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9日,由南京市人民政府大力支持,投中信息和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公室和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投中网、江苏疌孚基金产业管理公司、南京河西中央商务区承办,以“聚资本之力,筑产业之势”为主题的“2019中国投资年会(南京)投资人峰会”在南京市金奥费尔蒙酒店举办。
至临资本创始人、董事总经理姜浩天表示,在中国做企业要特别重视退出,有些机构或者有些经验还不是那么足的投资人,特别喜欢投但不太重视退。在中国退出非常复杂,从上市来说,涉及到美国、香港、国内,国内还有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现在还有科创板。并购还涉及到是什么样的结构,卖的是海外的外资还是内资,是卖给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交易形式也是不一样的。一个GP没有经历过复杂退出的话是不合格的。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钻特别同意姜浩天的观点,并表示有很多机构不会特别在意IPO、并购,当投资可能出现风险的时候,是通过对赌的方式退出的,孙钻认为估值调整永不能涵盖“退出”这两个字。对于退出,是要经历大量的谈判、约定的过程,投资有风险,条款要谨慎。
华盖资本董事长、创始合伙人许小林表示,80%、90%机构会逐步死去,怎么活下去会是更好的考验。
以下为对话实录,由投中网整理:
没有DPI是对行业极大的摧残
曹国熊:我是普华资本的创始人,管的140多亿,分成三个方向投资,一个是医疗、一个是消费。
韩宇泽:我是上海联创资本的创始人、董事长,联创在风险投资走过20年,管理基金规模超过400亿,我们投资大概300多个企业,目前有82家企业成功上市并购,目前聚焦在智能制造、节能环保、医疗器械、军民融合。
姜浩天:我现在主要投资在TMT领域,希望与各位有合作机会。
孙钻:今天是我们公司成立20个年头,在22个主要城市设立分所,在我们的业务落成中,私募股权占到50%,历史IPO数量占到全国第一,也希望有机会和各位合作。
许小林:我是华盖资本的许小林,我主要是文化、TMT和医疗,管理的规模累计超过150亿以上。
龙劲柏:我是毅达资本的龙劲柏,目前管理规模累计1000亿,我们的行业覆盖所有的战略新兴产业,包括文化产业和服务业,欢迎大家与我们一起合作,谢谢!
韩宇泽:我们这两年逆势新募集了三只基金,重点聚焦在医疗器械、节能环保、军民融合、新材料等领域,可以说过去一年我们的确放缓了投资节奏,尤其是对并购重组的谨慎,现在看把控是对的,今年却又加大了投资节奏。
曹国熊:我专门统计了一下,我们今年有50位的投资团队,方向也没有变。投资总量比去年下降了一些。前面四年每年都是在,第一年是28亿,后面都是22亿左右。目前投了10亿,预计今年是15个亿左右,加起来70%左右。可能和整体经济环境有关,也与我们为了抵抗经济环境,把标准提高了。我们看的项目比原来更多了,投出去反而变少了一些。
韩宇泽:从联创来说,过去一年我们是放缓了整个投资节奏,我们不仅是股权投资,后期加大了并购基金的力度。根据资本市场经济下行、资本市场经济低迷。今天来看当时的放缓是对的。因为后来上市公司减持、资本市场低迷也好,降低了很多风险。今年我们又积极的布局了。最近我们的投资是加快了,去年我们最难的两年新发了三支基金,我觉得可能也挺好。
姜浩天:我这个比较简单,新基金和过去没有对比。我是5月初投的第一个项目,因为我的基金刚成立。现在也投了5个项目,这样看也不算少。但是过去在这个行业里面做了很多年,各方面的积累也比较清楚,我基本上不去考虑别人怎么做,做投资有自己的一套投资体系。我认为现在整个TMT行业来是处在时代大切换的时代,从过去的消费互联网以及未来20年的我自己认为的星级互联网,虽然它会进入到存量时代,局部还会增量。比如说你看拼多多,还是有机会,但是不是说一荣俱荣。从我目前5个项目来看,2个是物联网,3个是星级互联网。
