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90%人买保险都被坑了?

比如销量最好的平安福,不仅比同类性价比的超级玛丽旗舰版重疾险贵了100%左右,而且很多细节保障责任还不如超级玛好。

2、90%的人买的保额不足。

从90年代到现今,老百姓的平均保额变动不大,像重疾险平均理赔额仍在8万元左右,寿险平均理赔额也不到10万元。

90年代初期,那时的房价不高,假设20万元就能买套房,10万元的理赔额,替代率就能达到50%。而现在一套房动辄就要200万元,10万元的理赔额如杯水车薪,其替代率仅有5%。

3、90%的人被忽悠买了很多低收益的理财险。

也就是说85%-90%的保险都是定期存款,并没有保障作用。

比如一份保额10万的重疾险,如果只是单纯的保障险,年均缴费可能一两百元就够了,而如果和储蓄险捆绑在一起销售,保费就会高达数千元。

4、夸大保险责任,隐瞒健康告知,导致这也不赔,那也不赔。

业务员卖保险的时候根本不看条款内容,全靠胡吹海侃。比如保险本来只能保1,到业务员那里,立马就变成能保10了。

买的时候说这也能保,那也能保,结果到理赔时,一对合同,发现这也不赔,那也不赔。

这不明摆着坑人嘛!

总结下来就是,买的保险很贵,而且花了很多钱,保额还很低,大部分都是储蓄险,出了事赔不了多少钱,保险根本不保。

保险因为自身积弊太深的缘故,才导致我们绝大多数人买保险其实都被坑了。

可是,我们有很多人即使被坑了也不知道,还津津乐道说自己买到了“好”产品。

哎!对于这部分人,希望此文能给你们敲响一次警钟吧。

为什么会被坑呢,根源又出在哪里?

1、我们自己不懂保险

普通人根本不懂什么是保险,也不知道该买哪个公司,该买哪个产品,不知道贵的产品和便宜的产品有什么区别,害怕买了理赔又难。

所以很多时候,因为我们自己不懂保险,就会请那些代理人朋友或亲戚帮忙,以为这样就能买到合适的产品。

但是,这些代理人通常不问你的实际需求,反而一上来就给你推荐所谓的“好”产品,就好比你走进一家服装店,售货员也不问你需要什么,直接给你推荐新品是一样的道理。

保险产品并没有严谨的好与坏之分,再好的产品如果和实际需求不符,也是在耍流氓。

请务必记住一点,我们自己买保险之前,一定要先把保险基本知识搞懂了!

不然连保什么,不保什么,保多久这些都不看懂,就真的只能听代理人说什么是什么了。

2、代理人的忽悠加诱导

(1)代理人不懂保险,无意识坑了你

保险代理人行业准入门槛很低,不限专业不限学历不限年龄,保险几乎是人人都可以卖,所以素质那叫一个参差不齐呀!

像很多代理人在给顾客讲解时,也只会说几句门面话,什么保险就是给自己保障啊,生病了有钱治,老了给钱花,还能给孩子存钱啊等等。

可如果真要问他们具体保什么,怎么保,一般很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遇到这样的,直接拉黑走人吧。

(2)利益大,知道有坑,还诱导你

越是一些坑人的保险,代理人的提成就越高。

像纯保障型的保险,绝大多数代理人都不愿意推,因为提成太少。

他们更喜欢推的是一些理财类的保险,像返还险,孩子的教育金等等,因为获取的利益要远远高于纯保障型的保险。

仔细想想看,哪个代理人会放着好好的“香饽饽”不啃,而专挑那些“清汤寡水”下咽?

所以一些寿险代理人为了提高收入,即便知道有坑,依然会诱导我们消费者投保。

(3)背后有庞大的组织在逼迫他

代理人制度是很残酷的,一个是有严格的淘汰机制,比如半年内如果没出一单,就要自动离开公司。

除此之外,另一个是很多保险公司根本不注重培养代理人的专业知识能力,反而在不断灌输一些“演讲”式的培训,比如像这样的:

保险不是人干的,是人才干的!

“你只要想发财,那你就能发财。关键在于你想不想!”

…………

硬生生被搞得像个传销团伙一样。

更甚的是,很多代理人发家致富没等到,自己反倒先返了贫。

画面中的姑娘自从去年进入×安保险以来,一年多了,一无所得先不说,竟然还负债3万多。

为了达成公司所谓的业绩,甚至还给自己和家人买了4万多的保险。

这样的真相令人震惊和不解!

