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专业学习指南

学院具有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在高质量完成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有关部门委托科研项目20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达1200多万元;出版学术专著33部;在《经济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86篇,一批研究成果发挥了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学院还设立“陈征经济学学术基金”等学术奖励基金,激励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开展科研创新活动。

学院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和藏书丰富的图书资料室。近年来已获批财政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建设经费600万元和教学团队建设资金300余万元;目前已建成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验室、经济管理综合实验室和财政金融实验室。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近年来主办了10余次全国性大型学术会议,主办全省学术会议近30次;邀请来校访问、讲学、交流的国内外专家学者50多人次。教师中有28人次赴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访学、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有10多位教师在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全国高师《资本论》研究会等全国和省级学术团体中担任会长、副会长或常务理事职务。同时,学院还与国内外的许多著名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㈡师资队伍现状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是福建省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基地,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方向明确、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富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105人,专任教师85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30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2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人、省优秀专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3人,形成一支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杰出经济学家、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陈征教授是我校经济学科的创始人和学科带头人;杰出经济学家、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李建平教授为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带头人。学院还聘请一批国内及省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博士生导师、兼职教授。

㈢教学科研实力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载体,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重点研究机构、重点项目带动为载体、加强科学研究。近年来教学科研取得显著成绩:经济学基地被评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经济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工商管理专业评为省级创新人才实验区;理论经济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资本论》选读”、“政治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货币银行学”四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财务管理》、《西方经济学》(双语)等4门校级精品课程。各类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次性就业率在全校非师范专业中名列前茅。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级课题15项、省级课题125项,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9项;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人民日报》等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30部学术著作和10余教材。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大分中心,开展省域综合竞争力的研究,出版系列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学院历来重视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扩大学院在经济界和学术界的影响。近年来,主办了5次全国性大型学术会议,主办和主持召开了全省学术会议近30次;邀请来校访问、讲学、交流的国内外专家学者50多人次;聘请了10余名国内外著名的教授、专家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教师中有28人次到美国、英国、德国、前苏联、日本、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研究、讲学、考察等,有10余人在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全国高师《资本论》研究会、福建省经济学会等学术团体中担任常务理事、副会长以上职务。同时,学院还与国内外的许多著名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院建成了ERP沙盘实验室、应用文科综合实验室、财务管理与金融学综合实验室,2007年成功申报了中央与地方共建优势特色学科实验室——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验中心,获得财政部600万元建设经费,是近八年来福建省文科单一实验室获得最高的资助额度,并于2008年6月获批建设“福建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省级示范中心”。

㈣人才培养质量

(五)学院领导简介

1、院分党委书记:赵立新

2、院长:李建建教授

3、党委副书记:俞建群

俞建群,男,副教授,研究生毕业,经济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在站)。现任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长期致力于经济学、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的研究,在《福建论坛》、《福建师范大学学报》、《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大学后勤》、《思想工作探索》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

4、副院长:黄茂兴教授

5、副院长:黎元生教授

黎元生教授,男,1974年3月生,福建省上杭县人,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福建省《资本论》研究会副秘书长;福建省农业经济学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发展与“三农”问题研究,主持的纵向项目有国家社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一等奖)、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等。主持和参与多项区域和产业发展的横向课题研究,有多篇调研报告被省政协办公厅《政协信息》采纳,呈送省领导参阅。其中政协提案《应大力发展我省精致农业》被列为2010年省十届政协会议“十个重点提案之首”,并被省政协办公厅评为2010-2011年度优秀政协提案二等奖。

二、财务管理专业简介

(一)师资力量

财务管理专业为经济学院财金系下属的两个本科专业之一。本专业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24人,全部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博士14人,占教师总数的58.3%)。职称结构优化,现有教授3人(占比12.5%)、副教授6人(占比25%)、讲师11人(占比45.8%)、助教4人(占比16.7%)。本专业负责人陈少晖教授,现为财金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本专业教师学缘结构合理,多数专业教师毕业于厦门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名校财经专业,其中有相当比例的中青年教师有到美国、澳大利亚进修或访学的经历。强大的师资力量为本专业高质量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二)办学特色

本专业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追求,采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研活动”的培养模式,在打好财务管理基础的前提下,特别强调实践环节的教学,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倡导研究性教学的原则,提倡研究式、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课题式的教学方法与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熟悉国内外学科发展趋势,掌握从事基础研究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探索研究与创新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力争让所有学生毕业后能够凭借扎实的管理学基础知识,过硬的金融和财务管理基本技能,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较为先进的理财理念和较强的服务意识,从事较高层次的财务管理、教学和研究工作。

(四)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大中型工商企业、上市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各类投资基金和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等行业的财务分析和管理工作,以及在学校、科研单位从事财务管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有相当数量的本科生毕业后在本校、国内重点科研院所及国外著名大学继续深造学习。据统计,近5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

三、培养目标及基本规格

(一)本专业培养对象具备的专业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财务、金融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有关的国际法规和国际惯例;

5.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6.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特别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求知欲,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

(二)本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1.人才层次方面: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财务管理应用型专门人才。

3.知识结构方面。具备对财务主体的筹资、投资、用资和收益分配等的管理,在复杂的财务环境中从事财务管理活动的专业知识要求。

4.素质能力的定位。具有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如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能力,终生学习的能力等。

四、培养模式和具体举措

(一)本专业人才培养内容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财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熟练掌握金融、财务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强的独立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和训练,毕业后能在工商、金融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并有较扎实的外语、计算机基础。

(二)本专业人才培养手段

本专业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追求,采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研活动”的培养模式,在打好财务管理基础的前提下,特别强调实践环节的教学,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倡导研究性教学的原则,提倡研究式、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课题式的教学方法与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熟悉国内外学科发展趋势,掌握从事基础研究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探索研究与创新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力争让所有学生毕业后能够凭借扎实的管理学基础知识,过硬的金融和财务管理基本技能,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较为先进的理财理念和较强的服务意识,从事较高层次的财务管理、教学和研究工作。具体举措如下:

1.整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采用“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方向---实践能力”的基本培养模式,在完成校内课堂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验实作训练的基础之上,通过校外实践,形成一套完整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2.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积极贯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为最终目标,按照突出应用型、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做到以知识为基础、素质做保证、实践能力为核心、实习基地为依托的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本专业人才培养制度

本专业人才培养制度依托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实践环节课程等整个课程体系(见表1)。

表1课程平台及学分分配比例

项目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公共课程

46

27.06

专业必修课程

65

38.24

专业选修课程

30

17.65

实践环节课程

14

8.24

素质拓展课程

15

8.81

合计

170

100

(四)本专业人才培养评价

本专业标准学制4年,最长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为六年。总学分170学分,学生必须同时修满规定的专业课程学分(155学分)和素质拓展学分(15学分)方可毕业。总学时2496学时;其中讲授2076学时,实践420学时。具体学分计算如下:

必修课:理论课16学时1学分

体育课:30学时1学分

实验课:20学时1学分(独立设课)

实践课:军训4学分、毕业论文(设计)环节(6-12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生产劳动(2学分)、教育实习(6-8学分,含教育见习)、专业实习(6-12学分)、课程设计每周1学分。

选修课:校级公共选修课,14学时计1学分。

五、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总学时

讲课学时

实验学时

课程实践学时

辅修标识

第二专业标识

开课学院

备注

必修课

10000403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3

48

32

0

16

2.0-0.0

经济学院

1000060208

形势与政策

7

8

100003020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

28

4

公共管理学院

1000110102

大学体育(二)

