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健康保险个税个人和单位计算方法

商业健康保险个税个人和单位计算方法

一、案例一:自行购买

案例:某企业员工,于2016年3月自行购买符合文件规定的健康保险产品,年保费为3600元,保期为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该员工4月工资为10000元,不考虑其他社保公积金等。

126号文件第三条第款规定,“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或连续性劳务报酬所得的个人,自行购买符合规定的健康保险产品的,应当及时向代扣代缴单位提供保单凭证。扣缴单位自个

人提交保单凭证的次月起,在不超过200元/月的标准内按月扣除。一年内保费金额超过2400元的部分,不得税前扣除。次年或以后年度续保时,按上述规定执行。”

企业在3月收到员工提供的保单凭证,根据文件规定,于4月开始扣除。

该员工4月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为=×20%-555=705

在扣除前,该员工4月个人所得税为745元,因扣除保险200元,该员工本月少缴纳个人所得税40元,一年少缴纳480元个人所得税。

注意,126号文件规定,“一年内保费金额超过2400元的部分,不得税前扣除”,个人认为,此处所述的“一年内”,应不是指2016年底,而是指年保费到期日2017年3月底。因此,超过部分应为3600-2400=1200元。根据保单凭证,在2017年3月份仍然可扣除200元。

员工在2017年3月续保时,自2017年4月可按照上述规定扣除200元/每月计算个人所得税。

从上,员工在取得保单凭证后,应及时送交单位,避免损失扣除额。

二、案例二:单位负担

案例:某企业于2016年3月统一组织为员工购买符合文件规定的健康保险产品,年保费为3600元,保期为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某员工4月工资为10000元,不考虑其他社保公积金等。

126号文件第三条第款规定,“单位统一组织为员工购买或者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购买符合规定的健康保险产品,单位负担部分应当实名计入个人工资薪金明细清单,视同个人购买,并自购买产品次月起,在不超过200元/月的标准内按月扣除。一年内保费金额超过2400元的部分,不得税前扣除。次年或以后年度续保时,按上述规定执行。”

该员工4月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20%-555=765元。

这里需要注意:

1、单位为员工购买和员工自行购买健康保险产品的个

人所得税计算不同,前者需要将单位负担的部分实名计入个人工资薪金明细清单,即增加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后,再减除准予扣除的金额。而后者则直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2、文件规定,单位负担的部分,实名计入个人工资薪金明细清单。此处“工资薪金明细清单”尽管未明确指的是单位发放工资明细表,还是单位在申报个人所得税时的申报表,但个人建议在申报个人所得税时,应在申报表中将该部分体现为工资薪金所得,再从之后的减除项中扣除。如此方能满足文件中对于“实名计入个人工资薪金明细清单”的要求。

3、单位购买保险,一次性支付一年的保费。126号文件规定可以分月在不超过200元/月限额内扣除,但并未明确规定在计入员工工资薪金时是分次计入还是一次计入。笔者个人认为,应是分次计入。

三、案例三:单位和员工共同负担

案例:某企业统一组织为员工购买符合文件规定的健康保险产品,年保费为3600元,单位与个人各负担50%.保期

为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某员工4月工资为10000元,不考虑其他社保公积金等。

单位负担部分为1800/12=150元/月。

个人负担部分为1800/12=150元/月。

此时,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有以下三种计算方式:

1、应纳税所得额==6500

2、应纳税所得额==6350

3、应纳税所得额==6450

即:

第1种,单位负担的部分在不超过限额内扣除后,个人负担的部分不能再扣除;

第2种,单位负担的部分在限额内扣除后,个人负担的部分也可在限额内扣除;

第3种,单位负担和个人负担部分一共不能超过2400元/年。

126号文件的规定,“对试点地区个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按照2400元/年的限额标准在个人所得税前予以扣除”。根据该规定,应该是第三种意见,总共扣除额不能超过2400元/年。

126号文件的第三条第款和第款,分别规定了自行购买和单位统一购买“一年内保费金额超过2400元的部分,不得税前扣除”,两者是分别计算,还是统一计算?

