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的业务员一个给我报8500元一个给我报10500元,人保也要九千多,我去年才交七千多,把我恶心坏了”,王强说。
保险业务员并未告知王强续保涨价的具体原因,只说“公司层面涨价了”。
换车之前,王强开的燃油车每年的保费都在五千以下,换成ModelY保费上涨本就是王强计划之外的事,在这次续保涨价后,王强果断放弃了车损险,只买了保额200万的三者险和保额60万的座位险。他对自己的车技有信心,少买车损险省下的几千块钱他打算去做保养。
“我们以前有一句话,三辆大众的保费养一辆奥迪,现在要靠一辆奥迪养三辆大众了”,李政说。
保险就像一个蓄水池,池子里的人都要交出保费,但只有出险的人可以拿到回报。现在的情况是,售价在10-30万之间的主力车型保费下降且保额提升,池子里水进得少出得多,这中间的差值,得有人来补。
原有的自燃险中并未纳入动力电池系统故障引起的自燃
“我有很多理由买电动车,但车险不在这些理由中”,张博说。
电动车车主不会开车,所以多花钱?
“传统燃油车,小撞一下直接修坏的地方就行,但电车小撞一下,如果把电池的电解液撞漏了就可能导致整辆车自燃,就不是维修而是整辆车报废了”,前述人士说。
但新能源汽车赔付率高这事,责任也不全在车和车主本身。
前述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保险公司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了解程度不够,一辆新能源汽车出险一般都是先返回车厂定损,再转到保险公司进行赔付。
此外,由于新能源汽车车险普遍以指导价投保然后以补贴后售价赔付,二者存在的差值会给电车车主一种保费高于同价位燃油车的错觉。
2020年下半年开始的车险改革,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利车主,提高赔付率并降低保费。但据李政观察,车险费率降低的险种主要为三者险这类赔付率较低的保险。
李政透露,在车险改革之前,由于车险基准保费价格过高,保险公司自身的个性化调节保费的机制没有发挥作用。这导致部分高风险客户在改革之前没有交够该交的保费,占了保险公司和低风险客户的便宜。
这种机制,降低了王强这类出险率较低的车主的车险体验。明明没出险,但因为与自己处于同一定价区间的车主出险率高,所以要跟着一块买单。
但在车险改革之后,保险公司对保费计算系数做出调整,让基准保费向赔付率看齐,进一步让车险的保费定价精细化。低风险的客户给低价,高风险的客户开高价。
“我有个客户,原来买50万额度的三者险要一千多块,现在买200万额度的三者险只要600,但我接触的客户有60%以上车损险的净保费增加,且由于保险销售的返现降低,导致车主对车损险价格变动的直观感受非常明显”,他说。
但在王强看来,其所遇到的车损险续保费增加的一大原因是,保险公司将其他险种的赔付责任加到车损险中捆绑销售,间接导致其车损险价格上涨。对于这一观点,李政未做出评价。
据前述人士观察,由于保险公司对新能源汽车的数据积累不足,尤其是对动力电池所带来的风险评估能力不足,所以大部分保险公司均未针对新能源汽车推出独特的险种。
而除电池带来的风险外,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系统所带来的驾驶风险目前也是车险的空白地带。
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的表态
适合新能源汽车的车险长啥样?
首先要解决的是公平性问题。
不对车主的车型及驾驶习惯等因素进行具体分析的车险模式,造成了多数出险少的车主为少数高风险车主买单的局面。
要想实现车主付出应有的保费并获得对等的服务,需要对保险产品做出精确化定制。为了解决上险车主利益不均的矛盾,保险行业曾演化出一种更为精细的保险模式--UBI保险。UBI保险希望通过车载智能终端实时监控车主行为,收集车主的驾驶行为数据来对车主的驾驶行为做出风险评级,再通过评级给出定制化的保险服务。
乍一看,像是解决了车险领域的一大痛点。但UBI模式在中国市场,属于“只听过没见过”的东西。先不说UBI模式需要在车上加装特殊的传感器,保险公司收集车主数据这件事本身就很难获得监管的认可。
“国外可以做这个是因为国外的信誉体系、历史用车数据比国内丰富,所以人家可以做出细致的模型,目前国内的保险公司做不到那种细致程度,所以之前在国内尝试UBI模式的保险公司都没做起来”,前述人保内部人士表示。
这种模式可以将动力电池的成本及保险让渡给换电的运营商,减轻车主对电池损伤的保险忧虑。
另外,车电分离模式需要在每次车辆换电时对电池的损耗做出评估重新估价,而其中产生的运营成本,最终还是要用户来承担。
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何时到来?
真正适合新能源汽车的保险模式仍需等待,但新能源汽车的专属保险已在眼前。“听说今年年底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可能就会分开上保险了”,前述人保公司内部人士对虎嗅表示。
征求意见稿中对车损险的范围做出修改
在折旧金额上,《征求意见稿》指出,新能源汽车的折旧按月计算,不足一个月的部分,不计折旧。最高折旧金额不超过投保时被保险新能源汽车新车购置价的80%。折旧的计算公式为:折旧金额=新车购置价×被保险新能源汽车已使用月数×月折旧系数。
比如,9座以下客车家庭自用和非营业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折旧按照车价分为四个价格区间,分别为0-10万元、10-20万元、20-30万元、30万元以上,与之对应的折旧系数为每个月0.82%、0.77%、0.72%、0、68%。9座以下客车家庭自用和非营业插电式混合动力与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折旧系数则不按车价区分,统一为每个月0.63%。
一般燃油小轿车的折旧率是每月0.6%、每年7.2%。举例来说,车辆购置时花了20万元,一年后折旧率为7.2%,投保时车损险保额就是18.56万元,同样的20万新能源汽车,一年后折旧率为9.24%,车损险保额就变成了18.15万元。
同样开了十年的车,全损时新能源车主获得的赔偿将少于燃油车车主。
“新能源汽车的属性决定了它是一个高风险产品,制度只能完善车主的权益,而保费的高低则需要市场去决定”,前述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