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快评双11来了!这十大“陷阱”你不得不提防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电商门户互联网+智库

二、十大网购“消费预警”“剁手”前要睁大眼睛

当直播带货成为各路玩家争抢的“高地”,频繁翻车、假货不断、刷量造假、质量存疑、售后无门......似乎也将直播带货带入一个微妙的时刻。

今年的直播带货“火”出了新高度。双11更是商家“标配”,目前,商家、平台和直播带货达人们都已经进入“双11”最后冲刺阶段。然而,近乎疯狂的“角逐”背后,乱象更是不可避免。

预警二:摸清优惠“套路”,谨防“先涨后降”被“忽悠”

“双11”期间,价格优惠是刺激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各家电商也因此打出促销牌,秒杀、折扣、红包、优惠券、预付定金直减等不停歇,卯足了劲刺激消费者下单。然而,部分商品已经偷偷换了“身价”,商家依旧玩起“先涨后降”的套路。部分商家借促销表面让利实则清库存,甚至出售质量较差的商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有关条款解释意见的通知》(发改价检(2006)623号)第四条:“《规定》第七条第(一)项所称的“原价”是指经营者在本次降价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如前七日内没有交易价格,以本次降价前最后一次交易价格作为原价。”

预警三:平台玩法“接踵而至”,预售“定金”要留神

今年“双11”预热期间,各家电商平台玩法全面升级。于此同时,阿里、京东、拼多多纷纷推出“百亿补贴”互相钳制,据网经社不完全统计,今年双十一电商推出的玩法有:百亿补贴、消费券、现金补贴、现金红包、优惠券叠加等,累计补贴近1000亿。可谓“薅羊毛”的新境界,可谓是让消费者剁手更顺利、更优惠。

【消费提醒】对此,蒙慧欣认为,在平台活动过程中,红包可谓是“应接不暇”,让消费者“眼花缭乱”,甚至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消费。蒙慧欣提醒消费者,这些平台推出的系列玩法,其主要目的提高消费者活跃度,引流且激活用户,提高用户留存度,另一方面则是宣传推广,激发消费者者购物热情,但也因此导致消费者冲动消费,购物不知节制,在其活动结束,消费者反应过来之后退货退款也会成为售后难题。

此外,消费者一定要看清并区分“定金”和“订金”,了解预售规则及时支付尾款,定金一旦支付不可退,而订金原则上可退。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京师(泉州)律师事务所丁秋萍律师曾表示,根据《担保法》第89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因此,如果商家和消费者约定的是定金,那么消费者后期取消订单时,商家对于消费者预付定金是可以不退款的,从法律上站得住脚。

但实际生活中很多消费者对于定金规则并不知悉也不会打开协议进行阅读,且平台和商家往往是处于强势地位的一方,因此为了避免在促销活动中存在引诱消费者提前下单的情况,建议商家在涉及定金不退的条款后面补充,如果商家违约,需承担双倍返还定金。

预警四:社交拼购或藏“猫腻”,下单需谨慎

随着社交模式的发展,低价拼购的模式早已不在陌生,除拼多多等拼购电商外,淘宝、京东、苏宁等电商纷纷推出拼团平台,双11期间各家电商的拼团促销活动此起披伏但也良莠不齐。

预警五:特价限购、消费返现,与实际不符

在以往的电商大促期间,经常出现某些商家推出特价限购、消费返现等活动,但实际上,商品页面上显示特价商品限购100件,前100名下单的用户消费返现,但实际却是,消费者成功下单后,商家却以已达上限或库存不足等理由拒绝消费者下单,或者并非前100名用户,而无法兑换返现承诺。

预警六:警惕发货陷阱,避开物流高峰

预警七:“电商专供”小心被“套路”

电商专供的话题一直被大家热议和警醒。一箱同品牌的纸巾网店便宜一二十元?一件同品牌同款的服装网店价是实体店价的三分之一?一款看似一样的电视机价格相差千元,实则型号仅差一个数字?这背后是品牌“电商专供”在“捣鬼”。“双11”电商大促期间,品牌商品成为消费者购买的主力军,然而被打上“电商专供”标签的品牌商品消费者需谨慎下单。

据此前网经社研究表明,目前“电商专供”商品存在三种情形,即同款不同质、同牌不同质、盗用品牌,应当区别予以认定。“电商专供”商品虽为统一品牌方生产,但也面临服务短缺问题。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这里的“货”不仅仅指商品质量,也包括商品售价中包括的服务价值。目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网购商品享有七天无理由退换货服务,因此在服务体系上应差距不大。

【消费提醒】对此,蒙慧欣提醒,在产品质量上“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仔细看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实际上“电商专供”商品一般是价格较低而品质稍逊的商品。“电商专供”商品一般在服装、电器、鞋帽、箱包等品类较多,消费者要擦亮眼睛。