36

大体部

10000103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000100101

大学体育(一)

1000090503

计算机应用基础

64

2.0-2.0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1000100103

大学体育(三)

1000110104

大学体育(四)

1000390606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

96

4.0-2.0

1000410202

大学英语读写(二)

大外部

1000410203

大学英语读写(三)

1000410204

大学英语读写(四)

1000410201

大学英语读写(一)

1000420202

大学英语听说(二)

1000420203

大学英语听说(三)

1000420204

大学英语听说(四)

1000420201

大学英语听说(一)

选修

艺术类选修课

其他选修课

专业课程

专业必修课

2010090301

会计学原理

4.0-0.0

2051050301

高等数学C(上)

2010120402

微观经济学

3.0-0.0

2051060402

高等数学C(下)

2193020302

线性代数

人民武装学院

21930303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010720305

财政学

5

3011630305

会计信息系统

2010280306

财务管理

2012080303

财务会计Ⅰ

2012050305

高级财务管理

2010840301

管理学

2010870302

经济法

2011580205

审计学

2011600203

税法

2010010301

政治经济学

2010130303

宏观经济学

3012320206

成本管理会计

3012300306

计算机财务管理

3012730307

会计综合模拟实验

0.0-2.0

专业选修课

3010110306

计量经济学

2.0-1.0

2011010307

管理信息系统

3010150207

国际贸易

3010650306

金融市场学

2012060306

跨国公司财务

2010550305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2010880402

市场营销学

2011020304

统计学

4010570207

投资银行业务

2011990207

项目评估

4010810205

货币银行学

3012310207

财务分析(案例)

4010310206

证券投资学

4011130204

高级财务会计

4010040305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4012350207

税收筹划

实践环节

2012000808

专业实习

+6

2012010608

毕业论文

六、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方向课程介绍

(一)专业核心课程

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微观经济学、财务管理学、高级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等

(二)专业方向课程

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成本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税法、计算机财务管理、会计综合模拟实验、计量经济学、项目评估、证券投资学、金融市场学、投资银行业务、国际贸易、税收筹划、管理信息系统、跨国公司财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

★以上课程的具体介绍参见附件。

七、国内外大学同专业情况简介

(一)国外同专业情况简介

1.美国

美国大学财务管理培养模式:美国大学课程基本上分为三类:通才教育、专业课程和自由选修。在最初两年不分专业,每个学生必须在规定领域选择一定数量的学分,以完成通才教育。在第三年,学生选择专业进入专业学习,同时也可按照自己的兴趣,在体育、音乐、舞蹈和戏剧课程中选择一定的学分,称为“自由选修”。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会计、战略及经济、经济学、领导力、财务管理及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分析管理、国际商务、市场营销管理、生产及运作管理。

美国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是学历教育与执业资格教育相结合构成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美国管理会计师(CertifiedManagementAccountant,简称CMA)及财务管理师(CertifiedinFinancialManagement,简称CFM)认证考试是由美国管理会计学会(instituteofanagementAccountants,简称IMA)建立的专业证照制度。这两项认证的目的在于培育管理会计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广度,使其具备高度专业标准与能力分析企业内部财务报表,能协助管理当局掌握状况,参与财务管理与拟定未来策略及执行,

美国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强调知识的广博与贯通。学历教育中相当课程是跨学科的,贯彻多元文化的学习。强调寻求学习的综合性,理解不同的文化,检验不同的价值观,提倡共同的学习经验,在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分析技能和计算技能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和扩展视野。

第二,核心专业课程设置较为细化。主要有公司财务理论、资本预算、短期财务管理、投资分析、投资组合管理、期权和期货、国际财务、风险管理和保险、不动产财务、资本市场和结构以及个人理财管理模拟等课程,其中财务理论、资本市场理论均为重要的必修课程。

第四,学历教育与后续教育的紧密结合。为了使财务管理的人才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和经济生活的发展变化,后续教育与执业资格的认证则显得十分重要。学历教育与后续教育的结合,才能构建完整的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体系。

2.英国

在英国,与财务管理专业相近的科目通常称为Accounting&Finance,翻译为会计与金融,它涉及到会计、财政、税收、金融、保险、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的内容。

目前英国开设这个学科的学校有很多,其中比较知名的有:LSE,UniversityofExeter,UniversityofLoughborough,UniversityofEdinburgh,UniversityofBristol,UniversityofGlasgow,UniversityofManchester,UniversityofLancaster,UniversityofBirmingham,UniversityofSouthampton等,学习的主要课程有:PrinciplesofFinance;AdvancedFinancialReporting、ResearchMethods;ManagementAccountingandControl;ResearchTopicsinFinance;ResearchTopicsinAccounting;InternationalCorporateFinance;FinancialDerivatives;InternationalAccounting;AdvancedManagementAccounting.

LSE伦敦政治经济学院Accounting&Finance:

(二)国内同专业情况简介

我国高等教育在借鉴国外人才培养模式经验的基础上,力求实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有机结合,许多高校进行了“平台+模块”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在按学科大类招生的基础上,通过“平台+模块”结构的课程设置和弹性修业年限,实施宽口径培养,即前期加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后期按照人才需求变化及个性发展要求设置柔性专业方向,对学生进行分流培养。学生进校后,第一年作为工商管理大类专业;第一年结束可按照“志愿+考核”的原则在相应学院或学科内自主选择专业;在完成专业基础平台教育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择专业方向,实现二次分流。该模式以“拓宽口径、发展个性、注重创新、适应需求”为基本特征,力求实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有机结合,实施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强化学生个性培养、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1.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金融基础、战略意识和涉外理财能力。本科生的课程设置主要是现代公司金融的理论与实务,现代金融市场理论等。学生毕业后主要去向是财务公司,金融公司,或者大型公司的财务部门。

2.中国人民大学

3.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财务金融系成立于1993年,其前身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经济管理系的财务学专业。几年来,已经培养了一大批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他们大多在工贸公司、内外资金融机构等单位从事财务和金融工作,获得广泛好评。

财务金融系本科设理财学专业,理财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国内外财务与金融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趋势,掌握财务学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财务管理的基本技能,熟悉有关财务、金融和企业财务方面的法律、方针和政策,成为具有较深的财务学理论素养和现代金融意识并能运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业务操作的财务与金融方面的通用人才。

该专业还通过海外学者来校交流、讲学等机会,使学生了解国外本领域的最新发展与研究成果,并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管理咨询和业务实习等实践活动,发掘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财务金融系在企业管理硕士点内设有财务管理方向。

4.东北财经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能够在财务管理领域胜任专业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管理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邻专业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财务管理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奠定较深厚的学科理论基础,为从事专业工作打好基础。本专业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经济管理,汉语写作,数学,计算机和外语等方面的理论及应用技能,拓宽知识面,树立创新意识,培养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前,必须通过国家组织的外语定级考试,取得计算机操作证书。政治思想过硬,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学生毕业后,能分别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有关部门从事财务管理、会计管理或金融管理等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5.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具有扎实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适应政府各级经济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金融与证券机构以及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业务工作,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管理学科、经济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熟悉国家有关财务管理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较深入了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具备综合分析、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外语阅读能力和相当的外语听、说、写、译能力,能利用外语获取专业信息,通过国家大学外语四级水平测试和国家计算机二级水平考试;能熟练使用计算机从事业务工作。

