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教育思想大讨论简报第八期

教育思想大讨论领导小组办公室2018年6月7日

本期导读

【活动聚焦】

校党委书记左惟参加交通学院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

我校教育思想大讨论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专题组召开院系代表座谈会王守仁教授应邀参加外国语学院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

【部门动态】

研究生院召开座谈会专题研讨研究生培养机制与模式

总务处全面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专题研讨

【院系传真】

经济管理学院成功召开校长院长论坛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第四届“我与院长面对面”活动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本科生开展“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主题班会

交通学院召开研究生教学组教育思想大讨论座谈会

公共卫生学院举办“我与学生面对面”活动

体育系召开一流体育教学专题研讨会

自动化学院召开教育思想大讨论系列会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教育思想研讨会

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召开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小组扩大会议

机械工程学院召开师生教育思想大讨论座谈会

化学化工学院各学科教研室持续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

【名师笔谈】

韩冬青: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他山之石】

清华大学:以更高的标准推进全球战略达到新高度

校党委书记左惟参加交通学院

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

6月2日上午,党委书记左惟参加交通学院“教育思想大讨论”研讨会。交通学院院长刘攀、学院党政联席会议成员、院党委委员、部分学生代表以及青年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交通学院党委书记秦霞主持。

我校教育思想大讨论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专题组召开院系代表座谈会

5月30日,学校教育思想大讨论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专题组召开院系代表座谈会研讨一流人才培养定位及目标。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的负责同志及土木学院、数学学院、物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负责同志和教师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党委办公室主任冯建明主持。

座谈会上,冯建明主任介绍了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专题组的研究进展和阶段性成果。随后大家对比了国内外一流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和所在学院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实际,并结合我校“双一流”建设方案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热烈地研讨。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在学校全面启动“双一流”建设之际,“培养一流领军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学校发展定位。大家围绕一流人才的基本特质和内涵、人才培养定位如何既体现一流追求又符合学校实际、人才培养方案如何支持一流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定位如何分层分类、人才培养定位如何体现学校底蕴传承、目标定位的表述如何更加凝练等问题畅所欲言,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根据工作方案安排,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专题组还将进一步开展座谈和研讨。(党委办公室)

王守仁教授应邀参加外国语学院

5月30日,在学校深入开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培养一流创新人才”教育思想大讨论之际,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开展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外国语学院邀请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级教学名师、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王守仁前来作题为“‘双一流’建设进程中的外语教师发展”的报告。校党委副书记郑家茂、外国语学院党政班子成员以及全体教职工参加了此次报告会。报告会由外国语学院院长陈美华主持。

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马强对此次报告会进行了总结。马强表示,外国语学院正积极响应学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部署,将以“教育思想大讨论”为契机,集思广益;以“十三五”中期检查为突破,对标找差;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加强价值引领;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外国语学院在人才培养、办学结构、教学质量与特色、科研发展、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核心问题,群策群力,统一思想,真抓实干,为学校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构建国际化一流人才培养新格局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会后,王守仁教授还与学院党政班子成员、教授委员会成员、系部主任进行了座谈,就外语教师的培养和师德建设、外语专业学生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外国语学院的发展出谋划策。(张可馨金晶)

研究生院召开座谈会专题研讨

研究生培养机制与模式

5月31日,研究生院组织召开座谈会,围绕学校教育思想大讨论的主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培养一流创新人才”,专题研讨研究生培养机制与模式。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卞清主任、我校研究生院全院在职人员参加座谈会。会议由研究生院党支部书记宛敏主持。

会上,卞清主任围绕“双一流”建设进程中的研究生教育改革,重点介绍了南京大学“四三三”博士培养模式和“二三三”硕士培养模式。她指出,“四三三”模式包含“四个阶段、三个环节质量控制、三种奖助激励”,是面向培养全过程(入口—过程—出口)的博士培养模式;“二三三”模式则包含“两类学位统筹互动、三层次能力培养阶段、三条个性化培养发展路径”,是一种培养类型对接、课程体系贯通、满足多样性需求的硕士培养模式。

通过此次会议,大家充分认识到,要发挥研究生教育在“双一流”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必须围绕“立德树人、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改革主线,坚持以质量为核心,以资源分配为抓手,积极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生院)