许小林:大家听资本都听腻了,老讲也没有意思。如果我们做得不好天天都是寒冬,如果做得好每天都很好过。十年以前大家都觉得天天是寒冬,没有好的标的。现在资本市场这么差的时候,现在最火的是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大家觉得这个行业非常好,这么好的生物医药行业,我认为有太多的陷阱、太多的坑。很多时候在寒冬里有局部的热的行业,在这些热的行业里面如果入的不好会有很多坑。我昨天说这个行当里面对投资机构来说有80%、90%机构会逐步死去,对我们来说怎么活下去会是更好的考验。我觉得大家不会探讨寒冬,而是会探讨产业的话题。
龙劲柏:巴菲特说别人恐慌我们就要兴奋。今年我们的总体节奏没有我们年初要求的那么快,今年整体是30%多。今年全年做下来会有40多亿的投资额。总体来说寒冬对我们来说影响不是太大。
退出:需要投资人好好下功夫
我这里现在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呢?最优秀的企业我们还要长期持有,因为我们最了解他们,这个要跟LP合伙人沟通,能够把这些好的项目坚持下去。因为我们毕竟主要投三个方向,还有很多的企业比较熟悉,这个时候我们也鼓励他们合并,我们通过各种活动让他们加深了解,在这一块里面也能有一些收获。再一些企业就是等了,或者是在企业还可以的情况下,如果做小而美的公司意义不是太大,如果各方面指标还可以我们也会回购回来。当然也有血本无归的可能性。
第二个站在退出的角度。仅靠IPO挺难的,去年发了110支股票,历史上最高的股份是400支,总的在数量上是太少了。并购重组是非常好的渠道,仅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就在1800起以上,所以我们一直在并购重组上加大力度。我觉得并购退出是非常好的手段。第三就是证监会搞了新三板,几乎没有流动性,新三板10000多家企业一年的交易额仅800多亿,还不及上海证券交易所半天的交易量,现在基本上趴在那里。新三板的确需要改革,可以创造更好的退出渠道。现在欣慰的是科创板推出了,深圳作为改革示范区,创业板即将注册制,我认为未来所有板块都会注册制,未来几年我还是比较乐观的。
我个人经历过很多成功和遗憾的退出。遗憾的是临门一脚没有退好的。举两个例子,像当年的开心网,但是因为东南融通造假,后面的事是没有办法上了。那个时候新浪是可以收的,但是价格不是很高。后来腾讯也有意向。当时经验不太足,拿了腾讯的投资。现在看是卖给新浪是最好的选择。很多人说顺着企业家来就行了,我们是旁边出主意的。中国很多的企业家没有像美国创业者那样,经历过创业退出。他们也没有经验,如果不给他们意见,很容易一把好牌打坏了。
在中国退出还要考虑政策周期,还不光是产业周期。在中国产业有高有低,比如说在走下坡路的时候退出。你比如说互联网金融,如果是在2013年、2014年投,再投个三四年退肯定赚钱。如果2016年再投就相公了,打着打着永远胡不了。退出真的是一个作为投资者好好去来下工夫的事。
孙钻:我特别同意。很多机构不会特别在意IPO并购,当大家想这个投资可能出现风险的时候,是通过对赌的方式退出,估值调整永不能涵盖“退出”这两个字的。如果以现金给付的方式,双方也没有做好财务处理,如果是股份的方式给付,则有高额的税费。退出大家有这样的认识,前面要经历大量的谈判、约定,再回到一句话,投资有风险,条款要谨慎。
两种情况是商量、延期。如果不延期基金就下来。但是延期LP众多,说什么的都有。很难达到一致的意见。好在我们的条款中2/3通过就可以延期,如果要求百分之百通过,门都没有。第二个是RS基金,市场化的RS基金很少,去年5支基金,有一个基金到期了,母基金,问我转不转?我说去年让你转你不转。基金到期是很严重的问题。这一块这个市场我觉得还是很好、还是很大的,有谈判的筹码和优势,有的到期必须管理。第一个是退出,第二个我认为把基金的生命力怎么延续下去这是大的问题。还有一个对风险如何处置是个问题。投资公司没有说100%的,退出无非是两种情况,帮他上市,核查也好帮他规范。第二个不好的项目想办法回购、退。我们不是国企,国企不能对赌的。我们也做过一些坏事,不诚信的人上黑名单。我和大家呼吁一下,定投管理。
投要投的准,退要退的好
许小林:这个会议上多讲一些行业的真实情况也无所谓。退出是一个好话题,总比大家谈我又投了什么明星项目,大家说最好的一面。我觉得这个更真实一些。我刚进行业的时候有一句话说的是会退出的才是师傅。当一支基金七年以后,一堆乱七八糟的事,投资经理要解决的时候,你会发现退出真的很难。很多人问这个赚钱为什么不多投一些?我说我要知道赚钱我全投。不赚钱为什么你要投?如果我要知道亏本不会投。