6.厦门大学

7.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先进财务管理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级财务管理专门人才。财务管理专业主要侧重于企业的资金管理,包括筹资、投资和财务成果分配等方面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为此要求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数量方法、经济学、企业管理学、会计学和税务基础;熟悉我国财务管理、会计和税务的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国际惯例与准则;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财务管理专业在我国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初期,受前苏联的影响,财务课程作为财政学的分支开始建立。当时我国实行统收统支的财务体制,企业筹集资金、使用资金、分配资金(收益)的职能相当一部分被国家财政所代替。财务管理学以“资金运动”作为研究对象,并成为会计专业、财政专业、金融专业的主要专业课。这时财务管理学着重阐述企业资金运动的内容和规律性;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体制;各种财务计划的内容、编制要求和编制程序等。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我国财务理论界预见到了中国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必然趋势,逐步对西方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产生了介绍与研究的兴趣,翻译或编译了一些西方财务管理教材和理论著作。20世纪90年代初期,伴随着经济体制变革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我国财务管理学的模式与研究内容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国各有关高等学校编写的财务理论教材,其体例和具体内容也都越来越明显地与西方接轨了。经过各高校十几年教学实践的检验、修正、充实和完善,财务管理课程教材体系更趋于系统性、权威性、实用性和开拓性。财务管理学已经是当今工商管理学科体系中最具活力的一门管理学科,是高等院校管理学门类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及MBA的专业主干必修课。

在我国高等财经院校的专业教育中,财务管理专业是出现较晚的专业之一。根据教育部于1998年颁布的财经类专业指南,财务管理作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被列入了本科专业目录中。1998年以来,许多高校陆续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出了众多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二)财务管理人才的现状与需求

了解财务管理人才的现状与需求,有利于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1.企业财务管理加强导致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

企业财务管理主要是对企业资金的筹集、运用、分配等方面进行的综合性管理,目的是在于提高资本要素的配置效率,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需环节。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很多企业通常有很好的远景设想,也有推动企业成长的热情,但缺乏必备的财务技能来管理企业的现金流量与获利能力。往往把财务管理工作变成了会计核算的一个辅助成分,从而导致企业资金管理成为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监督,至于有效地调度资金、运筹资金、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内容则未被真正重视,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和弱化了企业的经营能力。

加入WTO后,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中国企业来说,机遇与风险并存。企业运营环境的深刻变化,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带来深刻的影响,资源配置是否优化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客观上企业和社会加大了对具备投资分析、决策以及资本运作的人才的需求。同时,个人财产的金融化趋势也促使了个人理财有了较大的发展。可以说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从事财务管理业务的理财方面的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产生了大量需求。

2.个人理财市场快速发展催生了对财务管理专业理财人才的大量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人的理财意识已有所觉醒,国人的理财需求开始逐步加大。2006年11月,第一理财网的一项用户调查显示,受调查者中78%的人愿意接受专家顾问的理财意见,25%愿意进行委托理财,50%以上愿意支付顾问费。相类似,2007年6月,人民银行的调查也显示,城镇居民购买基金和股票的意愿持续上升,认为购买基金和股票最合算的比例从一季度的30.3%提高至二季度的40.2%。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国内个人理财市场主要包括银行理财、基金、券商集合理财、保险理财和信托理财五大类产品。近年以来,国内居民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以及国内个人理财市场的总规模都在不断上升。

随着整体市场规模的扩大,国内个人理财市场上的产品种类也日益丰富。从1996年起,国内银行已开始涉足个人理财市场,如设立理财中心、推出理财品牌等,但到2001年为止提供的理财服务普遍较为简单。

但从2002年起,在WTO的背景下,外资金融机构逐步介入,理财市场上的产品种类逐渐增多。2004年,汇丰银行(HSBC)、东亚银行(BankofEastAsia)开始在国内推出保本型外汇理财产品;2005年,光大证券(EverbrightSecurities)等证券公司开始推出券商集合理财产品。

2006年以来,随着中国彻底取消对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限制,理财产品的数量和种类进一步增长。2006年,国内中外资银行共推出345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和277款外汇理财产品,分别比2005年增长185%和59.31%。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理财方式在理财市场的地位日益重要。

近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的中国金融理财市场发展报告课题组发布报告称:中国理财市场的发展进入黄金10年。报告预计从2006年开始,中国理财市场进入到其发展的黄金10年。做出这一判断的理由主要是:

(1)未来10年中国宏观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发展

预计未来5-1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7-8%,2010-2020年经济增长相对“十一五”期间增速有所放慢,年均增长将保持7%左右,到2020年,GDP总量将达到47000亿美元左右,人均GDP达到3200美元左右,按照世界银行2000年的标准,中国将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2)居民金融资产持续增长为理财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引起中国居民金融资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下居民收入增加,带动了居民存款的增加;二是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带动居民金融资产的增加。证券市场的一系列改革与发展为居民证券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并将带动居民证券类金融资产的持续增加。随着证券市场进入其发展的黄金10年,必将带动居民金融资产的快速增长。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保险意识的增强也将带动居民在保险市场金融资产持有量的增加。

(3)居民金融资产结构调整促使投资多元化需求增加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面临调整融资结构的最佳机会。这一是因为,近年来过剩的流动性需要大量的投资渠道和融资产品来吸收。二是因为一系列日渐严格的监管制度促使银行将其一部分储蓄转换为金融产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3.理财市场激烈竞争引发了对财务管理专业理财人才的大量需求

理财市场之所以能成为各类金融机构竞争的焦点领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够参与这个领域的金融机构最多,由于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内外资金融机构开展理财业务各具优势,因此竞争也最为激烈。理财业务对各类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绩效考核能力、营销能力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可以说理财业务的竞争也是各类金融机构综合竞争能力的比拼。

(1)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竞争差异逐步显现

未来客户全方位理财需求将不断增加,使金融综合经营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些通过业务整合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财富管理的机构将受到客户的青睐。未来随着金融混业经营的深入推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不同行业之间业务交叉的情况更加普遍。理财市场中各类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将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同时各类金融机构之间围绕财富管理的业务重组与整合也即将拉开序幕。由于在中国银行业与保险业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拥有数量庞大营业网点和销售渠道,因此在综合经营的推进过程中,银行与保险公司将利用其网点和规模的优势,成为综合经营中主要角色,通过设立金融控股公司(集团),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理财服务。

(2)中外资金融机构理财业务竞争正在拉开序幕

2006年12月,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外国金融机构可以面向个人客户开展人民币业务,吸收居民100万以上的存款。2007年初东亚银行首次推出了人民币理财产品,拉开了中国理财市场中外资金融机构全面竞争的序幕。

外资金融机构将理财业务作为在华业务重点,一是因为中国理财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二是由于相比其他零售市场理财市场的进入门槛较低。在全面开放前的几年里,外资金融机构早已瞄准了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高端客户),并为全面开放后的竞争开始布局。2007年随着外资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陆续推出,中外资银行在理财市场上的竞争将上升到新的阶段,尤其是对高端客户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在金融业全面开放前,由于外资银行在业务范围和监管政策上有所限制,中资银行在理财业务上还具有一定优势,随着金融业全面开放后外资银行在业务范围和监管政策上的放宽,外资银行在风险控制、投资流程控制、咨询服务流程、人员绩效考核、专业人员资质等方面的优势将得到更充分的显现。