5月9日,修缮服务中心召开教育思想大讨论动员会,中心全体员工参加会议。会上,修缮服务中心主任蔡俊从中心的实际工作情况出发,要求大家秉承中心“打造精品、感动服务”的理念,不仅要保证维修质量,还要提升维修服务水平,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一流人才培养、进一步满足师生对美好校园生活的需求,全面提升维修服务保障能力。随后,蔡主任对教育思想大讨论的具体实施细节进行了布置。

章荣琦副处长在会上提出:一、认真贯彻学校教育思想大讨论的文件精神,认真实施幼儿园教育大讨论的方案。二、希望园长带领大家认真学习新时期幼儿园教育新理念,共同探讨幼儿园的发展思路。三、加强幼儿园师德师风的建设。四、幼儿园的工作要以孩子健康成长为本,坚持为孩子的成长服务,同时加强教育管理研究。五、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找出幼儿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六、加强各项安全工作,完善各项安全工作措施,层层落实。七、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八、加强廉政建设。希望幼儿园领导班子认真总结和梳理问题,不断完善和改进幼儿园的保教工作。

5月31日下午,经济管理学院围绕“国内外一流经济管理学院人才培养的优秀经验和改革举措”,召开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之校长院长论坛。论坛邀请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党委书记、国务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组成员李廉水教授,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国家教学名师沈坤荣教授,以及经济管理学院杰出校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陈煜波教授等三位嘉宾。全院教职工及部分学生代表参加了论坛,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赵林度主持论坛并发表欢迎致辞。

嘉宾发言结束后,学院师生就当前各学科建设情况和发展困境与三位嘉宾进行了探讨。(王秋彤孙靓)

共话心声助力成才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第四届“我与院长面对面”活动

5月28日下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九龙湖校区教五二楼会议室举行“第四届院长面对面”活动。学院党委书记李久贤,党委副书记孙威,副院长张在琛、黄永明,团委书记吴兆青,辅导员卞慧、孟帆、王小仟,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科协主要干部和各学生班级、党支部、团支部代表等二十余人出席本次活动。在教育思想大讨论背景下,学生代表们围绕领军人才培养要素,就学院的各项工作展开了热烈交流,学院领导就提问进行了详细解答。

本科生李东松同学提到了大三专业课选课时遇到的困难。张院长在回应中表示,在新版的学院网站上将发布课程教学信息,方便同学们查阅了解;学院将会在选课时加强指导,邀请班主任等进行更详细的选课解读。同时,建议同学们不要急功利近,不同学科的专业课相互交织,不要过度重视课程的实用性而忽略其价值。

研究生吴伏宝、卢娜同学提出了研究生科研环境的问题,包括一些仪器配备,常用科研软件正版化等问题,孙书记表示会及时与各学科联系,为同学们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对于需正版化的科研软件,将整理出清单并及时落实解决。此外,学生代表们还就SRTP项目选题、本科生创新实验室使用、网课平台搭建、研究生学术竞赛等问题与院领导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会议最后,李久贤书记对会上讨论的内容作简要总结,引用了习总书记在五四讲话上对青年学生提出了四点希望,即“爱国、立志、求真、立行”,以此来勉励在场同学。李书记对同学们提出期待,希望大家作为学生认真考虑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物,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立鸿鹄志立奋斗志,做到求真学问和知行合一,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孙威)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本科生开展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主题班会

5月28日至30日,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本科17级各班先后开展了“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主题班会。班会邀请了院党委副书记张璐和班主任杨望、胡晓艳两位老师参加。

班主任胡晓艳指出,在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应重点强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她认为,网安的学生作为未来掌握强力技术的新时代网络安全人才,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利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回报社会。她也提醒同学们要注重当下基础知识的学习,为维护中国网络领土安全尽到一份力,不断创造未来人生的高度。

院党委副书记张璐在总结中向各位同学介绍了学院目前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对同学们提出殷切希望。她表示,学院将秉持“用一流学生工作,助力一流人才培养”的工作理念,全面实施“学生思想引领工程”,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力打造文化课堂和实践课堂。一方面聚焦网安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和文化品格塑造,帮助网安学子树立远大理想,形成关心国家发展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把“家国情怀”塑造成印刻在网安学子身上的文化基因;另一方面把网安人才培养与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未来发展需要对接起来,开展更多形式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并针对网安学科特点,积极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在认识和服务社会中开阔视野、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做到知行合一。(吴国铨)