但这其实代表了大部分代理人的生存现状:充满无奈和心酸。

所以,如果从这个近乎无情的代理人制度来看的话,他们其实算是比较憋屈的一群人了,为了业绩只得“奋不顾身”卖给我们产品。

代理人具体是怎么坑我们的呢?

这样吧,我举几个例子,看有没有戳到你们的痛处:

1、比如,保险代理人跟你打包票,说我们家的保险啥都保,小病能给报销,大病是不光报销,还能额外赔付一笔钱。凡是你能遇到的风险,我们都能保,从头保到脚,总之能一直保你到终身。

正好你可能预算不太够,这还能省了买其他保险的钱,想着再划算不过了,于是……

2、又比如,代理人在推荐理财型险时,可能会说我们的保险是有病治病,无病返钱。只要你买了我们家保险,就算没得病,钱到时候还是会返还给你的。

一听,确实极具诱惑性,再经过代理人几番软磨硬泡之后,你终于下手了。

3、你如果想给孩子买保险了,他们又会这么给你说,我们这款保险收益很高,等未来小孩上学,保险公司还能给一大笔钱,一年只需要存个2万,等孩子100岁了就有1000万。

你想着保费虽然贵是贵了点,但好在很划算,所以你咬咬牙就买了……

4、你如果还想比比其他保险产品,代理人就会说我们XX公司是大公司,这款XX险是大品牌,理赔容易,那些听都没听过的公司你也信啊。

而这话又正巧说到你心坎上了,小公司确实不放心啊,万一到时不给理赔可咋办?

仔细回想一下当时我们买保险的经历,情形是不是大致不差?

可你如果真信了,那就被坑惨了。

让我来为你们揭秘这一套套虚伪说辞的真正内幕:

所谓“啥都保”

无非就是把几类保险捆绑到一起,最后的结果是看似每一个都保了,但每一份保额都严重不足。

真正到了理赔的时候,一对合同,才发现这也不赔,那也不赔,即便最后能赔一点钱,又能起多大作用?

所谓返还险

其实就是一份普通的消费型险和一份定期存款的结合体,所以我们的保费也跟去了两个地方,一个是用来购买普通的消费险,另一个充当了保险公司用来投资的资金,虽然也会给我们一些收益,但收益很低很低,还不及放余额宝的收益。

而且一存就是几十年,你想取都取不出来,不像余额宝,随时都能取。

此外,代理人大肆宣扬的无非就是“有病治病,无病返钱”这一点,不过代理人可不会告诉你,如果提前身故,那么不好意思,多交的保费算是白交了,除了赔付保额外,并不会多赔一分钱给你。

所谓“收益高”

保险的收益率和银行定期存款差不多。

所以像教育金这样的年金险,其中套路就是把保障期拉长了,拉到50年或100年,这样即便收益只有3%,从数字上总金额也能翻几十倍,从10万一下子变成几十倍,这样的冲击力很容易忽悠我们消费者。

所谓“大公司大品牌”和“好理赔”