个人意见倾向于第3种,即单位负担和个人负担部分一共不能超过2400元/年。个人负担虽不是自行购买,但其实质与个人自行购买一致,均支付了对价,因此第1种意见个人认为是不妥当的。;如果个人负担部分也可以在限额内扣除,则可能导致扣除总额超过2400元/年的限额,与文件的规定不符,因此第2种意见可能是不妥当的。同时,126号文件第三条第款规定,单位负担的部分,“视同个人购买”,应理解为总共在2400元/年的限额内扣除。

THE END
1.企业为员工购商业保险勿忘扣缴个税近日,某地税局在对某外籍公司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该公司为员工购买的商业性医疗、意外 保险,并未按照税法规定计缴个人所得税,后经税务人员辅导,该公司补缴个人所得税9万余元。 市地税局有关人士表示,在对辖区外籍企业的检查中发现,企业为员工购买商业保险而不代扣 ...http://www.jscj.com/tax/57/7722.php
2.单位为职工个人购买的商业保险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按照国家规定,单位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从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关于企业发放补充养老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9〕615号)规定,对单位用工效挂钩结余工资等,以现金形式发放给...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448611084665053
1.个税可以抵扣的商业保险商业保险可以抵扣个税么其他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困惑:我购买的商业保险真的能抵扣个人所得税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在阅读全文之前,你可能已经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剖析,并为你提供一些建议,帮助你在购买保险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商业保险的抵扣性质 ...https://www.shenlanbao.com/zhishi/10-635261
2.个税商业保险怎么扣除1、个人购买了符合抵扣条件的商业保险的话,会需要保险公司开出的相关发票和凭证,在保单上也会有税优识别码;2、在每月申报个人所得税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需要提供相关的材料,税务部门会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进行抵税,在计算个税时就会扣除相应的保费。https://cadforex.com/baoxian/58476.html
3.个税APP中商业保险怎么扣除–保险简知个税APP是一款非常实用的应用,可以方便的查看个人所得税情况以及进行申报。关于商业保险的扣除也是个人所得税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个税APP中,商业保险该如何扣除呢? 商业保险如何计算扣除? 个人所得税中的商业保险扣除包括两部分: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医疗保险一般为单位代缴,所以这里着重介绍商业保险的扣除。 https://www.ajianzhi.com/bxzs/3364666.html
4.商业降保险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解读与实操指南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商业健康保险已成为众多家庭和个人规划健康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家为了 ... 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解读与实操指南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商业健康保险已成为众多家庭和个人规划健康保障的重要...http://www.qihehe.cn/a/254.html
5.个税申报商业保险如何填写常见问题个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支出,能否在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 对个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允许在当年(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税前扣除,扣除限额为2400元/年(200元/月).单位统一为员工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应分别计入员工个人工资薪金,视同个人购买,按上述限额予以扣除。 https://www.wen51.com/news/show/295414/
6.商业保险如何抵扣个税?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保监会关于将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范围实施的通知》(财税[2017]39号)第一条规定,对个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允许在当年(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税前扣除,扣除限额为2400元/年(200元/月)。单位统一为员工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应分...http://ty.csfw360.com/cloud/csyArticleDetail/12-64914
7.购买商业保险可抵扣个人所得税,您知道吗?《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保监会关于将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范围实施的通知》(财税〔2017〕39号)自2017年7月1日起执行。 政策内容 ★对个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允许在当年(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税前扣除,扣除限额为2400元/年(200元/月)。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802/27/c989317.html
8.个税扣除出新政:7月1日起商业降保险可抵扣税务部门传出消息,今年7月1日起,将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试点政策推至全国,对个人购买符合条件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允许按每年最高2400元的限额予以税前扣除。政策的出台,让减税实实在在地“减”到了个人头上,受到纳税人的欢迎。本期税务专版就为大家详细解读该项政策。 https://www.sznews.com/banking/content/mb/2017-06/13/content_164474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