交通学院召开研究生教学组

教育思想大讨论座谈会

5月29日,交通学院组织召开了研究生教学组教育思想大讨论座谈会。交通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陆建、各二级学科分管研究生工作的主要负责人、青年教师代表以及学院研究生秘书等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大家认真分析了前一阶段在学生群体中广泛征集的有关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反馈意见与建议,参会教师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自身工作体会进行讨论,重点突出了新时期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着重从研究生培养中教与学的两大主体——导师和学生着手,从学院、学科、导师等不同的层面剖析与反思了培养一流创新人才方面的不足,讨论并明确了开拓视野、成就卓越的引领方向,提出了培养行业急需人才所必备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在研究生招生与培养制度改革、培养方案优化、知识体系更新、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能力培养、校企合作以及导师素质与能力持续提升等方面形成了明确的意见与建议。

会议最后指出,交通学院、各二级学科以及全体研究生导师都要以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为契机,主动对标世界一流高校,从不同的层面深入查找影响一流人才培养的重点、弱点、难点与突破点,进一步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实践再创新,固强补弱,争先创优,努力为东南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名校提供更好的支撑。

践行五四精神争做“四有”青年

——公共卫生学院举办“我与学生面对面”活动

5月17日,公共卫生学院以“践行五四精神,做新时代‘四有’青年”为主题举办“我与学生面对面”活动。院党委书记李涛、班主任张华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二的同学参加了活动。

李涛书记指出,知识无有用、无用之分,大学教育是通识与专业、课程与文化、知识与素养等紧密结合,同学们应充分利用在大学学习的时光,学会学习、懂得学习。他表示,学院会积极采纳同学们提出的合理建议,调整课程安排,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李书记引导同学们应考虑四个方面——“专业、学业、行业、事业”,将大学作为积累知识和社会交往的平台,积极结合自我兴趣与特长明确理想信念,不断反思“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能干什么”。谈及就业问题,李书记提醒同学们,不应将过多精力纠结于就业的选择,而应将更多的目光放在道德、情操的提升上去。最后,李书记回忆了自己的青涩年华,并指出,情侣应当是志同道合之人,二者的人生必经从朋友到同志,再到恋人的阶段。(徐润)

5月30号上午,体育系在九龙湖体育馆举办体育教学研讨会,系副主任金凯以“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体育,一流的体育离不开一流的体育教学”为主题作专题发言。体育系全体教师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系党总支书记王强主持。

会上,金凯副主任指出近年来体育的重要性不断突显,对东南大学体育教学进行了回顾,并明确了现阶段体育课程指导思想及目标、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责,指出要以“四全”课程改革指导思想,积极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和“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为中心,让每一个学生受益”的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强调高校体育教师首先应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加强师德修养,全面关心爱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刻苦锻炼身体的意志和良好的体育道德,并通过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5月25日晚,2018年国际材料青年学者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召开。来自世界各大名校的国际材料青年学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全体党政领导、各系系主任、院长助理、学院老师代表、院机关老师、研会及学生会主席、学生代表等参加会议,参会人员就领军人才的定位、培养体系的构建、教学能力的提升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会议由院党委书记杨树东主持。

会上,杨树东书记鼓励各位青年学者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及所见所闻提出人才培养工作方面的宝贵建议,促进东南大学教育思想大讨论深入进行。院长薛烽在致辞中表达了对来访学者的热烈欢迎。随后副院长储成林对学院的专业传承、学科建设以及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描述,围绕“师资力量、办学定位、专业培养特色、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学院建设的举措和成效,由此引出此次教育思想研讨会的三个主题方向:材料学科领军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材料学科领军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会上大家还针对教学具体工作环节(如教学方法、多元化考核标准等)与学院进行了深入交流。(张旭海)

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召开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小组扩大会议

5月28日上午,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在四牌楼校区电子所楼召开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小组扩大会议。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工作组成员及骨干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谢建明副院长主持。

谢建明副院长首先介绍了会议的三个主题:一是就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的五个问题进行研讨;二是就目前学院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进行讨论;三是讨论和确定全院教师教育思想大讨论研讨会的主题和日程安排。随后,与会教师展开讨论。

