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安全资讯

在本报告中,360安全大脑通过对猎网平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3月13日)收集的3243例有效举报进行了调研和分析,从疫情期间网络诈骗数据综合分析、网络诈骗受害者画像、疫情期间高发诈骗类型分析等维度揭示了疫情防控期间网络诈骗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举报数量比上年同期增长47%,2月底达到高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3月13日),猎网平台共收到有效诈骗举报3243例,举报数量较2019年同期的2200例增长了47%,举报者被骗总金额达5997万元,人均损失为18492元。每周举报量呈上升趋势,受春节假期影响,1月24日至1月30日期间举报量比较低,随着春节假期结束以及利用疫情实施诈骗逐渐高发,举报量在2月底达到高峰。

游戏诈骗位居举报量之首,交友诈骗人均损失最高。疫情期间,游戏诈骗是举报量最高的诈骗,高达550例,占总举报量的17%。其次为金融诈骗522例,购物诈骗399例。人均损失最高的诈骗是交友诈骗,人均损失高达73781元。其次为网络赌博诈骗,人均损失50128元;金融诈骗人均损失为48370元,是人均损失第三高的诈骗类型。

广东位居举报量之首,海南省人均损失最高。疫情期间,广东省位居举报量之首,占比为8.4%;山东省位居第二位,占比7.7%;云南省位居第三位,占比7.1%,首次进入举报量前五。人均损失方面,损失最严重的为海南省,人均损失金额为77944元,其次为上海市,人均损失58227元;北京市第三,人均损失为50558元。

男人更易上当,女人受伤更深。疫情期间网络诈骗受害者中,男性占比68.2%,女性占比为31.8%。从人均损失上看,疫情期间网络诈骗人均损失为18492元,其中女性人均损失更高,为26996元,男性人均损失为14528元。

男性屡遭色情诈骗,女性更易遭受中奖诈骗。疫情期间,在色情诈骗中,男性占比高达到95.6%,网络赌博诈骗中,男性占比高达78.6%,游戏诈骗男性占比也远远高出女性,为78.0%。疫情期间,中奖诈骗和兼职诈骗的女性受害者占比高于男性,在中奖诈骗中,女性受害者占比高达64%,主要因为女性遭受“红包返利”套路诈骗,在兼职诈骗中,女性受害者占比54.4%。

第一章网络诈骗举报数据综合分析

一、疫情期间网络诈骗主要类型及人均损失

猎网平台在疫情期间共计收到用户有效举报3243例,举报数量相比去年同期的2200例增长了47%,举报者被骗总金额达5997万元,人均损失为18492元。

二、疫情期间每周举报量趋势

每周举报量呈上升趋势,受春节假期影响,1月24日至1月30日期间举报量比较低,随着春节假期结束以及利用疫情实施诈骗逐渐高发,举报量在2月底达到高峰。从人均损失上看,2月14日至2月20日人均损失最高,主要因为金融诈骗和网络赌博诈骗高发,且这两类诈骗人均损失较高。

2020年1月26日,猎网平台首次接到网购口罩被骗的举报,疫情防控期间口罩等防疫用品供应紧张,不法分子利用大众对紧缺防护物品的迫切需求,虚构防疫用品货源进行诈骗,口罩诈骗举报量也大幅上升。

第二章网络诈骗受害者画像

一、疫情期间网络诈骗受害者地域特征

(二)海南省人均损失最大

人均损失方面,损失最严重的为海南省,人均损失金额为77944元,其次为上海市,人均损失58227元;北京市第三,人均损失为50558元。

二、疫情期间网络诈骗受害者性别特征

(一)男人更易上当,女人受伤更深

疫情期间网络诈骗人均损失为18492元,其中女性人均损失更高,为26996元,男性人均损失为14528元。

(二)色情诈骗男性占九成兼职诈骗和中奖诈骗女性高于男性

在疫情期间诈骗类型及性别分布当中,大多数诈骗类型的男性受骗比例均高于女性,尤其在色情诈骗中,男性占比高达到95.6%。主要因为疫情期间色情诈骗高发,男性屡屡遭受骗子以“裸聊”为诱饵,使用技术手段获得男性受害人通讯录及裸聊视频,以此来敲诈钱财。网络赌博诈骗中,男性占比高达78.6%,游戏诈骗男性占比也远远高出女性,为78.0%。

兼职诈骗和中奖诈骗的女性受害者占比高于男性,在兼职诈骗中,女性受害者占比54.4%。在中奖诈骗中,女性受害者占比高达64%,主要因为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女性被网络上所谓的“红包返利”诈骗套路所诱骗。