今天请到台上坐的,应该是退出做得比较好的。我拿医疗行业和大家举例,还是有一些新趋势的变化。比如说我们做早期医疗投资,从研发到一期临床二期到三期再到上市,包括去美国、香港,可能要五到八年甚至十年以上的企业才能上。这些企业最快的可以成立三年就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市,也是三个主板市场上市,给还可以研发市场阶段的企业有了退出的可能。
退出大大前移的情况下我觉得现在不存在了。一方面很多钱被迫往非常早期去移,早期就是看研发、看科技。另外一个现象我拿A股300家医药公司来说,他们还比较扛跌的,梳理一下你会发现大约有几十家(数据会变),我们曾经看到71家PE是在20倍以内,你就想它已经上市以后,PE还在上市,市值几乎没有波动。这一批公司就算已经盈利、就算已经上市市值几乎没有增长。出现什么情况呢?未来更多的机会在于并购整合。中国没有真正的大企业,在哪个行业都是一样,中国最大的医药公司和全球最大的强生是4千亿美金,中国最大的市值加起来都没有人家一半都不到。未来最大的逻辑一定是往最早去走,但是这个不可能会压重金,还有更多的资金往后期的并购整合去走,这个会给中国的退出带来更大的资金体量、更大的投资机会,包括上市公司的整合也越来越多。这个事情做得最好的就是投中资本,可以引导我们更多的去做投资整合的事。
龙劲柏:投资最终还是为了退出,如果不退出没有DPI,投要投的准,退要退的好,还要坚决。IPO上市以后,对我们来说减持规定的范围是,3个月以内1%或者2%。
主持人:我插一句,一级市场就赚一级市场的钱,千万不要赚二级市场的钱,你把别人的路走了,自己不会活的很好。
在并购方面,对我们来说越来越多的项目要靠并购退出。我们2017年专门成立了一个并购板块,从著名的大券商投行部挖了一批人,积极撮合做上市公司的并购。
让南京诞生下一个世界级的企业
曹国熊:南京是我的福地。南京整体实力比较均匀,我们区委书记也说了,国有投的比较多,各个产业基本上都有。我们看下来,南京在全国处于第一第二的位次,我们非常期待南京,包括信息电子、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业能够在全国居于龙头。
韩宇泽:江苏包括南京总体新经济产业的基础还是不错的,我们以往有布局。刚好我们在江苏新起一个新经济产业的股权基金。我们非常看好环保行业。江苏在环保行业的基础在全国还是挺好的。过去我们做水处理、固废处理,现在加大危废、VOCs、核环保等细分行业都有很好的布局,我对这一块比较看好。另一个是新材料方面。
姜浩天:我觉得南京和江苏的基础很好,最需要投入的是龙头企业,龙头带来的集聚效应是非常明显的。
孙钻:南京在地理范围上,在全国所有的省会里面排在倒数第二位,土地面积仅大于海南海口市,在这种情况下南京创造出各个区,包括江北自贸区,我相信南京未来会更好。
唐忠诚:在南京投了7、8家企业,都还不错。我觉得南京的产业结构比较全面。南京突出几个突出的产业集群,这是未来南京发展的方向。
许小林:我来南京的时候南京朋友跟我说了一句话,没有一支鸭子可以活着离开南京。我建议每一个在南京的资本不要空手而回,要像对待鸭子一样对待南京的资本,那就成功了。
龙劲柏:我是南京的本土投资机构。这么多年立足于南京,对南京看得比较多一些。而且我们在南京投的项目比较多,南京是潜力巨大的,它有非常好的资源禀赋,是历史文化名城。第二个南京有很多的科研院所、高校。南京的院所排在全国第三位,中科院在南京也有好多所,这是非常好的科创资源。政府、资本如何把资源整合起来,促进科研资源、大企业的员工出来创业,我觉得这就很火。
第二个南京重点打造几张产业名片,越来越形成规模了。比如说半导体,比如说紫光、台机电,包括一些产业链公司都在南京迁移。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都是南京的强项。另外还有生物医药,还有一些其他的产业。也欢迎大家到南京来投资,我们非常看好南京。
主持人:我们对南京非常熟悉,也投了非常多的企业。政府这边已经做了很多的事情,我觉得唯一一点,未来这边人才能够更好的互动,能够产生出下一个世界级的企业,这个是最重要的。当然这里面需要大家的努力,包括在座的和台上的嘉宾,今天来和没有来的潜在合作方合作,最后我们才会产生更多优秀的企业,让南京和江苏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