全国生物医学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万遂人强调,大学要办好教育,首先应当是政策落实,教学奖励应当向科研靠拢,教育思想上做到认真负责。他谈到最近到兄弟院校参加本科教学评估,感觉其他学校发展很快,希望学校能加大投入。他还特别强调要重视即将开始的工程教育认证,建议学院尽早开始准备。针对学院的课程中医电教师不够的状况,他建议要适应教学需要,打破实验室界限,整合课程群,采取教学组的形式。

谢建明副院长提出,为鼓励教学,学院正在研究制定“申请专技岗位学院补充条件”,并逐条解读,征求与会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分管研究生培养的徐春祥副院长认为,补充条件出发点在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很重要也很有必要,建议授课竞赛获奖等要求在职称评定时能打通,即只需一次获奖就具备晋升资格;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周平谈到了学风问题以及特殊类学生留级、延长学制比例比较高等问题,针对学生管理中存在“保姆式培养”的现象,他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

骨干教师钱卫平老师认为目前生源质量有所下降,课程要求没有变,因此造成学习困难增加。研究员、教授待遇相同,科研奖励很高,教学却难以衡量,造成了一些问题;青年教师吴富根、孙钰、涂景在会上相继发言,表达自己对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的看法与建议。

院党委书记洪宗训作总结发言。他表示,学院目前的政策是科研与教学并行,学院将在政策上进行设计,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他还明确了此次讨论会的目的,鼓励大家积极思考,挖掘学院发展中不协调不充分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办法。最后,工作小组商定于6月中旬召开学院人才培养研讨论坛,并确定了发言人和主题。(尉思懿)

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

5月28日下午,土木工程学院建设与房地产系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商讨东南大学工程管理专业领军人才的培养路径。支部书记徐照、系副主任宁延和袁竞峰,以及杜静、林艺馨、陆莹、陆彦、虞华、朱蕾等教师参加了讨论,会议由系主任李德智教授主持。

李德智主任首先发言,他指出,随着“双一流”建设的启动,学校和学院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工程管理专业也要针对新目标进行思考。对此,他提出“一二三四”的基本要求,包括“一个中心”(即将培养目标修订为领军人才)、“两个战场”(即国内就业、一带一路等国际就业)、“三类课程”(即课堂教学、课外研学、MOOC)、“四个抓手”(即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实习基地和国际认证)。其中,在课外研学方面,拟在学院连续多年组织江苏省大学生工程管理创新、创业与实践竞赛的基础上,参与发起并承办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建造与工程管理创新竞赛”;在MOOC方面,拟将学院李启明教授领衔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工程合同管理》建设为全国工程管理领域第二门MOOC;在国际认证方面,拟在学院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硕士点等通过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认证的基础上,申请通过项目管理协会(PMI)的国际认证,为学院的师生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夯实基础。

袁竞峰副主任针对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国际认证、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等进行修改的内容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并达成多项共识。

最后,与会老师们就如何贯通本硕博培养、如何管理硕士培养中的实习环节、如何提高硕士论文质量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虞华)

机械工程学院召开

师生教育思想大讨论座谈会

5月31日,机械工程学院组织师生代表在机械楼南高厅会议室召开师生教育思想大讨论座谈会。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殷国栋,院党委副书记王斌,工业设计系薛澄歧老师,机械设计系张艳老师、毕可东老师,机械制造系胡涛老师、李晓老师,工业工程系刑佑强老师、团委副书记柏硕以及机械工程学院本科、硕士、博士的30多位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座谈会由机械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梅仂盈主持。

会上,师生代表们自由发言,紧扣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三个问题展开热烈讨论,针对学院长期以来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部分老师和同学围绕“如何培养学生止于至善的科研精神和知书达理的人文情怀”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其中,胡涛老师通过对比自己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求学感悟和来到东南大学后的教学体验,谈到学生应该把“止于至善”的校训铭记心中,既要心怀远大抱负,也要务实眼下;邢佑强老师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谈及有的学生在与人沟通时缺乏基本礼节这一现象,希望学院能够加大培养力度,也希望学生们能够自我思考。2015级本科生何宗杰也以自己三年来的学生工作经验说明了这一问题的的重要性;杨雯皓同学提出在人文情怀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家国情怀。

会上,与会师生围绕“如何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自信,帮助明确学生的职业规划”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其中,2014级本科生何东泽提出本院学生缺乏专业自信的问题,薛澄歧老师就此问题给出回应,从高考入学分数、传统就业观念、学生自身兴趣培养等方面说明了出现这一问题的可能原因,并提出建议。张艳老师提出,学生们对自身的思考不足,缺乏主动培养兴趣、主动与人交流、主动投身科研的积极性,学院老师和学生自身必须共同重视,共同努力。

