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要求:考生应掌握基本的概率统计知识,了解基本概率分布、统计量的性质,具备一定的求解概率和解决估计、检验等统计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概率论部分(分数比例约为50%)(一)概率基本性质1.条件概率、乘法公式、独立性2.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二)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1.一维随机变量定义2.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列3.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函数4.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三)随机向量及其分布1.离散型随机向量及其分布、连续型随机向量及其联合密度2.随机向量函数的分布
二、数理统计部分(分数比例约为50%)(一)估计理论1.参数估计的方法:最大似然估计、矩估计及估计的相合性2.估计的优良性标准:一致最小方差无偏估计、充分统计量3.置信区间:正态分布下的几个典型问题、T分布、卡方分布4.分布函数与密度函数的估计:经验分布函数、直方图及核密度估计(二)假设检验1.基本概念:功效函数、两类错误、无偏检验、一致最大功效检验及一致最大功效无偏检验2.奈曼-皮尔逊(N-P)引理及似然比检验法3.单参数情形(指数族)的几个典型假设检验问题4.广义似然比检验法5.拟合优度检验
(三)线性模型与回归分析1.最小二乘法、一元线性回归2.线性模型的参数估计3.线性模型的假设检验
4.多元回归分析、自变量的选择
考试要求:考生应掌握现代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保险学、会计与财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原理,掌握和运用经济金融学中的主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具备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一、微观经济学(分数比例约为20%)(一)供给和需求理论,市场均衡价格理论(二)消费者行为理论(三)生产者(厂商)行为理论(四)市场结构理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博弈论(五)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理论(六)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七)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二、宏观经济学(分数比例约为20%)(一)国民收入的核算原理和结构(二)IS-LM模型与AS-AD模型(三)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五)汇率与宏观经济政策(六)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七)失业和通货膨胀
三、金融学(分数比例约为20%)(一)金融市场的主要内容(二)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三)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四)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五)国际资本流动(六)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和宏观经济政策
(七)金融衍生工具:远期、期货、期权
四、保险学(分数比例约为20%)(一)风险的分类(二)风险与保险(三)保险的性质和功能(四)保险合同(五)保险的基本原则
(六)保险经营
五、会计与财务(分数比例约为20%)
(一)会计基本理论(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原理与披露要求(三)保险会计的特点和内容
(四)财务分析和报表解读
考试要求:考生应掌握复利数学、寿险精算、非寿险精算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理解精算学中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具有熟练的精算计算能力。
考试内容:一、复利数学(分数比例约为20%)(一)利率的基本概念(二)年金(三)收益率(四)债务偿还二、寿险精算(分数比例约为40%)(一)生命表(二)寿险的精算现值(三)生命年金的精算现值(四)均衡净保费
(五)责任准备金(六)毛保费与修正准备金(七)多元生命函数(八)多元风险模型三、非寿险精算(分数比例约为40%)(一)非寿险精算中的统计方法(二)非寿险费率厘定(三)非寿险费率校正(四)非寿险准备金评估
(五)再保险精算
考试内容:一、风险理论(分数比例约为30%)(一)随机过程
(五)数据降维
(三)国际主要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
考试内容:一、产品与市场分析(分数比例约为20%)(一)寿险和年金产品的种类与设计类型(二)不同产品的内在风险及定价考虑因素(三)我国和国际主要保险市场的环境(四)影响寿险产品开发和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宏观、微观因素二、寿险产品开发和管理实务(分数比例约为15%)(一)产品从初期调研到后期上市管理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常用方法
考试要求:本科目是正精算师级别非寿险专业类别的考试科目之一。考生应掌握各种非寿险定价模型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熟悉各种定价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其在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可以根据非寿险损失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定价模型,并对模型的输出结果做出合理解释;能够应用适当的方法对常见的非寿险产品进行成本分析并厘定其费率。
考试内容:一、非寿险定价基础(分数比例约为20%)(一)非寿险定价的基本原则及主要步骤(二)非寿险损失数据的汇总和整理,包括风险单位数数据、赔款数据和保费数据的汇总和整理(三)非寿险损失数据的特点(四)非寿险损失数据整理的主要方法二、分类风险的定价(分数比例约为30%)(一)风险分类以及分类费率的基本概念(二)迭代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三)边际总和法在分类费率厘定中的应用(四)广义线性模型的基本假设、模型结构及主要性质(五)广义线性模型的选择(六)广义线性模型结果的解释、应用和评价
考试内容:一、非寿险精算评估原理和方法(分数比例约为40%)(一)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基本概念(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评估方法(三)保费充足性测试的计算方法和主要过程(四)未决赔款准备金基本概念(五)未决赔款准备金评估方法
(六)准备金评估中风险边际和折现的基本原理和确定方法