(二)“交友平台”诈骗为疫情期间网络诈骗人均损失最高

因“投资平台”引发的诈骗,人均损失排在第二位,高达62689元。一般为各种“托儿”的团伙诈骗,诈骗团伙靠虚假的网络投资平台,打着投资的幌子,利用人们的投机心理,引诱、哄骗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平台,不断设局骗取钱财。

因“好友推荐”接触到的诈骗造成的人均损失排在第三位,达42600元。疫情期间接到多个批量采购口罩、额温枪等防疫用品被骗的举报,有大部分都是朋友推荐,受害人放松了警惕,提前付款导致被骗。

四、疫情期间网络诈骗类型及年龄段分布

从疫情期间网络诈骗受害者的年龄段分布看,受害者也更年轻化,00后和90后已成为主要的被骗群体。20岁以下人群几乎占据“半壁江山”,是遭遇游戏诈骗、购物诈骗和中奖诈骗的主要人群,主要因为此年龄段多数仍是在校学生,日常生活频繁接触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等所致。

21岁至30岁人群是遭遇金融诈骗、色情诈骗和交友诈骗的主要人群,主要因为此年龄段已经步入工作岗位,个人财产有一定的累积,对投资、婚恋、交友等方面均有更多需求。31岁至50岁人群主要集中在金融诈骗、虚假办证诈骗和网络赌博诈骗,此年龄段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且具有较强的理财需求,应谨防误入金融诈骗和网络赌博陷阱。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间遭遇金融诈骗最多的是90后,占比44.6%。疫情期间遭遇游戏诈骗和网购诈骗最多的是00后,占比分别为44.8%和46.6%。

第三章疫情期间高发网络诈骗类型分析

一、疫情期间游戏诈骗受害者年龄分布及人均损失

二、疫情期间金融诈骗受害者年龄分布及人均损失

疫情期间,金融诈骗的举报量第二,此期间的金融诈骗有着明显的特点,大多都打着“疫情”的招牌,诱骗受害者上当,主要类型为网络贷款、投资理财,虚拟货币等。从金融诈骗受害者年龄分布看,21岁至30岁为最大受害群体,占比为44.6%,其次是31岁至40岁人群,占比为28%。

第四章利用疫情诈骗主要类型分析

(一)利用疫情诈骗主要类型及人均损失

受疫情防控影响,售卖口罩诈骗“异军突起”,在所有利用疫情实施诈骗的举报数据中,售卖口罩诈骗位居第一,占比88.3%,其次是售卖额温枪诈骗,占比6.3%,因为购买防疫用品而被骗占比9成以上。从人均损失来看,售卖额温枪诈骗位居第一,人均损失高达72590元,主要因为额温枪单价较高,疫情期间部分单位有批量采购的需求,整体被骗金额也相对较高。口罩虽然单价较低,但是也存在批量采购的情况,人均损失达到6692元,位居第二。其中缴纳学费诈骗、慈善募捐诈骗和红包返利诈骗都是疫情期间诈骗分子的新套路。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间口罩诈骗出现新套路,诈骗者在正规购物平台发布售卖信息,然后以各种理由诱使受害者使用红包交易或者加好友后私下转账等交易方式,达到绕开正规平台的目的,从而实施诈骗。

(三)利用疫情诈骗的主要类型盘点

虚假销售防疫用品疫情防控期间口罩、消毒液、额温枪和护目镜等防疫用品供应紧张,不法分子利用大众对紧缺防护物品的迫切需求,虚构防疫用品货源进行诈骗,其中口罩诈骗一跃成为榜首,不法分子收款后不发货或者发次货,有的索要邮费,有的提供虚假快递单号,甚至有的寄出与防疫无关的物品,最后拉黑受害人。

谎称提供住院床位诈骗疫情期间,部分医院床位供应紧张,有些人有住院需求,不得已通过网络途径寻求帮助;不法分子在疫情期间通过网络散布“可帮忙联系医院提供住院床位”的信息,以定金、手续费和介绍费等为由诱导受害人先行转账,然后将受害人拉黑,从而骗取钱财。

虚假公益捐款诈骗在疫情防控期间,不法分子假冒红十字会、慈善机构和医院等的名义,以赈灾募捐为由,发布防控疫情“献爱心”的虚假信息,利用大众爱心,骗取“善款”,还有部分不法分子借机打着“义卖”的幌子在各大平台虚假出售物品,此"另类义卖"其实是假慈善真诈骗。