预警八:了解退换货规则,注意售后时效

预警九:部分消费金融高利息无提示服务费没有发票

大促期间为刺激消费,电商纷纷推出类似于蚂蚁花呗、京东白条、苏宁任性付、分期乐、惠分期之类的“赊账服务”,而不少平台为鼓励消费者使用消费金融付款给出了更多的优惠。大部分电商平台的消费金融服务分为一次性还款的免息服务以及分期付款的收手续费服务,并且多数标明具体的还款金额。

【消费提醒】蒙慧欣提醒,消费者需明白任何的“赊账服务”都需还款,并且不同平台的消费金融服务分期手续费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平台甚至没有明确标示具体还款金额,待还款时高额手续费让消费者诧然。此外,开通并使用多个平台的消费金融服务容易造成忘记还款,影响个人信用的情况。

预警十:小心各类诈骗,不要被“钓”钱

在购物狂欢的同时,许多不法分子也盯上了“双11”,通过假冒淘宝客服、快递物流、以“解决售后”“退货退款”为名实施诈骗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4)快递货到付款、丢失诈骗:一般为消费者下单后因信息泄露,假冒快递员送空包裹,谎称需货到付款,消费者被骗运费;

除此之外,双11期间,各家快递公司包裹量大,容易出现丢失损坏等情形。有的不法分子借此乱象,还可能冒充快递员或快递公司客服,以包裹丢失、损坏需要给当事人赔偿为由进行诈骗。

(5)“秒杀”诈骗:商家设置部分商品为“秒杀款”,实际由系统设置,消费者根本无法成功“秒杀”,甚至还会造成个人隐私信息泄露。

一年一度的“双11”电商年终大促已经开启,根据往年消费投诉情况显示,先涨后降、虚假宣传、定金不退、发货迟缓、退换货受限、信息泄露、快递延误是消费者主要遇到的问题。

