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这样的上门劝阻是反诈中心民警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沿着“网路”侦查
居民遭遇电信诈骗,但在反诈民警的提醒下没有转账汇款,这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整个诈骗案件到这里并没有画上句号。
9年前,王德俊从云南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参加招警考试,成为一名警察。每天从案件现场与嫌疑犯口供中寻找线索、逐帧扫描上百G的监控视频、日复一日地架网蹲守,都为他的刑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近几年,电信网络诈骗发案率不断升高,从2018年开始,计算机专业的王德俊转型成为反诈民警,自然也加入到这场与骗子赛跑的斗争当中。
“新型电信网络犯罪案件往往存在锁定难、取证难、挽损难等多种难题,不像传统的刑事案件那么直接,看得见、抓得着。”王德俊给记者打了个比方,以前遇到“偷抢骗”案件,民警会采取查监控、寻找目击者、现场蹲点等方式寻找犯罪嫌疑人,而现在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则需要通过骗子留下的各种线上信息,沿着“网路”去侦查,顺藤摸瓜。
作为反诈中心研判侦查组的绝对主力,王德俊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前一天的电诈案件进行统计,研判、查询案情的各种信息。重点案件研判一个,一般普通案件研判四五个,他盯着电脑屏幕一看就是一天。
“有时从千万条线索中找出一条有用的线索,却不一定对案件的侦破有真正价值。几乎每一个电诈案件都有它独特的作案方式和手段,必须要有系统的方法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够熟练快速地对案件进行研判、梳理、筛选,循线追踪。”去年,王德俊参与侦查了一起金额超过400万元的投资类电信诈骗案件,依托大数据分析,王德俊和同事在层层迷雾中梳理出线索,迅速查清了犯罪嫌疑人的真实身份和藏匿地点,最终在市公安局的帮助与支持下,成功捣毁了一个特大电信诈骗犯罪团伙。
回家后的“沉默”
跑在骗子前面
如今,电信诈骗的剧本、桥段都在不断翻新,跟随高科技的脚步频繁变换。面对层出不穷的电诈新花样,反诈工作也要打提前量,做好精准防范宣传,提升群众反诈意识,跑在骗子前面,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电信诈骗套路防不胜防,你的特点就是容易被骗子利用的弱点。不要以为骗子和你在‘单挑’,其实你面对的是一群豺狼虎豹。”在开发区反诈中心的预警宣传区里,警花胡铭正在录制一期“世界很大,小心有诈”的抖音短视频。今年1月份,青岛开发区反诈官方抖音号正式上线,胡铭成为这个抖音号的主要运营人员,并担任起视频中的“网红IP”。视频里,胡铭或扮演与骗子打交道的“受害人”,或本色出演预警劝阻的民警,而更多的是化身“反诈达人”,为观众剖析各类电诈犯罪的典型案例。“我需要从大量真实案例中提炼出反诈素材,探索新颖的案例表现形式,制作大家喜闻乐见的反诈短视频,让老百姓愿意看、能看懂。”胡铭说道。
2019年,胡铭从警校毕业,成为开发区公安分局的一名派出所民警。今年1月,因工作需要,胡铭加入开发区反诈中心。报到的第一天,胡铭便经历了让她难忘的“杀猪盘”爱情骗局。“受害者张女士(化名)和我讲述被骗经历时,多次哽咽,双手难以克制地发抖。面对被骗了钱财和感情的现实,张女士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幻想骗子会把钱还给她。”张女士薄弱的反诈意识,让胡铭深刻意识到防诈预警宣传的重要性,她有责任让更多像张女士这样的人深入了解电信诈骗,提高警惕,从而避免掉入骗子的陷阱。
反诈24小时在线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在这场“电波对决”中,犯罪分子可以休息,反诈民警却一刻也不敢松懈。
“开发区反诈中心实行24小时轮班制度,反诈民警平均每4天就要值一次班。”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刑侦大队六中队指导员张磊东说道。作为开发区反诈中心的负责人,张磊东表示,正是因为反诈警情的复杂性和迫切性,所以反诈民警必须24小时在岗,守护好人民的资金安全。
去年4月,开发区反诈中心正式揭牌运营,如今已运行了接警劝阻、资金查控、研判侦查、信息查控、视侦作战、综合协调、合成作战、预警宣传等板块。今年以来,开发区反诈中心紧急止付和冻结涉案款5549.6余万元,破获电诈案件897起,冻结涉案账户580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30人,成绩位居全省前列,破案打击成效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
电诈骗子忙着行骗,反诈民警忙着拦截,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对决中,反诈中心的民警从未停下脚步,他们与骗子赛跑,抓住每一分、每一秒来挽回受害群众的损失,守护百姓的“钱袋子”。
本版撰稿摄影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杨博文通讯员李鹏视频剪辑赵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