冒充金融平台贷款诈骗受疫情影响,部分人群收入减少,资金周转不灵,不法分子借机冒充各大知名金融平台发送短信:“疫情之下,您缺钱?xx金融给您授信10万额度,下载app后立即到账”;受害人上钩后,不法分子以需要缴纳工本费、手续费、解冻费等为由骗取用户钱财,甚至专门针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从业者下手,如餐饮业和旅游业等。

第五章疫情期间网络诈骗套路解析

本章节中,报告根据猎网平台接到的举报信息,总结提炼出疫情期间高发网络诈骗的套路,并作解析。

一、社交平台成“口罩集市”

二、“囊中羞涩”误入借贷陷阱

三、激情的背后是敲诈勒索

交友和色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网上的陌生人有可能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也可能是打着交友名义实施诈骗的骗子。网上一些“美女”通过社交平台申请好友与受害人聊天,聊天话语中放出“裸聊”的想法诱惑受害人,开始“裸聊”的同时让受害人下载含木马的恶意软件并注册,因此拿到受害人通讯录信息,并偷录下受害人裸聊的画面,以“不给钱就群发裸聊视频”的方式,敲诈受害人金钱。

四、多重身份的诈骗者

五、钓鱼网站暗藏玄机

第六章疫情期间典型网络诈骗案例

一、买口罩先要交钱?红包不是“助力”提前发货的良药

疫情期间董先生急需口罩防疫,他访问正规购物平台购买口罩,而卖家声称“只要先发红包,就可以安排提前发货”。急于购买口罩的董先生没有过多思考,便通过平台的聊天工具给卖家发了200元红包,卖家收到红包后立即将商品下架,董先生发现后与卖家联系询问,却一直联系不上,口罩也没有发货,董先生这才发现被骗了。

案例分析:

不法分子利用受害人急于买到口罩的心理,用“提前发货”的话术引诱受害人先发红包付款,受害人本着能早一点拿到口罩的想法,从购物平台的聊天工具里,直接给对方发送了红包,并没有走正规的购物支付流程,而对方收到红包后就下架商品玩起了消失。

防骗提醒:

疫情期间如急需防疫用品,在选择正规购物平台的同时,还要按照购物平台的购买流程进行下单支付,切勿相信一些店主以“提前发货”为诱饵先行索要红包,避免私下交易。

二、病毒未上身却遭“警察”传唤,冒充公检法诈骗玩出新花样

三、女博士停课在家遇“真爱”,跟“男友”投资却人财两空

张女士是位博士,因疫情期间无法回校上课,在家通过社交软件认识了一名“帅气男友”。对方通过甜言蜜语取得张女士信任并确定恋爱关系,随后向其介绍一款“赚钱游戏”,在“男友”多次劝说下,张女士尝试投入了一点钱,发现确实能赚钱,逐渐禁不住男友“跟着规划投钱”的鼓动继续投钱,在投资10万元后,却被告知投资金额未达标无法提现。张女士东拼西凑,又投入了十几万元,但仍被告知不满50万不能提现,张女士方开始怀疑,质问“男友”却换来强硬回复。最后仍然无法提现,累计被骗25.7万元。

这是一例典型的网络交友诈骗,骗子利用话术先获取受害人信任,再通过介绍“赚钱”的方式让受害人在早已准备好的网络赌博平台逐步投资,先以小利诱惑,再逐步“鼓励”加大投入,以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投资金额满足条件即可提现”,让受害人跟着自己的指挥不断投钱,最后人财两空,损失惨重。

四、骗子变身“人民教师”,群内交费暗藏隐患

受疫情防控影响,学校均统一执行“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方案。徐先生在幼儿园家长群中看到一则消息,一位“老师”在群里称:“因受新冠肺炎影响,为响应国家号召,接教育局通知,幼儿园学费统一通过扫码支付学费。”徐先生并未多想,马上通过群内“老师”提供的收款二维码扫码支付了2200元学费。该“老师”收费后退出群聊,而之后没多久,群内另一位老师发布通知称,学校目前并未通知收取学费。徐先生因此被骗2200元。

这是一起典型的身份冒充诈骗,几十上百人的聊天群内,真实身份不容易辨认,加上家长对老师都比较信任,骗子冒充老师打着疫情的幌子很容易诈骗成功。

如今,大家都习惯了在各种聊天群内进行沟通和信息传达。但如遇到群内线上收费的情况,需与发布收费信息的群成员多询问一些内容,确认好对方的真实身份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以免被冒充身份的骗子诈骗钱财。