(三)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

明确就业方向,有利于学生做好学习规划。目前,各类学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数量与社会需求从总体上说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分析这几年财务管理专业应届生就业情况来看,其优势体现在适应工作领域广泛,就业率高。

专业阶段的考试:《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会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税法》。

综合阶段考试:《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二)》。

2.国际会计师(CGA)

3.注册资产评估师

资产评估需学习的主干专业课包括:资产评估原理、企业价值评估、税基评估、房地产评估、金融资产评估、会计学、财务管理基础、公司理财和财务分析等。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设5个科目,具体是:《资产评估》、《经济法》、《财务会计》、《机电设备评估基础》、《建筑工程评估基础》。

(五)财会专业主要期刊

目前国内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主要学术期刊有: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财会月刊、财会通讯、审计与经济研究、中国审计、财会研究、财务与金融、会计之友、中国总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财务会计研究等。

九、附件:财务管理专业主要课程介绍(27门)

(一)《政治经济学》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课程体系中的基础理论课,是省级精品课程。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能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教学内容

本课程涉及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和实践,主要讲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以及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资本主义地租理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及经济全球化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个人收入分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微观主体、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家宏观调控、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和农业现代化道路、社会主义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等内容。

教学方式

1.基本概念及体系的讲授,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援引现实经济社会的案例,将抽象的概念理论具体化,使学生扎实、明确地理解基本概念和体系,在该层面注重基本原理的讲解和运用;2.课堂讨论,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从学期中期之后,每两周进行一次专题课堂讨论,以学生讨论为主;3.要求学生对教材以及参考书目阅读后撰写读书笔记;4.根据课程内容要求学生不定期到工厂、农村、社区进行社会调查实践,认识当前中国经济的现状及热点经济问题。

教学用书

陈征、李建平、郭铁民.政治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陈征、李建平、李建建等.政治经济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学习参考书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2.卫兴华、顾学荣.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八所高等师范院校.简明政治经济学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4.洪银兴.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与实践价值.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5.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与实施.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

6.白永秀.中国现代市场经济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二)《会计学原理》课程介绍

《会计学原理》课程,是会计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和其他经济、金融、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其能够初步理解和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会计课程和有关经济、金融、管理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

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和学生模拟练习相结合的方法,把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课程教学强调理解与分析,也强调应用和技能。

本课程拟采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的、由陈国辉、迟旭升主编的(国家级重点学科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系列教材)《基础会计》一书,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建议学习者结合该教材的配套练习《基础会计习题与案例》(陈文铭主编)一起使用,并可以进一步阅读以下几本参考书:

1、郭道杨,朱小平,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初级会计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2、阎达五,于玉林,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三)《管理学》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和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作出贡献。

1、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在原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2注重案例教学,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验,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

3、授课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布置适量的作业题,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周三多.管理学基础(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斯蒂芬.罗宾斯(美).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哈罗德·孔茨(美).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四)《微观经济学》课程介绍

《微观经济学》是财务管理学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核心课程。本门课程的开设,将为学习者奠定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经济学基础知识。

1、理解与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学习者结合经济理论分析经济现实问题的能力;

2、让学习者了解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各种经济理论和学说主张,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从而辨别西方经济学的有用和有害之处,并把有用的部分同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运用于经济建设。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是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其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三个层次逐步深入进行的。第一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第二层次是分析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第三层次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作为本科阶段,本门课程主要涉及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框架、主要理论及其发展线索和重要应用。在内容安排上,具体包括:供求定理、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生产论、成本论、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等。本课程总体说来较为抽象,运用数学模型和图形较多。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基础。

本门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讨论与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相结合,把科学研究的有关思想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引入课堂教学过程。在授课形式上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课后通过练习以增强学习者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其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参考书目

1、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16版.纽约:麦格劳-希尔公司,1998年.

2、(英)迈克尔·帕金(MichaelParkin)著,梁小民译.《微观经济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

3、(美)曼昆(N.GregoryMankiw)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4、厉以宁.《西方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5、黄亚钧、郁义鸿.《微观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五)《宏观经济学》课程介绍

专业基础课程

使学生较系统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经济增长、失业、货币与通货膨胀、总需求与总供给、宏观经济政策等理论,熟悉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方法和体系,为后继课和进一步获取宏观经济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的研究方法,弄清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不同模型,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理解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式:讲授

学习参考书:

1.《宏观经济学》,王辛枫、曲世友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

2.《宏观经济学》,N?格里高利?曼昆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3.《宏观经济学》,迈克尔?帕金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

(六)《财务管理(CPA)》课程介绍

《财务管理学》是高等教育经济管理类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专业课。它是一门应用性的经济管理学科,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本课程以企业的资金运动为中心内容,以资金的筹集、投放和分配为框架,阐明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价值观念以及财务预测、计划、控制、分析等业务方法。

财务管理学既有较强的实用性,又有较强的理论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现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对公司筹资、投资和分配活动进行计量、评估、预测、分析和决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当前公司理财行为进行分析和判断,了解当前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最新动态;初步适应各种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具有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务管理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具备财务管理业务水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争达到全国会计师资格考试应试水平。

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理论分析与实务练习、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课堂讲授、课堂练习、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学科的基本内容。

注册会计师考试全国统一教材《财务成本管理》,财政经济出版社.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建议学习者可以进一步阅读以下几本重要的参考书:

1.王庆成编写的《财务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财务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3.荆新等主编:《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七)《财政学》课程介绍

财政学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的经济学分支,是经济学中最具活力、最引人入胜的领域之一。它与经济学的许多分支以及其他社会科学如伦理学、政治哲学、法学等都有着理论上和方法论上的联系。财政学的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能够提供重要的分析视角,为政府职能转型、税制改革、财政体制、公债、社会保险制度和其他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提供政策指导。

本课程以中国的公共财政改革为制度背景,结合国际视角,力图将财政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与财政发展的实践经验相结合,使学生不仅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财政学的理论体系,而且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财政经济改革的现实进行独立的观察和思考,培养良好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时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财政的目标及其评价标准

第三章

财政的起因与职能

第四章

财政决策与政府失灵

第五章

公共产品

第六章

外部性及其矫正

第七章

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

第八章

社会救助支出

第九章

社会保险支出

第十章

公共项目的评价方法

第十一章

财政收入概述

第十二章

税收原则

第十三章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第十四章

税收制度

第十五章

公债

第十六章

公共企业

第十七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

第十八章

财政政策

课题讲授

邓子基、林致远主编,《财政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1.陈工、雷根强:《财政学》,科学出版社,2000

2.杨志勇、张馨:《公共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杨志勇,张馨:《公共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张志超:《现代财政学原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5.陈共:《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刘宇飞:《当代西方财政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7.哈维·S·罗森:《财政学》,赵志耘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原版:Rosen,HarveyS.,2002,PublicFinance.6thedition,NewYork:McGraw.),2003

(八)《经济法》课程介绍

《经济法》是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复合性人才,尤其是既懂经济又懂法律的经营管理人才。本课程以现行的主要经济立法为依据,围绕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经济法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法理论、经济组织法、宏观调控法、市场运行和管理法、经济纠纷解决等内容。