THE END
1.网络购物防诈骗宝典,请查收!青网军事频道随着网络购物的盛行,给官兵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暗藏风险。我们如何在虚拟网络空间确保自己的信息和财产不受到侵害?只有不断更新掌握不法分子的手段,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升自身防骗技能,才能不被“小利”所诱惑,避免掉进不法分子的陷阱。 作者:杨耿 杨怀远 王祎南 李治林 裴忠益 廉芳野 黄伟燊 张津琼 责任编辑:龚阿...http://mil.youth.cn/201208spjx/202409/t20240927_15549097.htm
2.“双十一”到来,警惕新型网购诈骗!如何避坑?法官这样建议→商家久拖不发货 是否涉嫌欺诈? 对于网购遭遇久拖不发货,商家是否涉嫌欺诈一事,张倩表示,首先久拖不发货,商家已违反按期交付货物的义务,肯定已经构成违约。在此基础上是否构成欺诈,还要看具体的情形。比如说如果商家在久拖不发货的过程中编造各种虚假的理由,让消费者持续等待,或者在此过程中要求消费者取消订单,重新加...https://www.hbynet.net/html/heqing/daohang/guoneidongtai1555011803978326017/1855890995292631041.html
3.中小学学生防诈骗知识竞赛题库11、(单选)网购付款过程中,商家向你索要验证码,你该怎么做?() A、商家需要就告诉他,免得影响网购 B、告诉他,反正也要付钱给商家 C、 验证码谁也不能告诉 D、 商家要验证码肯定是有用的,告诉他吧 正确答案:C 12、(单选)暑假,小鱼正在家里上网聊QQ,这时有个陌生人发来一条信息“轻松兼职,每天工作2小时,...https://www.meipian.cn/3w4peins
1.网上购物便利性与消费陷阱,如何保护权益和维权?抢购的两提卷纸还没手掌大,低价网购里的障眼法怎么治?(5) Title:网上购物那个啥,权益保护你弄咋啦? 现茬这个互联网嗖嗖地发展,网上购物简直成了咱日常生活里离不了的一瓣儿。点儿几下屏幕,心意的物件就给你送到家,确实方便得很。但方便的同时,陷阱也多,防不胜防。 https://www.9200.cn/167951.html
2.网购遭遇欺诈如何正确维权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人喜欢网购,这样足不出户就能买的自己心仪的商品,省钱又省力。尤其是在节假日促销期间,消费者遭遇网购欺诈怎么办?网友提问:双十一遭遇网购欺诈怎么办?律师解答:网购虽然方便快捷,但风险不小。不费劲地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固然好,但谁又能保证每次的网购经历都愉快至极呢?换一个问题,若网购遇到诈骗...https://www.66law.cn/laws/290075.aspx
3.消费者该如何避免网购“踩坑”?互联网时代,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轻轻一点即下单。网络购物使得各种商品和服务触手可得,也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然而在这些琳琅满目、花样百出的商品和服务背后,消费欺诈、虚假好评、滥用格式条款等陷阱也层出不穷。 通法君通过梳理网购领域典型案例,以案释法,提醒广大消费者需警惕再警惕、小心再小心,...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749622
4.网购欺诈消费者怎么处理?导读:网购欺诈消费者可以主张三倍赔偿。因为在一般的消费者赔偿类型的案件当中,消费者是可以拿着商场开具的交费的凭证,然后直接到商家要求商家来进行赔偿,如果商家不予配合的情况之下,完全是可以投诉渠道或者是起诉。 网购欺诈消费者怎么处理? 一、网购欺诈消费者怎么处理? https://www.64365.com/zs/1448066.aspx
5.网上购物调查报告(精选16篇)针对以上的总结我们也对厂商门提出一些的建议,要加强网络安全的服务,要监督好网上商品质量,保证消费者买到的是货真价实的商品,这样他们在购买后心里才不会与预期的落差相差很大。 网上购物调查报告 2 一、调查目的 大学生是新新人类,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为了揭开网购的真实面目,让更多的人了解网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dcbg/20221118095816_5972160.html
6.学生上网的调查报告可以在这些站中加入一些论坛,是中学生能在其中畅所欲言,发表对站,对老师、家长、学校的看法和建议,倾诉自己的想法和苦恼,这样就能用许多中学生都喜欢的方式,不但是中学生远离不良站,还能更实际的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改进老师、家长的教育方法,改进站的内容、效果。这样做往往是事半功倍。 https://mip.wenshubang.com/baogao/2911513.html
7.推荐大学生网上购物调查报告12、大多数大学生对网上货物的质量和售后服务持有怀疑与担心,对网络全性问题也比较关心,对于别的没有什么太大的捆扰。 13、网上购物越来越能被大家所接受,受大家所关注,具有很好发展情景。 五、调查报告总结与建议 通过上述的调查报告,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在网上购物还不是很普及,但潜在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在大多数主要...https://www.jy135.com/diaochabaogao/1585017.html
8.消费者网购行为分析12篇(全文)显然网络购物以及购后的行为, 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会受从众行为的影响, 比如个人原本不是很满意的商品, 但是为了从众需要, 也无法降低再购行为。因此, 减少从众行为, 加强消费者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 是降低网购非理性行为的又一途径。 五、对策与建议 从上述分析看出, 消费者的决策行为是导致网络购物非理性行为产生的...https://www.99xueshu.com/w/ikeyq2r7q4r8.html
9.网购安全风险和建议虽然评论可以伪造,但在网上购物时查看其他客户的总体评论模式仍然会有帮助。受信赖的评论网站可以让您在购买之前了解零售商的真实性以及其他客户的想法。 网购安全建议 以下是一些安全网购提示: 在地址栏中直接键入 URL 发送网络钓鱼电子邮件的诈骗者依靠您单击电子邮件中的链接被带到零售商的“网站”,下毒搜索结果链接...https://www.kaspersky.com.cn/resource-center/threats/how-safe-is-online-shopping
10.网络购物市场的现状和趋势的调查报告(精选9篇)4、大学生网购消费金额情况分析消费的金额主要是由生活水平所决定,而大学生并没有实际的收入,所以一般的消费金额主要集中在30-60段和60-100段,其中女生偏多。 5、大学生对于网购商品的满意程度情况分析网上商品无论图像多么的吸引人,颜色艳丽,但都可能经过修改,跟实际收到的有所色差及型差,所以有时购物人对收到...https://yjbys.com/diaochabaogao/562840.html
11.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合集15篇)建议与总结: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所以:⑴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⑵对于学校而...https://www.oh100.com/baogao/diaochabaogao/506123.html
12.关于大学生网上购物的情况调查(精选8篇)所以,我们应该反过来想,现实中同样存在欺诈等,我们也能接受,那么网络中存在适当的一些欺诈也是在所难免的。而且,实际上,你在进行网购时,选择那些购物流程相对安全、信用度较高的网站,那么我觉得网上电子商务的安全度未必比现实中低。由此,我觉得在总的来看,网购是比较方便快捷的,而其中很多人并没有选择网购,那么观念...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w0o84km.html
13.@所有人,“双11”“买买买”网购如何避坑?法官这样建议→法官这样建议→ 近几年,各大电商平台为吸引消费者下单,推出各类花式促销,优惠券、满减、预售付定金……有些人经历一番烧脑凑单操作后,买到了符合心意的商品,但也有不少人踩了坑。面对“双十一”,消费者遭遇了网购纠纷,该如何处理呢?来看看法官怎么说。https://news.online.sh.cn/news/gb/content/2024-11/12/content_10259616.htm
14.避免“入坑”!警惕社交拼购等十大网购陷阱对于“先涨后降”的消费套路,消费者可以向相关监管部门反馈。建议电商平台建立相应的价格保护机制,避免商家虚抬价格。关注平时销售价格,与促销价格进行对比,是否存在真正的实惠,以防落入商家的价格陷阱。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有关条款解释意见的通知》(发改价检(2006)623号)第四条:...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3729&newsId=317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