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中的养老金,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建议题主登陆自己的地区所在社保局官网进行确认会比较靠谱。那么今天学姐就围绕养老保险这个话题来展开,毕竟有很多朋友对社保中的养老保险还是存在很多疑问,比如有没有年龄限制?要交满多少年才可以拿到养老金?与商业养老保险有什么区别等等。
废话不多说,开始今天本文的重点吧:
养老保险是个啥,有什么用?
养老保险能带来多少收益?
商业养老保险有必要买吗?
一、养老保险是个啥,有什么用?
社会养老保险是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简单来说,就是让我们老有所养,它是保障我们退休后,仍然有钱可用的保险。
二、养老保险能带来多少收益?
在谈到养老保险带来的收益之前,大家有必要先了解它的分类,养老保险有且只有两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规定,要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有这三类人,包括体制内的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体制外企业员工;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
注意,前两者强制缴纳,后者如果有当地户口可选择缴纳居民养老。
当然,关于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也有三个范围的限制:16岁以上的非学生人群;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非职工养老的参保人员(比如农民、家庭主妇等)。
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关于以上养老保险这两个种类的具体区别,学姐已整理成一个表格(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见,职工养老可分为在职员工和自由职业者,且最少缴纳15年,缴得越多退休后领得越多。同样地,城乡居民养老与职工养老一样,也是要至少交15年,交到60岁才能领。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点来了,养老保险能带来多少收益呢?
这边还是需要分职工养老跟居民养老两种来进行计算。
1、职工养老
大家先来看职工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每月领取的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其中,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余额÷计发月数;
基础养老金=(社会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工资)÷2×缴费年限×1%;
计发月数=(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12;
社会平均工资=退休时上年度在职员工月平均工资;
本人指数化工资=(个人历年每月缴费工资)与(相应年份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比值的均值。
2、居民养老
跟职工养老相比,居民养老领到的养老金可能没有那么多,但是相对应居民养老保险缴纳的价格也更低一些。
前面学姐也谈到,居民养老金主要来自个人账户和基础账户,具体含义分析如下:
基础账户由全国统一规定,每年都会有十几块的涨幅,到2019年,已经涨到了每个月100。
个人账户则跟职工养老一样,60岁退休时,我们每个月拿到的养老金=个人账户余额÷计发月数。
通过了解了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容后,那商业养老保险跟它有什么区别,有没有必要买呢?
三、商业养老保险有必要买吗?
大家都知道,社会养老保险作为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其缴纳是有最低与最高缴费基数的限制,最高缴费基数一般为1万~2万左右。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收入达到了年入几十万的话,退休后拿到的社保养老金,保证基本生活是没有问题,但是要想保证生活质量不下降的话,那一点养老金就有点难受了!
所以,给自己买一份养老年金险,其收益虽然不能让你过得更好,但绝对不会让你过得更差!
那么,养老年金险适合哪些买呢?答案是适合收入高且稳定性好的人群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