经济法是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课程。这是一门综合性、针对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包括了多门法学学科的专业知识,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根据经济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紧紧围绕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同时侧重实际运用和操作。在学习经济法的过程中,既要认真弄懂法学知识,又要密切联系本专业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要做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加深对经济领域中法律问题的理解,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书及参考书

1、《经济法》,曾咏梅、王峰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五版

2、《经济法》,每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最新版本(会计学)经济出版社

(九)《财务会计》课程介绍

《财务会计》是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会计是一种致用之学,会计核算是企业的最基本的经济管理手段,它不仅是一种微观经济管理的手段,又是微观经济管理目的的体现,企业通过会计核算来追求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水平。《中级财务会计》在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前续课程是《基础会计》,后续课程是《高级财务会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在学习掌握会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力图使学习者掌握企业会计核算中最为重要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主要内容,并使学习者掌握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与使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内容包括:(1)财务会计总论:(2)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3)应收及预付项目: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及坏账损失的核算;(4)存货:存货收发的核算;(5)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核算;(6)固定资产核算;(7)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核算;(8)投资性房地产核算;(9)资产减值;(10)流动负债核算;(11)非流动负债核算;(12)所有者权益的核算;(13)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核算;(14)财务报告编制。

以完善教学大纲为切入点,明确本课程的性质、目的、要求以及重点、难点问题,以科学、严密的教学大纲统驭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选用教材:《会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

1.中级财务会计学,朱国泓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

2.财务会计,赵书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8月第二版

3.《中级财务会计》,刘永泽陈立军,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1日第一版

4.会计,东奥会计在线---注册会计师轻松过关1,张志凤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

(十)《审计学》课程介绍

审计学是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必选课,它是为社会培养各种经济监督人才必须开设的课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审计在提供专业服务、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主要是为社会提供财务和会计方面的专业信息,信息的质量不但有赖于国家和社会的共同监督,更要靠自身严格把关,审计学恰好提供了把关的各种手段和技巧,使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的知识更全面,就业面广。

教学目标和内容

本课程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线,以财务报表审计为重点,以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为基础,以审计风险和审计目标为导向,以审计实务操作和能力培养为根本,

密切结合当前注册会计师审计实践,将审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融入审计基本技能之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基础理论和审计实务技巧。

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方式讲学,学期中期让学生分小组就本课程的内容选取专题进行小组报告,一方面深化学生对本课程学习,一方面也能更好地促进教与学的互动。

《审计》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用教材

1、《审计学》秦荣生,卢春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审计学——实务与案例》李晓慧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审计学》翟新生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十一)《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介绍

《会计信息系统》既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经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上机操作,使学生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在企业会计业务中的具体应用,为将来承担各级各类的信息管理工作、从事各种类型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思考在各种复杂多变的经营形势下企业如何去进行决策和行为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处理企业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技巧,从而达到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会计业务中具体应用的目的。

本课程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课堂讲授和学生上机操作相结合,把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课程教学强调理解与操作应用技能,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课程拟采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的、由付得一主编的《会计信息系统》一书,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建议学习者结合该教材的配套练习《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程》(王新玲、汪刚主编)一起使用,并可以进一步阅读以下几本参考书:

1、杨宝刚,《会计信息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

2、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ERP财务管理系统》(上)、(下),中国物资出版社。

(十二)《税法》课程介绍

《税法》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门课程重点讲授税法基础理论、流转税法律制度、所得税法律制度、财产税法律制度、资源税法律制度、行为税法律制度和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等。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税法概念,包括定义、法律关系、要素及分类;掌握税法制定及法律级次;掌握现行税法体系;了解税法地位及其他法律关系;掌握各个税种的基本内容,能够熟练地进行各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在本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既突出了中国税法的特色又反应了国际税法的最新成果和动态。

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与研究性教学相结合,把科学研究的有关思想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引入课堂教学过程。在有条件的地方,本课程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课程教学强调理解与应用。进行适当的研究性教学设计,要求学生面对具体的案例,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计算。

本课程拟采用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著的《税法》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

1、徐孟洲,《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姜竹等,《税收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郑晓玲、刘军,《税收实务》,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十三)《计算机财务管理》课程介绍

《计算机财务管理》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该课程是讲解计算机在财务管理中应用的方法和技术的课程,即以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为指导,在计算机环境中充分发挥管理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计算机技术与财务管理理论相结合建立各种财务管理模型,为管理者应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去解决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中面临的一系列财务管理问题提供技术支持的方法和技术的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应用计算机先进管理软件在虚拟的计算机环境中模拟现实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建立适合企业财务管理需求的分析和决策模型,进行投资、筹资、预测等定量分析,参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工作。培养学生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软件工具(如Excel)建立各种财务管理模型,并应用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中,利用各种模型综合应用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活动分析、经营决策分析等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真正发挥管理职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课堂讲授和学生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把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课程教学强调理解与操作应用技能,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课程拟采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的、由张瑞君编著的《计算机财务管理》一书,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建议学习者在学习时可以进一步阅读以下几本参考书:

1、边泓、邵军,《计算机财务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

2、李淑平、蒋葵主编,21世纪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规划教材《中级财务管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2;

3、金光华主编,《Excel在财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1

(十四)《成本管理会计(CPA)》课程介绍

《成本管理会计》是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核心必修课。本课程着重讲授成本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求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现代成本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掌握成本预测、各种决策、控制、全面预算、责任考核的技术方法,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企业内部管理问题的能力。

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是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及其与财务会计的关系;掌握成本计算和有关成本概念在经营管理中的运用,并掌握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计算、保本点与本量利分析、预测分析和决策;掌握企业全面预算的编制、成本控制和责任会计制度等。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熟悉在成本计算和内部经营管理中成本管理会计的地位、作用及有关理论和方法的应用,为形成较完整的会计和财务管理知识体系打下基础。

第一章产品成本计算,要求理解成本的概念和分类,掌握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方法,能够运用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正确计算企业产品成本;第二章作业成本计算与管理,要求理解作业成本法和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掌握作业成本的计算方法,利用作业成本资料进行经营决策分析;第三章成本控制,了解成本控制的基本原理,掌握标准成本的制定和成本差异的分析方法;第四章本量利分析与短期经营决策,要求掌握成本习性原理及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变动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成本资料进行短期经营决策分析;第五章全面预算,要求掌握全面预算的意义、体系和编制方法,能够编制企业各种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第六章责任会计,要求了解责任会计的基本原理,掌握责任中心及其考核方法、责任预算与责任报告的编制以及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方法及其具体运用,掌握投资报酬率、市场增加值和经济增加值的概念,以及各类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第七章绩效评价与激励模式,要求掌握财务绩效评价与沃尔评分法的应用,掌握经营绩效评价与经济增加值的应用;掌握综合绩效评价与平衡记分卡的应用,掌握激励的功效与激励模式。

成本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理论教学中,采用情景设问、案例讨论式、研究式、参与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理论分析与实务练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课堂讲授、课堂练习、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该门课程的基本内容。

1.杨世忠、韩文连、黄毅勤、刘志翔,《成本管理会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01出版)。

2.赵春光、薛许红、管一民,《成本与管理会计》,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大连出版社(2009-09出版)。

