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理念中,很多人会认为保险公司都是骗人的,能不赔就不赔,靠少赔几单来赚钱。
这么回答的,一定是对保险公司存在极大的不信任,觉得他们这帮老狐狸,就知道耍诈。小浪告诉你,控制理赔成本,还真不是保险公司的赚钱手段。
原因有二:
一是理赔支出这点钱,真不多。对于个人来说可能是天文数字,但是考虑到保险公司的总体量,哪怕是50万的重疾险理赔金,在保险公司看来,可能也就是一款新产品的印刷材料费。
二是这个钱赚的太辛苦,靠跟投保人打官司的额外收入,且不说诉讼费这些成本开支够不够,公司名誉受损,后面的业务也没法开展。
所以,保险公司在遇到理赔纠纷的时候,很多都为了息事宁人,能赔就赔了,真有巨大分歧的,赔一部分也就结案了。
所以,靠拒绝理赔赚钱,真的是对保险公司最大的误解。那保险公司到底靠什么赚钱呢?保险公司也是公司,也是靠利润来赚钱。
其利润又是通过“三差”来赚取的。
1、利差益,
2、死差益,
3、费差益,我们一个一个来解释。1、利差益即保险条款预定的利率与保险公司实际投资收益之间的差额。比如保险公司最爱推销的储蓄型保险,也就是那种把保险功能和储蓄功能相结合的产品,比如分红险、返还险。这种保险产品卖的很贵,保额又很低,但每年有利率或分红。比如他们通常在游说你购买保险之前会给你看一张收益率很高的演示表,比如每年3%的收益(其实是按最高收益来演示)。当你买了这份保险之后,保险公司就会拿你的大部份保费去投资别的,如果收益超过3%,超出部份就属于保险公司的利润了,就这叫利差益。
2、死差益即保险条款预期的赔付额与实际的赔付额之间的差额。比如保险公司在设计某款寿险产品时会参考生命表来定价,并预定发生率,比如预期每一万人会有一百人死亡。但是产品卖出去之后他们统计发现,每10000个客户只挂了60人而不是100人,所以少挂了40人就是少赔了40份钱,那么省下来的这个成本就叫死差益,就属于保险公司的利润了。
那么,上面提到的三大利润,哪块才是保险公司赚钱的大头呢?
很多朋友肯定会说,保险公司这不赔那不赔,不就是为了赚死差嘛。
但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每家保险公司在制定寿险及重疾险的时候,
都是参照行业多年发展下来已有的庞大数据来预估发病率和死亡率,预估情况与实际情况相差不大。
而且,保险公司也会买保险,通过再保险公司把自身的风险转移出去,能进一步减少死差的波动。所以靠死差是赚不到钱的。
更不会为了贪图个别的保费去拒赔,
毕竟保司的名誉太重要了!
至于费差,现在保险市场竞争那么激烈,利润空间也不大,再加上保险公司各种内卷,花大钱去做营销推广,所以这种方式也赚不了什么大钱。
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最赚钱的方式是赚利差!
从2014年以来,上市保险公司的净投资收益率,大概也就比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高100-200bps(即高1%~2%)。
可能也就在4%-5%的收益率左右。而目前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一般为3.5%,保险公司大概能赚到0.5%-1.5%。按照600亿的资金算,也有3-9个亿了。并且风险很低,基本是稳赚不赔的。以上差不多就是保险公司的基本盈利模式了。
其实这三块的费用设计是非常非常复杂的,保险产品都是出自精算师之手。既然如此,保险公司怕的就不是出险赔付,而是只怕你不买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