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小伙伴说在知乎看到这样一个高赞回答:
于是跑来问学姐:
“学姐,我经常听到别人说不要买重疾险,是怎么回事?”
“重疾险是不是真的很坑?买保险是交智商税吗?”
“为什么都说重疾险的坑很多,但还是有很多人抢着买?”
看到大家对重疾险还有很多误解,今天学姐就来跟大家说说,为什么那么多人觉得重疾险的“坑”很多,我们怎么挑选一款适合自己的重疾险~
重疾险科普重点
>>为什么说重疾险的“坑”很多?
>>如何正确挑选重疾险?
为什么说重疾险的“坑”很多?
要讨论重疾险“坑不坑”,首先要弄清楚大家常踩的重疾险的“坑”是什么。
经过多次1v1服务之后,学姐总结发现,其实那些认为重疾险的“坑”很多的朋友,无非是对重疾险存在以下几点误解:
◆误解1:重疾险什么病都可以保
“重疾险”这个名字容易被误解。
在一些人的认知里,只要买了份重疾险,不管得了什么重病都会赔。
虽然重疾险合同中已经覆盖的100种以上的重大疾病,都超过了法定的25种重疾,确实已经挺广的了。
但是虽然覆盖的种类多,但是每一种疾病都有一个程度标准,这个标准才是重点。
重疾险的赔付条件是:发生合同约定重疾并达到合同约定重疾的疾病定义。
◆误解2:重疾险确诊即赔
很多代理人在宣传重疾险的时候,都说重疾是确诊即赔,就连支付宝这样的头部平台,在宣传自己的重疾险的时候都用“确诊就赔”。
也无怪乎,很多人会产生这样的误解。
实际上的重疾险,以行业定义的25种重大疾病为例,重疾险的赔付主要分为三大类:
>>确诊就赔:比如恶性肿瘤;
>>达到某种状态:比如脑中风后遗症;
>>进行了某种手术:比如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确诊即赔的重疾,只占了一小部分。
◆误解3:返还型重疾险最划算
很多朋友一方面不希望出险,一方面又觉得这重疾险买了没起作用好像很亏,如果没出事又能把钱返回来那才叫划算。
返还型重疾险的价格相对来说比较贵,大概是消费型重疾险产品的2倍,但实际上花了钱还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如果没发生重疾理赔,到期返还的钱,还不如自己投资灵活、收益更高;
如果发生了重疾理赔,只能拿到风险保障的赔付,储蓄保费和产生的收益都打水漂了。
因此,返还型重疾险学姐一般不推荐购买。
由上述可见,很多人吐槽重疾险,其实是在买的时候,没有选对重疾险产品,或者被误导了,不小心踩了重疾险的坑。
如何正确挑选重疾险?
◆重疾险保额定多少?
对于多数普通人来说,在保险这一块的预算不会特别多,所以在购买重疾险的时候,应该优先保障保额充足,起码要能覆盖患病期间的生活开支,这样重疾险补偿收入损失的功能才可以体现出来。
一般来说,罹患一场大病,治疗+康复周期要3-5年,在此期间医疗花费不说,还要再加上康复费、护理费、误工损失……
因此,对于重疾险保额的选择,学姐的建议是:选3-5年的收入,特别是家庭经济支柱,保额往往要50万才足够。
◆重疾险保障期限选多久?身故责任要不要加?
一是因为现在市面上热销的重疾险产品,都有60岁前额外赔付的条款,恰恰就能避免重疾险保终身高风险期保额不足的情况。
二是买了不含身故的重疾险后,如果还没有达到重疾理赔的条件就身故了,是无法获得重疾险赔付金的!而附加身故责任的储蓄型保险可以保证获得赔付。
如果预算实在有限,也建议通过降低保额的方式,优先保终身且保身故,后期再通过加保来提升保额。
◆重疾保障病种数选多少?
现在保险公司动辄保100多种的重疾,其实只是产品宣传的噱头,增加了上百种病,但很多是鸡肋,实际可能只增加了1%的保障。甚至有些只是疾病名称的转换,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无论选25种,50种,还是100种,对重疾险性价比不会产生实质影响。
有的疾病重疾不赔,但是通过轻症可以赔,弥补重疾保障的空缺。
而重疾险中的轻症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各家公司病种不同、疾病定义和理赔条件都存在差异。
但无论如何,以下10大高发轻症,购买重疾险时一定要留意!
◆重疾险选单次赔付还是多次赔付?
一般来说,现在的重疾险对于轻症和中症基本上都是可以赔多次的,在这里我们讨论的是重疾保障的赔付次数。
以癌症为例:
癌症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很难治好,就算治好了也容易复发,或者是转移到其他器官。
美国癌症研究所研究发现,0岁到30岁本属于癌症的低发阶段,但是一旦罹患癌症,青年、中老年阶段发生二次癌症的风险增加3至6倍。
像甲状腺癌患者或者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的人群,如果获得了1次重疾理赔,痊愈后他们会更迫切地需要重疾险来转移再得重疾,尤其是其他种类重疾的风险。
而重疾险有着严格的健康告知,这时候的身体情况很难再符合健康告知要求,基本会被拒保。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仍然留有一份保障。
如果预算充足,可以考虑多次赔付的重疾险产品。
◆健康告知是否符合?
如图,我国的健康告知遵循“有限告知”原则:
“投保人的告知义务限于询问的范围和内容”,展开来说就是:问什么就答什么,如果没有问到,就不用告知。
也就是说只要问到的,都必须如实回答,不可隐瞒欺骗。否则理赔时会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可能有些小伙伴不服气:我不告诉他们不就好了?能拿我怎么样?
一旦发现没有如实填写健康告知,并且有过既往症,保险公司是不会理赔的。
所以,我们在投保重疾险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健康告知,严格把握健康告知中包含什么、不包含什么,如实进行告知,千万不要存侥幸心理。
学姐总结
但仅仅因为发生过纠纷,就彻底否定重疾险,认为重疾险的“坑”很多,会不会太极端了?
总的来说,重疾险在关键时刻还是能发挥很大的作用,认为重疾险的“坑”很多的小伙伴,实际上是没有挑选到一款适合自身需求的重疾险产品。
所以,在选择重疾险时可不是简单看看就算了,最好找专业的人帮忙~
想知道自己的实际情况究竟适合哪款重疾险产品,欢迎大家向我们的专家提问!老师们很乐意为你定制方案~
我们是小秋阳说保险,一个只为提供专业、客观、中立保险知识的团队。
你可以获得免费答疑的机会,也可以领取以下福利:
「产品榜单」:每月更新四大险种高性价比产品排行榜!「投保指南」:儿童、成人、老人各年龄段科学投保指南。「保险方案」:年收入5万、10万、20万、50万家庭不同需求的保险规划方案。「理赔服务」:集合专属理赔、法务、核保和医学专家团队,协助您处理理赔事宜。