五、延迟开工资金周转难,用借贷回血反遇诈骗套路

贷款诈骗的主要特征就是在未真实放款前就以各种理由收取费用,陆先生因借贷心切,面对平台客服的要求没有仔细考虑就完成付款2000元的操作,随后客服称需3000元来提高流水,其实就是换汤不换药,用“达到流水目标就放款”的幌子连环诈骗陆先生,被骗后陆先生才发现他付款的2000元转进的其实是骗子的个人账户。

六、献爱心的买家,遭遇黑心的卖家

张小姐疫情期间在一平台看到一则售卖信息,其中被店主的个人介绍中“正品支持第三方鉴定,不正包退”、“疫情时期闲置物品快速变现,用于捐赠”这一系列介绍所吸引,本着买到实惠的商品,同时也为疫情地区献爱心的心理,在该店铺选购了两款女士提包,但却遭遇到所买商品为仿品次货,且卖家拒不承认且不退换商品。

假慈善真诈骗,在全国人民抗击疫情之际,很多人都想献爱心、捐款、支援疫区等,部分不良卖家利用社会爱心,打着“义卖”的幌子在各大平台虚假出售物品。

在购物平台中购买商品一定注意甄别,小心被“献爱心”的幌子所迷惑,要仔细查看该店铺的历史销售情况,评估其可信度后再进行选购。

第七章疫情期间六大网络诈骗话术

在本章中,报告从疫情期间高发的网络诈骗案例中,选取诈骗者常用话术或关键话术,梳理、总结为“疫情期间六大网络诈骗话术”。

二、“最后100个额温枪,想要先转钱。”

三、“诚信刷单,在家也能赚钱。”

四、“我都脱了,你一个大男人怕什么?”

疫情期间,一些“寂寞男士”收到“美女”添加好友的请求。随后对方提出“视频裸聊”,并在开始之前,利用花言巧语引诱你下载来历不明的软件,让你填写手机号完成注册,这时候你的手机将被此恶意软件盗取手机通讯录,并偷录下你裸聊的画面,以“不给钱就群发裸聊视频”要挟你,从而敲诈钱财。

五、“学费还没缴的家长,请尽快缴费”

受疫情影响,学校延期开学,很多学校教学方式发生变化,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教学,骗子借机潜入班级群和家长群中冒充老师,打着“响应国家号召”、“根据教育部门规定”的幌子,在群内发布收款二维码诱骗家长缴纳学费、培训费、课本费等各种费用。

六、“疫情之下,您缺钱?XX金融给您授信10万额度”

附录:网络诈骗各类型定义

金融诈骗

游戏诈骗

兼职诈骗

网购诈骗

指在互联网上因买卖实物商品而发生的诈骗,常见的有商品以次充好、诱骗事主使用先汇款后交货、要求预先交纳保证金、二手交易平台诈骗等,如:骗子在网络上发布低价商品信息吸引受害人,以改价为由,通过第三方聊天工具发送钓鱼欺诈链接,骗取受害人付款实施诈骗。

网络赌博诈骗

身份冒充诈骗

虚拟物品交易诈骗

指在互联网上因购买虚拟物品而发生的诈骗,常见的有会员服务、话费充值、加油卡、游戏充值、挂机软件、影视剧下载资源等,一般骗子会制作虚假网站或者伪造仿冒品牌网站,在论坛、搜索引擎和社交软件等发布商品信息,诱骗受害人付款,然后拉黑消失。

交友诈骗

中奖诈骗

虚假办证诈骗

指在互联网上因办理各类职称或者证书而发生的诈骗,一般骗子会制作虚假办理证书钓鱼网站,通过搜索引擎做推广,受害人通过搜索访问钓鱼网站后,骗子以各种理由骗取受害人定金、手续费和办理费用后消失。