此外,部分研究生和博士生代表提出“既要务实,也要务‘虚’”。其中,博士生代表马凯威在发言中表示“不能闭门造车,要加强交流,不让科研乏味”,并对分别对学院和学生提出具体建议。(王成)

化学化工学院各学科教研室

持续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

继有机和高分子教研室、制药工程专业教研室和分析物化教研室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后,化学化工学院无机化学课程组、实验中心和化工专业课程组分别于5月28日、29日和6月5日召开教育思想大讨论。会议由各教研室负责人主持,院党委书记蒋波、院长周建成、教学院长杨洪、所有参与教研室课程的任课教师、实验教辅人员和学生代表参加会议。

无机化学教研室在教研室负责人陈金喜教授的主持下就“如何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展开讨论。讨论认为,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宗旨是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一、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课程设计,包括课程内容的设计和课后作业的设计,通过课程设计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科情感,引导学生自主广泛学习;二、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或讨论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书本与前沿科技相结合、无机化学与其他学科需要相结合、典型例题分析与工程问题解决相结合。教学上要善于运用归纳、对比的方法,重视化学理论和概念的系统化,注意理论间的内在联系。追踪现代科技,拓宽学生化学视野,体现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增加实验的设计性和综合性,通过开放性的实验课程、实验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积极性与创造力,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三、改善成绩评价方式,严格要求学生,增加课堂提问、小测试和阶段性考试。

化工专业课程组研讨论会在负责人骆培成的主持下开展。本次讨论会梳理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在校学生现状、师资队伍现状、课程设置现状和各专业课课程内容先后修读顺序。针对化工专业课程中的问题,参会师生各抒己见,表达了对化工专业建设的美好愿望:在学生方面,希望能够在学生入学第一年,由化工专业的专家教师给学生开出专题研讨学时,介绍化工专业的行业前景,让学生悉知学院对化工专业的定位是培养出具有科研创新精神的学生;在师资队伍方面,要积极引进具有单纯化工专业背景的人才,加强对现任化工专业教师的培训,创造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在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方面,在接下来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积极修正,不断完善,并定期召开教研室研讨会,共同制定教学大纲,梳理教学内容。(李敏)

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建筑学院韩冬青

东南大学的建筑教育为何能在全国执牛耳?其中最根本的经验和传统是什么?建筑学院历代名师辈出,90年来的办学历程表明,要培养出一流人才,就必须有一流的师资。办学的各种物质环境和机制都是人创造出来的。“人”是办学的核心要素。

人即教师与学生,好的生源要靠有效的人才选择机制来实现,接着就是如何把好苗子培养成未来的领军人物。我今天主要讲师资问题。我们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好的,水平高、热心教学,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学界普遍赞扬东南的教学风气和教学水平,这一点不能否定,这是我们今天所取得的成就的根本所在,也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基础。但我们不能回避问题,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按照新的世界一流的目标,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

一、两大主要问题

1.总体上看,我们师资队伍一流意识、领军意识不充分

其一,所谓一流,参照系是世界、是全球,而不仅仅是国内的、局部的,因此必须要有全球意识。在双一流的潮流中,不是国际的一流,也就不是国内的一流。因此要讲国际视野。其二,要有一流的学识,一流师资意味着教师要成为每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创造者、思想的引领者,这样才能解决好“教什么”的问题。这也是研究型大学的内涵所必然要求的。其三,要有一流的教学思想、方法和技术。因此,我们的师资要有教育学层面的思考能力,要有适应当今人才培养路径的方法和技术。所谓“以学为中心“,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态。当代教育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和技艺的传授,而是要结成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学习共同体、探索共同体。

2.高端人才不足,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不佳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36人,其中院士4人、千人1人、长江学者1人、全国大师1人、外籍全职教授3人、省级大师8人、优秀青年建筑师4人等,这种状态说明我们的队伍处在高原水平,有高峰,但对顶端高峰的占据不充分,在学科及方向的覆盖不均衡。海外博士学位17人,占比12.5%;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4人,占比10.3%。缺乏名师,就难以在吸引人才汇聚上占据优势;缺乏后继,学科及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就面临危机。这里面既有我们工作上的不够努力,也有学科和行业特点与现行的人才评价评定机制有冲突有矛盾的问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二、主要举措