(十五)《会计综合模拟实验》课程介绍

《会计综合模拟实验》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中的一门专业方向课。该课程是在学习了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后开设的,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务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整合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课程,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系统总结。通过本课程的模拟实验,避免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书本对书本,学生做练习“空对空”的现象,解决学生到企业单位实习的困难,使我校财务管理专业课教学质量再上一个台阶,实现我校“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教学管理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工业企业会计主要实务,了解采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工业企业会计循环的全过程,从而深入掌握借贷记账法下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技能,掌握结账与对账、错账更正等操作技术。

实验一原始凭证模拟实验

实验二:记账凭证模拟实验

实验三:会计账簿模拟实验

实验四:会计报表的编制

实验五:会计档案的装订

实验六:综合实训

考核方式与评定标准

(一)考核方式根据模拟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审核原始记账凭证及科目汇总表,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月终对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装订会计凭证等。

(二)评分标准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纪律与态度,及最终的课程设计结果的正确性、及时性、整洁性、规范性,给出成绩。

余海宗.《会计仿真模拟实战教程》.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6

学习参考书

1.陈国辉、迟旭升主编.《基础会计》(第二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6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4

(十六)《高级财务管理》课程

高级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本科的专业核心课。本课程是在学习了中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是对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主要讲述突破财务管理假设的一些专门性的问题,如企业并购财务管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企业破产财务管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等等内容。通过高级财务管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财务管理的内容有更全面、更系统的理解。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能够体会到高级财务管理就是要就管理来论财务,高级财务管理应立足于一定的组织结构和治理环境。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高级财务管理的理论体系、企业并购的基本理论和并购中目标公司价值评估的方法、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和业绩评价体系、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财务危机预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破产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等。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企业并购财务管理概述

第三章企业并购估价

第四章企业并购运作

第五章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概述

第六章企业集团的资金运筹

第七章企业集团的业绩评价

第八章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第九章企业破产、重组和清算

1.在讲授本课程时,着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的讲解,应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以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把握教材的结构,加深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灵活应用。

4.在教学中要适当插入案例,以深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

1.王化成.《高级财务管理学》(第二版)(教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张鸣.《高级财务管理》.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道格拉斯.R.爱默瑞、约翰.D.芬尼特著,荆新、王化成、李焰等译.《公司财务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谷祺.《高级财务管理》.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十七)《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介绍

高级财务会计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随着我国会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不断颁布实施,财务会计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在一门课程中已无法容纳,因此,有必要将财务会计分成《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两门课程。中级财务会计主要讲授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高级财务会计则在此基础上,主要讲授特殊业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有关专题。各章内容相对独立。

高级财务会计学是在《中级财务会计》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会计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是会计学本科生的核心课程之一。它主要解决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领域中的高、深、难、特四大问题。通过运用多种教学媒体等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在了解高级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构成内容的基础上,掌握各种特殊会计业务的特点、处理原则,运用特殊的方法程序处理企业复杂及特殊业务,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会计专门课题的能力。

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外币折算、债务重组、借款费用、或有事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政府补助、股份支付、所得税会计、租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合并、合并会计报表

采用课堂教授、多媒体课件、案例讨论等形式组织教学。

1.刘三昌:《高级财务会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2.张劲松、李瑛主编,《高级财务会计》,科学出版社,2008年7月。

3.余国杰主编,《高级财务会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二版

5.阎达五等主编,《高级财务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十八)《计量经济学》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是经济类专业的专业课,适用于经济类各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模型设定方法,熟悉计量经济分析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程序,能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包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方式:讲授与实验结合

张晓峒著《计量经济学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格林,计量经济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庞皓,计量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7

5、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潘文卿,李子奈,计量经济学习题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十九)《项目评估》课程介绍

财务管理专业限定性选修课,3学分,48学时

促进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投资项目评估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着力培养与提高学习者描述数据、研究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1、投资项目评估概述:重点介绍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的基本工作阶段及二者关系

2、投资项目建设必要性评估:从项目决策分析的角度出发,介绍投资项目建设必要性评估的内容和方法以及投资建设规模的确定。

3、生产建设条件评估:从项目建设的外部条件介绍资源条件、厂址选择、交通运输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评估内容。

4、投资项目技术评估:主要介绍生产工艺流程、设备和工程设计方面的评估内容和方法

6、财务效益评估:学习者应明确财务效益评估的基本目标和原则,掌握财务效益静态分

析和动态分析的指标体系及各类指标的计算方法。

7、国民经济效益评估:侧重介绍国民经济效益评估和财务效益评估的差异及国民经济效益评估的内容构成、国民经济评估的费用与效益的识别。

8、不确定分析和风险分析:介绍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关系及二者的分析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能掌握盈亏平衡分析法和敏感性分析方法。

9、投资项目总评估与评估报告:介绍投资项目总评估的必要性、基本内容和工作程序,以及总评估报告的特点和撰写要求。

10、房地产项目评估:介绍房地产项目评估的内容及基本计算方法。

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练习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和实验室辅助教学。课程教学强调理解、分析和计算,结合投资项目评估实例,组织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和理论,计算分析项目评估的各类基础数据或指标。本课程的期末考评采用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可采取闭卷或开卷考试。

本课程拟采用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张启政教授主编的《投资项目评估》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

1、周惠珍主编:《投资项目评估案例》,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年版。

2、注册咨询工程师考试教材编写组编写:《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中国计划出版

社,2003年。

3、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年

(二十)《证券投资学》课程介绍

课程授课对象为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专业及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较好地掌握证券投资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对中国的证券市场和投资的过程和方法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培养基本的投资分析能力。

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力求在掌握基本知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进行教学。教学过程通过运用多媒体、实践课等教学手段,结合证券市场的实时变化进行案例分析和讲解及模拟投资等。

1、《证券分析》,本杰明.格雷厄姆、海南出版社;

2、《证券投资基金——运营与管理》,宋国良,人民出版社;

3、《证券投资案例分析》,霍雯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十一)《金融市场学》课程介绍

金融市场日益成为整个经济体系的核心,金融市场学的地位也愈益重要。金融市场学作为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程,对于学生全面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市场运行的原理和规律,适应教育部“宽口径、厚基础”的改革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1、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金融市场的各种理论及其分析工具和方法在金融市场中的运用。

2、在充分理解和掌握金融市场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把金融市场中的案例直接或间接地引入课堂教学过程,并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本课程教学强调理解与应用,除通过案例分析外,课堂讨论、课后练习及模拟实验等多种教学形式,也有助于让学习者更好地自觉联系金融市场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张亦春、郑振龙.金融市场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年.

1、[美]FrankJ.Fabozzi&FrancoModigliani.资本市场:机构与工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2、[美]ZviBodie&AlexKane&AlanJ.Marcus.投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3、刘红忠、朱叶.金融市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4、谷秀娟.金融市场—理论、机制与实物.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

5、张宗新.金融计量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

(二十二)《投资银行业务》课程介绍

投资银行业务的最新进展集中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大量的最新数据资料和研究报告是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实施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对于实践本课程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在资本市场全球化的条件下,语言能力已经成为影响金融从业人员职业发展非常关键的因素。因此,本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对于金融学专业学生专业理论和语言能力的提升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与双语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也具有突出的意义。

投资银行主要从事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交易、策划并组织企业并购、参与基金管理与投资、风险投资以及为企业投资融资提供咨询和顾问等金融服务类业务,其业务范围十分广泛。根据本科培养计划的课时安排,目前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课程与教学方法介绍(2课时);2、OverviewoftheFinancialServicesIndustryandtheRoleofInvestmentsBanks(金融业与投资银行角色概览,4课时);3、OfferingsofSecurities(证券承销,6课时);4、TradingofSecurities(证券交易,6课时);5、AssetsSecuritizations(资产证券化,10课时);6、DerivativesandRiskManagement(金融衍生产品与风险管理,10课时);7、MergersandAcquisitions(并购咨询,6课时);8、VentureCapitalMarkets(风险资本市场;8课时);9、InvestmentBankingTrends(投资银行的发展趋势;2课时)。全部授课合计54课时,周时数3,共18教学周。

FrankJ.Fabozzi&FrancoModigliani.CapitalMarkets:InstitutionsandInstruments,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扩充性双语资料

2、ThomsonReuters.MarketReview(Quarterly).Onlineresources.