露等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
(五)投资组合业绩评价六、保险公司投资管理实务(分数比例约为10%)(一)宏观经济对保险公司资产配置策略的影响(二)在监管框架下,结合保险公司负债特征及公司风险偏好,对投资资产的定性或定量分析(三)不同经济与资本市场环境下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及战术资产配置策略
2023年精算师考试参考教材及资料
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1.《数学》肖宇谷主编、李勇权主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版,第1-8章2.《数理统计学讲义》陈家鼎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3版,第2-4章
二、经济金融综合
1.《经济学基础》刘澜飚主编、魏华林主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版,第1-16章2.《保险公司会计》侯旭华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6版,第1章、第4-6章、第13章3.《会计与财务》李晓梅主编、江先学主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版,第1-7章、第10章4.《保险学》魏华林、林宝清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4版,第1-4章、第10章
三、精算数学
1.《金融数学》徐景峰主编、杨静平主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版,第1-4章2.《寿险精算》张连增主编、李晓林主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版,第1-8章3.《非寿险精算》韩天雄主编、刘乐平主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版,第2-6章
四、精算模型与数据分析
1.《精算模型》(第4版)肖争艳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版,第2-5章2.《风险模型》孟生旺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版,第2章2.1-2.5节、第3-4章3.《风险模型:基于R的保险损失预测》孟生旺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版,第6章4.《精算模型》肖争艳主编、孙佳美主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版,第7章、第13章5.《机器学习》周志华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版,第1-2章、第4章4.1-4.3节、第8-9章、第10章10.1-10.3节、第13章13.1节、第16章16.1节
五、精算风险管理
1.《精算管理》中国精算师协会组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版,第2-5章、第9章2.《风险管理与金融机构》王勇、董方鹏、张翔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版,第3章、第8-16章、第19-29章3.《固定收益证券》潘席龙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版,第2-6章4.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银保监会令2021年第1号)5.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的通知(银保监发〔2021〕51号)附件第1号、第2号
六、寿险产品开发与管理
(滑动查看全部)
21.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监管办法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1〕106号)22.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1〕108号)23.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规则的通知(银保监规〔2022〕24号)24.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25.中国精算师协会精算实践标准:人身保险内含价值评估标准(2016年11月22日发布)26.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互联网保险业务信息披露管理细则27.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28.《中国人身险产品趋势观察》马维凌、程轶、胡莹,保险理论与实践(2021年第1辑,总第55辑)
七、寿险精算评估实务
八、非寿险定价
九、非寿险精算评估
十、投资学
1.《投资学》李冰清主编、龚兴峰主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版,第14章除外2.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保监会令2007年第2号)3.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保监会令2018年第1号)4.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的通知(保监发〔2010〕79号)5.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的通知(保监发〔2010〕80号)6.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保险资产配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保监发〔2012〕61号)7.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保监发〔2012〕93号)8.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保监发〔2014〕13号)9.中国保监会关于试行《保险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指引》的通知(保监发〔2014〕82号)10.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投资连结保险投资账户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15〕32号)11.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保险资金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0〕59号)12.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0〕63号)13.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银保监规〔202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