总体上,要登高望远、意识与行动相连贯;要坚持队伍建设的系统思维。

1.必须要牢牢树立一流意识和领军意识

思想先行,目标先行,各学科及方向,各个教师个体要加强对标,要有靶子。从跟踪起步,达到超越。

2.引进与提升两手抓

既要有全球引进高端人才和潜力型人才的紧迫感和扎实的行动,要从信息获取、感情培养、优化服务、平台建设、机制建设各方面为引进人才创造条件,也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毅力。学院要有行动,各系所个体也要有行动。于此相平行,要有对既有队伍进行提升优化的扎实举措。要把个人的发展与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水涨船高,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的矩阵式组织结构就是为此而设计。在适宜的学术生态中,个体有目标、有依托、有动力、有成果。

3.要重视人才评价评定的一般准则与学科特点有机结合

基本思路应该是“国际标准、不拘一格,同类相比”。探索人才分类评价的机制与方法,细化不同人才类型和学科方向类型的评价细则。

4.学院综合改革要围绕“人才与成果”而展开

这就是以人为本。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师资队伍的自我改革、自我提升。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释放和激发出人的内生动力。考核也好、资源配置也好都是为此。建筑学院要准备新一轮的优胜劣汰,爬坡过坎,勇者胜,智者胜。

清华大学:

以更高的标准推进全球战略达到新高度

6月7日,QS全球教育集团发布第十五期QS世界大学排名,11所中国大学进入世界百强,中国排名最高的清华大学从世界25位升至第17位,这是自2015年QS采用新排名算法以后,首次有中国大学进入世界前20名。有业内专家表示,清华进步的主要因素在于该校高水平论文的质量与数量,国际化建设成果明显。

2016年7月,清华大学制订并实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清华大学全球战略》;

2017年12月11日,清华大学举办“2017年推动实施清华大学全球战略研讨会”;

2018年6月5日,清华大学召开2018年外事工作会议。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会上指出,清华大学要以更高的标准推进全球战略达到新的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顶层设计到深耕细作,清华大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不断提升一流大学建设水平和全球影响力。

加强顶层设计,建好全球战略重点项目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处在新的重要历史阶段。2016年清华大学首次制订并启动实施“全球战略”。全球战略描述了清华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目标和教育理念,确定了三大中心任务和和九大战略方向,通过整合国内外资源,坚定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建设的道路。

2016年秋季学期,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首批硕士新生、全球创新学院首届“智慧互联”双硕士学位项目学生相继入学。同时,经过四年精心筹备,苏世民书院迎来了来自31个国家的首届学生,着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理解中国的未来世界领导者。

探索践行“一带一路”,推动文化教育交流

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经济层面的互利共赢,也是文化和教育层面的“相遇相知”。清华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良好合作关系,努力为“一带一路”厚植民意根基、培养创新人才、贡献专家智慧。

2016年3月,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清华大学宣布成立亚洲大学联盟。2017年4月,亚洲大学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峰会在清华大学举行。“高等教育在未来亚洲社会的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全球化使得开放办学成为大学发展的主流趋势。亚洲大学需要顺应潮流,加强内部合作,同时增进与世界其他地区大学的交流,从而在世界高等教育中提升亚洲的影响力。”校长邱勇在成立大会上表示。

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清华积极搭建“全球智慧链”,助力“一带一路”教育发展:实施“一带一路留学清华计划”“周边国战略计划”,成立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研究中心,设立发展中国家研究博士项目,开展全球南方文化浸润系列……

不断改革创新,努力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胜任力

身处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清华聚焦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胜任力”。“全球胜任力”的内涵丰富,主要是指个人在国际与多元文化环境中有效学习、工作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包含三个层面的六项核心素养:一是知识或认知层面,需要学习世界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全球面临的共同议题,并能深刻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独立思考;能够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并利用外语去深刻体验、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二是行为或人际层面,需要具有跨文化的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化解矛盾和冲突;对人类命运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有责任感,在从事专业工作和职业活动中言行得体,并能做出负责任的决策。三是个性品质层面,需要对自己、对民族文化有深刻认识和自信,并有反思能力;对不同文化或文化多元性持开放和尊重的态度,不但从自己文化视角还能从其他文化视角思考问题。