THE END
1.电动车网购遭遇诈骗,我应该怎么做?遇到诈骗的,应保持冷静,马上报案,向当地公安机关提供所有能提供的线索,保存好所有与案件有关的物品、...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421596.html
2.电动车网购遭遇欺诈,该如何处理?遭遇网购欺诈消费者可以保留好相关的证据情况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消费者也有向省、市消协投诉的权利。https://www.lawtime.cn/wenda/q_47893715.html
3.中小学学生防诈骗知识竞赛题库i?如您在购物时遭遇欺诈万福示&搅矣"尿首先应该及时向当地派出所报案。(V) 单选 1、大部分游戏设置了 “未成年”模式,通常需要用户进行实名认证,填写实名信息包括家庭地址、身份证照片、手机号、职业、 收入等,以下说明正确的是() A、 随意填写信息 https://www.meipian.cn/3w4peins
4.网购遭遇“货不对板”适用“退一赔三”近年来,电商平台成为居家过日子必备“神器”,而伴随着直播、种草等新热潮的兴起,网购在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困扰。 河南省信阳市的曹某通过某电商平台搜索到某服饰专卖店,经查看该店公布的商品参数信息后,下单购买价值299元、充绒量为100g(含)至150g(不含)的羽绒服一件。但曹先生...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240428/59456d6858f64b0eb7747ec0d8643113/c.html
1.“买买买”可能踩到哪些坑?法官支招网购如何维权“买买买”可能踩到哪些坑? 法官支招网购如何维权2024-11-21 19:44:25 来源:广西广播电视台 相关阅读· 南宁:临产孕妇突发大出血 “生命救护绿波”快速护送 2024-11-21 19:43:08 · 【律师到现场】房屋征收补偿款与亲情的较量 2024-11-20 19:52:44 · 带宠物出行能打车吗? 滴滴宠物出行全国上线 2024-...https://vod.gxtv.cn/article/detail_96b0756606e14f568af9fca37a3c3824.html
2.网购遭遇欺诈如何正确维权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人喜欢网购,这样足不出户就能买的自己心仪的商品,省钱又省力。尤其是在节假日促销期间,消费者遭遇网购欺诈怎么办?网友提问:双十一遭遇网购欺诈怎么办?律师解答:网购虽然方便快捷,但风险不小。不费劲地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固然好,但谁又能保证每次的网购经历都愉快至极呢?换一个问题,若网购遇到诈骗...https://www.66law.cn/laws/290075.aspx
3.网购欺诈消费者怎么处理?导读:网购欺诈消费者可以主张三倍赔偿。因为在一般的消费者赔偿类型的案件当中,消费者是可以拿着商场开具的交费的凭证,然后直接到商家要求商家来进行赔偿,如果商家不予配合的情况之下,完全是可以投诉渠道或者是起诉。 网购欺诈消费者怎么处理? 一、网购欺诈消费者怎么处理? https://www.64365.com/zs/1448066.aspx
4.“315”网购中遭遇欺诈,如何维权?网购中遭遇欺诈,消费者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保护自己的权益呢? 向上滑动阅览 公职律师李兆雷:根据法律规定,消费者享有安全保障、知悉真情、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获取赔偿、监督、个人信息受到保护等权利。网络交易因交易过程存在于虚幻的网络之中,与传统交易模式相比,消费者在网络交易时应持更加谨慎的态度,应尽到必要的注...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704483
5.[都市零距离]网购茅台遭遇价格欺诈虚假营销罚七万元视频 赞 [都市零距离]网购茅台遭遇价格欺诈 虚假营销罚七万元发布时间:2016-11-13 19:34 时长:00:00:21[都市零距离]网购茅台遭遇价格欺诈 虚假营销罚七万元https://news.cctv.com/m/v/index.shtml?videoID=VIDEgijzKYWN4MAujR0SExN8161113
6.“3·15”科普知识:发生网购纠纷怎么办?所以,如果网购平台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应承担赔偿责任。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消法》的规定,网购平台承担责任是有前提条件的,即无法联系到店家。也就是说,消费者在维权的过程中,首先是找店家协商。 三、遭遇店家欺诈,可要求三倍赔偿,最低500元 ...http://m.guilinlife.com/article/4pzx9b1adc5fb8558d38.html
7.淘宝购物诈骗现新陷阱,卖家给的链接千万慎点▼以下是该网友分享的遭遇网购诈骗的经历: 2015年11月20日下午,我在淘宝购物的时候,受到了淘宝卖家的诈骗。 我选购商品的时候,无意中点进了一家店。价格合理,描述朴实,那个卖家还信誓旦旦地告诉我他们是苏宁统一配货。让我毫无警惕地相信了他 随后那个卖家提出要给我包邮,然后发送给我一个链接。 https://www.ithome.com/html/it/190183.htm
8.网购遭遇消费纠纷,消费者应当如何维权?网购遭遇消费纠纷,消费者应当如何维权? 通讯员 贺晓华 郑况纳 近年来,随着“双11”“618”等电商节的持续火爆,消费者网购成交量呈倍数增长,由此而引发的网购纠纷也是逐渐增多,消费者极易遭受来自商家的价格欺诈、承诺不兑现、擅自变更和取消订单等侵权行为,往往面临维权难的问题。 https://m.tcrbs.com/p/93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