3、SecuritiesIndustryandFinancialMarketsAssociation(SIFMA).QuarterlyResearchReport.Onlineresources.

(二十三)《税收筹划》课程

《税收筹划》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目标是了解企业税收筹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明白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尽可能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及其由此带来的损失,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为了满足各种经济主体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维护纳税人合法权利,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了解和掌握节税知识、方法和技巧的迫切要求,因此有必要开设《税收筹划》课程,用于学生学习税收筹划有关理论与实务操作技巧,运用所学知识合理合法地解决企业管理活动中的税收问题。

课程内容及要求

《税收筹划》课程的教学,安排一个学期,课时计划是每周2学时到3个学时。教师根据课时适当调整部分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在有条件的地方,本课程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课程教学强调理解与应用。进行适当的研究性教学设计,要求学生面对具体的案例,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能做出具体的税收筹划方案。

本课程拟采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方卫平著的《税收筹划》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

1.童锦治,《税收筹划》,科学出版社,2009

2.计金标,《税收筹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李大明,《税收筹划》,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二十四)《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介绍

专业核心课程

讲授与实验相结合

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滕佳东.《管理信息系统》.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甘刃初.《管理信息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斯蒂芬·哈格等.《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KennethC.Laudon/JaneP.Laudon,《管理信息系统—组织和技术的新途径》.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五版,影印版).2010

7、KennethC.Laudon/JaneP.Laudon,《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化企业的组织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影印版).2002

(二十五)《跨国公司财务》课程介绍

《跨国公司财务》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掌握了财务管理学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与理解跨国公司的筹资、投资及其资金运筹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加深对我国财务管理知识的借鉴意义。本课程通过对当前国际货币制度和外汇市场的介绍,分析当前跨国公司所面临的会计风险、经济风险和交易风险,从而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规避风险。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了解跨国经营财务管理的产生和发展、跨国经营财务管理环境的基础上,掌握跨国经营财务管理的特殊理论、方法和技巧,以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

本课程是继《基础会计》、《中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等课程之后,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应修的课程之一,是财务管理学科教学体系的一部分。课程重点讲授跨国企业国际筹资管理、国际投资管理、外汇收支管理、外汇风险管理以及跨国企业内部资金管理等基本理论,要求学生在了解跨国经营财务管理的产生和发展、跨国经营财务管理环境的基础上,掌握跨国经营财务管理的特殊理论、方法和技巧,以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

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采用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后练习等相结合的方式。有条件的地方,本课程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本课程拟采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出版社的、由毛付根、林涛主编的《跨国公司财务管理》2008年版,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

1.艾伦·C·夏皮罗,《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朱叶,《国际金融管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李涛等,《跨国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二十六)《市场营销学》课程介绍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是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共同核心课程。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即,在特定的市场营销环境中,企业以市场分析为基础,为满足消费者现实和潜在的需求,所实施的以产品、定价、地点、促销为主要决策内容的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及其客观规律性。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内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营销学原理不仅广泛应用于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而且逐渐应用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市场营销学不仅是财经类、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课,而且还是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等专业的重要课程。在工商管理类课程体系中,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门课程总计72学时,具体内容包括:(1)市场与市场营销学;(2)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及其贯彻;(3)规划企业战略与市场营销管理;(4)市场营销环境;(5)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者行为分析;(6)组织市场和购买者行为分析;(7)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8)目标市场营销战略;(9)竞争性营销市场战略;(10)产品策略;(11)品牌与包装策略;(12)定价策略;(13)分销策略;(14)促销策略;(15)市场营销计划与控制;(16)国际市场营销;(17)服务市场营销;(18)市场营销的新领域与新概念

市场营销学属于应用性学科,根据这一特点,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实践中,要求理论讲授与学生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社会实践、市场调查、营销策划、营销咨询与培训等多种形式,实现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营销知识应用能力、营销决策能力和营销创新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为7:3。

吴健安,市场营销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1.(美)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营销管理(新千年版.第十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郭国庆.市场营销学通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美)阿尔文.C.伯恩斯(AlvinC.Burns).营销调研(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张英奎.市场营销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美)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营销大未来:变革公共行为的方略.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6.(美)尼尔.雷克汉姆(NeilRackham).销售的革命.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7.(美)约翰.A.奎尔奇.营销管理与战略案例(亚太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二十七)《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介绍

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高等院校金融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经济学院的教学计划中,本课程被列为财务管理专业和金融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绍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银行主要业务操作过程的系统介绍,使学生能够对当前商业银行经营策略与管理方法有所了解,并将学到的金融理论与金融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导论:介绍现代商业银行的本质属性、功能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以及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及其经营环境。

2、商业银行资本:介绍银行资本金的构成及其充足度的测定;银行资本的管理对策;银行并购。

3、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了解银行负债作用与构成;理解银行存款业务种类;掌握银行负债业务的经营管理策略。

4、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了解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种类、政策和基本操作程序,掌握贷款业务的价格构成、影响因素和三种基本的定价方法,了解贷款业务的风险种类及成因,掌握贷款五级分类及几种常见贷款业务品种和贷款管理制度

5、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教材中表外业务与其他结算业务两章内容):掌握中间

业务的定义、经营地位和我国央行定义的九大类中间业务。

6、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了解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经营的目标与组织机构;掌握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和外汇买卖业务(汇率的报价及常见的交易类型)。

7、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掌握流动性管理的含义、管理的难点及必要性;了解流动性的衡量指标和商业银行流动性需求与供给的预测,掌握现金资产的构成与作用及管理原则。

8、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解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历史沿革;掌握融资缺口模型与持续期缺口模型的运用。

9、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与内部控制:了解银行经营风险的涵义、成因与类别;掌握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实施原则及控制方法。

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自学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师在课堂上说明银行各项业务的基本概念、操作程序及操作原理,注意突出重点和难点。针对一些现实存在于银行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结合有关案例与学生展开讨论,或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学内容以各章节的背景资料和易于理解的内容为主,在教师下发的自学提纲或思考题的指导下进行。考试主要采用闭卷形式,

本课程拟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戴国强主编的《商业银行经营学》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

学习参考用书

1.陆世敏、赵晓菊,《现代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彭建刚,《商业银行管理学》,中国金融出版社;