为着力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拔尖创新人才,清华大学统筹规划校内、国内和海外一体化的国际化、跨文化人才培养过程,建立全学程贯通、全球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着眼于全球、立足于本土、成体系规划、全学程贯通”的思路,学校设立国际与地区研究院,依托研究院继续推进发展中国家研究博士项目建设;启动本科生全球南方文化浸润系列特色海外学习活动,为本科生深度学习广大亚非拉国家的文化与历史提供宝贵机会。联合学位、学期交换、海外实习、暑期实验室研修、暑期课程、国际会议和国际竞赛……清华不遗余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海外学习交流机会,构筑长短期项目相结合、学期派出与暑期项目相衔接、专业课程及文化交流并举的海外培养体系。

注重多元融合,构建国际化校园环境

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是简单的你来我往,更是深度交流与融合。为给中外学生创造良好的国际化学习生活环境,近年来,清华苦练“内功”,不断构建以中国文化为主导、多元文化兼收并蓄、适宜中外师生共同发展的国际化校园。

学校一系列国际化改革举措铺展开来:成立国际学生学者中心为国际学生学者提供专业化、国际化的服务和管理,促进多元文化和谐融合;将国际学生招生、培养、奖助学金等的管理职能归口至教务部门,推进国际学生教育进一步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作为中外学生混合住宿的“特区”,亚洲青年交流中心为近200位中外学生提供共同生活与增进跨文化理解的机会;针对国际学生设立“学伴”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国文化浸润活动……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强调,在开放创新的21世纪,一流大学必须重视全球视野的拓展。学校的办学视野决定了办学格局,也决定了培养学生的视野。推进国际化办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第一要务是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拔尖创新人才。要为中外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和环境,将中外学生趋同与差异化管理相结合,促进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交流与成长。实施全球战略的核心目的是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全球影响力。要自信地走出去交流合作,把全球战略落到实处,在体系、制度、行为和文化上有所改进,争取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使学校国际合作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吸引国际顶尖学者和全球最优秀的学生来校工作和学习是世界顶尖大学的标志。要加大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工作力度。各院系是实施全球战略和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主体,在国际化工作中要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清华新闻网)

