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定期组织员工体检,已经成为一个成熟企业100%应具备的员工福利。
越来越多的子女也觉醒了危机意识,每年都会领着父母去各式各样的体检中心去检查身体。
但令人无法理解的一点就是,在如此大规模的体检浪潮中,为何还会出现“上半年体检一切正常,下半年就被确诊癌症晚期”这种情况?
有一个不得不直视的问题: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很靠前(甚至有的数据排行中排名第一)。
也有很多朋友经常会拿美国的癌症生存率与中国相对比,但吐槽君觉得并不是中国的医学水平与美国差距太大,而是中国的癌症发现期普遍偏晚。
如果能将癌症扼杀在早期,治愈几率还是非常高的:
那为什么如今的体检普及率如此之高了,检查出癌症的时期大多还是中晚期呢?
问题主要还是出在我们的“体检方案”上。
目前绝大多数人的体检都是公司组织,或者选择的团购体检套餐。
这类体检方案大多千篇一律没有针对性,而且很多体检项目对于癌症的初期检测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比如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以及腹部彩超等,这类体检项目主要针对的是各类慢性疾病。
而早期癌症通常不会影响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一系列体检常用生理指标!
所以目前来看大多数人所参与的体检,主要功能还是在于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管理(比如查出脂肪肝就要多运动少吃油)。
而对于早期癌症,检测的效果还是十分有限的。
当然,吐槽君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说体检没有用处;
而是提醒大家,如果想要真正有效的体检,就应该更加细致合理的规划自己的体检方案,而不是集体走个过场就草草了事。
吐槽君建议大家在选择体检方案时,采用“常规体检+专项检查”的方式。
常规体检包括:
常规体检项目适合所属年龄段的大部分人群,针对各年龄段高发的各类疾病进行体检,在选择体检方案时,照搬即可~(还不赶紧收藏转发一下)
说完适合大多数人的常规体检项目,我们再来看看,针对个人的特殊情况,如何添加对症的“专项检查”项目:
针对高危发病情况,一定要使用对症的体检项目,才能高效准确的检测出病灶。
举个栗子:
基本所有的体检方案中都包含“胸片”这一项目,但是单单X光胸片并不能检测出1cm以内的早期细小肿瘤,一般能发现的都已经是中晚期的肺癌了。
这时候就可以使用精确度更高的“低剂量螺旋CT”,这种检测方法甚至可以发现几毫米的肺部细小结节,更早发现病灶,也就可以更及时的治疗。
当然这里吐槽君还是要唠叨一句,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大部分重疾的主要诱因,再好的体检方案也不如从今天起改掉坏习惯来的靠谱!
说完体检的方案规划,我们再来聊聊在体检中大多数人都存在的误区。
不卖关子,直接结论:
肿瘤标记物异常,并不100%代表患有癌症;
还没完!
最坑爹的是,罹患癌症,也不代表肿瘤标记物100%异常……
肿瘤标记物仅仅是筛查癌症的一种辅助手段,除了癌症之外很多情况也可能导致肿瘤标志物异常。
所以想要真正确诊癌症,还需要结合其他手段,才可以达到准确无误。
如果在体检的时候检查出肿瘤标志物异常,不要太过于焦虑,谨遵医嘱,积极复查即可。
随着体检“红利时代”的到来,各类商业体检中心在近几年飞速的发展着,以美年大健康、爱康国宾等为代表的商业体检中心逐渐走进了大家的视野。
而目前绝大多数公司所提供的体检福利,也都是由这类商业体检中心所提供。
享受着贴心服务,看着体检中心各类专业的医疗器械,许多朋友会产生商业体检中心要比医院的体检中心来的更靠谱的错觉。
吐槽君在这里建议,如果可以选择的话:
三甲医院>普通医院的体检中心>商业体检中心。
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赴日体检是更为优秀的选择,检测准确率要比国内更高,自然成本也是非常高的。
说到体检的成本,再来聊聊另一个大家容易存在的误区,那就是越贵、越“高端”的体检方案就是越好的吗?
其实这类昂贵的检测方法,仅仅在针对特定身体状况的人群的时候,才能起到“物有所值”的作用。
只有在X光、CT、MRI高度怀疑恶性病变,或者对一些没办法查找病源的肿瘤,这种检测方法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所以说,体检其实也和保险一样,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明明几百块就搞定的事情,非要去花上万元,那就是“人傻钱多”了~
吐槽君再唠叨一下“保险”与“体检”的问题。
①不要在购买保险之前去体检;
一旦检查出什么影响投保的小问题(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等),轻则核保徒增麻烦,重则除外责任甚至无法购买产品。
②不要在购买保险之后的等待期内去体检;
检查出不需要理赔的小问题还好说,一旦检查出需要理赔的疾病,就只能等着被拒赔了。
最后在吐槽君看来,“保险”与“体检”,是非常优秀的两种科学应对风险的方法,也是每个聪明人都应该做好的功课。
在风险来临前,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保险计划,定期进行专项体检,吐槽君认为是一个成年人对自己负责,也对家人负责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