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听说社保“最后五年交最高档划算”,眼瞅着自己离法定退休年龄也近了,就琢磨着把自己的社保档次提一提。但从最低档提到最高档,一年下来,要多交好多钱。她又有点犹豫。于是找猫妹求证,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儿。猫妹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就琢磨了一下这件事儿。
“最后五年交最高档”,能改变的就是缴费基数。缴费基数提高了,一方面进入个人账户的金额多了,另一方面也会提高本人平均缴费指数,两个系数都提升了,肯定养老金领的就多了。假设两个人都只打算交15年养老保险:A.前10年,按照最低档,60%交,那么前10年的缴费指数都是0.6,最后5年,按照最高档,300%交,那么后5年的缴费指数都是6,最后平均下来,A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为(0.6×10+3×5)÷15=1.4;B.如果15年一直都按照最低档60%交,那么退休时本人平均缴费指数为0.6。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把1.4和0.6分别代入上面这个公式,A的基础养老金会是B的1.5倍。个人账户养老金,其实就是看个人交的多少了。A的个人账户里的钱是B的1.4÷0.6≈1.67倍。所以,A交的多,领的就更多。
但猫妹没太想明白的是,为什么偏偏是“最后五年”交最高档才“划算”。因为从养老金计算可以看出来,提高个人缴费金额,虽然基础养老金也会提高,但并没有让基础养老金等比例提升。A交的钱是B的1.67倍,但A的基础养老金只是B的1.5倍,所以如果只是从“划算”这个角度来说,那肯定是按照最低档交最“合适”。一个朋友问,会不会是受利息的影响,钱进了账户,没多少利息,那莫不如临近退休那几年交,让资金效用最大化?这……可能是个误会。大家知道现在个人账户的利息有多高吗?2016年~2021年的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分别为:8.31%、7.12%、8.29%、7.61%、6.04%、6.69%、6.12%。是不是相当的可以了?秒杀很多人的理财收益率吧。所以,这个理由也不成立。猫友中如果有明白人,欢迎留言给猫妹讲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