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姐是我们公司的保洁员,她原来是国企工厂的工人,后来厂子效益不好,裁了一大批员工,她拿着一笔遣散费离开,到处打零工维持生计。社保这方面,只得由城镇职工社保转为灵活就业人员社保。
我表哥在一家外企500强公司工作,四十岁时由于公司裁员而失业,一直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只得和朋友一起合伙做生意。我表妹原来在一家公司工作,后来30多岁生了小孩,索性在家做起了全职妈妈。他们都按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
为什么会从城镇职工社保转为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呢?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现在就业的竞争压力依然很大,目前中年失业的现象很普遍。很多企业招工把候选人的年龄限定在了35岁以下,造成40岁以上的中年人,一旦失业,就会造成永久性失业,除非自己是一个领域的专家或者大拿,否则很难再找到工作。这些人就只能按照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当今社会,有很多女性为了照顾孩子和家庭,离开工作岗位,做全职主妇。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受企业的束缚和管束,转而从事能发挥自己优势和特长的自由职业。
我们单位的保洁员张姐原来在国企工厂是女工人,按照规定是可以50岁退休的。但转为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后,法定退休年龄变成了55岁!
如果还要按照50岁退休的话,就有限定条件了。而且只有部分省市地区,在女性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才能50岁退休。
一些地方规定,如果女性人员曾经以职工身份参加社保并且缴纳社保10年了,后来下岗失业后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继续缴纳社保5年后,就可以在50周岁办理退休手续了。还有地方规定,如果女性灵活就业人员曾经在单位工作,工作年限在15周年以上,并且是女工人身份,那么这种情况下是符合50岁办理退休的条件;如果是女干部身份,那么还是只能在55岁退休。
对于张姐这样的低收入人群来讲,50岁拿不到退休金,还要自己出钱缴纳社保,而且再多缴纳五年社保,压力可想而知。
灵活就业人员医保缴纳以上年度本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每人每月按8%的标准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由个人承担,其中6%计入医疗统筹基金,2%计入个人账户。
一般来说,年龄越大,返还的比例也会相对较高。拿北京举例,比如,35岁以下的人,返还比例是2.8%;35岁到44岁,返还比例是3%;45岁以上的人,返还比例为4%。北京医保个人账户还可以直接提现。但是,灵活就业人员就没有这个医保返钱的个人账户了。
按照北京社保上限缴费基数28221元来计算,个人医保账户的金额:
35岁以下:28221*2.8%=790元
35岁到44岁:28221*3%=847元
45岁以上:28221*4%=1129元
按照北京社保上限缴费基数5360元来计算,个人医保账户的金额:
35岁以下:5360*2.8%=150元
35岁到44岁:5360*3%=160元
45岁以上:5360*4%=214元
虽然企业职工医保比灵活就业人员医保只是多了个人医保账户,但是差别还是很明显的。这可是真金白银啊。这些钱自己自由支配不香吗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是以本人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资为基数,个人缴费比例是8%,单位缴费比例是16%。以前是单位给缴纳20%。国家为了给企业减负,降低了单位缴费比例,企业在职职工缴纳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是按照本人实际的工资收入来确定的,如果本人的的工资收入标准在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0%~300%之内,那么工资是多少,所缴纳的社保基数就应该是多少,由于每个岗位的工资不一样,甚至同岗位员工的工资也会不一样,每个职工的社保缴费基数都是不一样的。
企业在职人员的养老保险,个人只需要缴纳很少一部分,大部分由企业来支付。但是,灵活就业人员需要自己全额承担养老保险缴费。大部分灵活就业人员收入不稳定,只得按照社平工资的60%来缴纳养老保险,而且往往到15年的最低缴费年限,就不再缴纳了。
假设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都按照8000元基数缴纳养老保险。
企业职工需要支付的金额:8000*8%=640元
灵活就业人员需要支付的金额:8000*20%=1600元
1600-640=960元两者相差了960元!
企业职工享有生育保险,享有产前检查费用报销、分娩当天的医疗费用报销、生育津贴。
企业职工享有的生育保险待遇:
1、产前检查报销限额是3000元。
2、分娩当天的医疗费用报销。
3、生育津贴:生育津贴计算公式=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月缴费平均工资/30*产假天数。(职工缴费基数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一年月平均工资计算)
如果职工在休产假期间的工资低于生育津贴的,那么要按照生育津贴和产假工资的差额,补给职工。
但是灵活就业人员是没有生育保险的,产前检查费用完全自己负担,只能有分娩当天的医疗费用报销。在休产假期间,不能工作就没有任何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