3.[美]彼得·S·罗斯,《商业银行管理》(第三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THE END
1.金融营销产品有哪些(解读十种金融理财产品)保险理财分为三类: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收益依次递增。万能险和投连险的平均收益能达到5%甚至更高。分红险和万能险都有保底收益,所以不会出现亏损的情况,但投连险的风险全部由投资者自己承担,风险较大。保险理财的期限一般很长,而且大多数都只能持有到期、不能提前赎回。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185024-1.html
1.保险投资产品:了解与选择保险类理财财经2. 了解产品的特点和风险等级:在选择保险投资产品时,要了解产品的特点和风险等级。投资者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产品的投资方向、收益预期、风险等级等信息。 3. 关注保险公司的实力和信誉:选择有实力、信誉良好的保险公司是选择保险投资产品的关键。投资者可以通过了解保险公司的资本实力、偿付能力、业务规模等方面...https://business.liaohewang.com/show-82326.html
2.如何合理选择理财产品并进行购买?这些理财产品的决策情况如何?银行存款是最为安全的选择,收益相对稳定,但回报率通常较低。债券风险相对较低,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基金则通过分散投资降低风险,根据投资标的的不同,风险和收益也有所差异。股票的收益潜力较大,但风险也较高。保险理财在提供一定保障的同时,也能实现资金的增值。 https://stock.hexun.com/2024-11-18/215616449.html
3.国家开放大学《个人理财》线下纸质版形成性作业1234参考答案2. 保险具有 ( ) 功能。 A. 保值增值 B. 经济补偿 C. 资金融通 D. 社会管理 3. 保险理财的原则是 : ( ) A. 保值增值 B. 转移风险 C. 经济补偿 D. 量力而行 4. 按照保险标的不同 , 保险可以分 ( ) A. 人身保险 B. 财产保险 C. 责任保险 ...https://www.diandahome.com/47267.html
4.理财规划试题与答案(精选6篇)14理财规划师可以先到银行保险等机构工作,取得相当的社会信誉度,手中掌握有大量优质客户时,自行开业办事务所。()1.0 分 我的答案:√ 15企业公司理财即财务管理。()1.0 分 我的答案:√ 16反向抵押贷款的周期比较长。()1.0 分 我的答案:√ 17“以房养老”基本宗旨是将来人身故后遗留房产的巨大余值,用一定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iv047tro.html
5.理财型保险产品7篇(全文)提到理财, 人们大多会认为是对自己的财产进行管理从而通过有效的投资使其增值, 但却忽略了一点:在追求财产增值的同时, 应合理规避因一些意外事故或疾病给家庭或个人造成较大财务影响的事件, 即财务管理的首要原则应为保证财产的安全。而这正是保险理财的独到之处。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gyyfqtht.html
6.家庭理财规划方案(通用14篇)家庭理财规划方案 篇4 家庭基本情况: 康先生,36岁,妻子32岁,二人均就职于事业单位,儿子2岁。 康先生年收入11万元,太太年收入5万元,有一套房,一辆车,部分银行存款,年平均支出在8、5万元左右。 康先生有五险一金,商业保险重大疾病险20万元,意外伤害保险50万元;太太享有社保;儿子享有“北京市一老一少保险”。 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150822103336_307329.html
7.国家开放大学(湖南开大学放大学)24年春《个人理财》形考作业3...2.以下属于基本面分析中宏观经济指标包括的有 A.汇率 B.利率 C.国内生产总值 D.通货膨胀 3.在推进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时,应选择( )的产品。 A.地理特色鲜明 B.具有发展潜力 C.技术成熟度高 D.市场认可度高 4.银行理财产品理财规划错误的观念是 https://www.zexuewang.net/guokai/33734.html
8.家庭理财配置方案(通用12篇)家庭理财配置方案 篇2 理财规划是指以客户家庭的基本状况为依据,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特定的程序为客户制定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包括现金、消费支出、教育、风险管理与保险、税收、投资、退休养老、财产分配与传承规划等某方面或者综合性的方案,使客户不断提高生活品质,最终达到终生的财务安全、自主和自由的过程。 https://www.mingkanw.com/w/filen492f3so.html
9.存款保险制度银行出现问题的时候,50万元以下存款是有绝对保障的,但理财产品不属于存款,不在存款保险保护范围,所以以后理财产品还是要慎重选择,银行的理财产品利率都比较低,如果再不受保护,那还真不如网贷平台来的放心。 (20xx全国2-14)20xx年5月,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按照存款保险制度规定,成员银行缴纳保费形成保险基金,当...https://www.yjbys.com/zhidu/3115415.html
10.家庭理财规划方案范文(通用31篇)专家:蒋女士的情况,应以“稳”为前提。但蒋女士的收入模式非常单一,拥有资金也基本处于储存状态,应该扩大理财方式,学会“把鸡蛋放在几个篮子里”。 理财规划:将比较固定的存款转成较有保障的`国债或基金,以保证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另外除去日常消费,剩余的零散资金可投入货币市场基金及保险。 https://m.ruiwen.com/fangan/6610430.html
11.提高保险投资收益的策略与方法项目运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成熟,保险投资逐渐成为企业和个人理财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保险投资中,如何提高投资收益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提高保险投资收益的策略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投资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提高保险投资收益的策略 ...https://www.jzcrz.com/zixun/detail_5688432.html
12.解密赚钱的十大理财方式买保险被广泛误解2、存银行: 保守的理财。收益率=利率。安全等级:最安全,主要风险是银行倒闭,基本上不大可能发生。收益太低,急用钱时变现很不方便,因为没有人会把那么多钱全存活期,万一要钱急用,定期提前取出来,利息损失惨重。 3、买保险:被国内人民广泛误解的理财。我之所以说保险被误解了,是因为保险员推销、国人购买保险时候...https://blog.csdn.net/lifuxiangcaohui/article/details/8157848
13.大学生理财规划方案(通用8篇)1.基本费用:(生活伙食费)充饭卡每月450元;(网费)30元;(宿舍水电费)50元;(手机费用)50元——合计580; 2.购买书籍零食饮料等合计50元; 3.同学应酬,娱乐活动,生活用品,毕业旅游缴费等合计250元。(大约每月还有20元以上的剩余) 二、理财目标 在保证自己有合理的生活基础上,在个人观念上逐渐培养自立独立能力,养成...https://mip.oh100.com/a/202303/6455477.html
14.不懂保险理财资产分配?没关系,手把手教你!2. 选择合适的产品:在选择保险产品时,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选择。常见的保险产品包括人寿保险、意外险、医疗保险等。其中,人寿保险是最基本的保险产品,可以为家庭提供经济赔偿和保障,以缓解家庭的财务压力。 3. 投资策略:在进行保险理财时,应该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定期定额投资、分散...https://m.huize.com/study/detail-318582.html
15.中意人寿保险公司的投资理财策略与服务在当今的金融市场上,保险公司不仅是提供风险保障的重要机构,还是投资理财领域中的重要参与者,中意人寿保险公司作为一家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的合资保险公司,以其稳健的经营风格、丰富的保险产品和专业的理财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任,本文将深入探讨中意人寿保险公司在投资理财方面的策略和服务,旨在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https://www.domusfay.com/post/18409.html
16.人的一生要花多少钱?笨方法轻松挣足一千万城市中产的钱都投在哪些方面?调查显示,银行储蓄、股票、基金和保险成为得票最多的理财方式,而债券、黄金、信托等理财方式得票较少。其中银行储蓄仍是中产人群最爱。 除成都外,其余四大城市的受访者选择银行储蓄作为主要理财方式的比例均在80%以上。 有受访者表示,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和收益高低是他们选择投资的主要考...https://insurance.eastmoney.com/a2/20110817156549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