有很多代理人在推销一款产品时,习惯把大公司作为竞争点来推销。

但有点常识的也知道,每家保险公司都有成千上百款产品,我们怎么能确认每款产品的优劣呢。

我们并不能保证大公司的产品就是好的,每家公司都有好的产品,也有不好的产品。

可能还有人担心小公司的安全性,但其实国家对每家保险公司的监管是一样的,大小公司都安全。

至于说哪家产品理赔好理赔不好,完全是无稽之谈,保险赔不赔,合同说了算,不会因为你有熟人理赔就容易些,也不会刻意刁难某一个人。

THE END
1.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的经济真相转自天涯哲学与...哈,很多文盲都算出来了,是3000多元一吨,现在我告诉你食盐的生产成本大致是300元/吨,不知道你做何...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12911-1-1.html
2.心理诊疗室:那些隐藏在热点事件背后的心理动因正如德国心理治疗家海灵格先生的名言:爱只是一颗种子,它远远改变不了土壤。放弃对家暴男的幻想,保持距离,才能真正地预防悲剧。 面对家暴,大胆地持续求助,才是唯一活路。 否则,就像网上段子所言,嫁给一个家暴男,谁知道会死在化粪池里,山上,海里,冰箱里,还是绞肉机里。 https://story.hao.360.cn/topic/LNrZQkrnNHC7Qw
3.第十节:你不知道的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有深度有内涵的金融欢迎收听蜻蜓FM有深度有内涵的金融专辑下的音频节目第十节:你不知道的金融机构、金融监管,主播:。在这里“第十节:你不知道的金融机构、金融监管”免费在线听,而且您可以下载蜻蜓FM,该音频节目对应有深度有内涵的金融mp3全集都可下载和收藏,随时随地在线收听。更多“https://m.qingting.fm/vchannels/236563/programs/8397146
1.理财保险背后你不知道的坑界面·财经号理财保险背后你不知道的坑 当今社会,大家都对理财很感兴趣,例如:基金、股票、p2p、理财保险产品等,许多人也不会做产品分析,听销售人员说利息高就买买买。最后买完了发现自己后悔了,觉得自己被骗了,买错产品了,重要的是利息并不高,去医院也没有报销,也没有一点的保障功能。https://m.jiemian.com/article/1605681.html
2.人人有用的零基础理财入门课(水湄物语)人人都有用的理财入门课改变思维,是理财的第一步 财富咒语一:投入产出比 投入产出比=产出/投入 这个值越高越好 这个概念可以用在理财,生活,工作各个方面 财富咒语二:风险与收益 关注收益,也要关注风险,而且还要注重平衡 这个概念不只可以用在理财上,也可以用在生活和工作上 ...https://blog.csdn.net/u013039395/article/details/88102276
3.巴菲特的三句投资名言(巴菲特50句名言,巴菲特的一句名言)只有当你不得不付出代价的时候,你才知道谁在保持)信誉。原则不应该有时间限制。成千上万的商学院学生告诉我,思考没有任何好处,这对我很有帮助。我觉得自己像是后宫里性欲过剩的家伙。这是开始投资的时候了。沃伦·巴菲特评估企业既是艺术又是科学。当旅鼠朝另一个方向走的时候,沃伦·巴菲特买单。沃伦·巴菲特宁愿...https://www.1566.cn/mymj/23211.html
4.抗风险能力,才是一个人的底层实力(31岁肝癌同事忠告)这么多年,我一直反反复复跟大家讲:每个家庭,至少要有一个人懂保险。 现在市面上的保险产品太多了,条款往往几十页,你不懂,就很容易被坑。 一是买错保险:买了一堆组合险、万能险,结果单项保额都很低,出事了根本起不到作用! 二是多花冤枉钱:很多人被返钱返利息的产品吸引,却不知道每年保费多花50%,最后给...https://money.hexun.com/2020-07-14/201704210.html
5.200万的三者车险就是个坑?很多车主都不知道,白白损失几十万很多车主都不知道,白白损失几十万 三者险其实是一个坑。很多人在购买保险时会觉得买一个三者车险更有用,保险公司也会夸大宣传。但是保险公司员工有时会说些不真实的话,他们可以把死亡说成生还,把不好的情况说成好的。为什么三者险是一个坑呢?今天我们就来解释清楚,希望大家点赞并转发给身边的朋友。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029845066642020424.html
6.保险行业有这几大“坑”!教你快速读懂保险合同南方plus教你快速读懂保险合同 大部分消费者在购买保险前,看不懂基本的保险条款,等到买完保险,也从没细读过合同,不清楚合同的条款里界定了哪些是保障内容,哪些是除外责任,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投保人有如实告知的义务,等到出险了去找保险公司,结果保险公司拒赔。其实,不是保险合同埋了“坑”,而是很多人在购买保险的时候完全忽略...http://pc.nfapp.southcn.com/6464/1954326.html
7.银行违规销售保险被罚,大家存钱务必擦亮眼!已被忽悠,如何避坑 01详细了解产品信息 认清楚你到底买的银行理财还是保险产品,切莫一味追求高收益和小礼品。 02仔细对待“双录” 目前,银行在销售保险期间投保人超过60岁,并且超过一年的人身保险产品时,应当对销售过程的关键环节现场录音、录像(就是“看摄像头”),大家擦亮双眼仔细听,认真回答,对一些身体疾病如实...https://www.douban.com/note/779946805/
8.中国银行笔试完型天空和阅读篇幅都不长,而且题意很清晰,不像高考的英语到处挖坑,基本你找到关键词,就可以找到正确答案。 (2)职业能力测试。不知道其他小伙伴们怎么样,我越做心越哇凉,简直是蒙High了啊。言语理解中有好多句子排序的,还有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哪个这种题。 https://www.yjbys.com/bishi/jingyan/78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