
看到这里,你最大的疑问可能是,真的有这么好的事情吗?如果一个好的模式可以帮助我们躺着赚钱,为什么股市还会有人亏钱呢?
再有就是过度自信,很多人宁愿相信所谓的自己的选股择时能力,也不愿意去用现成的跑通的东西。
回到模式本身,为什么好的模式可以帮助我们躺着赚钱?
不少人还会持续不断的优化这个模式,每一个成熟的投资模式可能会包含着不少人的血与泪。
牛顿说的,“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在金融市场中,我们套用别人的模式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是站在了无数同侪的“尸体”上。
那么什么样的模式才是好的模式呢?这是本文我要聊的第二个问题。
因为今年在选中两个好模式的同时,踩了“港股打新”这个大坑,从2021年春节结束一直到现在,港股新股不断破发,今时今日玩的人很少了。
曾经一本万利的生意,如今人们弃之如敝履。
算了算,2021年港股亏了30个点,所幸占整体仓位并不高,亏了就亏了吧,转持股了,权当“价值投资”。
港股打新是本文的一个反例,现在时候复盘,才发现,它从来不算是一个好的模式,当初也是头脑发热就冲进去了。
跟A股的打新相似,港股打新只不过是打在港交所上市的股票,因为定价机制等原因,上市首日的股票大概率会上涨,打新赚得就是这个差价。同时因为大陆身份证有17位的原因,在港股开户打新没有限制。也就是说,100个券商开100个户就可以打100次。这样跑下来,如果吃到一个大肉,收益将会非常客观,
乍一看模式好像非常诱人,真的跑起来才会发现,实际非常繁琐。
首先,我们需要N张香港银行卡,现在疫情没法去香港,如果在大陆办理的话,需要存一笔不小的钱到银行3~6个月才有资格。如果用sib、华美等渠道入金的话,交易损耗就非常巨大。
再次,这个模式算是利用了港股无法正确识别大陆身份证的漏洞,随便有可能被补上,所以政策上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最后,费事费力,看似是无脑打新,其实需要分析每只新股发行后涨跌的概率,以及中签的可能性等。不少人都是每天开着闹钟等着打新抢额度的。
站在一年后的今天,往回看便会发现,它真的不是个好模式。
当然,话说回来,这也是我现在亏钱了才会这么说,要是赚钱的话也不会这番话了。
就像期货大佬葛卫东说的,过程是可以推导的,但是结果却是无法预测的。
既然最终还是挨打了,那就要认错,就要知道自己被打的原因。
由港股打新这个坑推出来,怎么样的模式才是好的模式呢?
在我看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简单,低门槛”、“可复制”、“省时省力”,满足这三个点的投资模式才是好的模式。
1.“简单、低门槛”
意味着不需要太多的实践和理论基础,对小白友好度高,很多人之所以还要去找现成的模式,大概率是因为自己的投资系统还不完善,需要借鉴学习,太过复杂的模式,会让小白望而生畏。
2.“可复制”
优秀的模式有很多,但是可复制的却不多,大部分模式都是依托于投资者自身的能力,可复制程度很低,并不是普世。
3.“省时省力”
说了这么多,怎么样才能找到这样的模式呢?相信这你最关心的还是这个问题。
这一趴,就简单聊聊如何找到靠谱的模式。
虽然上文说了“好的模式”是我们在股市赚钱的捷径,但是这个捷径也是建立在学习之上的,只有建立了基础的认知,我们才有可能看懂这个模式,才能坚定不移的去实践它。
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可转债是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敢玩可转债双低轮动呢?如果连最基本的基金知识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理解定投和组合可以分散风险,平滑收益曲线呢?
没有最基础的认知,便不会有最开始的发现和入局。
所以找到这样的模式的方法便是主动学习,提升认知。输入的渠道可以是优质的投资书籍,大神的公众号或者某些专业的论坛。
我加入的一个社群,每日会直接整理当天双低的可转债,需要买入时直接按照表格操作买入就好了。
甚至我有朋友就在开班授课带着别人玩可转债双低,最近朋友圈天天在发学员的收益截图。
某App的黑板报也会带着我们操作,大神带着更安心,成功的几率也更大。
跑通了好的模式,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那么了解、学习,甚至是跑通了某个模式之后,我们需要做什么呢?其实还是学习,持续不断地学习。
跑通了某个模式,不代表我们了解它赚钱的底层逻辑。实践成功之后,最好就是进一步的了解这个模式为什么会帮助我们赚到钱,这样才能“心中有底,遇事不急”。
我刚开始接触可转债双低轮动时,一个月亏了10个点,当时对这个模式的逻辑并不了解,不知道到底是该继续持有还是割肉卖出。后来系统的研究了一下可转债的特性以及赚钱的原理,心里有了自己的见解,得到了这是正常波动的结论,悬起来的心便也放下了。
另外便是市场瞬息万变,今天跑得通的模式,到明天就不一定能行了,曾经火爆的“分级基金套利”、“华宝油气套利”等模式现在都不太行了。
所有的投资模式都有生命周期,并不常青,持续的输入新知识,发现新模式,迭代旧模式才是持续赚钱之道。
整体上还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不过该讲的都讲清楚了,希望能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