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前,爱国青年们发动了“五四”运动。95年后,记者与3位武汉市的杰出青年代表交谈,发现追求进步、追求创新的“五四”精神,在今天也得到了传承。他们在人生的黄金时段,投身于热爱的领域,努力做到不留遗憾。
李明
拥有三国资格证的传奇律师
他只有35岁,但他的履历常让人大吃一惊。李明,1979年出生于军队大院,求学于澳大利亚的“海归”。2009年,被司法部派往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反垄断部门工作考察,因工作优异得到澳大利亚司法部长接见;2012年成为武汉市司法行政系统首届“十佳青年”之一。
他本科学的不是法律,在悉尼大学留学时学的也不是法律。但在2003年拿到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后,李明又报考了该校悉尼大学的法学院。在此期间,他同时自修中国法律,2007年通过国内司法考试,2008年拿到澳大利亚的律师职业资格,2010年通过美国纽约州的律师执业资格考试,成为了罕见的拥有三国律师资格证的律师。
李明放弃了国外和北上广等国内一线城市的优越工作,回到了武汉。他的回归,填补了武汉地区涉外法律服务的空白。他的专业服务方向是涉外民商事、国际海事、国际仲裁、反垄断等领域,打破了武汉本土律师长期无法深入参与跨境诉讼及非诉讼法律业务的局面。
2011年,李明受委托,参与武汉市一大型民企所属两家船厂的涉外商务谈判,他前后多次赴新加坡、希腊和马来西亚等国家进行谈判。最终,李明以其流利的英语、娴熟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谈判技巧,帮客户完成6艘吨位为16,500吨的船舶建造、销售工作,合同总价款超过1亿美元。这类经典的案例数不胜数。
今年年初,李明以“既有对传统理念的秉持,也有与国际接轨的工作理念和服务水准”,当选为武汉精神践行者,是武汉市名副其实的杰出青年代表。
李长春
屡屡冲到灭火抢险最前沿
担任消防员18年,李长春参加的灭火战斗和抢险救援不计其数,重特大火灾现场也常常能看到他的身影。他是立功无数次的“全省优秀人民警察”,是武汉市的优秀青年之一。
在消防中队中,战斗一班的任务往往最为繁重,时刻都战斗在火场的最前沿。而李长春的消防生涯大半都在战斗一班,当班长就当了10年。火场最前沿就是最危险的地方,李长春受伤的次数并不少。
在他参与抢险的重特大火灾中,武汉商职医院的大火,尤其令他记忆深刻。那是大年初一,他和战友抛下家人,赶赴被大火围困的医院。形势所迫,他无暇作更多的思考,只能利用两节拉梯和挂钩梯联用的方式登楼,并让抱着13名婴儿的20余名产妇沿着这条临时通道逃生。在这次战斗中,为了紧紧扶住梯子,李长春忍着后背被大火灼烧的痛苦,直到所有人都逃到消防车的云台上,才敢动一动。
作为一名消防员,李长春无疑是称职的,他主动帮助班里的战士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还与两位60多岁的老人结成对子,时常去探望、帮忙和谈心。但作为丈夫,妻子怀孕期间,李长春却没陪妻子做过一次产检。快要足月时,因为工作危险繁忙,不得不将妻子送回安徽老家,交由父母照顾。
朱郭亮
最年轻的钳工状元
朱郭亮是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液压机械部的一名装配钳工。
他的来头不小:师傅赫赫有名,是武汉市职业技能大赛三届钳工状元、湖北省首席技师周虎;自己18岁入行,22岁成为公司最年轻的技师,24岁获得“国家技术能手”称号,并在武汉市第十八届职业技能大赛钳工比赛中夺魁,如今即将晋升为高级技师。
朱郭亮眼光独到,常常不走寻常路,热衷于创新。公司在研制新型产品时,担心现有设备无法保障理论精度,不断地组织技师们商讨解决办法。朱郭亮却一反谦虚的常态,针锋相对地提出,保障产品设计性能,不能一味依赖零件的加工精度。但这一说法并未被接受。
但令人诧异的是,熬了三四个通宵,朱郭亮愣是摸索出一套通过装配过程中的检测、调整、修配等手段,找到保障产品设计性能的方法,并且一次性通过了实验,这项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
2007年至今,朱郭亮一直保持着一项纪录——100%的一次产品交验合格率,正是这种精专、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让他年纪轻轻就成为了行业状元。(记者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