THE END
1.土木工程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docx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问题四:除专业知识以外,您觉得从事目前工作还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其中哪些是能够在学校里得到锻炼和提升的?答:做任何工作都需要较强的沟通能力,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善于沟通、善于交流,在工作中能够协同他人共同完成工作。在学校里可以多参加社团活动,参与社会实践,提升内在品质的锻炼,提高自己的...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99870134.html
1.现在岗位工作开展思路,现在岗位工作开展思路怎么写自然摘要:当前岗位工作开展思路应明确目标,制定计划,注重执行与反馈。首先分析岗位工作职责与需求,确定具体目标;接着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包括任务分解、时间安排和资源配置等;然后在执行过程中注重团队协作,积极沟通,确保信息畅通;最后及时总结反馈,调整工作策略,不断优化工作流程。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岗位工作的顺利开展。 https://www.henanouxi.com/post/1521.html
2.简短个人工作展望与规划我眼中的未来目标挑战与准备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简短个人工作展望与规划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年轻的职场人士,我深知未来的每一步都需要精心策划和准备。我眼中的未来:目标、挑战与准备。 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这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对周围人的期望。我的长远目标是成为行业内的一名专家。我希望能够在专业技能上不断进步,同时也要...https://www.4xtqk4vho.cn/ji-hua/485867.html
3.职场困境,如何面对不喜欢的工作,寻找内心真正的热情与方向5、对现有工作不满,有哪些解决策略? 6、如何处理对现有工作的不满情绪? 如何应对对当前工作的极度不满? 积极与管理层沟通,如果你觉得工作发展受限或遭受不公待遇,勇敢地向管理层表达你的想法,并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可以考虑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 http://www.limingxiang.com/4f166ee97882.html
4.职工思想动态分析报告(通用11篇)①员工身份、工作年限和政治面貌;②对未来的发展期望和职业发展认识;③对目前的工作状况、现有职位与所学专业的匹配程度、及对工作的满意度。 2、综合身份比例和年龄、文化程度等情况来看,年轻人员占一大半,且都是大专及以上较高学历人员,调查包含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和工人,调查全面,此次调查能够体现出大多数职工群众...https://www.ruiwen.com/gongwen/baogao/1086598.html
5.个人思想工作总结(精选15篇)每天早上,我都尽早赶到单位,领导办公室、主任办公室精心打扫,地面、桌面、沙发、椅子、灯架、电脑等都一一清理,不放过一个角落,不放过一个细节,极力为领导和办公室创造温馨舒适的工作环境;对于办刊的分发和通知的接收与传达,我总是坚持及时、完整、全面传达的原则,坚持传达文件与当面沟通向结合,及时解释、介绍,有时...https://www.oh100.com/a/202211/5625424.html
6.个人思想工作总结(通用21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不少的收获,但是也有不少失误,对于今后的路,我会谨慎地走好每一步,工作中一定要加倍努力发扬成绩纠正不足。用自己的努力实践、勇于探索使自己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再上新的台阶! 为振兴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本人一直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https://www.gdyjs.com/shiyongwen/gongzuozongjie/166466.html
7.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个人工作总结(通用13篇)结算事项,李纯已经整理好相关台账,目前在协助防雷和加固在做有关签证,在年前还要申请一笔工程款,正在进行相关手续的办理。 5、今后工作目标 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及时有效的完成工作任务。认真完成领导下达的其它工作任务。学以致用,发挥我最大的工作能力。加强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学习。 https://m.yuwenmi.com/fanwen/gongzuo/2361020.html
8.对于工作的一点想法下班前被分公司总经理告知,晚上我要参与他们的周例会,原本约好了的瑜伽课去不了啦(好遗憾的)…… 一个企业,不论什么性质,想要实现企业目标,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依靠整个团队...https://www.jianshu.com/p/ea64e2fff3a7
9.试用期工作自我评价(通用28篇)但是在公司里不一样,没有人会照顾一个小小实习生的想法,工作不允许偷懒,没有按时的完成更是要挨批,按照自己的`劳动来获取报酬,而不是懒惰。在这里我度过的每一天都是新鲜的,都是充实的,对于挑战自己有了更高的兴趣,面对未知也充满了自信。 要说我完全在工作上不需要帮助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大部分的问题我已经...https://jianli.yjbys.com/ziwopingjia/639440.html
10.杨广调研湘潭经开区基层社会事务建设:抓牢基础,巩固底盘,为九华的...最后,杨广一行来到响水乡鹤岭村,与响水乡各村干部们聚在一起深入交流,认真听取村干部们对于村级工作的想法与建议。针对目前乡村基层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杨广要求区、乡两级相关部门做好剖析,深入研究,切实解决问题。杨广强调,九华的发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勇挑重担;响水乡要利用好长株潭核心区位优势,发掘潜力,做...https://xtjkq.xiangtan.gov.cn/5895/5888/content_319828.html
11.大学生职业规划(通用21篇)那么,究竟什么是好工作呢?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人对于好工作有不同的想法。 首先,职业要符合个人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这个标准也是有例外的情况,比如还没有脱离生存线的人,首要的任务是养活自己,如何维持个人的基本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选择就会更被动一些。另外,对于...https://www.jy135.com/zhiyeguihua/1568604.html
12.个人工作不足总结与改进(精选25篇)3、全局意识不够强。有时做事情、干工作只从自身出发,对公司及车间作出的一些的重大决策理解不透,尽管也按领导要求完成了要做的工作,心理上还是有一些其他的想法。在工作中还存在看到、听到、想到但还没做到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决心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00417000216_410473.html
13.面试指南所以第一步,可以谈谈公司的历史、概况和产品(找业内人士了解或者从行业情况入手); 第二步说说个人规划。可以先阐述一下你所了解的公司情况,然后结合一些内容,说说自 己到岗后的规划,和所能展开的工作。比如能把工作做到什么样的程度,自己真实的想法 和目前的成就。 https://www.snhrm.com/gxbysmszn/1415144.jhtml
14.关于目前工作和生活的一些想法鉴于目前更换工作的条件尚不具备,而在工作中,我又时常感到痛苦。 我将目前工作中我认为的缺点做了一些汇总,并尝试去改变我自己来适应工作。 1、 久坐。解决办法:每1个小时起来活动至少5分钟,整点时间活动。 2、 上下班路程远。解决办法:上下班期间可以小睡一会儿,或者听英语、听我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https://www.douban.com/note/71468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