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在一个县的范围内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因此,努力做实践三个代表的排头兵,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建一方文明,保一方平安,是我们的根本职责。
严格要求自己,把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基本要求良好的领导素质是实行正确领导的前提和保证,是正确选择和实现领导目标的决定因素。因此,要做实践“三个代表”的排头兵,就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做到四个坚持,防止“四个一”行为。
(二)恪守职责,起到四个作用。
(三)明确使命,提高四方面的能力。
一是政治上要提高导向能力。在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新形势下,要做一名称职的县委书记,一定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用辨证的方法和系统的方法作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才能在关键时刻和政治原则问题上是非分明,明确方向,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战略上、全局上要提高宏观统筹和决策能力。只有掌握辩证法和系统论,将抽象的原则与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将现实的问题研究与超前的思维探索统一起来,善于运筹帷幄、统筹兼顾,善于总结经验和思考最紧迫、最重要、最薄弱的环节,才能站有高度,想有深度,才能增强决策工作的科学性、全局性、原则性、系统性和前瞻性,才能使自己成为能力比较全面的智慧型领导者。
三是贯彻上级指示精神上要提高创造能力。要摒弃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克服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使上级指示同本地实情结合起来,找准政策与实际的结合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是调查研究上要提高创新能力。经济转型时期,要办的事、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注重调查研究。在调研工作中,我的体会是,要着眼中观层次,强化战略性调研;着眼重点突破,强化专题调研;着眼以点带面,强化典型性调研;着眼热点问题,强化应急性调研,从而实现科学决策。
抓班子带队伍,把“谋势”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县委抓班子、带队伍,关键要在“谋势”上下功夫,这是一个领导方法问题,也是一个思想方法问题。
(一)不断提高干部素质,谋出一个人心思进、人心思干之势。努力在干部队伍中谋出一个崇尚先进,团结奋进之势,是县委应该熟练掌握和运用的领导艺术。因此,我认为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提高干部素质作为再造人本优势的着力点,把营造人心思进、人心思干的氛围挂在心上抓在手中,坚持培育与引进并重,强内脑与借外脑并举,用办培训班,请专家讲座等形式提高干部素质。同时,坚持求实、务实、落实的用人导向,坚持奖与罚结合,以奖为主,以罚为辅,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建立和健全奖与罚的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激励机制,大力整顿机关作风,大力弘扬正气,树立先进典型,使干部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做有目标。在干部队伍中培养快节奏、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作风,培养“人心思干、人心思进,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的精神。
(二)建立优胜劣汰、政绩取人的用人机制,谋出一个苦干加实干之势。县委首先要当好“伯乐”,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要清醒地认识到,越是有才干的人,其缺点也往往比较明显,正所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因此,对德才兼备者,要大胆启用,对无德无才、投机取巧者要严厉批评,以正视听。可以这么说,用上一个专谋私利、溜须拍马的,后面就会跟上一群阿谀奉承的人;用上一个一心为公、有真才实学的人,就会带动一片求真务实的人。其次,要变伯乐相马为到赛场选马,做到容才有量,识才有智,用才有术,使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慧,信者展其能,形成用人上的群体效应。第三,要建立健全干部评价和考核标准,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各级干部的激励机制,坚持重实践、重政绩、重公论的用人导向,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破“熬官者”的梦,断“跑官者”的路,封“买官者”的门,使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在干部队伍中营造起激励竞争、崇尚实干的精神氛围和工作态势。
(三)把四套班子协调组织到集中精力加快发展上来,谋出一个团结干事创业之势。要带好班子,首先“班长”要带头,使自己成为“粘合剂”。其次是要不断寻找、调整和确定自己在工作中的最佳位置,对待各班子成员,必须保持人格上的平等、工作上的商量、意见上的沟通、差别上的吻合,处理好与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成员的关系,把四套班子成员协调组织成一个共事共心、团结奋进的整体。
抓经济,把致富一方作为最大的政治追求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最终决定力量。县委要做实践“三个代表”的排头兵,首先必须体现在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上,体现在为致富一方作贡献上,全心全力抓好经济工作。
(一)以发展为主题,想好点子找好路子。发展是解决社会一切问题的基础,思路决定出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领导一个县的经济发展,首先是思想方法上的领导,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着眼于发展,尽快找到一条符合本县实际并具有本县特色的致富好路子。
(二)以兴一方经济为目标,努力抓好决策的落实。为政之要,贵在落实。要想实现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目标,首先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要有真抓实干、求真务实以及“言必信,行必果”的作风。其次要做到思想、精力、责任、工作“四到位”,措施、标准、思路、策略“四落实”,抓重点、抓关键、突难点、重检查、严奖罚,充分发挥各级班子的带动作用,实行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做法,推进工作;发挥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浩浩荡荡的建设大军,投身新的发展潮流。再是自己必须要深入到难度大的地方排忧解难,到矛盾突出的地方去理顺关系,到工作难开展的地方打开局面,到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地方总结经验,解决带倾向性的问题,提出有指导性的意见,真正把工作体现在实效上。
(三)以焦裕禄为榜样,在艰苦奋斗中实现共产党人的政治抱负。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本色。作为县委书记要想在短期内致富一方是不容易的,但形成一条好思路,打下一个好基础,却是很重要的,是一个县委书记最基本的职责。因此,必须干当前,想长远,积攒后劲,造福后人。要做“筑路工”为后人“铺路”,做“园林工人”为后人“栽树”;搞好中长期规划,善于通过阶段性目标的不断突破来实现总体目标,并注意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相互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民为本,把一切为了群众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古人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比起为政之道的古训,作为一域之首的县委应该站得更高,必须牢记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去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一)牢记宗旨,永怀爱民之心。党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坚持群众第一的观点,把百姓冷暖疾苦挂在心上,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以群众之心为我心,以群众需要为工作出发点,视人民如亲人如父母。
(二)牢记宗旨,善谋富民之策。要富一方百姓,首先要善谋富民之策。一事当前,先要替群众打算,要把让多数群众走向富裕的原则贯穿于定政策、办事情的全过程,把多数群众是否赞成、是否受益作为决策的依据,在给群众带来利益的同时,要尽可能减少失误,少走弯路,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使群众最终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和最坚定的参与者,否则富民就是一句空话。
(三)牢记宗旨,大办利民之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是共产党人的最高准则。一定要把以民为本作为为政之要,常兴为民之举,大办利民之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确保改革、发展、稳定的顺利进行。近两年来,我县县委、县政府急群众之急,想群众之所想,在投入5000万元,搞好县城主要街道改造的同时,还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增加投入,给基层群众送科技、送资金、送信息、修水利、修公路、建学校、建村委大楼、建文化站等,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