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天数=期末库存数量/(某个销售期的销售数量/销售期天数)
平均库存天数=平均库存÷日平均销售成本
其中,平均库存=(期初库存+期末库存)÷2
日平均销售成本=年销售成本÷365
库存周转率ITO=年库存消耗金额/月平均库存金额
年库存消耗金额是指,在一年销售收入中包含的物料金额,即物料跟随产品一起销售出去的金额。月平均库存金额是指每个月库存的平均值。计算每月的平均物料库存金额时,应该把月初库存加上月底库存,再除以二,这样就更加准确。但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只取月底库存数据,而不用月初加月底的平均值。
一般情况下,库存周转率是每个月、每个季度、每年计算一次,但为了简便起见,在这里只介绍每个月的库存周转率的计算方法。
假设现在是4月份,我们要计算3月份的库存周转率。3月底按物料采购价格计算的总库存(在途、原材料、在制品、成品)金额是300万元,3月份实际销售收入是200万元,其中物料成本为100万元,那么3月份的库存周转率ITO的计算方法是:
库存周转率ITO
=年物料消耗金额/月平均库存金额
=(3月份物料消耗*12个月)/3月底物料库存金额
=(100*12)/300
=4.0次/年
3月份库存周转率ITO是4.0次/年,即一年库存周转4次。
在上面的计算中,库存周转率为4次,就说明平均有三个月的库存量。三个月库存就是90天的库存,即库存天数DOS是90天,从而我们可以得出库存周转率与库存天数的关系。库存周转率ITO(4.0次)=360天/库存天数DOS(90天),就是,
ITO=360/DOS
库存周转率和库存天数这两个数据都是衡量库存大小的指标,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1)库存周转率的计算公式是:(上个月的物料消耗*12个月)/上个月月底的库存金额。而库存天数的计算公式是:当前的库存金额/预计将来每天消耗的物料金额。
库存周转率代表的是过去实际的数据,库存天数代表的是未来预测的数据,而未来预测的数据是经常有变动的,因此实际的库存周转率数据比预测的库存天数数据更为准确和真实。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写月报或年度报告时,常用库存周转率来表示库存的大小。
(2)库存周转率是每月、每季度、每年可以计算一次。库存天数可以每天计算一次,每天可以监控库存的波动状况。
广义的库存是指一切闲置的、用于未来的资源,可以理解为企业储存起来的生产能力。它涉及企业系统所有的输入、转换和输出要素及其所在环节。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如人力、资金、设备、原材料和能源等,因而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
狭义的库存可以定义为“以支持生产、维护、操作和客户服务为目的而存储的各种物料”。在制造业中,库存一般指对产品有贡献或构成产品一部分的物资,一般分为原材料、产成品、备件、低值易耗品和在制品等。在服务行业,则一般指用于销售的有形商品和用于管理的低值易耗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任何公司都不可避免地保持有一定库存(库存管理与仓库管理不同,二者不应混淆)。因此,库存管理是企业管理,尤其是生产/运作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这也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管理研究领域。
对于企业库存的作用,存在不同的看法。总体来说,库存的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②平滑生产需求。当需求与生产能力不平衡时,企业可以利用库存来调节需求的变化。季节性需求模式的企业总是在淡季积累库存,满足特定季节的过高需求。这种库存被命名为季节性库存。
④防止脱销。因为天气条件,供应商缺货等原因不能及时送货,或者意料之外的需求增长,都增加了脱销的风险。维持一定量的库存可以降低缺货损失。
⑥避免价格上涨。有时公司管理中预测到物价要上涨,为避免增加成本,就会以超过平时正常水平的数量进行采购。多余的在制品可以用过更大的订单获取价格折扣。当然要注意防止市场波动的风险。毕竟企业不是做期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